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浙贝母挥发油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考察影响提取工艺的料液比、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3个因素,以挥发油得率为响应值,通过三因素三水平实验,确定了其最佳提取工艺,即料液比1︰13g/mL,超声时间25min、超声温度54℃,在该条件下浙贝母挥发油的得率为0.912 7%,与理论值0.919 5%相差较小,说明该方法合理、可行,可用于浙贝母挥发油提取。同时采用纸片法,测试了该挥发油的抑菌活性,结果发现其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抑菌活性强弱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氏菌。  相似文献   

2.
对水中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测定的酶底物法的实验室内质量控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酶底物法可以通过加强实验室和实验过程的质量控制来获得更可靠、更准确的实验数据,以满足相关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桉叶油与其它药物的联合抗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了桉叶油对5种细菌的最小杀菌浓度,并对桉叶油与丹参、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等的联合抗菌作用做了初步实验研究.通过对小数杀菌浓度指数的测定和平板纸条法联合抗菌作用,证实桉叶油除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外,而且是一种有效的抗菌增强剂,与丹参和抗生素都有协同作用,可增强丹参和抗生素的抗菌功效.  相似文献   

4.
比较研究休哈塔假丝酵母单菌发酵、休哈塔假丝酵母和酿酒酵母两步发酵、休哈塔假丝酵母和酿酒酵母同步发酵3种发酵模式下对混合糖(葡萄糖和木糖)的利用情况,结果显示2种酵母同步发酵能够有效解除葡萄糖的抑制,加快木糖利用速率。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最陡爬坡实验和中心组合设计,对2种酵母混菌利用戊糖己糖发酵生产乙醇的培养基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培养基条件:硫酸铵9.09 g/L、磷酸二氢钾8.96 g/L、氯化钙0.34 g/L,在此条件下发酵得到乙醇产量为21.71 g/L,较优化前(19.85 g/L)提高了9.4%;混菌在优化后的培养基下进行发酵,酵母浊度OD由12.12增长到了21.87,木糖利用率由优化前的82%增长到优化后的93%。  相似文献   

5.
为优化指甲花(Impatiens balsamina)中香豆素类成分提取工艺,并进一步探究其抑菌活性,在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及乙醇浓度对香豆素类成分提取率影响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指甲花香豆素类成分提取工艺,并采用抑菌圈法考察指甲花香豆素类成分对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后的香豆素类成分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90 min,料液比1∶40,乙醇浓度70%。在此条件下,香豆素类成分提取率为0.185%。指甲花香豆素类提取液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在强酸或强碱条件下活性较好;大肠埃希菌的抑菌圈平均直径为11.74 mm,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平均直径为13.77 mm。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固定化混合菌种对戊糖和己糖同步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影响,以海藻酸钙为固定化载体,采用包埋法固定化休哈塔假丝酵母(Candida shehatae)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混合菌发酵生产燃料乙醇,并对固定化混合菌种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固定化混合菌种发酵可以快速利用葡萄糖,解除葡萄糖代谢对木糖代谢的抑制作用,提高发酵效率,发酵时间从固定化单菌发酵的24 h缩短至20 h,发酵时间缩短16.67%。乙醇产量从13.28 g/L增加至14.89 g/L,升高了12.12%。固定化混合菌种的优化条件为:混合糖(葡萄糖和木糖)质量浓度为45 g/L,发酵温度为30℃,摇床转速为170 r/min,休哈塔假丝酵母和酿酒酵母菌体的比例为4∶1。在此条件下得到最佳乙醇产量为15.21 g/L,较优化前(13.74 g/L)提高了10.70%。本研究结果可为固定化混合菌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工业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碳水化合物降解产物对酿酒酵母乙醇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木质纤维原料预处理产生的主要碳水化合物降解产物对酿酒酵母乙醇发酵的影响,以及酿酒酵母对玉米秸秆酶水解液的乙醇发酵.碳水化合物降解产物对酿酒酵母NLH13乙醇发酵毒性依次为:甲酸>乙酸>糠醛>羟甲基糠醛,酿酒酵母NLH13乙醇发酵可耐受的甲酸和乙酸质量浓度分别为1和4 g/L,酿酒酵母NLHl3在2~10 g/L范...  相似文献   

