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臂形草属牧草的分类及种质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臂形草(Brachiaria Griseb.)为一年生或多年生禾草,按其生物学特征分为9组 ,另有14种未归为组,全属共97种,中国产9种。主要分布于非洲、美洲、澳大利亚及亚洲,是热带及亚热带种植的主要禾本科牧草。臂形草属牧草资源由于其在草地牧业和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在海南西部对刚果臂形草、杂交臂形草、热研 14 号网脉臂形草、热研 6 号珊状臂形草等 4 种臂形草属牧草进行区域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干草产量方面,刚果臂形草和杂交臂形草的干草产量均高于热研 6 号珊状臂形草和热研 14 号网脉臂形草;在适应性方面,4 种牧草表现都较好,尤其是热研 14 号网脉臂形表现出很强的抗旱性;在营养价值方面,杂交臂形草的粗蛋白含量最高,而热研 6 号珊状臂形草的粗蛋白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3.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形态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19个形态形状对112份茶树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038,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平均为22.11%。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9个性状综合为6个主成分,前6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74419%,即叶背茸毛、芽叶茸毛、芽叶色泽、叶片大小、花瓣数、柱头开裂数和子房茸毛等7个性状是其形态分化的主要指标。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把112份材料聚为4大类,第Ⅰ类包括茶(Camellia sinensis)和普洱茶(C. sinensis var.assamica),第Ⅱ类为白毛茶(C. sinensis var.pubilimba),第Ⅲ类包括大理茶(C. taliensis)和厚轴茶(C. crassicolumna),第Ⅳ类为秃房茶(C. gymnogyna)  相似文献   

4.
对结缕草属3个种的119份体胚诱变突变体的13个外部形态特征及生长特性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的所有13个性状的变异均较大,其中匍匐枝总长度、单株覆盖面积、叶毛及密度的变异系数均高于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单株覆盖面积、匍匐枝总长度、密度以及直立枝节间长4个性状对结缕草属突变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聚类分析基础上,将119份突变体种源划分为4组,分别为细叶多毛型突变体、粗径早绿型突变体、短叶少毛型突变体、宽叶晚绿型突变体。  相似文献   

5.
菊芋种质资源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特征与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对不同来源29份菊芋种质资源块茎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不同菊芋矿质资源营养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主要矿质营养元素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法国、丹麦和中国三种来源种质资源块茎中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具有不同的特征,不同元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前3个主成分代表了菊芋矿质营养元素87%的信息;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按照5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总值大小分布,将29份菊芋资源分为4个类群,通过本研究为今后进行菊芋新品种的选育和功能产品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46份芦笋种质进行形态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第一至第三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19.87%、15.38%、11.92%;二级分枝长度、主茎粗、二级分枝数、二级分枝粗、一级分枝粗、鳞片宽、笋鳞片长度、笋粗、笋鲜重、第1分枝以下的鳞片数量、第1分枝高度是芦笋形态分化的主要指标,也是芦笋选育种形态性状选择上关注的重点。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将46份芦笋种质分为两大类:Avalim、Pacific Endeavour、Pacific Peak、Backlim、Pacific Challenger 2、硕丰、JK107、Herkolim、Thielim、京绿芦1号、JK101、Precoce、Pacific 2000归为一类,其余33份种质归为一类。  相似文献   

7.
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对29份莜麦种质的13个植物学性状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质间存在广泛变异,其中倒伏性状变异幅度最大,变异系数为32.62%,其次为叶宽(27.85%)、有效分蘖数(15.31%)、茎粗(14.56%)、花序长(14.30%)、芒长(12.54%)、花序宽(11.89%)、千粒重(11.13%),而节长、株高、叶长、种子长和宽变异系数较小;各性状间具有明显相关性,株高和茎粗、倒伏性呈极显著负相关,系数分别为-0.506、-0.481;花序长和宽的相关系数为0.848;种子长度和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0.618);植株越高,其茎节特征表现细长,叶片宽大,易倒伏;芒越短,产种性能越高,籽实也更饱满.聚类分析表明,不同莜麦种质可划分为3个类群,即饲用型、粮用型、资源型.  相似文献   

