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黔 《农业展望》2012,8(3):12-15
经历了连续3年国家政策对市场的引导调控之后,2011年中国食用油市场走势表现出较为温和的下跌态势,价格整体处于可控范围之内。展望2012年,国际原料的大量补充,加上国内小品种油的不断发展,市场综合供给能力将大大加强,在国家政策调控下,预计2012年食用油价格将呈现震荡运行势态。  相似文献   

2.
临湖香茶油     
临湖香茶油,是一种由多年生油料灌木的果实经加工后的一种食用油。该油茶树有早、晚两个品种。早的在“寒露节”前后采摘,叫“珍珠籽”;晚的在“霜降”节左右采摘,以“霜降”节后采摘的油质更佳。油茶籽采摘后马上就开花,结第二年果实。所以人们称它是吃了“四季水”的一种最佳食用油。临湖香茶油营养丰富、气味清香、颜色清纯,能调肺止燥,为历代油商所喜爱,并作为油中珍品进入皇宫。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便于人体吸收,老、小皆宜,特别是对胃、肠病患者,有康复作用。用该油炒、煎、炸出来的食品,香味独特、色…  相似文献   

3.
记者从国家粮食局主办的2008年粮食科技活动周上了解到,充氦保鲜技术可以说是目前食用油保鲜领域最健康也最有效的技术,是多力葵花油本着“绝不让消费者吃到任何一滴掺有化学人工杂质的油”而研发出来的顶级保鲜技术。开启了中国食用油市场100%不添~DTBHQ的新时代。中国粮油学会组织专家对“充氮保鲜”技术进行了科技成果论证,专家组评审认为,  相似文献   

4.
油用牡丹的品种选择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发展油用牡丹的意义 油用牡丹是指具有较高结实性.主要用于采收牡丹种子、提取油料为目的而种植的牡丹品种或资源类型.主要有凤丹和紫斑牡丹。中国是一个食用油进121大国。数据表明,中国每年需要消费2500万~2700万t食用油.其中自产仅占40%左右,  相似文献   

5.
《农村科学实验》2005,(6):33-33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用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结合,育成三个高产、优质、抗(耐)病杂交油菜新品种“华油2790”、“中油杂9号”和“中双6号”,这些品种最近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其中“华油2790”2002—2003年平均亩产180.13公斤,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3.97%。该品种苗期生长快,含油量41—42%。  相似文献   

6.
油用向日葵是奇台县的主要油料作物,前些年主要种植新葵杂4号、6号、KWS303、G101等品种,近两年油葵向矮化、高产、高抗病品种发展。目前,奇台县农民种植美国进口“LD1003”油葵品种较多。1特征特性“LD1003”属中熟、高产、高油杂交品种。生育期100d左右,茎秆粗壮,叶片肥大,平均叶片数18~24,株高120~130cm。生长整齐,抗倒伏能力极强,高抗锈病,中抗菌核病。“LD1003”为中油酸品种,所生产的葵花油是中油酸食用油,加工过程不需氢化,储存长不含可转换脂肪,属国际流行的健康食用油。一般产量280kg/667m^2左右,高产可达340kg/667m^2。  相似文献   

7.
“家庭饮食健康管理要从厨房开始,包括水,主食,蔬果,调料和油等管理,其中最容易忽视的是食用油.”健康评定与亚健康评估中心班主任武留信教授强调,近90%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发展可能和食用油饮食不当有关,因此,预防心血管病应该从合理使用食用油开始.  相似文献   

8.
葵花籽油含有甾醇、维生素、亚油酸等多种对人类有益的物质,其中天然维生素含量在所有主要植物油中含量最高,被誉为21世纪“保健佳品”、“高级营养油”或“健康油”。葵花籽油在世界范围内的消费量在所有植物油中排行第3位,现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消费者和厨师首选食用油。因此,优化油用葵花种植技术,大力发展油用葵花产业是增加农业收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答:目前,我国的食用油市场80%以上的食用油厂家都采用了浸出法,只有不到20%的食用油采用了压榨工艺。压榨油是用机械方法生产,浸出油则是加入化学溶剂生产出来的,但影响食用油优劣的因素不是采用何种制油工艺,而是源头的原料和原油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新 《农村新技术》2005,(11):29-29
编者点评:油茶资源惟中国独有,其油质优于橄榄油,是当今世界最优质保健食用油,被誉为“油之珍品”。我国现有油茶品种约300个,分布于长江以南广大丘陵地区。但大部分品种产量较低,效益不佳。而广西藤县大果红花油茶已培育成功,产量比普通白花茶油高,油质优,气味香醇,深受消费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中油料作物研究一815“中油815”是由中国所育成的甘一农业科学院蓝型油菜品一油种,其品种概况如下。1.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化学诱导雄性不育两系杂交油菜品种。食用油型。高油酸。苗期生长习性半直立。叶片呈中等绿色,有裂片,裂片数量7,叶柄长度中。主茎蜡粉少,花青甙显色弱。  相似文献   