8.
以蒸汽爆破预处理杨树生产乙醇,比较分步糖化共发酵法和同步糖化共发酵两种不同的工艺。实验中酶用量为15 FPU/g(β-葡萄糖苷酶/滤纸酶比值为1.39),利用大肠杆菌KO11和酿酒酵母共发酵。当底物浓度为5%、10%和15%时,利用分步糖化共发酵产乙醇分别为9.21 g/L、14.286 g/L和15.196 g/L,利用同步糖化共发酵产乙醇分别为8.968g/L、13.978 g/L和16.862 g/L。这将为利用杨木制备燃料乙醇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Klebsiella oxytoca发酵木糖生产2,3-丁二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一株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 ZU-03)发酵木糖生产2,3-丁二醇,并对主要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木糖质量浓度 90 g/L、玉米浆质量浓度 6 g/L、接种量 10 %(体积分数)、初始pH值5.5、 30 ℃的条件下发酵 96 h,木糖利用率为 89 %, 2,3-丁二醇的质量浓度为 36.22 g/L,得率为 0.45 g/g,达到了理论值的 90 %.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克雷伯氏菌突变体Kp-M2生产1,3-丙二醇的能力,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该菌株的发酵条件.通过Plackett-Burman方法筛选出影响1,3-丙二醇生物转化的重要发酵条件是初始甘油浓度、初始pH值和接种时间.在经过最陡爬坡实验确定中心点后,上述3个重要参数经Box-Behnken设计进行优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甘油质量浓度为57 g/L,pH值为7.3,接种时间为10 h时,1,3-丙二醇的理论最大值为21.6 g/L.摇瓶验证实验1,3-丙二醇质量浓度为20.7 g/L,比未优化条件下的提高30%.在上述优化条件下的间歇发酵和批式流加发酵结果表明,1,3-丙二醇质量浓度分别为29.5和92.0 g/L,均高于对照的19.9和76.7 g/L.上述结果表明,响应面法可以有效地用于优化发酵条件,从而提高1,3-丙二醇产率.  相似文献   

11.
李里  王静  宋亚倩  孙然  陆俊  杨奥 《经济林研究》2020,38(3):237-244
【目的】研究黑老虎果皮和种子的抗氧化、抑菌和抑酶活性,为黑老虎果实副产物的资源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湖南通道大红、紫黑2个品种黑老虎的果皮和种子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法制备其提取液。通过测定其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力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以鼠伤寒沙门氏菌、枯草杆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为试验菌种,采用打孔法测定其抑菌活性,采用刃天青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通过计算提取液对酪氨酸酶、α-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率来评价提取液的抑酶活性。【结果】黑老虎果皮和种子醇提物抗氧化活性为(0.12±0.04)~(0.39±0.02)μmol/g,且果皮的抗氧化活性高于种子。2种黑老虎品种果皮提取液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和枯草杆菌显示了较好的抑菌效果,其中,大红果皮的抑菌效果最好,在试验质量浓度(500 g/L)条件下,提取液对2种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11.90±0.04)和(11.38±0.02) mm,其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均为31.25 g/L。果皮和种子提取液对酪氨酸酶、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率均呈量效关系,其中紫黑果皮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效果最佳,抑制率达到了(93.92±2.47)%,大红果皮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分别为(62.96±0.95)%和(71.68±1.25)%。【结论】黑老虎果皮和种子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可作为一种功能食品原料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化学诱变和基于基因组DNA诱变的遗传重组技术,对乙醇工业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抑制物耐受性进行改造,获得了重组酿酒酵母HN-1-24,其抑制物耐受性能和发酵性能均得到了提高。重组菌株在含7 g/L乙酸和1 g/L糠醛的抑制物耐受性发酵培养基中,具有良好的糖转化率和乙醇产量,发酵100 g/L葡萄糖能够产生38 g/L乙醇。在纤维素水解液发酵培养中进行乙醇发酵,发现重组菌株的乙醇发酵效率明显快于原始菌株,发酵时间提前6 h,且发酵终点乙醇产量为37 g/L,比原始菌株HN-1提高了8.8%。  相似文献   

13.
正应用领域:兽医、畜牧业项目简介:治疗和预防制剂BatsinilК用于大型有角牲畜、猪和家禽生病时校正胃肠道的微生物群落及刺激免疫系统。Batsinil K-用深度培养枯草芽孢杆菌的孢子形成细菌的方法得到的液体益生菌制剂,包括细胞、孢子和这些细菌的代谢产物,具有广谱抗致病性和条件病原性微生物的作用,包括埃希氏菌、  相似文献   

14.
请选用木质菜板晓卫切菜板,居家过日子必备品。但自从塑料切菜板问世,传统的木质菜板便备受冷落。很少有人知道,从卫生角度看,还是木质切菜板具有杀菌功效。据美国生物学家研究发现,接种在木质切菜板上的沙门氏菌、里斯忒菌、大肠埃希氏杆菌,在3分钟内,竟有99%...  相似文献   

