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应用尿激酶静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注射用国产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30例,用法:尿激酶100~150万U溶入生理盐水100ml内,30min滴完;分别在溶栓前、溶栓后24h、7d时间点,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专业会议修订的疗效标准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价。结果:20.0%(6例)患者在溶栓后24h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迅速减少,截止溶栓后7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仅有1例无变化,1例下降。本组非症状性脑内出血2例(6.7%),症状性脑内出血1例(3.3%);溶栓后再瘫痪1例。结论: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有一定效果,如能严格掌握溶栓时间窗及适应证,可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结肠癌组织中中期因子(MK)、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表达及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55例病理学确证的结肠癌组织标本(病例组)和30例结肠癌癌旁的正常组织标本(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其MK、uPA的表达。结果病例组中MK、uPA表达率分别为56.36%、61.82%,对照组分别为13.33%、16.67%,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肠癌组织中MK、uPA表达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而与性别和年龄无相关性。MK与uPA表达呈正相关(r=0.44,P〈0.05)。结论 MK、uPA表达与结肠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结肠癌发展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国产尿激酶不同时间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公开发表的6篇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AMI发病后t≤6h内溶栓治疗比在t≤12h可提高疗效31.2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反应症状轻微,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0.3%。结论:国产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安全有效,给药时间越早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非瓣膜性心房纤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脑卒中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行尿激酶静脉溶栓的非瓣膜性心房纤颤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标准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结果溶栓有效组8例,无效组32例,有效率为20.0%,出血转化率为22.5%(9/40)。两组相比,溶栓后NIHSS评分及大脑中动脉闭塞/狭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但溶栓后出血转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瓣膜性心房纤颤脑卒中患者常伴有颅内大血管严重闭塞或狭窄,溶栓血管再通率低,但与不溶栓的房颤患者相比,溶栓仍可获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即桥接治疗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7例(桥接治疗法)、对照组53例(rtPA静脉溶栓疗法),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前循环梗死血管(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再通率91.49%,对照组前循环梗死血管再通率50.9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14 d、治疗28 d、治疗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1);根据mRS标准,观察组的预后良好87.23%,对照组预后良好52.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8.5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6.9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桥接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优于rtPA静脉溶栓疗法,对于患者远期神经功能恢复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AMI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杨齐(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湛江524001)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溶栓治疗可使已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逆转心肌组织的损害过程,有效地缩小梗塞面积,是AMI治疗方面的一大进展,但溶栓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作用系统与肿瘤侵袭及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细胞发生侵袭、转移与其自身分泌蛋白酶降解细胞外基质密切相关。目前 ,在已知的蛋白酶中 ,丝氨酸蛋白酶类备受关注。其中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rokinase- typeplasminogen activator,u PA)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之一。它与其受体 (u PAR)、抑制剂 (PAI)所形成的作用系统在肿瘤侵袭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但激活纤溶酶原直接降解大多数的细胞外基质 ,而且还激活金属蛋白酶间接参与细胞外基质成份的降解作用。本文对 u PA作用系统中的主要组分及其在肿瘤、转移中作用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1  u PAu PA是…  相似文献   

8.
对蚯蚓纤溶酶分子量的测定及其溶栓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SDS—PAGE不连续缓冲系统凝胶进行电泳,测得蚯蚓纤溶酶分子量为28840D,并对家兔实验性血栓进行溶栓效果观察,结果显示0.1mg/ml的纤溶酶在8hr内可完全溶解3cm长的栓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内瘘阻塞的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对40例患者在内瘘血栓处局部使用微泵静脉推注尿激酶20~50万单位,配合精心的护理,观察患者内瘘血栓再通情况。结果 40例中22例(55.0%)再通后血流量能够达到透析要求,溶栓效果良好。其中内瘘血栓形成时间〈24 h者再通率为72.0%(18/25),明显高于血栓形成时间≥24h者(26.7%,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激酶静脉注射治疗配合精心护理,对内瘘阻塞患者的溶栓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早期静脉溶栓对脑梗死的治疗价值。方法 83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41例)和超早期溶栓组(42例),均以20%甘露醇250 mL静脉滴注治疗;超早期溶栓组在半小时内滴注生理盐水150 mL+尿激酶150万U,无改善可追加10万U尿激酶,常规组在半小时内滴注生理盐水150 mL。经上述治疗后2组均静滴500 mL低分子右旋糖酐,1次·d~(-1),治疗10 d。超早期溶栓组于溶栓24 h后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次,1次·d~(-1),治疗10 d,后改为100 mg/次,1次·d~(-1),治疗10 d后观察2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结果超早期溶栓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相似(P0.05),治疗后超早期溶栓组相比于常规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益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急诊时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28例疗效观察窦敬权,李润基,彭晓东,莫振兆(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湛江524001)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近年有重大进展,但溶栓溶疗多在心脏专科病房进行。而在急诊时即使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2.
