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不同质量浓度氯吡脲对猕猴桃果实理化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质量浓度氯吡脲溶液对猕猴桃理化参数的影响,筛选不同品种猕猴桃氯吡脲处理的最佳质量浓度。【方法】以‘海沃德’、‘徐香’和‘华优’猕猴桃为对象,测定并分析0(对照),2.5,5.0,7.5,10.0和12.5mg/L 6个不同质量浓度氯吡脲溶液浸果处理对生长期猕猴桃纵径和横径,以及成熟猕猴桃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的影响。【结果】在生长初期,猕猴桃的纵、横径增大迅速,而后期增大缓慢;当氯吡脲质量浓度为7.5mg/L时,各品种猕猴桃平均纵径均达到最大值。‘海沃德’、‘徐香’和‘华优’猕猴桃的横径分别在氯吡脲质量浓度为5.0,7.5和12.5mg/L时达到最大。5.0mg/L氯吡脲处理使‘徐香’和‘华优’具有最高的果形指数,但同对照组相比,5个质量浓度氯吡脲处理均使‘海沃德’猕猴桃的果形指数有所降低。适量的氯吡脲处理可提高猕猴桃的单果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但却使猕猴桃的硬度降低,其中7.5mg/L氯吡脲处理可使3种猕猴桃具有最大的单果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但也使果实硬度最小而不耐存储。【结论】综合考虑果实大小、质量、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等指标,认为10.0mg/L是‘海沃德’猕猴桃氯吡脲处理的最佳质量浓度,而5.0mg/L是‘徐香’和‘华优’猕猴桃氯吡脲处理的最佳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2.
以山药品种桂淮2号为材料,在块茎膨大初期进行氯吡脲和多效唑不同浓度组合配施,研究氯吡脲和多效唑对山药块茎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吡脲和多效唑不同浓度组合配施提高了与山药块茎淀粉合成相关的ADPG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可溶性淀粉分支酶的活性,进而提高了山药块茎淀粉的含量;3种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均为先升高后下降,与山药块茎淀粉积累的动态变化趋势一致.氯吡脲和多效唑不同浓度组合配施对山药块茎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均为正效应,而氯吡脲的影响大于多效唑.最适处理浓度组合为氯吡脲30~34 mg/kg、多效唑610~630 mg/kg.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喷施氯吡脲和多效唑对山药叶片一些生理特性的影响,为阐明氯吡脲和多效唑配施提高山药块茎产量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药品种“桂淮2号”为材料,在块茎膨大初期进行氯吡脲和多效唑配施,测定山药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MDA、脯氨酸含量和POD活性变化,进行回归方程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氯吡脲和多效唑配施可提高山药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叶片POD活性增强,脯氨酸积累增多,MDA降低,其中以氯吡脲影响较大.氯吡脲和多效唑配施的最适浓度分别为30、400 mg/kg.[结论]氯吡脲和多效唑适宜配施能够促进山药叶绿素合成,提高山药叶片蛋白质积累和增强抗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适合海南冬季丝瓜的授粉方式,以泰国丝瓜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授粉方式对丝瓜座果率 果实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院与其他授粉方式相比氯吡脲授粉能极显著提高丝瓜座果率可达97%并 能极显著提高丝瓜产量,比对照高31.7%且对丝瓜品质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施用浓度的赤霉素和氯吡脲对葡萄成熟后果实品质的影响,以4年生"夏黑"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赤霉素和氯吡脲施用浓度的增加,葡萄果实的单粒重、单穗重、纵径、横径均有所增加;但不同生长调节剂施用浓度对葡萄上部、中部、下部果粒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6.
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酸、氯吡脲及保美灵对夏黑、阳光玫瑰、绍兴一号、金手指四种不同葡萄品种的花序拉长、叶绿素含量、果实外观品质及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使用浓度为5mg/L的赤霉酸、15mg/L赤霉酸和2mg/L氯吡脲、25mg/L赤霉酸和3mg/L氯吡脲加5000倍保美灵对不同葡萄品种不同生长时期进行处理,其明显促进葡萄花序、果穗的伸长、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促进果实膨大,提高产量,对内在品质影响不太,对夏黑葡萄品种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0.1%氯吡脲可溶性液剂对海南不同季节栽培的西瓜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本文选择10、20、30、40、50 mg/L 5个浓度开展试验。结果表明,冬季使用0.1%氯吡脲可溶性液剂处理可以提升西瓜果实含糖量,改善品质,但不利于产量的提高;春季使用则对西瓜果实正常生长无影响;在海南西瓜生产上使用0.1%氯吡脲可溶性液剂,可替代人工辅助授粉。  相似文献   

8.
