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医院翼状胬肉患者120例(137眼)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以下3组:A组(胬肉单纯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38例(43眼);B组(单纯切除联合羊膜移植)34例(38眼);C组(单纯切除联合带角膜缘干细胞移植)48例(56眼)。比较3组间年龄、胬肉长度、入选前手术次数,以及术后复发率的差异。结果:A、B、C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52.9±1.9)、(54.1±2.1)、(53.6±2.3)岁;翼状胬肉长入角膜长度分别为(2.56±0.30)、(2.75±0.32)、(2.65±0.29)mm;入选前手术次数分别为(1.32±0.76)、(1.20±0.62)、(1.15±0.71)次。3组间年龄、胬肉长度、入选前手术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分别为11.63%、10.53%、5.36%,C组复发率显著低于A组、B组(P0.05)。结论:3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治疗翼状胬肉,以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羊膜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护理的体会。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在我院眼科以羊膜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的31例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的护理措施和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术前、术后的护理,31例患者均能配合手术,术程顺利,随访6~9个月,无1例复发及出现并发症,效果理想。结论:羊膜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经过术前、术后的临床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密切观察术眼情况,正确指导患者术后用眼卫生及滴眼药,可以令手术顺利进行,促进术后手术创面恢复,预防术后复发及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联合新鲜羊膜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2例复发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及新鲜羊膜移植术,术后随访6~14(8.17±1.87)个月。结果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为(4.61±1.23)d;有6例术后再次复发,复发率为11.5%。无1例出现植片排斥、角膜溃疡、巩膜溃汤、睑球粘连及眼球活动受限等并发症。结果自体角膜缘干细胞联合新鲜羊膜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可促进角膜创面上皮愈合以及可以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进行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及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力法:对26例30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行逆行手术切除并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及羊膜移植术治疗.术后7d内每日以1%荧光素钠角膜上皮染色检查.观察上皮全部愈合时间;随访10~12个月.平均10.7个月.观察其复发率。结果:角膜创面上皮的平均修复时间为4.6d,随访观察无1例复发。结论:翼状胬肉逆行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及羊膜移植术可以促进角膜创面上皮的修复和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体带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显微镜下对28例38~73岁患者的32眼行常规胬肉切除,确保切除后角膜透明光滑.潜行将胬肉体部与巩膜面及正常球结膜分离,在泪阜外1~2mm处将胬肉体部全部剪除,清除残留部分.注意勿伤直肌.在上方球结膜下局部麻醉并分离球结膜组织,取一与巩膜暴露区大小相似,带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组织做植片.将植片平铺于胬肉切除区的植床上,植片角膜缘与植床角膜周边部相贴,10~0尼龙线间断固定缝合4针,连续缝合结膜创口.充分展平植片,片下无积液积血.术毕涂点必舒眼膏加压绷带包术眼.术后每日换药,5~7天拆线.结果对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4年,28例(32眼),植片全部成活平覆,角膜表面光滑透明,眼球活动度好,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自体带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复发率低,且反应轻,愈合快,是安全可靠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联合重组干扰素α-1b滴眼治疗翼状胬肉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0例羊膜移植联合重组干扰素α-1b滴眼治疗翼状胬肉患者术前术后心理变化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运用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情绪稳定,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复发率仅为8.3%,全部患者均无严重眼部并发症和全身毒性反应。结论:通过羊膜移植联合重组干扰素-α1b滴眼治疗翼状胬肉患者的对症护理,使患者对该病有较充分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使疾病得到较好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术前局部注射高三尖极酯碱联合地塞米松对减少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将72例翼状胬肉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42眼,术前7、3及1d翼状胬肉局部注射1.8×10^-4mol/L高三尖杉酯碱0.2mL加9.68×10^-2mol/L地塞米松0.2mL的混合液共约0.4mL,对照组30例30眼术前不用药。分别观察术后眼部反应、复发率及行增殖细胞核抗的(PCNA)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平均  相似文献   

8.
新鲜羊膜移植术治疗眼表烧伤晚期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鲜羊膜移植术治疗眼表烧伤晚期并发症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眼表烧伤晚期病例18例(18眼),其中角膜血管翳8例,角膜溃疡7例,睑球粘连3例,采用新鲜羊膜移植治疗。手术方法:单层与多层羊膜移植或联合眼睑成形,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18例术后植片均未见急性排斥反应,术后4~6周稳定愈合;13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18眼中有17眼治愈。结论:新鲜羊膜是治疗眼表烧伤晚期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几位农民读者患了翼状胬肉,要求用中医药治疗。胬肉多从眼内眦长起,如不能作有效治疗,可横贯白睛,逐渐长人黑睛,呈三角形状。因此中医学称之为“胬肉攀睛”。本病属睑裂裂部球结膜变性增厚,其形状犹如昆虫之翼,因此称之为“翼状胬肉”。  相似文献   

10.
几位农民读者患了翼状胬肉,要求用中医药治疗。胬肉多从眼内眦长起,如不能作有效治疗,可横贯白睛,逐渐长人黑睛,呈三角形状。因此中医学称之为“胬肉攀睛”。本病属睑裂裂部球结膜变性增厚,其形状犹如昆虫之翼,因此称之为“翼状胬肉”。  相似文献   

