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建立快速繁殖离体培养再生体系并为遗传转化奠定基础,本研究以‘小白杏’胚和叶片为材料,探讨了氯化汞和次氯酸钠消毒的方法和时间对种子和种胚的影响,2,4-D(0.5,1.0,1.5 mg/L)、ZT(0.5,1.0,1.5 mg/L)和TDZ(1.0,2.0,3.0 mg/L)浓度配比对‘小白杏’胚诱导愈伤组织再分化不定芽的作用,及2,4-D(0.5,1.0 mg/L)、IBA(0.5,1.0 mg/L)、NAA(0.5,1.0 mg/L)浓度配比对‘小白杏’叶片诱导愈伤组织再分化不定芽的作用。结果表明:使用10%的次氯酸钠消毒10 min,种胚污染率和死亡率最低,分别为2.6%、0.7%,存活率最高,为96.7%;在3/4MS+2.0 mg/L TDZ+1.0 mg/L 2,4-D处理下,胚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率和不定芽诱导率最高,分别为98%、96%;在3/4MS+2.0 mg/L AgNO_3+1.0 mg/L ZT+2.0 mg/L TDZ+1.0mg/L IBA处理下,叶片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率和不定芽诱导率最高,分别为96%、93%。综合来看,胚诱导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不定芽的诱导率优于叶片,种子和种胚消毒的最佳方案是10%的次氯酸钠消毒10 min;胚诱导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不定芽最佳配方是3/4MS+2.0 mg/L TDZ+1.0 mg/L 2,4-D;叶片诱导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不定芽的最佳配方是3/4MS+2.0 mg/L AgNO_3+1.0 mg/L ZT+2.0 mg/L TDZ+1.0 mg/L IBA。  相似文献   

2.
以盆栽小菊“子午线”的花瓣作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消毒时间对外植体污染率的影响,以及不同激素浓度对花瓣诱导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分化的影响;以及对缓解玻璃化苗方法的探讨。结果表明,当使用次氯酸钠处理花瓣时,7 min是最佳处理时间。MS+6-BA 2.0 mg/L+NAA1.0 mg/L+蔗糖30 g/L+琼脂5 g/L是诱导花瓣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诱导率达98%。不定芽分化最适培养基为MS+6-BA 3.0 mg/L+NAA 0.1 mg/L+蔗糖30 g/L+琼脂5 g/L,分化率达90.30%。培养基MS+6-BA 0.2 mg/L+蔗糖30 g/L+琼脂5 g/L是缓解菊花玻璃化现象的最佳配方,转化为正常苗的转化率最高,可达98.36%。  相似文献   

3.
银白杨下胚轴高频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银白杨(Populus alba)下胚轴高频再生体系,为银白杨遗传转化和推广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银白杨下胚轴为外植体,通过器官发生途径诱导形成不定芽,探讨苗龄、接种方式及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硝酸银和蔗糖质量浓度等对银白杨下胚轴不定芽分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适宜银白杨下胚轴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AgNO33.5 mg/L+蔗糖35 g/L+琼脂6.0 g/L+IBA 0.3 mg/L+TDZ 1.5 mg/L,用该培养基培养银白杨下胚轴外植体,其分化率为98.63%,平均每个外植体形成的不定芽为23.81个。银白杨下胚轴外植体不定芽未经愈伤组织而直接产生于下胚轴的表皮或近表皮等表层细胞。3~7 d苗龄银白杨下胚轴诱导不定芽分化能力无显著差异,诱导率均达到95%以上,7 d后随着苗龄的增加,不定芽分化、诱导能力快速下降,苗龄为11 d时不定芽分化率只有52.28%。不同切段下胚轴不定芽再生能力由强到弱表现为:上部切段(靠近子叶端的下胚轴部分)>中部切段>下部切段。以正插(形态学下端插入培养基)方式接种的外植体不定芽再生能力显著大于反插(形态学上端插入培养基)和平放的。【结论】优化了银白杨的组织培养体系,初步找到了影响银白杨下胚轴诱导分化及植株再生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4.
黑莓叶片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从玉  廖伍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998-999,1001
以美国黑树莓叶片作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6-BA、NAA或IAA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试验.结果表明:树莓叶片外植体在培养基MS+6-BA 2.0~ 4.0 mg/L+NAA(IAA)0.01~0.5 mg/L都能不同程度地形成愈伤组织 ,但以MS+6-BA 4.0 mg/L+NAA 0.5 mg/L和MS+6-BA 4.0 mg/L+IAA 0.5 mg/L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诱导率可达100%;所试验的各种不定芽分化培养基,都能不同程度地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出不定芽,在添加6-BA 2.0 mg/L和NAA 0.01 mg/L的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比例最高,达49.7%的;所产生的不定芽在1/2 MS+NAA 0.1 mg/L的培养基上的生根率可达89.3%.  相似文献   

