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年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血清乙肝病毒标记物和丙氨酸转氨酶(ALT)与肝组织学的关系。方法:543例40岁以下的乙肝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210例(ALT正常,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简称大三阳);B组95例(ALT升高,大三阳);C组179例(ALT正常,HBsAg、抗HBe阳性、抗HBc均阳性而HBeAg阴性,简称小三阳),D组59例(ALT升高,小三阳)。全部患者均接受快速经皮肝穿刺检查;对各组病例的肝内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进行比较。结果:ALT异常组肝内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均较ALT正常组严重,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1)。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比较,炎症程度差异无量著性(Hc=0.4327,P>0.05),而纤维化程度小三阳组较大三阳组严重,差异有显著性(Hc=7.008,P<0.01)。组间两两比较:在炎症程度方面,除A组与C组,B组与D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1),在纤维化方面,除B组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5—0.001)。结论:ALT正常的HBV感染者,肝内也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炎症活动及纤维化改变,及时行肝活检讨了解病情及指导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胆碱脂酶(CHE)活性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病理分级(G)的关系。方法:采用RI-1000TM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06例经病理证实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胆碱脂酶(CHE).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水平.统计分析血清ALT、AST、CHE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G0~G4)的关系。结采:血清CHE水平随着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增高而降低,而ALT、AST水平随着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增高而升高;G4级患者的血清CHE水平明显低于G1、G2、G3级患者,G3级低于G1、G2级.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G4级患者的血清AST水平明显高于G1、G2、G3级患者.但G1、G2、G3级患者AST水平以及各炎症分级之间ALT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HE比ALT、AST更能反映肝损害的严重程度、是一项有意义的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3.
我国于 1995年重新制订了新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试行 )》(简称 95年《肝炎方案》) ,其中 ,有关慢性肝炎的病理诊断按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 (G)和肝纤维化程度 (S)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临床诊断以血清丙氨酸转移酶 (AL T)、总胆红素 (TB)、白蛋白(A)、A/ G、γ-球蛋白 (γ- G)和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 )等六项指标的异常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1 ]。笔者与骆抗先教授等先后对5 0 0例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分度结果 ,分别与其临床症状及体征、AL T、TB、A、A/ G和 PTA、腹部 B超影像学改变和某些肝纤维化指标等进行了对比研究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肝硬化不同分期时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其对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形成、发展的影响。方法:经肝穿刺活检证实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30例、肝硬化患者75例。肝纤维化患者按病理标准分期为S1 2例、S2 4例、S3 10例、S4 14例,G1 3例、G2 5例、G3 10例、G4 12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A级28人、B级39人、C级8人。健康人20例作为对照。所有患者肝穿刺活检的同时.取血清测一氧化氟(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毒素(LPS)。结果:TNF—α随肝炎程度及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升高,具等级相关r分别为0.621(P〈0.05)、0.647(P〈0.01).NO等级相关性r=0.329(P〉0.05).LPS在肝纤维化阶段尚无明显增高.只是在肝功能Child-Pugh分级B、C级时才明显升高。结论:LPS早期未参与肝病的慢性损伤.在肝硬化时与肝功能损害互为因果;TNF-α在慢性肝炎发展至肝硬化过程中,始终起着重要作用;NO早期未参与肝硬化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白头翁皂苷经腹腔注射给药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白头翁皂苷组,每组10只。血吸虫感染40条尾蚴6周后,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白头翁皂苷组腹腔注射白头翁皂苷注射液。感染8周后,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称取小鼠体重及肝重;免疫组化观察肝组织α-SMA表达。[结果]白头翁皂苷组小鼠的体重、肝重、ALT及AST含量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白头翁皂苷组肝脏α-SMA表达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结论]白头翁皂苷经腹腔注射给药可明显减轻日本血吸虫病所引起的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轻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湿热蕴结证与肝郁脾虚证患者肝组织纤维化分级、肝脏硬度值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161例轻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湿热蕴结证组和肝郁脾虚证组,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按1:1匹配后,比较两组间肝组织纤维化分级、肝脏硬度值的差异。结果 (1)倾向得分匹配后,共纳入116例轻度CHB,分为湿热蕴结证和肝郁脾虚证组,各58例,两组间临床基本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9.7%(104/116)轻型CHB患者肝组织纤维化分级为S0-2,湿热蕴结证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重于肝郁脾虚证(P<0.05);(3)湿热蕴结证组肝硬度值(LSM)明显高于肝郁脾虚证(P<0.05)。