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芦丁原料新树种——尤曼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尤曼桉(Eucalypus youmanii)树叶含黄酮类成分芸香甙,又称芦丁。芦丁是治疗血管类疾病的常用药品,并向保健品方向发展。尤曼桉在适生区域的生长量大于或等于同地段其它树种,其树干通直,木材坚韧,可叶材两用。  相似文献   

2.
尤曼桉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尤曼桉(Eucalyptus youmanii)是桃金娘科桉属一个种,原产澳大利亚,富含具有治疗和保健双重功效的物质芦丁(Rutin)。本文就雅安市名山县开展尤曼桉引种试验研究三年来所获得的一些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探讨了在我省开展较大规模引种栽培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尤曼桉、大咀桉属单蒴盖亚属树种,自然分布在澳大利亚南部新威尔士、维多利亚、塔斯马尼亚、北方英格兰台地也有分布。常生长在硬质桉树林中,尤曼桉则是英格兰林型主要构成树种。中等乔木,一般树高13-21.3m,最大树高30m,胸径45-100cm,树干通直,树冠稠密,树叶含有药用价值的芸香甙,芸香甙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木材生长速度比用材桉树  相似文献   

4.
直干桉,蓝桉无性系多点测定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经方分析后发现,3个试验点的直干桉,蓝桉无性测定林在1994年7月以前造的,其处理间的生长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干干桉的生长差异比蓝桉更大。将造林时的苗高作协方差分析,用回归系数调整树高后,大部分无性系的树高都超过对照。对无性系与环境的交互作?初步结果的分析表明,多数地点、地点无性系的差异显著。以实测值(并非调整值)选材积超过对照25%的直干桉无性系7个。蓝桉无性系6个,最好无性系的材积分别为对照的2  相似文献   

5.
昆明和玉溪直干桉,蓝桉无性系的生长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在昆明、玉溪两试验点营造的直干桉和蓝桉无性系测定林,根据1999年的生长数据分析后看出:两地的测定林都是直干桉比蓝桉生长好,玉溪两个树种的生长都比昆明好。在直干桉无性系中两试验点的生长性状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蓝桉无性系在两试验点都不显著。在昆明试验点测定林保存完好的无性系中,直干按有5个、蓝桉有3个无性系的材积超过对照(实生木),其中超过30%有6个(直干按4个,蓝桉2个)。玉溪  相似文献   

6.
经方差分析后发现,3个试验点的直干桉、蓝桉无性测定林在1994年7月以前造的,其处理间的生长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直干桉的生长差异比蓝桉更大。将造林时的苗高作协方差分析,用回归系数调整树高后,大部分无性系的树高都超过对照。对无性系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初步结果的分析表明,多数地点、地点x无性系的差异显著。以实测值(并非调整值)为难,选出了材积超过对照25%的直干桉无性系7个,蓝桉无性系6个,最好无性系的材积分别为对照的288%和256%。  相似文献   

7.
对巨桉与柳桉、邓恩桉22个组合杂种子代测定林适应性和生长性状、耐寒性状及其遗传变异规律进行分析表明,杂种桉子代成活率、保存率和耐寒指数差异极显著,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差异显著。耐寒指数和树高受中等偏强遗传力控制,胸径、单株材积受中等偏弱遗传力控制;变异系数材积胸径树高。以7年生保存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4年生耐寒指数为选择指标,初选3个优良组合及10个优良单株杂种桉,优良组合平均单株材积比对照巨桉增长9. 76%~20. 41%,耐寒指数比对照柳桉高0. 31;优良单株耐寒指数均为5,平均单株材积0. 34947 m3,比对照平均值增长110. 31%。  相似文献   