5.
为给矾根优良种苗规模化繁育提供技术支撑,以矾根"红贝露"幼嫩叶片的叶柄为外植体,经流水冲洗0.5~1 h,然后用70%酒精处理20 s,再用8%NaClO3消毒10 min,外植体的成活率达81.3%;外植体培养于MS+BA 0.5 mg/L+NAA 0.5 mg/L培养基上,暗培养2周后开始形成愈伤组织,4周后愈伤组织逐渐长大,35 d后愈伤组织诱导率达82.5%;在光照条件下,继续培养2周后愈伤组织开始逐渐分化形成不定芽,光照培养30 d时,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达高峰,不定芽分化率达69.70%;芽增殖的最适宜培养基是MS+6-BA 0.2 mg/L+IAA 0.1 mg/L;试管苗生根的适宜培养基是1/2 MS+IBA 1.0 mg/L。  相似文献   

6.
为了有效地保存、扩繁秦岭野生宜昌百合资源,以秦岭野生宜昌百合为材料,研究了鳞片和叶片不同部位,以及不同激素配比对不定芽诱导、增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鳞片诱导不定芽的适宜培养基为MS+2.0mg/L 6-BA+0.05 mg/L NAA,鳞片分化不定芽的能力为基部>中部>上部,三者之间差异极显著;叶片诱导不定芽的适宜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1 mg/L NAA+2.0 mg/L 2,4-D,叶片不定芽的诱导率为基部高,中部和尖部低,且基部与中部和尖部差异极显著;不定芽增殖的适宜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05 mg/L NAA;适宜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0.4 mg/L NAA+1.0 g/L活性炭(AC)。以上结果表明,鳞片和叶片分化不定芽存在明显的位置效应,6-BA和NAA配合对不定芽增殖有良好的效果,NAA和AC配合适宜生根。  相似文献   

7.
辣椒子叶和下胚轴的离体培养及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采用 9 个辣椒品种(Capsicum annuum L.)的子叶和下胚轴,分别离体培养在附加不同激素及化合物的MB5培养基上,对苗龄、基因型、不同外植体、激素组合和 AgNO3等对外植体不定芽诱导分化和芽伸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苗龄对外植体不定芽分化的方式有直接影响;AgNO3的加入可使芽分化率平均提高 20 %~30 %,并缩短外植体再生时间;子叶的不定芽分化率高于下胚轴;B5维生素有利于芽的生长和芽伸长率的提高。通过结果比较,筛选出了辣椒子叶和下胚轴离体再生的较好芽分化培养基为 MB5+5 mg/L、6-BA+0.5 mg/L、IAA+4 mg/L、AgNO3+30 g/L、蔗糖+5 g/L 琼脂;芽伸长培养基为 MB5+3 mg/L、6-BA+1 mg/L、IAA+2 mg/L、GA3+4 mg/L、AgNO3+30 g/L、蔗糖+5 g/L 琼脂;生根培养基为 1/2 MS+0.2 mg/L、IAA+0.1 mg/L NAA。  相似文献   

