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5577例住院病例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荆 《长江大学学报》2006,3(1):264-265
目的:了解和掌握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分布与病原菌资料。分析相关因素以加强控制。方法:对某院2002年1月-2003年12月住院24h以上的35577份病历逐一进行调查。结果:发生医院感染1778例和1875例次.感染率5.00%,感染例次率5.2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5.52%;引起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中真菌占44.05%.G^-菌占41.96%;60岁以上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结论: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重在预防.严格执行各种消毒隔离制度;加强环境质量监控;加强对病原学的及时送检.提高检出率。指导临床用药;加强宣教.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意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和掌握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分布与病原菌资料,分析相关因素以加强控制。方法:对某院2002年1月~2003年12月住院24 h以上的35577份病历逐一进行调查。结果:发生医院感染1778例和1875例次,感染率5.00%,感染例次率5.2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5.52%;引起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中真菌占44.05%,G-菌占41.96%;60岁以上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结论: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重在预防,严格执行各种消毒隔离制度;加强环境质量监控;加强对病原学的及时送检,提高检出率,指导临床用药;加强宣教,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意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ICU护士对医院感染知识的认知情况,为降低ICU的医院感染发生找出针对性的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ICU护士对医院感染控制的认知状况。结果ICU护士做到操作前、后洗手者分别占30.4%(28/92)5、0.0%(46/92),59.8%(55/92)的护士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有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及多重耐药菌隔离防护的知识培训。低年资护士组的感染控制知识总得分明显低于高年资护士组,表现为VAP、CRBSI及多重耐药菌隔离防护方面的得分明显低于高年资护士组(P<0.01)。结论ICU护士的手卫生行为亟待改善,同时需加强专科知识的培训和教育,认真落实各项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才能有效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病原菌分布,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12月入住本院30 80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764例流行病学情况.结果医院感染率2.48%,1月份感染率最高,60岁以上发生感染最高,重点发生在ICU,以呼吸道感染率最高,医院感染发生的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结论加强医护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减少各种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防止医院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加强水疗室人员的管理和控制,预防婴儿院内感染。方法:①加强水疗室的硬件建设和微生物学监测;②加大对水疗室从业人员医院感染的教育和培训力度,通过院感知识讲座、观看录象、岗前培训等方法提高人员素质;③加强水疗室制度建设,实行科主任、组长、消毒监督员三级负责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消毒隔离制度及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工作流程,科主任检查落实,并将执行情况纳入个人质量考核中;④加强对游泳婴儿的选择和护理。结果:由于加强了人员的培训及婴儿水疗细菌学监测及院内感染的预防,5年来未出现1例因婴儿水疗引起院内感染。结论:加大医院感染教育力度,通过细菌学监测,有效的预防水疗室医院感染,保障了婴儿的安全、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目标性监测对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影响,并以此制定出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9月入住新生儿病房的667名患儿进行目标性监测,重点对出生体质量≤1500g、气管插管、使用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等患儿进行评估。结果 667例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13例(1.95%),日感染率为2.27‰,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日感染率为8.33‰。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1.54%,其中50.0%为VAP。检出感染病原菌7株,均为革兰阴性杆菌。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气管插管、使用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有关(P<0.01)。结论开展目标性监测能及时了解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情况及高危因素,并以此制定出干预对策,以期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做好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预防工作 ,笔者对我院 1993~ 1998年间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资料来源1993年 1月~ 1998年 12月我院新生儿病房共收治新生儿142例 ,其中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 ]的患儿 19例。1.2 分析方法将符合医院感染标准的患儿按 1995年 12月搬迁新病房前后分二阶段进行统计分析。搬迁前 ,内儿、新生儿病房无严格区分 ,每房安置床位 3~ 6张不等 ,收治病种混乱 ,病房采光及空气流通较差 ,消毒隔离不严格 ;搬迁后 ,设立新生儿病房 ,采光及空气流通有了较大的改善 ,每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血液扃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特点。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过录94例医院感染病例的有关病历资料。结果:血液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1.26%;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医院感染率呈升高趋势;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其次是皮肤。位于第三的是消化道;使用化疗、激素、侵入性操怍的住院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未使用组,二者之间的感染率差异直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液病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应根据其医院感染的发生特点,加强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手卫生认知情况,改进临床带教工作。方法:随机调查医院实习护生110人,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实习护生手卫生认知情况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手卫生知识培训情况、洗手指征、手卫生相关知识、干手方法及影响洗手、手消毒原因调查等部分。结果:92.7%护生表示接受过手卫生相关知识培训,其中60.9%的培训来自于实习医院,31.8%来自于学校;护生对洗手指征掌握情况较好,正确认知率在96.4%以上;手卫生相关知识认知有待提高,其中正确认知率最低的三项依次为六步洗手法揉搓双手时间,快速手消毒液是否需要在双手干燥情况下使用,使用快速手消毒液是否可以完全替代洗手;对于干手方法的选择,100%的护生均选择一次性擦手纸,没有护生选择在工作服上擦干;影响实习护生洗手和手消毒原因主要是:洗手和手消毒导致手部干燥或不舒适、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结论:加强护生在校学习期间手卫生及院感相关知识学习很有必要,在临床带教过程中,护生手卫生知识培训需要加强,手卫生相关知识培训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控制感染的发生.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出院的18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185例中发生医院感染27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4.6%;感染30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6.2%;医院感染发生的...  相似文献   

11.
