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某些地区尤其是偏南方的地区养猪场内多发生急性败血型猪丹毒,从而导致众多发病猪急性死亡,给养猪场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如何有效防控猪丹毒是养猪场必须要严肃面对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猪丹毒的发病特征和病因等,并给出猪丹毒防控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猪丹毒是发生在猪身上的一种细菌感染所致的疾病,在全球各地均有发生。猪丹毒分为急性败血型和慢性型2种类型,其中急性败血型的症状发病较快,并且能够表现在体表,急性败血型猪丹毒一般会在猪皮肤上表现为一些特征;而慢性型猪丹毒则不具有表观的病症,一般表现为以增生性心内膜炎和非化脓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猪丹毒在全球影响较广,并且难以根除,每年养猪业由猪丹毒造成的经济损失不计其数。清晰认识猪丹毒,并且了解猪丹毒的诊断、预防和控制,对减少此病给养猪业带来的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型传染病,急性型猪丹毒呈败血症状。亚急性型猪丹毒出现皮肤疹块,俗称"打火印",慢性型猪丹毒主要发生心内膜炎和关节炎。该病可感染各年龄的猪,但主要侵害育成猪和育肥猪。猪丹毒在我国各地普遍流行,对养猪业危害很大。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积极预防该病对猪群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种疾病是猪疫病中的一种比较古老的传染性疫病,属于国家二类动物疫病,除了感染猪之外,还可以传染禽类和人类。未发病过的养殖场,出现该种疾病后,常常呈现急性型经过,老疫区主要呈现慢性经过,表现为心内膜炎,关节炎,皮肤坏死。猪丹毒发生后,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针对性防控,会导致猪在急性期出现大量死亡,给养殖者造成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1猪丹毒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丝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特征是急性表现为败血症,亚急性在皮肤上出现疹块,慢性为多发性关节炎或心内膜炎。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3月龄以上的猪发病较多。急性型,个别猪不表现临床症状突然死亡,大多数发病猪体温升高至42~43℃,稽留热,嗜睡,不愿走动,结膜充血,便秘,发病1~2天后,部分猪皮肤潮红,继而发紫,病死率80%~90%,不死者转为亚急性型或慢性型。  相似文献   

6.
猪丹毒(Swine Erysipelas)是由猪丹毒杆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病原体为红斑丹毒丝菌,习惯上又称之为猪丹毒杆菌,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阳性的纤细小杆菌[1]。猪丹毒病程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和慢性关节炎及心内膜炎型。本病广泛发生于世界各地,不同年龄的猪都能感染,但以架子猪的发病率最高,3月龄以下猪很少发生,6月龄以上猪发病率不高,是威胁养猪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2]。在近年来猪病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中我们发现,猪丹毒大有卷土重来之势,并常常与蓝耳病、猪瘟、圆环病毒病、副猪嗜血杆菌病、喘气病、猪肺疫等并发,发病初期极易误诊,成为当前生产猪群突发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急性败血型猪丹毒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亚急性型最为常见 ,以体温 4 2℃以上 ,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块 ,零星散发 ,很少呈暴发流行为特征 ,用大剂量的青霉素极易治愈。急性败血型以体温高 ,死亡快 ,呈暴发流行为特征 ,往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 ,宣威市偶有发生 ,1998年 7月 ,我市榕城镇齐井路一养猪场在 9个小时内 ,肥猪发病 4 8头 ,死亡 2 3头 ,当时畜主怀疑为中毒 ,后经我站采病料诊断为急性败血型猪丹毒 ,针对性地采取相应防制措施 ,疫病得到有效控制。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该养猪场共饲养猪 2 0 7头 ,其中母猪、仔猪…  相似文献   

8.
程玉婷 《猪业科学》2021,38(6):79-83
猪丹毒病是由猪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以及慢性多发性关节炎型或心内膜炎型。当猪群中发生该病时,在养殖者不能快速诊断的情况下,由于病情急、病程短,往往给养殖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广东省潮州市某大型猪场14~15周龄育肥猪发生一种呈急性经过,临床以败血性、突然死亡为特征的疾病,后经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丹毒丝菌。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猪丹毒病情在江城县各地又有抬头之势,不少农村饲养的猪受感染,有的甚至死亡,给养猪户带来经济损失。1发病情况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俗称"打火印",其主要特征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2临床症状急性败血型患猪发病突然,体温升高达42℃以上,寒战,病猪行走时僵直、跛行,似乎感到疼痛,站立数分钟后又卧倒,站  相似文献   