肺癌细胞侵袭过程中蛋白分解酶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 IV型胶原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 PA)、组织蛋白酶 B(CB)在克隆化人肺癌高转移细胞亚系 (PGCL3)侵袭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三种基质降解酶的特异性抑制剂—— 型胶原酶抑制剂—EDTA、u- PA的抑制剂—反 -对氨甲基环己酸 (TA)、CB的抑制剂— N-乙酰马来酰亚胺 (NEM) ,观察其对 PGCL 3细胞侵袭降解能力的影响 ,以判断蛋白分解酶在 PGCL 3细胞侵袭降解基底膜过程中的作用 ,用细胞降解穿过 Boyden小室重建基底膜胶的侵袭降解试验来评价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 :TA及 NEM能显著抑制 PGCL 3细胞的侵袭能力 (P<0 .0 1) ,EDTA似无抑制作用。结论 :在 PGCL 3细胞降解基底膜的过程中 ,CB、u- PA两种酶起主要作用 ,提示 u- PA、CB是肺癌高侵袭能力的重要机制之一 ,抗 u- PA、CB的药物可能同时具有抗癌侵袭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系统3种主要成分(uPA、uPAR、PAI—1)在一鼻咽癌细胞系(CEN—2Z)及其它的两个克隆株(CNE—2Z—H5、CNE—2Z—H5—9)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反应(RT—PCR)方法检测uPA系统各因子在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结果:uPA,uPARmRNA在CNE—2Z—H5—9中表达最高,在CNE—2Z中表达最低;PAI—1mRNA在CNE—2Z—H5—9中无表达,在CNE—2Z,CNE—2Z—H5有表达,但差异无显若性。结论:uPA、uPAR可能促进鼻咽癌细胞侵袭、转移,PAI—1可能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和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活性的影响。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每组30例,另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检测空腹血糖(FPG)、血脂水平,采用发光底物法测定全部观察对象的PAI-1的活性。结果治疗12周后罗格列酮治疗组的血清甘油三酯(TG)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血浆PAI-1活性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减少血浆PAI-1的表达,有助于改善或延缓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uPA及uPAR系统在牛卵泡生长调节方面的研究会取得较大进展而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实验探讨牛未成熟卵丘-卵母细胞中uPA和uPAR蛋白定位与表达。【方法】:分别应用western blot及FITC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牛未成熟卵丘-卵母细胞中uPA和uPAR蛋白定位与表达。【结果】:Western blot及FITC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发现uPA在牛未成熟卵丘细胞、卵泡内膜细胞和外膜细胞表达,uPA在牛卵母细胞不表达;并发现uPAR在牛未成熟卵丘细胞、卵泡内膜细胞和外膜细胞表达,uPAR在牛卵母细胞表达。【结论】:根据western blot及FITC免疫荧光方法的结果推测,uPA可通过结合牛卵丘细胞和卵母细胞上的uPAR调节卵泡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游离组织移植和断肢(指)再植术后出现血管危象患者,采用小动脉吻合口血栓介入性尿激酶局部溶栓的效果。方法对游离组织移植和断肢(指)再植术后符合条件患者10例,均在血管吻合术后出现血管危象,采用介入疗法局部应用尿激酶进行局部溶栓。均于溶栓术前、术后进行血管造影拍X线片,术后随访。结果术前动脉血管造影X线片可见动脉痉挛6例,血管栓塞4例,术后的血管造影X线片可见动脉均再通。术后随访3~48月,平均6个月,9例组织全部成活,1例皮肤部分坏死,经手术植皮后痊愈。结论介入疗法局部进行冲击给药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溶栓方法,为成功地进行游离组织移植和断肢(指)再植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一、产品概述尿激酶是从新鲜人尿里提取的一种溶血栓药物。它能激活纤溶酶原转化为有活性的纤溶酶,纤溶酶能使不溶性的纤维蛋白转变为可溶性的肽,从而使血栓溶解。因此,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血栓形成、血栓栓塞等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溶栓时间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管再通、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5例在发病24h内接受介入溶栓术AC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3组,分别为A组(0-6h),B组(7~12h)及C组(13~24h),比较3组间术后血管再通、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间血管再通(Hc=10.372.P〈0.01)及临床疗效(H=11.404,P〈0.01)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以A组效果最佳,B组次之,C组最差;3组间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CI患者越早接受介入溶栓术,其血管再通率及临床疗效越理想。  相似文献   

19.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是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的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不同时期收治的14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用链激酶或爱通立行溶栓治疗,并观察梗塞相关血管(IRA)的再通率、心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的死亡率.结果:140例AMI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后,梗塞相关血管的再通率为69.29%,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为48.91%±6.40%,死亡率为9.29%,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54.29%,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42.14%.结论: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有较高的冠脉再通率,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心功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