系统化管理控制医院感染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系统化管理控制医院感染的经验。方法: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监控网络,实行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统一化管理。结果:在全院实施系统化管理后,我院各个部门、各类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参与了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工作,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使医院感染率从1993年的9.89%降低到2001年的3.13%。结论:系统化的医院感染管理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院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高危因素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1 158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进行监测,分析新生儿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结果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病例98例,发病率8.5%。男婴、早产、低体质量、剖宫产、吸牵引术助产、窒息、羊水污染、胎膜早破、气管插管、呼吸机、反复吸痰和鼻饲这12项因素的OR值〉2,是新生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呼吸机、羊水Ⅲ污染和重度窒息的0R〉10是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高危因素。结论院内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其中重度窒息、羊水Ⅲ污染和使用呼吸机是其高危因素,在制定新生儿感染控制方案时,应注意降低产科因素风险性,加强呼吸道管理,通过综合因素的干预,降低院内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院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特征,为采取医院感染预防措施和持续质量改进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结果:3116例精神病患者中有171人发生了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5.49%。感染例次178例,医院感染例次率5.71%。医院感染部位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呼吸道、胃肠道、皮肤软组织,各占79.21%、8.99%、6.74%。封闭式病区医院感染发病率较开放式病区高,春季发病率较其他季节发病率高。结论:封闭式病区精神病患者为医院感染的重点人群,呼吸道感染为主要发病部位,春季为医院感染的高发季节。因此加强封闭式病区精神病患者管理,落实各项消毒措施和做好患者基础护理是降低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提高精神病患者生存质量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对婴儿进行抚触可以增强母婴情感交流,促进新生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加快免疫系统的完善,提高免疫力,加快新生儿对食物的吸收。抚触婴儿,按照头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臀部的顺序,依次进行。1.头部:①用两手拇指指腹从眉间向两侧滑动。②两手拇指从下颌上、下部中央向外侧、上方滑动,让上下唇形成微笑状。③一手托头,用另一只手的指腹从前额发际向上、后滑动,至后下发际,并停止于两耳后乳突处,轻轻按压。2.胸部:两手分别从胸部的外下方(两侧肋下缘)向对侧上方交叉推进,至两侧肩部,在胸部划一个大的交叉,避开新生儿的乳头。3.腹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现状,并探讨预防医院感染的相关措施.方法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 402例肿瘤化疗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监测.结果有87例肿瘤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62%;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高,占75.86%;肿瘤类型以肺恶性肿瘤居首,占51.72%;检出的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检出最高,占65.63%;医院感染与年龄及住院时间有关,并随肿瘤化疗患者化疗疗程的增加,白细胞总数的下降而上升;广谱抗菌药物的长期使用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保护易感人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患者气管切开置管后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玲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3,21(2):154-154,156
目的:了解患者气管切开置管后医院感染的状况。方法:对我院近3a收治的76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76例中发生医院感染19例次(发生率2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高(14/76,73.7%);患者年龄以≥60岁发生医院感染率最高(32.1%),其次为≤3岁婴幼儿(26.7%);气管切开后住院时间越长,医院感染率越高,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62.5%),原发病以传染病和脑血管病为常见。结论:气管切开置管患者医院感染最常部位是下呼吸道,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术后时间长短、年龄、滥用抗生素及原发病的病种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一些动物疫病的免疫抗体合格率较低,可能会造成免疫失败,其原因有:①疫苗生产环节中的误差造成疫苗质量不稳定;②疫苗的运输贮藏不当;③免疫程序不合理:④免疫操作不规范;⑤不同疫苗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应对措施:①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确保疫苗质量;②加强疫苗的运输、贮藏过程中的管理,尤其是做好基层防疫过程中的疫苗保管,防止因高温、反复冻融造成疫苗效价降低或失效引起免疫失败;③严格按照免疫规程进行免疫,注意对畜禽进行加强免疫,提高畜禽集体的免疫应答;④加强技术培训,免疫操作要规范。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免疫,避免人为因素造成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卒中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针对卒中病房收治病人的特点,制定并落实各项有效消毒隔离措施与医院感染监测制度;严格遵守各项技术操作规程;作好健康教育,减少陪护,改善卒中病房环境。结果:通过制定有效的消毒隔离制度和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并在医护人员和家属的密切配合下,改善了卒中病房病人的诊疗环境,使卒中病房病人肺部感染率下降2.26%,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下降1.25%,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下降2.12%。结论:加强卒中病房医院感染的管理,可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卒中病人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医院感染管理成效和明确医院感染管理的薄弱环节、高危科室、高危因素,为医院感染管理决策和临床采取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监测了2010年12月23日、2011年10月21日、2012年12月21日、2013年6月19日、2014年11月28日在住患者的医院感染和抗感染药物日使用情况。结果:5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3.40%、4.68%、4.63%、5.69%、4.51%,感染部位构成比总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5年抗感染药物日使用率分别为52.67%、52.88%、45.56%、43.87%、40.04%,治疗性用药病原菌送检率分别为16.46%、15.63%、16.49%、24.79%、28.03%。结论:5年全院医院感染现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U医院感染现患率5年均居首位,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抗感染药物日使用率有逐年下降趋势,但病原学送检率较低,需加强全院病原学送检管理和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病人医院感染率及危险因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对560例神经外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原因、病原菌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560例中,发生医院感染77例,感染110例次,医院感染率为13.8%,例次感染率为19.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2.7%,其次为泌尿道占9.1%。110例次医院感染总共检出94株病原菌,排名前5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共占检出菌的53.2%。结论针对各种危险因素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可降低和控制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