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注重盆景的自然美,是盆景界的永恒潮流。现在中国盆景界基本摒弃了"规则式"造型,正向着自然式造型迅猛发展。国外盆景的情况也是这样。本文举一件日本真柏盆景为例,就能说明这一问题。这件作品(见图1,来自《中国花卉盆景》1992年第1期彩页)曾荣获日本盆景最高奖项——"国风大奖"。它极为苍古,仍  相似文献   

2.
在有关盆景造型的传统理论中,对盆景的造型格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诸如:六台三托一顶、三弯九倒拐、自然式、规则式等。这些理论与实践对促进盆景艺术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如果今天仍然用固有的几个“式”去套,盆景艺术的发展,是跟不上形势的。跳不出这些框框,成天在这些个“式”里转,水平不会得不到提高。其实,这些“式”,只是其审美对象——盆景在人们头脑中的能动反映,是一种感性的  相似文献   

3.
盆景式插花(有的书上叫插花盆景)是北京近年来插花艺坛上兴起来的一种地方色彩很浓的插花形式,这主要由于它所使用的容器为山水盆景的水底盆而得名,其代表人物是北京花卉处的李彪同志和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俞善福副教授(现在苏州某学院工作)。盆景式插花立意新颍,选材独特,构图完整,匠心独具,个性突出,正处在插花的个人风格向地方风格的过渡阶段,在插花艺坛上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在立意上,盆景式插花多用来表现鱼岛风光、山野情趣或其它园林景观,如今年全国首届花卉博览会上展出的“京城春意浓”(俞善福、胡运骅合插)就是其代表作之一(见左图)。花材选择上,根据季节而采用应时花卉,尤其注重市花(月季、菊花)的应用。为了与较大的水底盆  相似文献   

4.
盆景图宜有适当图注,以便帮助了解和欣赏。图注内容可包括景名、规格、盆式、山石或树木名称、造型形式等,写成下面的简明格式,能使人看了一目了然。山水盆景:“景名”——规格+盆式+某山石盆景(形式)树桩盆景:“景名”——盆式+规格+某树种盆景(形式)盆景的规格通常分为微型(10厘米以下)、小型(10~40厘米)、中型(40~80厘米)、大型(80~150厘米)和特大型(150厘米以上)。对山水盆景,按盆长划分;对树桩盆景,按树桩大小高矮划分,横斜、  相似文献   

5.
枯峰式盆景(又称假山真树式),是中国盆景造型中颇具特色的一种形式。从广义来说;枯峰式属于枯木式的范畴,因为它们都主要是表现自然界枯木逢春的景观。然而,枯木却不一定会形成枯峰。枯峰式盆景正是以“峰”出奇制胜而独具妙趣。  相似文献   

6.
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品,必须具有艺术的真实性。盆景是反映自然景观的艺术品,必须符合实际,合乎情理。往昔的“规则式”盆景虽然基本上已进入了历史博物馆,但是,今天却时而出现一些背离自然的“自然式”作品。我们常见到的“大树与高山的双重表现”盆景,便是一种臆造景象和虚幻境界。这种作品造型失真,布局混乱,在“整体山”上栽种“特写大树”,或者把“近景”的树栽在“远景”的山上,使树木与环境完全失去了自然美、和谐美,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误。  相似文献   

7.
盆景分类问题,对盆景艺术的发展相当重要。唐贝同志将盆景分为三类、五型、四个亚型,若干式(三十九式——笔者)、四个号。这种分法尽管很细,仍然不能(也不可能)把盆景各种样式都包含进去。如树石盆景的附石式、贴石式、抱石式,嵌石式等,就没有归纳在内。大千世界,包罗万象,千奇百怪,错综复杂。想用中药格式的大框小格来对号入座,是根本不可能  相似文献   

8.
应美国、加拿大一些盆景团体及太平洋盆景博物馆的邀请,赵庆泉于5月14日至24日对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俄勒冈州波特兰和加拿大维多利亚岛作了交流访问。在西雅图,赵庆泉为当地的盆景爱好者作了杂木类盆景修剪与文人树的创作示范表演(Demonstra-tion)各一场,又作了丛林式盆景创作指导(Workshop)一场。在作文人  相似文献   

9.
一、什么是砚式盆景:所谓砚式盆景,是筑景于形似观台的自然形板块上的景致。这是一种新演变而成的盆景艺术形式。它是融和了盆景及中国砚台等其它工艺美术品类的特点而产生的。砚式盆景的起源可追溯到唐代;在西安中堡村盛唐墓出土的一具唐三彩砚,观池底部如平坦的浅盆,前端是水池,后端是群峰环立。山上还有树木及小鸟。三彩砚的出现,不仅反映了当时山水盆景的艺术形成,同时也说明唐代就已出现了砚式盆景的雏形。如果说,三彩砚给砚式盆景划定了“起跑线”的话,那么,中国的天然“云盆”,那多变的线条,岩块剥落而形成的自然残刻,随时都流露了一种天成的  相似文献   

10.
树桩盆景的疏剪,即对树桩进行整型和加工,它既是制作,又是管理。选一盆长势茂盛的悬崖式树桩盆景(如图1),首先选出主视面(即盆景放在一定位置后,让人所直观的部位。)  相似文献   

