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8月初.山西省长子县某鸭场所养的种鸭和雏鸭突然出现采食量下降甚至拒食的症状,鸭群整体精神萎靡.嗜睡.羽毛蓬松。有的鸭出现转圈或头颈摇晃等神经症状.雏鸭粪便稀薄.呈灰白色或灰绿色。经询问技术人员得知.发病鸭都是采食新配饲料,而采食原有饲料的鸭并未出现任何的不良症状。新配饲料除玉米和以前的饲料来源不同外.其余的饲料原料均相同。  相似文献   

2.
鸭浆膜炎亦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雏鸭等多种禽类(鹅、火鸡)的一种接触传染病。该病多发于1~8周龄的雏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雏鸭常出现眼和鼻分泌物增多。腹泻,共济失调,头颈震颤等症状.剖检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多见,部分病例出现干酪性输卵管炎、结膜炎,饲料报酬显著下降,故...  相似文献   

3.
鹅浆膜炎(又称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近几年来在雏鹅群流行比较严重的细菌性疫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及雏火鸡等多种禽类,多发生于2~7周龄,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患鹅常出现眼和鼻分泌物增多、拉稀、共济失调.头颈震颤等症状。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包膜炎、气囊炎、纤维素性脑膜炎以及部分病例出现干酪性输卵管炎、结膜炎、关节炎等特征。死亡率为10%-40%不等,甚至可高达90%以上。耐过的雏鹅生长迟缓、增重减慢。由于该病常常导致大批幼鹅发病、死亡以及生长迟缓.饲料报酬显著下降,而且,难以扑灭,在发病鹅群持续存在,引起不同批次的雏鹅感染发病,因此,被认为是造成养鹅业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4.
近来门诊病例中,不断碰到雏鸭发生以脾脏坏死为特征的疾病,传播快,发病雏鸭病死率高达80%-100%,全群死亡率20%.40%,给广大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通过门诊摸索,取得了一定的诊治效果,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5.
发病情况 我县某养鸭户因用堆放过久的发霉锯末作垫料,引起雏鸭曲霉菌病,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该户从扬州引进刚出壳的鸭苗1010只,前5d鸭群。健康活泼,采食饮水正常,5d后部分雏鸭精神不振.嗜眠、食欲减退、渴欲增加,随后有部分病鸭出现呼吸困难、张口、伸颈、流鼻液、下痢、消瘦等症状.继而有部分病雏鸭死亡,每天死亡20~30只不等。  相似文献   

6.
用含食盐量不同的全价日粮在自由饮水条件下,对樱桃谷雏鸭从1日龄起进行了喂饲试验.结果表明,喂饲不加盐日粮的雏鸭在7~18日龄期间全部发病死亡,出现典型的食盐缺乏症病状和病理变化.喂饲0.15%低盐日粮的雏鸭则表现食欲不振,生长发育较慢,但无死亡.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黄芪对白介素2基因表达的影响,将20只雏鸭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雏鸭用黄芪拌料饲喂,对照组雏鸭不用黄芪拌料饲喂,15d后处死,提取脾组织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测定两组雏鸭IL-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实验组雏鸭IL-2基因表达量是对照组IL-2基因表达量的7.892倍。因此,黄芪能够提高雏鸭体内IL-2基因的表达,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增强雏鸭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8.
沈瑞 《水禽世界》2013,(6):11-12
1 温度管理 雏鸭出雏后绒毛稀少.皮下脂肪很薄.保温能力较差,抵御外界寒冷能力弱.不能适应天气的变化。温度过低,雏鸭容易着凉拉稀。温度过高.容易引起感冒或其他呼吸器官的疾病。因此.要按适当的温度标准.随时调节温度。以维持雏鸭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  相似文献   

9.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高度致死性的急性传染病。此病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下的雏鸭,其特征为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严重威胁着养鸭业的发展。1998年市郊某专业户饲养的300只雏鸭5日龄突然发病,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验结果确诊为雏鸭病毒性肝炎。现将情况报道如下。1临床症状雏鸭突然发病,病程短促。病初表现为食欲废绝,羽毛松乱,精神萎靡,眼睛半闭,缩领、昏睡,行动迟缓,不能随群走动。有的病鸭出现腹泻,排黄白色或绿色稀粪。随后,病鸭出现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身体向一侧倾倒,两腿痉挛反复…  相似文献   

10.
刘霞  于申业  于阿芳  王妮 《中国家禽》2005,27(12):32-32
该养殖户于2004年10月初从某种鸭场购进1日龄的雏鸭20000只,使用某饲料公司生产的雏鸭料饲喂,3~4天后雏鸭上喙和鸭蹼逐渐出现水泡,7~8天后上喙开始上翻、缩短、变形,仅1周时间全群30%的鸭发病。由于本病发生后鸭采食困难,病鸭消瘦,少数鸭出现死亡,大群鸭采食减少,增重缓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调查,同期,周围养殖户饲养的雏鸭凡使用同一厂家生产的饲料都有发病,而使用不同厂家生产的饲料未见发病。  相似文献   