探讨赤霉·氯吡脲复配药剂对葡萄果实的调节作用及适宜用量,为农业生产上应用其提质增产提供数据支撑。以清水、赤霉酸、氯吡脲为对照,采用不同浓度赤霉·氯吡脲浸果,研究葡萄坐果率、果形参数、产量和品质的变化,探讨赤霉·氯吡脲复配药剂在葡萄生长调节上的适宜用量。结果(1)赤霉酸、氯吡脲单独浸果可显著提高葡萄坐果率,增加果穗长度,促进果实膨大,增加果实产量,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糖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2)氯吡脲浸果对葡萄坐果率、产量和品质的促进作用小于赤霉酸处理。(3)赤霉·氯吡脲浸果处理,葡萄坐果率提高24.4%~29.7%,果实横径、纵径增大,小区产量提高10.1%~22.2%。(4)不同浓度赤霉·氯吡脲处理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7.2%~10.9%,含糖量增加8.6%~15.3%,可滴定酸含量降低11.3%~16.9%,可明显改善葡萄品质。(5)赤霉酸和氯吡脲复配对葡萄果实的增产、提质作用优于二者单独处理,中等浓度复配效果较优。表明赤霉酸与氯吡脲复配有利于促进葡萄坐果,增加果实产量,提高果实品质。农业生产中,推荐使用1.2%赤霉·氯吡脲复配制剂,葡萄谢花后生理落果初期浸果浓度为40m...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氯吡脲处理的红阳猕猴桃产量、品质及其安全性,筛选适合红阳猕猴桃生产应用的氯吡脲使用方案.[方法]分别对开花后10d的红阳猕猴桃花朵喷施5.0、6.7、12.5和50.0 mg/L氯吡脲溶液,以喷清水为对照(CK),喷施后0、6、24、72、120和168 h分别测定各处理氯吡脲在红阳猕猴桃花体中的残留量;喷施后95 d测定果实平均单果重,采果后1~12 d测定各处理果实的失重率和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维生素C(Vc)含量及果实中氯吡脲的残留量.[结果]红阳猕猴桃花朵喷施5.0~50.0 mg/L氯吡脲后,其成熟果实内的氯吡脲残留量均低于国家标准(o.050mg/kg).6.7 mg/L氯吡脲处理猕猴桃的平均单果重极显著轻于12.5 mg/L处理(P<0.01,下同),极显著重于CK及其他氯吡脲处理.6.7 mg/L氯吡脲处理的果实储存时间最长,且与CK及其他氯吡脲处理差异显著(P<0.05,下同);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氯吡脲处理,V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氯吡脲处理.[结论]6.7 mg/L氯吡脲处理红阳猕猴桃的平均单果重较重、储存时间长、果实外观较好,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及Vc含量较高,食用安全,可在红阳猕猴桃花期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氯吡脲对葛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葛根高产优质栽培和药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广西主栽品种桂葛1号为材料,在块根膨大中期分别喷施1、5、25和50 mg/L的氯吡脲溶液,以清水为对照(CK),喷施后30和60 d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喷施后6个月测定块根的生长指标、品质指标和主要药效成分含量,评价不同氯吡脲浓度对葛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各氯吡脲处理均可提高葛根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促进块根根长和根粗的生长,提高干物质含量;但对块根单株鲜重、淀粉和可溶性糖及药用成分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1 mg/L浓度处理的葛根块根根粗、平均单株鲜重、干物质含量、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均显著高于CK(P<0.05,下同);5mg/L浓度处理的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含量最高,显著高于CK,块根根粗、干重、可溶性糖和纤维素含量也相对较高;25~50 mg/L浓度处理除块根纤维素含量显著高于CK外,其他品质和药效成分指标大多低于CK或与CK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块根膨大期叶面喷施氯吡脲对桂葛1号的生长、产量、品质及药效成分等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喷施1~5 mg/L氯吡脲对提高葛根产量和品质的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江苏沿江地区大棚保护地夏季利用模式的效益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大棚"春提早黄瓜-晚秋莴笋"模式为对照,在该模式中分别插入种植鲜食玉米、鲜食大豆、丝瓜、丝瓜+小白菜等作物,进行大棚保护地夏季利用模式的经济效益研究和可利用性分析。结果表明:插入鲜食玉米、鲜食大豆、丝瓜、丝瓜+小白菜后,大棚保护地每667 m2产值分别增加1015、865、3780和5829元;新增纯收益率分别为8.11%、6.22%、33.57%和55.15%;边际成本报酬率分别为2.15、1.93、2.46和2.72。利用大棚棚架种植丝瓜和棚架种植丝瓜并套种小白菜,为两种显著增收型的夏季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2.
