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6—2018年,笔者对柬埔寨木薯主栽区病害进行了调查。普查结果表明,花叶病、褐斑病、细菌性萎蔫病、丛枝病、炭疽病和根腐病是当地木薯种植中的主要病害。花叶病是为害最为严重的病害,而褐斑病发生面积最大。调查了引种至当地的中国木薯主栽品种发病情况,发现华南系列、桂热系列等品种均受花叶病严重为害。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引起当地花叶病的病原为斯里兰卡木薯花叶病毒株系。  相似文献   

2.
以5种黄瓜主要病原菌作为诱导抗病因子,研究其对黄瓜主要病害的作用,结果发现黄瓜经病原菌诱导后,可以产生对诱导病原菌及其它病原菌引起病害的交互保护作用,并且诱导的交互保护作用与诱导浓度、诱导间隔期、不同品种存在相关性.诱导效果不随诱导接种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在黑星病菌对霜霉病菌的诱导作用中,以浓度为1×102个/ml的黑星病菌孢子悬浮液的诱导效果最好,诱导间隔期为48h黄瓜黑星病菌对霜霉病的交互保护作用最明显,抗性品种的交互保护作用明显好于感病品种;炭疽病菌可诱导黄瓜有效抑制褐斑病的发生,但挑战接种褐斑病菌后,却促进了炭疽病的发生.诱导接种炭疽病菌后再挑战接种褐斑病菌12d,对褐斑病的防效为92.07%.  相似文献   

3.
通过常规植物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人工栽培鸦胆子褐斑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研究了其病原菌对温度和pH的适应性以及对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引起鸦胆子褐斑病的病原菌为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病原菌温度和pH生长曲线回归方程分别为■。由方程计算病原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4.6℃,最适pH为5.3。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可作为鸦胆子褐斑病田间防治的备选药剂,且预防效果好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黄帚橐吾提取物对棉铃虫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贵州甘蔗真菌病害种类及发生情况,采用随机踏查、定点调查、症状诊断与病原菌形态特征观察等方法对贵州甘蔗产区7个县进行真菌病害调查;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甘蔗褐斑病进行了5种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贵州甘蔗主要真菌病害有褐斑病、褐锈病、赤腐病、黄斑病、轮斑病、褐条病、煤烟病、黑穗病,其中褐斑病、轮斑病、褐条病发生较重,煤烟病发生严重;5种杀菌剂中,325 g/L苯甲· 嘧菌酯悬浮剂对甘蔗褐斑病毒力最高和防效最好,EC50为0.0025 mg/L,第3次药后10 d防效达86.46%。其他4种杀菌剂对褐斑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应用于甘蔗生产防治褐斑病。  相似文献   

5.
贵州甘蔗真菌病害初步调查及褐斑病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掌握贵州甘蔗真菌病害种类及发生情况,采用随机踏查、定点调查、症状诊断与病原菌形态特征观察等方法对贵州甘蔗产区7个县进行真菌病害调查;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甘蔗褐斑病进行了5种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贵州甘蔗主要真菌病害有褐斑病、褐锈病、赤腐病、黄斑病、轮斑病、褐条病、煤烟病、黑穗病,其中褐斑病、轮斑病、褐条病发生较重,煤烟病发生严重;5种杀菌剂中,325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对甘蔗褐斑病毒力最高,防效最好,EC50为0.002 5mg/L,第3次药后10d防效达86.46%。其他4种杀菌剂对褐斑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应用于甘蔗生产防治褐斑病。  相似文献   

6.
黄瓜褐斑病是近年来我市日光温室生产中的1种新病害。由于病原菌的逐年积累,黄瓜褐斑病日趋严重。1997年春,我市温室黄瓜褐斑病发生面积近3333hm2,占全市温室面积的60%。重病温室,5月上、中旬拉秧,产量损失30%以上。为此,我们对该病进行了调查研...  相似文献   

7.
对采自辽宁地区14个市的119个花生褐斑病标样进行了病原菌分离.根据科赫氏法则对病原菌致病力进行了测定,并对其菌落形态、气生菌丝、分生孢子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测定了rDNA-ITS核酸序列,结合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 表明,花生褐斑病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生长缓慢,生长初期菌落呈黑褐色,近圆球状,质地硬,生长...  相似文献   

8.
我国近年蘑菇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但蘑菇生产主要在农村,绝大多数生产者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生产比较粗放.病虫害危害严重,发生严重时可致蘑菇产量损失80%以上,甚至绝收.蘑菇枯萎病、褐斑病、褐腐病已成为秋冬春蘑菇栽培的主要病害.笔者对广西横县蘑菇枯萎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认为镰刀菌是蘑菇枯萎病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贵州花椒产区发生一种新的褐斑病害。为明确引起花椒褐斑病的病原,本研究从惠水县断杉镇花椒基地采集花椒褐斑病样本,采用组织分离法和致病性测定获得花椒褐斑病菌。通过对花椒褐斑病菌的形态学观察及ITS、RPB2和LSU序列分析,将花椒褐斑病菌鉴定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杀菌剂室内抑菌活性测定表明,选用的10种杀菌剂对A.tenuissima的生长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以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和6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该病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EC50值分别为0.044 9、0.129 5和0.676 9μg·mL-1。本研究结果为花椒褐斑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笔者作为中国技术顾问参与了中英非农业合作项目,赴乌干达负责木薯种植方面工作。通过实地考察以及和乌干达农牧渔业部、国家农业研究组织、非洲创新研究所、马克累累大学等相关机构专家的交流,对木薯相关产业进行了初步调研,同时,开展了木薯主产区的病害联合调查,发现花叶病、褐条病、细菌性萎蔫病、褐斑病等为当地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