11.
徽梅历史悠久。据记载唐时就有人植梅以观赏,明清时期不但梅的品种繁多,而且其游龙梅桩盆景已在盆坛上独树一帜,与徽墨、歙砚齐名。游龙梅桩属规则式造型,其奇古苍劲之躯和秀美端庄之态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更启迪人们对龙的遐思。许多人对徽梅龙桩盆景缺乏了解,往往误称为游蛇式、蚯蚓式等等。所以笔者特以龙桩的造型方法来谈谈龙桩的特点。梅花游龙桩的造型可分以下几个步骤:  相似文献   

12.
象形山水盆景是以形象雅石作主峰,置于相应的山水环境之中而显示其特色的一种盆景形式。正如《苏本一谈盆景艺术》一书指出:“象形山水盆景是兼雅石和山水盆景双重特色的盆景。其形象式主峰与相应的山水环境有机结合,展示出景、形、神、情的统一,它以浓郁的诗情画意使创作意境得到深化而显示其艺术特色。”(见该书88页)它或雄、或秀、或奇,其形象的神韵和内涵,都显现出自然景观与心交融的灵意。象形山水盆景形象式的主峰,大多有人或动物个性化的形貌特征。它把形象美和山姿美有效地统一起来。因此,它比一般山水盆景更具直观性、可感性和趣  相似文献   

13.
狮式盆景是苏北派中艺术性较强的一种古老盆景。可惜,现在很少见了,甚至有些人连这名称也不知道。我认为,狮式盆景是祖国文化艺术遗产,具有民族特色,我们应本着“保护、发展、提高”的态度,加以革新,使狮式盆景的古典风格,重放光辉。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在常熟紫园盆景艺术公司的盆景基地,发现龟甲冬青小树苗上结了许多美丽的小果,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但是这种小树培植在一般的盆里,只具有盆栽的自然美而没有艺术美。于是我从教学和艺术理论研究出发,构思创作了一盆“丛林式”盆景,题名《金色年华》(见上图)。作品完成后,请常熟著名的盆景老艺人李三男,盆景艺术家傅翔云、吉佩龙和盆景摄影家周原以及学生们观赏,大家都说比原来种在普通盆里要好看多了。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有缘细读了新近出版的《南通盆景》一书。对于通派盆景(即南通盆景)的艺术特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通派盆景实在是中国盆景艺苑中一支不可多得的奇葩。南通盆景最大的艺术特征是它的“两弯半”造型。“两弯半”造型给人的形象特征是:形体丰满(干粗枝壮片茂叶盛),气度轩昂(端庄大方、威严雄伟)、气势磅礴(犹如一只只神态威武的坐狮),结构严谨(疏密有致,错落有序)。这一形象特征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识:威严大方、温良恭俭让,然而它又显得十分自然,丝毫不牵强,扭曲。这一形象特征,使它比日本盆栽的正三角形造型显得更多姿多彩;比台湾的自然式造型显得更多滋多味。  相似文献   

16.
盆景,是扬州优秀的传统艺术之一。扬派盆景在我国盆景史上写下了灿烂辉煌的一页,目前依旧完整地保存着传统的风格。尽管近几年来扬州的某些盆景工作者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如赵庆泉同志创作《八骏图》等),但还是摆脱不了传统的规则和程式对扬派盆景发展的束缚。而上海等一些现代都市在盆景艺术上的多方面的大胆创新,却创造了不少具有鲜  相似文献   

17.
瞭望台     
苏州盆协向亚运会捐献盆景凝聚着苏州市广大盆景艺术工作者对第十一届亚运会祝贺深情的20件盆景精品,6月23日专车运抵北京亚运村。这20件作品中,有大中型树桩盆景15件,其中有90岁高龄中国盆景艺术大师朱子安先生创作捐献的一件,大型山石盆景4件,什锦盆景(含红木三件式几架)1件。6月26日下午在亚运村五洲大酒店牡丹厅举行了苏州盆景协会捐赠仪式,运动员村服务中心张广亮副总经理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苏州盆景协会副理长钱阿炳、秘书长吴义伯陪同张副总经理观看了所赠盆  相似文献   

18.
随着盆景艺术的发展,每出现一种新型式,就有人忙着把它纳入格式,故格式的品类,与日增繁,现在已多到几乎包罗所有的程度。树桩盆景从单干式到n干式,加上悬崖式、斜干式、枯干式、临水式,石附式等等;连山石盆景也列出了许多格式,应有尽有。这种既费心思,又费笔墨的罗列,我认为益少害多。理由有三:  相似文献   

19.
湖南张国森同志在全国盆景评比展览中获一等奖的“步步青云”(见贵刊今年第一期彩页)是一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盆景。它既是斜干式与悬崖式的有机结合;又是规律式与自然式的有机结合。斜干倒向左边,悬崖直泻右边,形成了一字形。结构紧凑,疏密相宜,曲直有致,树身独有妙处。长度虽超越七倍,形态仍气度不俗。  相似文献   

20.
附石盆景是中国盆景中的一门传统技艺,它通过树与石的互相依附,紧密配合,去开拓盆景艺术的表现范围,增强盆景的表现力。柽柳作为河南盆景的地方树种之一,在历次盆景展出中受到盆景界的普遍关注和认可。张瑞堂先生的《丰收在望》开创了柽柳“垂枝式”盆景的先河,王选民大师又进一步深化,细作了柽柳的“垂枝式”,使柽柳得到了升华。除做“垂枝式”外,柽柳还可作“仿松式”、“朵云式”、“自然式”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