8.
1994年在昆明、玉溪两试验点营造的直干桉和蓝桉无性系测定林,根据1999年的生长数据分析后看出两地的测定林都是直干桉比蓝桉生长好,玉溪两个树种的生长都比昆明好.在直干桉无性系中两试验点的生长性状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蓝桉无性系在两试验点都不显著.在昆明试验点测定林保存完好的无性系中,直干桉有5个、蓝桉有3个无性系的材积超过对照(实生木),其中超过30%有6个(直干桉4个,蓝桉2个).玉溪试验点参试的7个直干桉无性系有6个的材积超过对照,其中材积显著大于对照的有两个;蓝桉3个无性系中没有1个超过对照.根据云南省目前的经济技术水平,走选优、建园的遗传改良途径更为积极稳妥.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云南省一平浪蓝桉实生种子园的子代测定林进行初期评价。该子代测定采用α-循环设计,21个重复,每个重复有18个不完全区组,每个区组分为15个小区,每小区2株树。全部270个家系均为自由授粉的半同胞家系,按来源分为3个类型(原产地天然林、云南地方品种和种子园),11个地区。调查和分析的数据包括造林后2年时的树高、胸径、冠幅、干形、抗寒性和存活率等性状。分析结果如下:1. 不同的类型在生长表现上存在显著差异,来自种子园的类型为最好。2. 自不同地区的蓝桉在各性状上都表现出显著差异。在生长表现上,来自维克多利亚东部、西部和各种子园的子代比其它地区的好。云南当地蓝桉子代的耐寒性和两年时的保存率为最好,在生长、干形和抗病方面与塔斯马尼亚东部和南部的蓝桉子代表现相似。采用两株小区,明显比单株小区降低小区缺失率,提高分析的可靠性。表3参7。  相似文献   

10.
福建南平引种赤桉和邓恩桉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福建南平进行了耐寒桉树赤桉和邓恩桉的引种栽培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 ,造林后 2 0个月赤桉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分别为 4 0 0cm、5 4 0m ,邓恩桉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分别为 4 2 3cm、4 2 9m ,生长量大大高于乡土树种枫香和马褂木 ;两种桉树对低温和干旱均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Distribution of solanesol in Nicotiana tabacu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olanesol is an important secondary metabolite in Nicotiana tabacum. Distribution of solanesol in Nicotiana tabacum was investigat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method. The quantitative distribution of solanesol in various organs and tissues of N. tabacum showed that solanesol content, obviously different in all organs, was 6.8, 18.3, 27.5, 45.8, and 68.0 times higher in leaves than that in the stalks, flowers, seeds, fruits and roots, respectively. The contents of solanesol in various parts of leaf, stalk and flower were determined. The content of solanesol in top leaf, middle leaf and bottom leaf gradually decreased (6.124, 5.813 and 5.687 mg.g^-1, respectively) and the content of solanesol in various leaf-parts (leaf apex, leaf middle and leaf base) also gradually decreased. The content of solanesol in top stalk was 1.19 times and 1.92 time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middle stalk and the bottom stalk, respectively. The content of solanesol in various tissues of stalk (epidermis, cortex and stele) dramatically decreased. The sepal contained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solanesol (1.192 mg·g^-1) compared to any other parts in flower. The study will provide the base data for the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solanesol, moreover, it will provide the scientific evidences for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N. tabacum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芦丁在活化了的玻碳电极上的伏安行为,芦丁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曲线有一对氧化还原峰,在pH值4.0的磷酸盐溶液中,芦丁的差分脉冲伏安曲线的峰电流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8-50 μmol/L,检出限为0.3 μmol/L.建立了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用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芦丁含量的方法,该法简单、灵敏、重现性好.用标准加入法测定蒲桃叶试样中芦丁的含量,得率为15.7 mg/g,相对标准偏差为3.3%.  相似文献   