15.
生物质酸水解副产物对糖液酵母发酵制备燃料乙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生物质原料酸水解副产物甲酸、乙酸、糠醛等对耐高温酿酒酵母发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耐高温酿酒酵母可耐受甲酸、乙酸、糠醛的最大质量浓度分别为2.0、5.0、8.0g/L;生物量和甲酸质量浓度(0~3.0 g/L)几乎表现为线性关系,且随甲酸质量浓度增大而下降.3种抑制剂对耐高温酿酒酵母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抑制性由大到...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叶挥发油和纯露的抑菌作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芳樟醇型(左旋、右旋)、柠檬醛型、油樟型和龙脑型樟树叶挥发油和纯露,使用试管法和纸片法比较挥发油和纯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芳樟醇型樟树叶出油率较高,分别为2.02%(左旋)和1.95%(右旋);油樟型樟树叶纯露得率最高(0.52%);芳樟醇型(右旋)和油樟型挥发油抑菌效果最好,对试验所检验细菌和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均为31.25μL/mL;油樟型挥发油的杀菌效果最好,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杀菌浓度(MBC)为125μL/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脓假单孢菌的MBC均为250μL/mL。芳樟醇型(右旋)纯露有抑菌效果,对所有试验菌的MIC为500μL/mL;其他纯露只对白色念珠菌有抑菌作用;所有纯露均未...  相似文献   

17.
经蒸汽爆破预处理的杨木为原料进行同步糖化共发酵(SSCF)法产乙醇。使用里氏木霉Rut C-30产纤维素酶,滤纸酶活(FPA)与纤维素酶产酶速率最大值分别为6.283 IU/mL、0.035 IU/mg.h。同步糖化共发酵中,重组大肠杆菌(KO11)与酿酒酵母的混合发酵乙醇产量高于单菌种发酵。乙醇含量随残糖量的降低而逐渐升高。底物浓度为5%和10%时,乙醇含量最高值分别为8.97 g/L和13.98 g/L,乙醇得率分别为53.8%和41.9%。  相似文献   

18.
以乙二醇为液化剂对稻草进行液化和酶解预处理,经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CICC 10011)发酵制备2,3-丁二醇。考察了温度、pH值、接种量、摇床转速、时间和底物浓度对发酵产2,3-丁二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液化产物酶解后,经双膜浓缩总糖质量浓度可控制在85~95 g/L,不但为后续发酵提供充足的碳源,而且实现了工艺控制的自动化,易于提高产物浓度,降低分离成本。对其脱色发酵生产2,3-丁二醇,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总糖质量浓度94.3 g/L、37℃、pH值5.5、接种量10%、转速170 r/min、反应72 h,制得2,3-丁二醇质量浓度为36.47 g/L,2,3-丁二醇对总糖的转化率可达42.5%,生产效率为0.51 g/(L.h),对其液化产物的转化率最高为33.4%。  相似文献   

19.
通过优化复合微生物菌肥主要功能菌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及其发酵条件,提高发酵液中功能菌的活菌含量,以期为大规模生产复合微生物菌肥奠定基础。利用单因素实验结合正交的方法,以菌体生长量(OD600)为测定指标,对复合微生物菌肥主要功能菌中的固氮菌、溶磷菌和解钾菌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论:①固氮菌培养基的最优组合为麦芽糖7.5g、蛋白胨15g、NaH2PO4·H2O0.3g、K2HPO40.5g、FeCl30.2g、MgSO4·7H20.5g,最佳pH值6.8,最佳接种量为100mL,最佳转速为180r·min-1最佳发酵温度为30℃;②溶磷菌培养基的最优组合为麦芽糖7.5g、蛋白胨15g、NaH2PO4·H2O0.3g、K2HPO40.5g、FeCl30.5g、MgSO4·7H20.5g,最佳pH值6.4,最佳接种量为300mL,最佳转速为180r·min^-1最佳发酵温度为30℃;③解钾菌培养基的最优组合为甘露醇7.5g、牛肉膏15g、NaH2PO4·H2O0.3g、K2HPO40.5g、FeCl30.5g、MgSO4·7H20.5g,最佳pH值7.6,最佳接种量为100mL,最佳转速为180r·min^-1最佳发酵温度为34℃。  相似文献   

20.
比较了从不同来源的木麻黄根瘤中分离得到的三株弗兰克氏菌在两种浓度不同碳源培养基中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供试菌在以丙酮酸钠为唯一碳源时生长最好,其生长量为其它碳源的1.3-47.7倍;最适合的碳源浓度为0.23gC\L。在三种不同的Frankiax菌地,通入无菌空气发酵培养培养能显著地提高弗兰克氏菌的生长量。同时还探讨了弗兰克氏菌的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