车江旅 《南方农业学报》2011,42(12):1462-1465
[目的]探讨干热处理对丝瓜种子发芽和贮藏特性的影响,以期获得可有效促进丝瓜种子萌发和贮藏的便捷途径.[方法]以4个丝瓜品种(CTS-02、CTS-03、CTS-04和CTS-05)的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在60、70和80℃的干热条件下处理30、60和90 min,随后检测其发芽和种子贮藏能力.[结果]经60℃处理30 min,初始发芽率较低的CTS-02和CTS-04的种子发芽率分别提高到26%和44%;在80℃处理60 min,初始发芽率较高的CTS-03和CTS-05的种子发芽率分别提高到96.5%和91%.80℃处理60 min后将CTS-03和CTS-05分别在15℃和32℃条件下贮藏6个月,其种子发芽率均未发生显著变化.[结论]干热处理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但效果大小和丝瓜品种特性有关;干热处理对丝瓜种子发芽的促进效果可以维持6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以双氧水为主体漂白剂的丝瓜络漂白工艺。在漂白液中加入硅酸钠和硫酸镁;可以增大双氧水的漂白活性,提高丝瓜络的白度,经EDTA溶液浸泡过的作品不易返黄。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优化了工艺参数,最佳工艺条件为:漂白液组成1%H2O2+5%Na2SiO3+0.1%MgSO4,氢离子浓度10pmol·L-1,漂白温度约60℃,漂白时间约1h。  相似文献   

14.
车江旅 《南方农业学报》2012,42(12):1462-1465
【目的】探讨干热处理对丝瓜种子发芽和贮藏特性的影响,以期获得可有效促进丝瓜种子萌发和贮藏的便捷途径。【方法】以4个丝瓜品种(CTS-02、CTS-03、 CTS-04和CTS-05)的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在60、70和80℃的干热条件下处理30、60和90 min,随后检测其发芽和种子贮藏能力。【结果】经60℃处理30 min,初始发芽率较低的CTS-02和CTS-04的种子发芽率分别提高到26%和44%;在80℃处理60 min,初始发芽率较高的CTS-03和CTS-05的种子发芽率分别提高到96.5%和91%。80℃处理60 min后将CTS-03和CTS-05分别在15℃和32℃条件下贮藏6个月,其种子发芽率均未发生显著变化。【结论】干热处理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但效果大小和丝瓜品种特性有关;干热处理对丝瓜种子发芽的促进效果可以维持6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5.