12.
调和油里有什么、有多少?这样的问题不仅令消费者困惑,实际上,连“标准”也无法回答。距今为止,食用调和油已出现了约2阶年头,现雄踞三成以上食用油市场。而就是这样一种历史长、市场占有率高的大宗油种却迟迟不见相关国标规范。与此同时,现行的、也是已实行15年的行业标准也无法凹答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南方油茶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油是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用油。经测试:油茶油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油酸达到80%-83%,亚油酸达7%-13%,并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A、B、D、E等,尤其是它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的而又不能合成的亚麻酸。科学鉴定:油茶油无论在营养成分还是在对高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一些常见病的防治效果上,均优于橄榄油。因此,食用油茶油可以形成真正健康合理的膳食结构。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油茶油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市面上供不应求,而且种植油茶国家财政还给予种植户一定的经济补贴。本人将南方油茶栽培新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世界食用油生产近况据《国际油脂》预测,1995/96年度世界食用油总产量为9400万公吨,与上年度没有差别。然而,据预期豆油产量明显下降,因主要生产国如中国及美国的产量较低。而某油、葵花籽油及棉籽油的产量将增加,以弥补以上的减产。据预期,1995/9...  相似文献   

15.
运用微观法识别真假食用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证食用油品质的关键是从识别食用油的真假入手,而鉴定油品质的常规方法是着眼于“宏观”现象,诸如测定一些物理、化学参数,包括折光率、熔点、碘值、皂化值、非皂化物含量等来评价其品质,但这些宏观现象很容易通过不同油种的调配来获取,从而达到造假目的,为准确评定食用油的品质。经过多种方法进行实验,选取以“微观”法即测定食用没事的主要成份-脂肪酸的分布,便可准确揭示油的真正品质。因为食用油中脂肪酸成份分布很广,而不同种类的油又各具特征,想通过不同油类调配取得是很困难的。  相似文献   

16.
消费者如何选用食用油,如何鉴别食用油的质量呢?专家建议在购买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鉴别:一看色泽:一般高品位油色浅,低品位油色深(香油除外)。油的色泽深浅会因品种不同而使同品位油色略有差异。二看透明度:一般高品位油透明度好,无浑浊。三看有无沉淀物:高品位油无沉淀和悬浮物,黏度小。四看有无分层现象:若有分层,则很可能是掺假的混杂油(芝麻油掺假较多)。五闻:各品种油有其正常的独特气味,而无酸臭异味。六查:对小包装油要认真查看其商标,特别要注意保质期和出厂日期,对于无厂名、无厂址、无质量标准代号的食用油必须特别注意,千万…  相似文献   

17.
“湘杂油3号”是湖南省“九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2001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该品种芥酸含量0.21%,硫酸含121.55微摩尔,达到国际双低标准,现由亚华种业独家开发。为了推广良种良法,促进农民增收,特制订本技术规程,供大面积栽培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冬季空闲田、山坡地采取免耕直播方式种植油菜是浙西山区农民的传统习惯.不仅可以满足食用油的自给自足.而且还能增加效益和培肥地力。由于受多年种植习惯影响。浙西山区还有绝大部分的农户选择种植高芥酸油莱品种“高油605”.近年来,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杭州市良种引进公司联合浙西山区部分县(市)农技推广部门,大力开展高产、高含油、低芥酸、低硫甙油菜新品种“浙犬619”的高产示范,引导农民种植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改善和提高食用油品质.促进浙西山区油菜品种结构的调整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以浙江省油菜主栽品种浙油758为亲本,利用反义PEP植物代谢调控原理和技术,经基因转化、分子验证和田间农艺性状选育,成功育成超高油油菜超油1号。经多年多点试种试验,超油1号含油量比受体品种浙油758提高9.64个百分点,种子芥酸含量〈1%,菜籽饼硫苷(硫代葡萄糖苷)含量〈30μmol/g,符合国家优质食用油“双低”标准,且高产稳产,农艺性状优良。据考查结果,超油1号分枝节位适中,单株有效分枝数较多,荚长粒多,着粒密,干粒重高,耐旱性、耐湿性、耐寒性较强。适宜在浙江省油菜产区宁绍平原及其它农业生态相似地区推广种植。栽培要点为适时早播,培育壮秧,施足基肥,合理密植,早管促早发,增施磷、钾肥和硼肥,适时收割。  相似文献   

20.
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粮食局近日下发通知,要求保证食用油的市场供应,并且对小包装油供应偏紧的地区适时投放地方储备食用油。 食用油的价格又开始上涨了,虽然各地涨幅不同,但油价涨了那是事实。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显示,监测的3个食用植物油品种全国供应仍较为紧张,个别城市开始对食用油价格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