10.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多表现为急性败血型或亚急性疹块型,转为慢性后发病猪多发生关节炎、心内膜炎。亚急性型猪丹毒表现为发病猪皮肤疹块和发热,常有皮肤感染症状。全身治疗用头孢噻呋钠、阿莫西林钠、青霉素钠等,配合解热镇痛药(如安痛定注射液)和消炎抗过敏药(如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皮肤感染用碘剂涂擦有很好的疗效。及时正确的治疗是降低发病猪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猪丹毒是由胞内菌——猪丹毒杆菌感染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俗称"打火印",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对养猪业危害很大。急性型呈败血症,亚急性型在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块,慢性型则主要发生心内膜炎和关节炎。目前该病虽然在集约化的猪场中比较少见,但整体疫情仍未完全控制。2014年廊坊地区某养猪场发生了一起以皮肤出现疹块并伴有急性败血性死亡为症状的传染病,初步怀疑为猪丹毒,且调查得知该养殖场有过猪丹毒病  相似文献   

12.
正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细菌性传染病,多呈急性败血型或亚急性的疹块型,转为慢性的多发生关节炎,有的发生心内膜炎。猪丹毒杆菌主要侵害架子猪,对养猪业危害很大。笔者主要针对猪丹毒的发病原因、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进行论述。1发病情况2012年8月12日接到一养猪场的报告,称该场  相似文献   

13.
1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猪发生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时,共同特点是皮肤、黏膜、浆膜出血,淤血,高热,并出现呼吸道、消化道与神经系统等全身症状。发病急、死亡快、病程短。常见的疫病有猪瘟、猪丹毒、猪肺疫、链球菌病、弓形虫病及附红细胞体病等。  相似文献   

14.
正近几年来,随着生猪养殖收益的示范效应,文安县生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数量激增,但养殖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和管理不当造成了疫病多发趋势,特别是猪丹毒病有死灰复燃、蔓延多发倾向,下面就猪丹毒病的预防和诊治浅析如下:猪丹毒是一种发生在猪身上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夏季易发生,病原体为猪丹毒杆菌,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疹块型)和慢性型不同类型。1猪丹毒症状1.1急性型猪丹毒急性型猪突然发病死亡,无明显症状,皮肤潮红、腋  相似文献   

15.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猪的急性、慢性、败血性传染病。患急性猪丹毒的猪皮下脂肪呈桃红色,用刀切毛细血管出血浸润,表皮呈弥漫性炎性充血,即全身性皮肤充血,呈现一片红色,俗称“大红袍”。本文就一场暴发性败血型猪丹毒的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为高热和皮肤上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紫红色疹块,俗称"打火印",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型和亚急性疹块型,转为慢性的多发生关节炎、心  相似文献   

17.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程多为急性败血型或亚急性的疹块型。转为慢性的多伴随发生关节炎,偶有心内膜炎。该病主要侵害育肥猪。就流行性而言猪丹毒广泛流行于世界多地,对养猪业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18.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程多为急性败血型或亚急性的疹块型,转为慢性的多发生关节炎、心内膜炎.  相似文献   

19.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所引起的一种猪的传染病,在临床上有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和慢性型几种,其中急性败血型猪丹毒由于病程发展快、病死率高而对养猪业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20.
杨启 《养殖技术顾问》2014,(12):257-257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原无鞭毛、无荚膜,不产生芽胞。采食病变皮肤疹块、肝、肾等组织触片,可见纤细、平直的小杆菌,菌体有的成对排列,有的成丛排列。本病主要发生于猪,多见于6月龄前后的架猪,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但在高温多雨的夏季多发,呈地方性流行和散发。人也可感染本病,称类丹毒。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及慢性关节炎和心内膜炎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