8.
以大樱桃吉塞拉5号和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对大樱桃茎尖外植体再生形成不定芽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激素配比对大樱桃茎尖外植体的分化率、增殖系数和增殖速度均有极显著影响;(2)大樱桃茎尖外植体脱分化诱导形成不定芽表现出明显的品种差异性,吉塞拉5号和6号脱分化诱导不定芽的合适激素配比分别为6-BA 3.0 mg/L+IBA 0.5 mg/L+KT0.1 mg/L(MS培养基)和6-BA 1.0 mg/L+IBA 0.5 mg/L+KT 0.2 mg/L(MS培养基);(3)当激素配比为6-BA 1.0 mg/L+IBA 1.0 mg/L+KT 0.3 mg/L(MS培养基)时,两个品种的不定芽增殖数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9.
以东方百合‘Siberia’离体鳞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质量浓度对芽的诱导、增殖、小鳞茎形成、叶片和叶柄再生及生根的影响。结果显示:最适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2.0mg/L+NAA 0.5mg/L,分化率85%;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7mg/L+NAA 0.2mg/L,芽增值系数为3.83;不定芽形成鳞茎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 0.2mg/L+NAA 0.5mg/L+7%蔗糖,增值系数2.47。鳞片叶片的最适再生培养基为MS+6-BA 0.5mg/L+2,4-D 1.0mg/L,分化率为92.5%;叶柄的最佳再生培养基为MS+6-BA 1.0mg/L+NAA 0.5mg/L,分化率为83.3%;暗培养对鳞片叶片及叶柄的再生无显著性的差异,分化率均在80%以上;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2mg/L,生根率100%。  相似文献   

10.
以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品种"魁绿"和"佳绿"的无芽茎段、叶片、叶柄为外植体,研究外植体及生长调节剂组合对软枣猕猴桃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从而建立"魁绿"和"佳绿"的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6-BA对软枣猕猴桃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好于KT,"魁绿"和"佳绿"叶片分别在MS+2,4-D0.5 mg/L+6-BA 2 mg/L和MS+2,4-D 0.5 mg/L+6-BA 1 mg/L的培养基上愈伤诱导率最高,分别为93.3%和96.2%。在不定芽再生培养过程中,6-BA和TDZ不能诱导不定芽发生,而ZT对不定芽的分化具有较好的诱导作用;"魁绿""佳绿"均在培养基MS+NAA 0.05 mg/L+ZT 3 mg/L上不定芽分化率最高,分别为72.0%、37.8%。不同品种及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不定芽再生率均存在差异,"魁绿"的不定芽分化率明显高于"佳绿";无芽茎段和叶片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均90%;叶片的不定芽分化率最高,显著高于茎段和叶柄。再生苗在培养基1/2 MS+IBA 0.1 mg/L上的生根率为97%。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猪大肠杆菌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的大肠杆菌病主要由产肠毒大肠杆菌(ETEC)引起,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等就ETEC的毒力因子和O抗原群,猪的日龄及其肠道受体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作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并讨论了可能存在的其它猪大肠杆菌病病型  相似文献   

13.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比较组织学方法,观察大量舌组织切片,初步发现:舌感受器随着动物进化发展在种类与形态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差异,两栖类最为简单,只看到游离神经末梢;啮齿、偶蹄和食肉类较复杂,有游离神经末梢、丛束状神经末梢、味蕾和肌梭等;人类最为高级,结构最为复杂,增加了肌间结缔组织感受器、肌束膜感受器、血管旁感受器和肌腱感受器等。此外,本文还对上述感受器进行了生理机能、组织发生和生物进化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16.
17.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经卫星搭载、在外层空间飞行8天的棉花种子第一代和第二代植株的子叶、叶片和花药,进行了酯酶、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三种同工酶的酶谱分析,发现某些后代植株的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对照相比在活性和酶带数目上都有变化,但没有观察到淀粉酶同工酶在处理和对照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鸡腿菇菌丝体的酯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碳源(玉米粉)、氮源(蛋白胨)、pH、温度、培养时间等培养条件,采用L27(5^5)五元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液态培养鸡腿菇菌丝体。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在不同培养案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杂交茄子新品种"呼茄5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呼茄5号是以9101-1-3-3为母本,8802-1-2-2为父本配制的1代杂种。该品种中熟,始花节位7节~8节。果实椭圆形,果皮黑红紫色,光泽度极强,耐老化,萼片带绿色,果肉紧密,绿白色,商品性好。平均单果重量450g左右,露地每667m2产量4 500kg左右,适宜露地及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