应用人工气候室研究了不同温度和光周期组合处理,以探讨对丝瓜(Luffaacutangula Roxb.)花性分化与核酸、蛋白质及内源ABA的关系。试验表明,低温和短日条件,可以促进总核酸、RNA、DNA和蛋白质的合成和积累,为丝瓜雌性分化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处理期间ABA含量前后变化不大。F_(ABA)/B_(ABA)比小,F_(ABA)含量降低时,丝瓜雌性分化较强。最后,对温度和光周期影响丝瓜花性分化的生理基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克隆丝瓜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基因家族,并分析其序列特征、表达情况及其在丝瓜褐变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揭示丝瓜褐变的发生机理提供科学依据,为丝瓜品种遗传改良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转录组测序和RT-PCR方法获得丝瓜Cu/Zn-SOD基因家族的c DNA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氨基酸序列,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Cu/Zn-SOD基因家族在不同组织及褐变条件下的表达情况。采用氮蓝四唑(NBT)光还原法测定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福林-酚比色测定总酚含量。【结果】获得了3个丝瓜Cu/Zn-SOD基因家族c DNA序列,依次命名为Lc Cu/Zn-SOD1(Gen Bank登录号:KP178922)、Lc Cu/Zn-SOD2(Gen Bank登录号:KX092445)和Lc Cu/Zn-SOD3(Gen Bank登录号:KX092446)。Lc Cu/Zn-SOD1全长758 bp,包含一个456 bp的开放读码框(ORF),编码152个氨基酸;Lc Cu/Zn-SOD2全长799 bp,ORF为471 bp,编码157个氨基酸;Lc Cu/Zn-SOD3全长1 011 bp,ORF为663 bp,编码221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与甜瓜、南瓜、黄瓜同源蛋白的相似性均在90%以上。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3个基因编码的酶蛋白均无信号肽,无跨膜结构域,为亲水性稳定蛋白,Wolf Psort预测其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Cu/Zn-SOD基因家族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花中表达量最低。在丝瓜采后储藏期间,Lc Cu/Zn-SOD1和Lc Cu/Zn-SOD3在丝瓜储藏初期表达量较采后当时(0 d)上调,后期表达量受到抑制;在丝瓜鲜切条件下,3个基因表达量在鲜切后较采后当时(0 h)总体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在采后储藏和鲜切条件下,Lc Cu/Zn-SOD1表达量均与SOD酶活性呈极显著性正相关,Lc Cu/Zn-SOD3表达量均与SOD酶活性呈显著性正相关,SOD酶活性在鲜切条件下与总酚含量呈显著负相关,Lc Cu/Zn-SOD1和Lc Cu/Zn-SOD3在调控SOD酶活性方面起作重要作用,Lc Cu/Zn-SOD1和Lc Cu/Zn-SOD3的表达影响了SOD酶活性,并影响了丝瓜褐变进程。【结论】从丝瓜果肉中获得Cu/Zn-SOD基因家族的3个,其中Lc Cu/Zn-SOD1和Lc Cu/Zn-SOD3在普通丝瓜果肉褐变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丝瓜总酚提取和测定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简单、稳定的丝瓜总酚提取和测定体系,对丝瓜果肉总酚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和福林-酚比色测定方法进行优化。丝瓜果肉与80%乙醇在比例为1∶10、40℃下超声波提取30min,总酚的提取效果较好。在测定波长750nm、0.5mol·L~(-1) Na2CO3体积3mL、0.5mol·L~(-1)福林-酚体积1.5mL、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60min时,总酚含量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0.6279 X+0.0273(R2=0.9947),说明此方法能够简便、准确、快速的测定丝瓜总酚含量。  相似文献   

18.
丝瓜砧木对苦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8个参试丝瓜砧木嫁接的苦瓜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进行评比试验和品质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丝瓜砧木对接穗苦瓜成活率、主蔓第1雌花节位、主蔓伸长速度、雌花节率、基部茎粗等有一定影响,对接穗苦瓜产量影响差异显著。优选的6个砧木的接穗苦瓜除产量外,在主要农艺性状和商品瓜外观品质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嫁接苗基部茎粗显著大于实生苗。嫁接苦瓜在水分、Vc、蛋白质、钙、纤维素等含量上与实生苗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表明:砧-6(银砧1号)和砧-14(银砧2号)适合作为新翠苦瓜的嫁接砧木。  相似文献   

19.
以有棱丝瓜海大1号、海大2号及其正反交品种为材料,研究其主要性状的遗传规律,揭示其杂种优势情况,为丝瓜的育种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海大1号和海大2号杂交后代具有杂种优势这一遗传特性,杂种F1代长势更旺盛,果实的商品性状好,抗病性稍强,尤其是正交F1代的产量高达67 534.5 kg·hm-2,优于其亲本,极具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