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韭菜迟眼蕈蚊室内毒力测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毛笔挑取均匀一致的末龄韭菜迟眼蕈蚊幼虫10~20头 ,应用浸渍法将供试幼虫在药剂中浸渍 30s后 ,移到葱白上20~22℃培养 48h ,以毛笔触虫体 ,幼虫不动为死亡 ,作为该虫室内毒力测定方法。此法简便实用 ,稳定性和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2.
五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对韭菜迟眼蕈蚊的致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昆虫生长调节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毒力差异、作用特点和田间控制效果,采用药液定量滴加法比较了5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对其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LC50对4龄幼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以及药剂致毒的温度效应和盆栽防效。结果表明:5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对韭菜迟眼蕈蚊2龄和4龄幼虫的毒力均以虱螨脲最高,LC50分别为0.173 mg/L和0.295 mg/L,氟铃脲和氟啶脲次之,均高于对照药剂辛硫磷;而吡丙醚和灭蝇胺低于辛硫磷。5种昆虫生长调节剂以LC50处理4龄幼虫后,虱螨脲、氟铃脲和氟啶脲对其存活幼虫后续发育历期、成虫羽化率和繁殖力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单雌产卵量较清水对照分别降低72.6%、57.8%和58.1%;灭蝇胺也可使成虫产卵量降低;吡丙醚可引起卵孵化率下降。该类药剂对其幼虫的毒力基本不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虱螨脲、氟铃脲和氟啶脲7.5、15 g a.i./667 m2处理对当代4龄幼虫的防效较低,但对下一代幼虫的防效可达93%以上;虱螨脲、氟铃脲和灭蝇胺与新烟碱类的噻虫胺混用,可显著提高药剂的速效性,且持续控制作用好。  相似文献   

3.
噻虫胺等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的致毒效应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为了明确新烟碱类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的毒力,采用管测药膜法和药液定量滴加法测定了噻虫胺等6种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不同虫态的毒力,并研究了噻虫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辛硫磷亚致死浓度对其4龄幼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胺、吡虫啉和噻虫嗪对成虫的击倒毒力均较高,分别是阿维菌素的5.75、3.86和3.51倍;6种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卵的毒力均较低;对2龄和4龄幼虫的毒力,均以噻虫胺最高,LC50分别为0.339 mg/L和1.020 mg/L,分别是阿维菌素的27.00倍和25.23倍。用噻虫胺亚致死剂量处理韭菜迟眼蕈蚊4龄幼虫,其发育历期和蛹期延长,蛹重、化蛹率、成虫羽化率、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均降低。  相似文献   