13.
对邓恩桉人工林施用腐植酸桉树系列有机专用肥,进行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等投入水平和基本相同立地条件下与施用常规化肥相比,施用专用肥的林分树高、胸径生长量分别提高了6.3%~26.6%,14.7%~37.2%,林分生产力提高了21.2%~44.1%。其中以每株施用腐植酸桉树基肥专用肥500 g配合复合微生物菌剂10 g作基肥 腐植酸桉树追肥专用肥2号500 g作追肥的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为最大,上述组合是适合福建北部地区邓恩桉林分的较佳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4.
邓恩桉施用腐植酸桉树专用肥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邓恩桉人工林施用腐植酸桉树系列有机专用肥后林分光合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条件下与常规化肥处理相比,施用专用肥的林分叶面积指数提高了17.6%-23.8%;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了18.8%-27.2%、23.2%-47.4%和19.9%-32.2%;日平均净光合速率提高了15.6%-24.6%;其中尤以处理Ⅳ即每株施用腐植酸桉树基肥专用500g配合复合微生物菌剂10g作基肥+腐植酸桉树追巴专用2号500g作追肥的林分叶面积指数最大。叶绿素含量最高,光合作用能力最强,是适合福建北部地区的较佳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以已构建的尾叶桉和细叶桉RAPD连锁图谱为基础,利用CAPS技术对54个细叶桉EST序列在尾叶桉和细叶桉遗传图谱上的定位研究表明:7个EST序列在作图群体中呈等位片段多态性,包括母本尾叶桉特有的3个(其中1个偏分离)、父本细叶桉特有的2个和父母本共有的2个;共有4个EST—CAPS标记整合到尾叶桉RAPD连锁图谱,分散于不同的连锁群,各连锁群大小均有小幅增加;细叶桉RAPD连锁图谱上也整合了4个EST—CAPS标记,分散于不同的连锁群,各连锁群大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另外,尾叶桉上的1个偏分离标记未整合到任何连锁群。EST—CAPS可以有效用于桉属树种遗传图谱构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巨桉、尾叶桉生物学特性、省外栽培情况、思茅地区小面积引种情况、省外栽植地点和引种地的立地条件进行分析比较,选择气候因子进行相似优先比论证,得出思茅地区在一定范围内大面积引种巨桉、尾叶桉是可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云南的桉树引种及对其发展状况的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概述中国桉树引种情况的前提下,全面论述了云南桉树引种历史、发展情况及在科学研究中取得的成绩,并对今后云南桉树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赤桉材干燥终了调湿处理中的流变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的小型调温调湿箱中对25 mm厚赤桉干燥材进行终了调湿处理,并以切片法分析调湿过程中的弹性应变和机械吸附应变特性.结果表明:经24 h的处理,表层的吸湿效果显著,含水率上升达5%,而板材的平均含水率上升2.5%~3.0%;表层压缩弹性应变在经历处理开始3 h内的短暂上升后迅速下降,而整个处理过程中心层的拉伸弹性应变变化不大;处理9 h后,次表层的压缩弹性应力比表层的大,产生反向的应力梯度;处理中,木材表层吸湿软化发生了补充收缩,缩小了内外各层长度差异,应力减小;表层软化有效地减小乃至消除机械吸附应变,但由于干燥历史的影响,机械吸附应变的变化滞后于含水率的变化,在处理的第3~9 h间下降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9.
桉树无性系与亲本及桉属其它种遗传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桉属(Eucalyptus)的11个种和3个元性系的ITS序列进行了比对分析,桉属的不同种以及3个无性系的ITS长度范围为633~678 bp.分析表明,3个无性系的ITS为假基因,其ITS序列长度比近缘种长38~45 bp.因此,通过ITS引物扩增和测序可以将无性系与其它种类、品种或类型区分.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柠檬...  相似文献   

20.
对12个桉树无性系进行了生长、分枝、通直度、树皮厚度及抗风性进行研究,表明无性系间的性状指标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差异,E11和E7号无性系的单株材积分列第1、2位并显著高于其它10个参试无性系;用聚类分析方法将12个参试无性系分成6类,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进行选择.以产量、形质指标为选择目标,可选择E7、E11、E2、E8、E3号5个无性系;以抗风性强作为首选指标,则可选择抗风性强、产量中等至较好、形质中等的E12、E5、E1、E10、E6号无性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