8.
海南省西南半干旱地区臂形草引种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海南省东方县半干旱条件下,对5种臂形草属牧草(Brachiaria spp.)进行3 a区域性品比试验,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是杂交臂形草(B.hybrid CIAT9201/1873)和网脉臂形草(B.dictyoneura CIAT6133),年干草产量分别达到18 938和16 869 kg/hm^2,分别比对照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B.brizantha cv.Reyan No.6,年干草产量12 694 kg/hm^2)增产49.2%和32.9%。其中杂交臂形草是株丛型草,可用作刈割型饲料;网脉臂形草由于草质硬,生长速度快、草层密度大、耐践踏,耐酸性瘦土,特别适合用作人工草地和覆盖用草;刚果臂形草茎叶柔软而毛少,适口性较好,是饲养幼畜幼禽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外源激素乙烯利(ethephon,ETH)浸种对杂交臂形草(Brachiaria hybrid)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筛选ETH浸种的最佳质量浓度,为生产实践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国产莫拉特Ⅱ杂交臂形草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质量浓度为0 (CK)、100、200、300、400、500和600 mg/L的ETH溶液浸种24 h,通过种子发芽试验和幼苗培养,探究ETH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6个质量浓度的ETH均能有效提高莫拉特Ⅱ杂交臂形草种子的发芽能力,种子发芽率与对照(CK)差异显著(P<0.05);400 mg/L ETH浸种24 h的效果最好,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是CK的3.64倍、2.45倍、2.97倍和6.43倍(P<0.05);300和400 mg/L ETH浸种24 h,幼苗生长发育最好,根长分别是CK的2.31倍和2.42倍,苗高均为CK的3.61倍 (P<0.05)。结论400 mg/L ETH溶液浸种24 h能显著促进莫拉特Ⅱ杂交臂形草种子的萌发,同时也能较好地促进其幼苗生长发育,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对50份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种质资源的14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4个农艺性状在不同种质资源之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样性,花萼长的广义遗传力最高,为73.36%,花序数、茎粗、小花数、小花柄长4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低,在20%~45%,其他性状的广义遗传力相对较高,在50%~80%;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为75.97%,第1主成分反映株型,第2主成分反映产量,第3主成分反映花序,第4主成分反映花型,第5主成分反映叶型;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3大类群,类群Ⅰ为矮秆、茎节短、侧枝多、叶细小、花序数量多而长度较长,小花数量少而长度较短型,类群Ⅱ为高秆、茎节长、茎较粗、侧枝数中等、叶中等、花序数量中等而长度较短,小花数量较多而长度较长型,类群Ⅲ为中秆、中等茎节、茎细、侧枝少、叶较大、花序数量较少而长度中等,小花数量较多而长度中等型。  相似文献   

11.
洋葱种质资源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洋葱(Allium cepa L.)属百合科葱属二年生植物,是世界上主要蔬菜作物之一,也是中国主要的栽培和出口蔬菜.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洋葱优良品种的需求日益增加.  相似文献   

12.
地方红花种质资源的形态标记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合理高效地利用红花种质资源,按照《红花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对云南本地红花36份种质资源的12项形态性状进行鉴定评价和标记记载,利用SPSS 19.0软件,采用欧氏距离和Furthest Neighbour法,根据红花形态标记的相似性对红花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研究其遗传亲缘关系。结果表明,资源材料间形态性状差异明显,36份红花资源材料划分为四大类群。第Ⅰ类群包含14份材料,主要形态特征表现为叶缘除YN-2mr为浅裂外,其余均为锯齿;叶形以卵形居多,椭圆形及长椭圆形次之;种子形状为椭圆。第Ⅱ类群包含11份材料,主要特征为叶缘多为锯齿,深裂和浅裂次之;叶形及外部苞片形状均以披针形为主。第Ⅲ类群包含3份材料,主要特征是种子形状全部为月牙形,叶形多为卵形,花色多为橘红色。第Ⅳ类群包含8份材料,主要形态特征是叶缘为全缘和锯齿各占一半,叶形多为椭圆形,披针形和卵形较少;叶刺多为少刺,无刺次之;外部苞片刺数均为无,花色多为橘红,红色次之,果球大,单株果球数多,该类群材料宜作为育种杂交亲本予以利用。由此,明确了红花种质资源的不同类型,可根据育种目标选择性状互补的亲本配制组合,为选育红花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本课题组收集的黄瓜种质资源,为黄瓜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本课题组收集的197份黄瓜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对黄瓜10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和观测,并进行多样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多样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97份黄瓜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平均变异系数为22.59%,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性状是第一雌花节位(48.35%),变异系数最小的性状是子叶宽(10.0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有3个,其中第1主成分包含叶片和枝条因子,第2主成分包含下胚轴和子叶的幼苗期因子,第3主成分包含第一雌花节位和叶色;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97份黄瓜种质资源可以划分为4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可用于选育下胚轴长的品种,第Ⅱ类群可用于选育叶片较小的品种,第Ⅲ类群可用于选育子叶较大的品种;第Ⅳ类群可用于选育子叶和叶片较小的品种。【结论】本课题组保存的黄瓜种质资源多样性较丰富,且不同农艺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不同类群的种质资源可用于相对应的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武夷山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对其进行鉴定评价,对武夷山茶区41份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的21项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1份武夷名丛21个农艺性状间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性,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32~2.17之间,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叶宽,最低的是树型;变异系数在9.93%~47.62%之间,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叶齿深度,最小的是叶脉对数;基于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将41份武夷名丛聚为3个类群,3个类群间除了叶片着生状态、叶长、叶脉对数等10个性状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农艺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将21个农艺性状综合为8个主成分,代表了21个农艺性状的71.97%的信息;根据主成分及其对应特征根值计算各武夷名丛的综合得分,排在前4位的武夷名丛为金锁匙、半天妖、水金龟和金罗汉,可在乌龙茶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利用、茶树优良品种的选育等方面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5.
运用单因子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对中国沿海的日本蟳7个地理群体进行形态学差异分析。单因子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日本蟳群体间的差异为不同地理种群的差异。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日本蟳各群体大致按分布海区的不同而聚集,并且无与地理距离相关的明显聚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4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47.639%、19.004%、12.270%、10.178%,其累计贡献率为89.090%。判别分析的结果表明,舟山群体与威海群体的判别率最低,均为40%,长江口群体的判别率最高,为73.3%,7个日本蟳地理群体的综合判别率为56.5%。根据判别分析获得两个典型判别函数,其贡献率分别为76.4%和14.2%,累计贡献率为90.7%,判别分析的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研究表明日本蟳渤海群体、黄海群体和东海群体间存在一定的形态学差异。  相似文献   