11.
家兔角膜缘干细胞缺失病理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角膜缘干细胞定位于角膜缘上皮基底层,为角膜上皮增殖分化的源泉并保持角膜上皮完整性的理论。将20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将角膜缘上皮全周或半周板层手术切除,或用1mol/LNaOH直接擦除等方法破坏角膜缘干细胞,探索制作角膜缘干细胞完全缺失病理模型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处理后4周,全周角膜缘上皮板层手术切除,中央角膜上皮层用1mol/LNaOH擦除的5只试验家兔角膜表面全部血管化、结膜化,未发生睑球粘连,角膜基质胶原纤维完整未见溃疡、穿孔等病变,细胞印迹学检查为结膜表型,可作为实验性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病理模型;全周角膜缘上皮板层手术切除,中央角膜上皮用生理盐水擦除的5只试验家兔,有2只为结膜表型,另3只为角膜表型,观察期内结果不稳定;半周角膜缘上皮板层手术切除,中央角膜上皮层用生理盐水擦除的5只试验家兔,角膜表面透明,全部为角膜表型;直接用1mol/LNaOH擦除角膜缘和中央角膜上皮的试验家兔,有4只角膜基质胶原纤维断裂、溶解,并伴有严重的溃疡、穿孔、睑球粘连等病变,不能用于移植试验,另1只角膜表面透明,未见结膜和新生血管长入,细胞印迹学检查为角膜表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巩膜瓣调整缝线的术后近期降眼压效果,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8例46眼,常规制作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巩膜瓣下及筋膜下用MMC处理,先以角膜缘为基底做6mm×4mm厚约1/3的板层巩膜瓣,再在该瓣下以角膜缘为基底做4mm×3mm厚1/4的板层巩膜瓣,并切除之,使该部位成4mm×3mm×0.2mm引流池,最后切除小梁组织,联合外露可拆除式调整缝线缝合巩膜瓣,分层缝合筋膜和结膜。结果术后1、14、30d所有病例均形成前房和滤过泡,眼压下降至21mmHg以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30d所有术眼前房稳定。结论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巩膜瓣调整缝线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在术后早期可有效降低眼内压,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巩膜瓣调整缝线的术后近期降眼压效果,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8例46眼,常规制作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巩膜瓣下及筋膜下用MMC处理,先以角膜缘为基底做6mmX4mm厚约1/3的板层巩膜瓣,再在该瓣下以角膜缘为基底做4mm×3mm厚1/4的板层巩膜瓣,并切除之,使该部位成4mm×3mm×0.2mm引流池,最后切除小梁组织,联合外露可拆除式调整缝线缝合巩膜瓣,分层缝合筋膜和结膜。结果术后1、14、30d所有病例均形成前房和滤过泡,眼压下降至21mmHg以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30d所有术眼前房稳定。结论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巩膜瓣调整缝线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在术后早期可有效降低眼内压,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收治的45例(5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5例(28眼),施行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对照组20例(22眼),行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术后分析比较其视力,前房、滤过泡和眼压等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术后与术前相比眼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滤过泡均为功能性滤过泡;视力保持不变或有所改善;并发症仅为早期浅前房和低眼压.术后随访联合治疗组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94.01%);对照组随访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70.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功能滤过泡占93.30%,多于对照组的68.85%(P<0.05).结论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可有效地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角膜质地透明,表面光滑无血管,其营养靠角膜缘血管网及房水供应,故代谢功能较低,病后收复缓慢。临床上外伤和感染是引起角膜炎最常见的原因。目前临床上治疗角膜炎、角膜化学伤有许多有效的药物,但是我们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很多病情缠绵的病例。近一年来,我们试用自体血清滴眼治疗角膜疾病15例(16只眼),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翼状胬肉是常见病及多发病,其发病机制与多种细胞因子有关.本文就转化生长因子-β及结缔组织成长因子与翼状胬肉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干细胞(stem cell,SC)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潜能,能够高度分化的功能细胞。干细胞按其生存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按分化潜能的大小,又可分为3种类型,即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单能干细胞(又称专能干细胞)[1]。角膜缘干细胞(limbal stem cells,LSCs)既是成体干细胞又是单能干细胞,它的发现是近20年来眼科学最重要的进展之一。本文将就LSCs的有关概念、标志物、培养与鉴定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1 LSCs的部位与形态角膜缘位于透明角膜和不透明巩膜之间的移行区,具有特殊的结构:①表面不光滑,有许多放射状突起;②没有前弹力层;③后弹力层逐渐消失;④血管和淋巴管丰富;⑤有充足的色素。其中,位于角膜缘外2/3处的Vogt栅栏(Palisades of Vogt)被认为是干细胞栖息之处,呈乳头样突起,它使血管与上皮细胞之间紧密接触,为角膜缘基底细胞提供充足的营养和细胞因子。现已公认LSCs位于角膜缘基底部形成的特殊“Vogt栅栏”内,是角膜上皮增殖和分化的源泉。其证据主要有:①1971年Davanger等首先提出角膜缘的“Vogt栅栏”,并观察到此处的细胞水平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收治的45例(5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5例(28眼),施行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对照组20例(22眼),行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术后分析比较其视力,前房、滤过泡和眼压等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术后与术前相比眼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滤过泡均为功能性滤过泡;视力保持不变或有所改善;并发症仅为早期浅前房和低眼压。术后随访联合治疗组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94。01%);对照组随访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70。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功能滤过泡占93。30%,多于对照组的68。85%(P〈0。05)。结论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可有效地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翼状胬肉发病机制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翼状胬肉表现为呈三角形增厚的球结膜组织病变,其头部侵袭生长至角膜,体部位于睑裂区的一侧,大多生长在鼻侧,增生的组织肥厚、血管扩张,尤其是复发型翼状胬肉给患者造成美容缺陷和视力损害.且至今尚没有一种发病机制学说受到公认。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有了较新的认识。本文就目前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开个1.5厘米的小口,植入自身干细胞,就能治疗股骨头坏死。目前武警河南总队医院成功开展用微创自体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据悉这一技术在河南省内属首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