结论 轻型CHB患者病程早期,湿热蕴结证较肝郁脾虚证其纤维化程度重,启动抗病毒治疗时,及时运用中医辨治抗肝纤维化,力求及早延缓、阻断纤维化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14 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Hp感染状况,并进一步分析Hp感染与肝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Hp感染率为62.5%,高于对照组38.5%(P0.05);肝癌HBV-DNA阳性组患者Hp感染率为70.7%,高于阴性组40.0%(P0.05);年龄和性别特征与Hp感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Hp感染率显著增加,Hp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有一定关联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血甭透明质酸(H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HA水平,并与肝活检组织病理分级分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慢性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越重或肝纤维化程度越明显则血清HA水平越高(P〈0.05或0.01);血清HA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呈正相关,与白蛋白(A)、A/G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呈负相关,而与血甭丙氨酸氨酶(ALT)和γ-球蛋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替诺福韦胶囊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替诺福韦酯胶囊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替诺福韦酯胶囊治疗,均治疗48周。治疗结束后分别检测2组临床疗效、临床不适症状改善情况、HBV-DNA低于检测下限比率及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A/G复常数。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有效率、主要临床症状及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A/G复常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HBV-DNA低于检测下限比率,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替诺福韦酯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肝功能及肝纤维化,较替诺福韦酯单独使用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为考察Hp感染慢性胃炎与胃黏膜菌群的相关性,根据13C呼气试验结果将慢性胃炎患者分为Hp感染阴性组(无感染组)和阳性组(感染组)各3例,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胃黏膜菌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上Hp感染组中变形菌明显高于无感染组,而厚壁菌、拟杆菌等显著低于无感染组;在属水平上Hp感染组中螺杆菌、链球菌和放线杆菌极显著高于无感染组,而沙雷菌、unidentified-Chloroplast和不动杆菌极显著低于无感染组;在种水平上Hp感染组有幽门螺杆菌,而无感染组则是粘质沙雷菌;Alpha和Beta多样性指数组间差异分析表明无感染组菌群丰度和多样性均高于Hp感染组(P<0.05).Hp感染可改变胃黏膜菌群,导致菌群丰度和多样性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的影响.方法85例肝硬化患者分为Hp阳性组62例,阴性组23例.两组都给予口服乳果糖15 mg/次,3次/d,一般治疗5 d,治疗前后分别测空腹静脉血氨.随后将Hp阳性组随机分两组,A组31例,给予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0 g,替硝唑1.0 g;B组31例,给予奥美拉唑20 mg.A,B两组药物用法均为口服,2次/d,疗程2周.治疗结束及停药1个月后测空腹静脉血氨.结果肝硬化Hp阳性组血氨浓度为(104.4±8.2)μmol·L^-1,明显高于Hp阴性组的血氨浓度(81.7±7.5)μmol·L^-1(P〈0.05).Hp阳性A组根除Hp治疗后血氨浓度为(54.9±10.2)μmol·L^-1,A,B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Hp感染能导致肝硬化患者血氨升高,可能为肝性脑病的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荨麻疹发生及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120例荨麻疹患者(其中慢性荨麻疹75例,急性荨麻疹45例)及35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浆Hp-Ig G抗体。结果慢性荨麻疹和急性荨麻疹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Hp-Ig 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6.0%、42.2%、34.3%,其中现症感染阳性率分别为65.3%、37.8%、28.6%。慢性荨麻疹组的Hp-Ig G抗体阳性率和现症感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急性荨麻疹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急性荨麻疹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发病可能与Hp感染有关,对于病因不明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应开展Hp的筛查,以及时了解其Hp感染的状况,这有助于临床及时调整诊治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HBeAg阳性或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和肝硬化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及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CHB患者和45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结果HBeAg阳性的CHB和肝硬化患者中血清HBV-DNA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40×10~7 copies/mL和5.85×10~6 copies/ mL;HBeAg阴性的CHB和肝硬化患者中血清HBV-DNA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23×10~6 copies/mL和4.57×10~6 copies/ mL。HBeAg阳性CHB患者的HBV-DNA阳性、ALT升高例效均高于HBeAg阴性CHB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eAg阳性肝硬化患者的HBV-DNA阳性例数高于HBeAg阴性肝硬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HB和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变化与HBeAg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甘利欣胶囊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甘利欣胶囊口服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将 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1 )甘利欣治疗组 2 2例口服甘利欣胶囊 3mg.kg- 1 .d- 1 ,每天 2次 ,疗程 3个月 ;(2 )对照组 2 0例口服一般护肝药包括肝泰乐、肌苷、复合维生素片等。