16.
选取东北茶藨子4个天然群体共60个单株为试验样本, 利用变异分析、巢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 探讨东北茶藨子生长及果实性状的相关规律及其在天然群体间和个体间的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果实各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21.95%, 变异幅度为5.15%~30.64%;东北茶藨子5个营养性状在群体内达到差异极显著, 3个性状在群体间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 平均表型分化系数22.56%, 其中群体间变异(21.81%)小于群体内变异(74.87%); 果实各营养性状间大部分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东北茶藨子的13个性状主成分分析可归为2大类, 在培育不同经济目标的优良单株时, 可以通过计算主成分得分值进行快速准确的选择。总体上来说, 东北茶藨子天然群体果实性状表型分化处于中等水平, 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部变异。  相似文献   

17.
观赏桃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多样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以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为依据对观赏桃种质资源多样性进行评价的可行性,为观赏桃种质资源评价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采集38份观赏桃种质的10个质量性状(花型、花瓣类型、花瓣颜色、雌雄蕊高度比、花粉育性、萼筒内壁颜色、花药颜色、叶色、树型、生长势)和6个数量性状(花径、节间长度、花芽/叶芽、单花芽/复花芽、花芽起始节位、生育期)数据,并通过赋值法对质量性状指标进行分级。在对所有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观赏桃种质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变异程度均较质量性状高。相关性分析发现这些性状间存在内在的关系,使得信息重叠。进一步进行主成分分析,将16个表型性状指标转化为10个主成分,前6个主成分可反映38份观赏桃种质表型性状的主要特征信息,其所包含的表型性状因子可以作为观赏桃种质创新和亲本选择的主要性状指标。对38份观赏桃种质16个性状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转换,利用欧氏距离、运用离差平方和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9附近将其聚为8个类群,发现直观表现特征最明显的树型、花瓣类型、叶色、生长势等是进行不同类群区分的主要表型性状。【结论】利用表型性状数据,以质量性状调查为依据,结合对数量性状的观测,分析观赏桃种质资源多样性并进行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以河北木蓝复合群的46个居群827个个体为研究对象,对其叶、花、果实形态特征进行测量,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均值分析、非参数检验、多重比较及主成分分析,研究种内和种间的变异,以及不同地理分布区的变异。结果表明:多花木蓝各性状与该复合群其他物种有显著差异;河北木蓝、多枝木蓝和刺序木蓝性状差异不显著,种间界限不清楚,基于传统形态学划分的种的地位有待进一步验证和处理;中国南部地区居群叶片数量性状的均值大于横断山区和中国北部地区的居群,可能与该复合群物种的表型可塑性有关;横断山区居群与中国北部和南部地区居群相比,各形态性状具有较高的变异系数,形态变异较大,可能与横断山区复杂的生境有关;河北木蓝复合群4个种的形态差异主要集中于羽状复叶长、小叶长、小叶宽和叶柄长,可以作为河北木蓝复合群物种划分较可靠的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19.
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及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国家黄淮海区试南A组11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对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系数、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有效分枝、倒伏级和单株荚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60.93%、34.40%和27.89%,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小为4.17%;在相关性上,小区产量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每荚粒数也与小区产量呈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92.16%。在性状选择上,首先对变异大的性状进行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品种选择上,应注意选择产量和单株粒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均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