11.
雏鸭(0~5周龄)的饲养管理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着雏鸭的成活率,此时的雏鸭体积小,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不能独立生活.若管理不当就会引起疾病,造成死亡。因此,要针对雏鸭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进行饲养管理。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
2003年4月5日,铁岭市某鸭场饲养的1000多只3日龄北京鸭突然发病,主要表现是发病急、死亡快,死亡高峰主要发生在发病后的3~4天,两周内共死亡雏鸭700多只。主要临床症状是全身抽搐,脖子歪向后背,即出现“背脖”症状;病理剖检主要可见肝脏肿大,表面有大小不等出血斑点。我们对送检的5只病死雏鸭进行了病毒分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高免血清由沈阳农业大学兽医微生物实验室保存。2.实验动物鸭胚、雏鸭由未接种过鸭病毒性肝炎疫苗并经血清学检测结果为阴性的种鸭所产的蛋自行…  相似文献   

13.
新型鸭肝炎病毒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从北京和广西发病鸭群中分离到2株病毒,分别编号为B株和G株,病毒大小约40nm,无囊膜。血清中和试验表明,2株病毒为同一血清型,与1、3型鸭肝炎病毒和鸭瘟病毒无血清学相关性。人工感染试验表明,G株对雏鸭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可引起典型的鸭肝炎病变,但死亡率随雏鸭日龄的增长而明显下降;B株病毒不能致死正常雏鸭,但雏鸭经过环磷酰胺处理后,感染B株病毒可引起雏鸭死亡,死亡鸭肝肿胀、出血。  相似文献   

14.
发病情况 2007年7月28日,我市养鸭专业户尹某,利用一河道向阳坡搭建鸭棚,借河道水源之便,采用地面散养蛋雏鸭2000只,从雏鸭人舍到16日龄时鸭群一切正常,17日龄后更换饲料改喂上批蛋鸭存放时间过长的雏鸭饲料,4d后发现鸭群中出现个别精神不振并有大批鸭死亡,到鸭舍现场诊断时已有810只死亡,死亡率达40%之高。  相似文献   

15.
行业会讯     
张家港市某养鸭户2003年10月24日引进一日龄肉雏鸭6000只,按常规饲养与免疫。饲养到7日龄时,禽主用庆大霉素给雏鸭饮水,以预防大肠杆菌病。开始按每只雏鸭500单位饮水,连用7d,但用该药饮水时不断有病死鸭出现,认为用药量小,接着加大用量,按每只雏鸭20000单位的庆大霉素给雏鸭饮水,第2天雏鸭死亡80多只,第3天死亡170多只。后请笔者前往诊治,剖检部分病死鸭,体内都有尿酸盐沉积物。  相似文献   

16.
雏水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雏鸭病毒性肝炎是危害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某水鸭场通常在雏鸭1天龄时就接种雏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但其中一批水鸭在3天龄时仍暴发本病。该批鸭苗306只,从发病到平息历时5天,共死亡86只,死亡率达28.4%。临诊表现:病鸭精神沉...  相似文献   

17.
刘震 《水禽世界》2013,(4):19-20
蛋用雏鸭的培育是养鸭生产中重要的环节,因为它影响雏鸭的生长发育、产蛋期的生产力、鸭群的更新和生产计划的完成。因此.必须重视雏鸭的培育。  相似文献   

18.
从某鸭场疑似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雏鸭及病死雏鸭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鉴定为鸭肝炎病毒。利用鸭胚肝细胞培养病毒,呈现典型CPE,向细胞维持液中加入1%的鸭胚尿囊液,CPE的维持时间可延长至60小时。将病毒的细胞培养物回归鸭胚和雏鸭.其致病力不见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9.
2012年5月.我地某养殖户所饲养的雏鸭发生了霉菌性肺炎。笔者进行了跟踪诊治,现将具体情况综述如下:1发病情况某养殖户锥鸭存栏2000只,初始发病日龄为10日龄。在整个发病过程中,出现临床症状的有1250只。病雏出现症状后多于3d内死亡。养殖户曾用土霉素拌料防治,但效果不佳。发病鸭从零星少数到逐渐增多,死亡数也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20.
1 发病情况 2009年7月,南阳市卧龙区某养鸭专业户饲养的雏鸭于40日龄前后开始发病,初期少数雏鸭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采食量减少,喜卧,不愿下水或动作迟缓,严重的呼吸困难,部分鸭出现下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