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 型胶原 ( - C)、透明质酸 (HA)、层粘蛋白 (L N)、丙氨酸转氨酸 (ALT)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结果 :治疗前各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甘利欣组治疗后血清 ALT、AST水平均明显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0 .0 1 ) ;甘利欣组治疗后血清 ALT、AS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甘利欣组治疗后血清 - C、HA、LN水平分别为 (92 .9± 2 2 .6)、(91 .8± 2 4 .8)、(71 .6± 7.1 )μg/ L ;对照组分别为 (1 2 8.1± 2 0 .5)、(1 2 5.5± 2 6.5)、(98.6± 7.9) u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结论 :甘利欣具有保肝抗纤维化作用 ,能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儿的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本文检测了153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HP抗体,结果:急性肝炎血清HP抗体阳性率(4.44%)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慢性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血清H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2.11%及46.8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HBV-DNA阳性组血清HP抗体阳性率(65.22%)明显高于HBV-DNA阴性组(26.67%)(P<0.01)。结果表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易感染HP,HBV-DNA阳性时HP感染率增高,认为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时应及时清除HP。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血清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在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 本院肝病门诊和消化内科有慢性肝炎病史、临床拟诊肝纤维化的患者100例,进行血清TMP-1检测,同时作病理活检,计算TIMP-1的敏感度、特异度等.结果 血清TIMP-1检测诊断肝纤维化的敏感度为76.5%,特异度为73.7%,假阳性率(误诊率)为26.3%,假阴性率(漏诊率)为23.5%,阳性预测值为81.6%,阴性预测值为20.8%,准确度为76.0%.结论 TIMP-1是一项能较好反映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湛江地区健康人群的人巨细胞病毒 (HCM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 ISA法 )。结果 :本地区 2 2 86名健康人群的 HCMV- Ig G阳性率为 5 9.1% ,S/N值 (标本 45 0 nm吸光度 /阴性对照 45 0nm平均吸光度 )为 (2 .40± 0 .47) ;工厂组的 HCMV- Ig G阳性率及 S/N值均明显高于广东医学院组 (P<0 .0 1) ,HCMV感染有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 ,不同性别、工种及婚否的阳性率之间、S/N值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湛江地区的HCMV感染处于较低水平 ;年龄、性别、环境及性接触可能是 HCMV感染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老年患者多次根除Hp治疗后的根除率,探讨反复多次根除Hp治疗疗效及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Hp检测阳性的老年病例332例,符合Hp根除治疗的标准,曾多次行抗Hp根除治疗,每次治疗停药1个月后均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有明确随访结果.将收集的病例进行统计学率的计算,多个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332例老年患者经第一次抗Hp根除治疗,211例患者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证实Hp为阴性;首次治疗后检测仍为阳性的121例患者,有117例行第二次抗Hp根除治疗,89例患者治疗后行13C-尿素呼气试验证实Hp检测为阴性;检测仍为阳性的28例患者中有16例进行第三次根除治疗,13例患者治疗1个月后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证实为阴性.结论 对有根除指征的Hp反复阳性老年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根除治疗很有必要.反复多次根除治疗时,个体化调整治疗方案,以四联治疗为主,将治疗时间由1周延长为2周,对于提高Hp感染根除率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安全性,比较兰索拉唑四联疗法与法莫替丁四联疗法的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及副作用发生率。方法:82例经胃镜证实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成兰索拉唑组(治疗组)和法莫替丁组(对照组),治疗组用药:兰索拉唑30mg每天1次×2周,瑞贝克80mg每天2次×1周,阿莫西林0.5 g每天2次×1周,胶体果胶铋100mg每天3次×1周;对照组用药:法莫替丁20mg每天2次×2周代替兰索拉唑,余用药相同。停药1月后复查胃镜及复测Hp.观察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及副作用发生率。结果:溃疡愈合率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92.1%、71.4%,Hp根除率为90.0%、71.4%,副作用发生率为22.5%、27.1%。两组之间比较,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副作用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兰索拉唑四联短程治疗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其愈合率、Hp根除率较高,副作用不大,是目前较理想的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粘附分子CD44v6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CD44v6在69例宫颈癌组织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正常宫颈组织中的CD44v6呈阴性表达。69例宫颈癌组织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为68.1%(47/69)。CD44v6的阳性表达在不同的病灶大小、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在不同的病理类型及年龄的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4V6可能在宫颈癌的生长、浸润及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望作为反映宫颈癌恶性潜能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