4.
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以幼虫蛀食韭菜根茎造成危害,为使毒力测定方法与田间幼虫受药方式具有较高程度的一致性,建立了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测定法,利用该方法测定了分属三个类别的4种杀虫剂即毒死蜱、辛硫磷、丙硫克百威、吡虫啉对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的毒力,以辛硫磷为标准药剂,毒死蜱、吡虫啉和丙硫克百威的相对毒力倍数分别为10.36、2.61和2.30。田间达到50%防效所需药剂浓度以辛硫磷为最高,毒死蜱、吡虫啉和丙硫克百威对辛硫磷的防效比值分别为9.58、1.88和2.05。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测得的药剂毒力高低排序及相对毒力倍数与田间小区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与常规的单一触杀法比较,该法测定结果的重现性好,并且与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相关性高。同时讨论了不同操作方法对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50%毒·氯乳油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室内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50%毒·氯乳油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其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室内毒力测定LC50= 44.42mg/L;田间防治效果理想,且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及持效性,其中3 000g/hm2剂量, 药后3d的防治效果达到79.26%,药后20d防治效果仍然可以维持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臭氧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的毒力及对韭菜和土壤环境安全性的影响采用室内生测法测定了臭氧对3龄幼虫、蛹和成虫的毒力,并测定了臭氧水对韭菜种子的影响及对土壤环境的安全性。结果显示,臭氧对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和蛹均有较高的毒力,LC_(50)分别为3.79 mg/L和4.95 mg/L;对其成虫的毒力稍弱,LC_(50)为61.52 mg/m~3。臭氧水浓度为4.50 mg/L时对韭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促进效果最显著,发芽率、根长和芽长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了22.29%、14.11%和4.75%。4.50 mg/L臭氧水处理土壤后,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较对照分别显著下降了91.91%、85.71%和59.99%;土壤pH提高了2.07%,速效钾含量显著上升了313.19%,有效磷、氨态氮、有机质的含量分别下降了4.69%、18.75%、35.44%。表明臭氧对韭菜迟眼蕈蚊3种虫态均有杀伤作用,且对韭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良好的安全性,但对土壤环境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灭幼脲对韭菜迟眼蕈蚊的活性及其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测定了灭幼脲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adoriphaga Yang et Zhang 不同龄期幼虫及预蛹和蛹毒力,结果表明:低龄幼虫对灭幼脲最敏感,随着龄期的增加敏感性降低,4龄幼虫的LC50是2龄幼虫的2.13倍,预蛹对灭幼脲的敏感性强,蛹对灭幼脲的敏感性低,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灭幼脲悬浮剂667^m2用量600—800mL加水灌根,可较好地控制该虫危害,且持效期可长达90d。明显优于常规农药辛硫磷和乐斯本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韭菜迟眼蕈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韭菜迟眼蕈蚊是葱韭蒜类蔬菜重要的地下害虫,尤喜食韭菜,其幼虫俗称韭蛆。因该虫发生量大且为害严重,近几年有些菜农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造成韭菜农药残留超标,"毒韭菜"事件频发,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关韭菜迟眼蕈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两方面,如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化学杀虫剂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比较、筛选等。有关组织学、解剖学、生理学的研究甚少,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对韭菜迟眼蕈蚊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当前防治方法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研究和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生物农药对韭菜迟眼蕈蚊的毒杀作用及田间药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几种生物农药对韭菜迟眼蕈蚊(韭蛆)的防治效果.室内试验表明,4种生物农药对韭菜迟眼蕈蚊均有毒杀作用,24 h内1.5%天然除虫菊素的毒力显著高于对照化学农药48%毒死蟀,48 h后两者毒力无显著差异.田间试验表明1.5%天然除虫菊素、0.6%氧苦·内酯和1.8%阿维菌素与48%毒死蜱的药效差异不显著.初步表明前三者可用于韭菜迟眼蕈蚊的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室内生物测定比较辛硫磷、毒死蜱、吡虫啉不同剂型制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毒力,并通过田间灌根试验比较辛硫磷乳油和微囊悬浮剂对韭蛆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农药微囊悬浮剂的毒力均高于对照剂型。药后72 h辛硫磷微囊悬浮剂和乳油对韭蛆的LC50分别为20.594 mg/L和36.800 mg/L;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和乳油的LC50分别为31.847 mg/L和81.805 mg/L;吡虫啉微囊悬浮剂和粉剂的LC50分别为8.165 mg/L和24.100 mg/L。田间试验表明,药后21 d,有效成分用量3 195、369 0 g/hm2的2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对韭蛆的防效分别为82.42%和89.37%,均高于40%辛硫磷乳油3 150 g/hm2的防效。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扬州市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越冬习性及其种群年动态变化规律,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测定对2014—2015年扬州市杭集镇韭菜田韭菜迟眼蕈蚊的越冬时间、抗寒能力及种群年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扬州市韭菜迟眼蕈蚊主要以4龄幼虫虫态、以韭菜鳞茎内为场所进行越冬,越冬起止时间为12月初至次年3月中旬;越冬之前、越冬前期、越冬中期,幼虫的过冷却点分别为-5.5、-6.6和-7.8℃,均低于当地当年冬季的月最低温度-3.5℃,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在扬州市能顺利越冬;单层、双层棚内越冬幼虫的发育进度观察发现,越冬幼虫可顺利发育至成虫,表明扬州市韭菜迟眼蕈蚊以休眠方式越冬。扬州市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在3—6月、9—11月中旬各有3个高峰,夏季虫量较少。  相似文献   

12.
不同药剂和施药方法对韭蛆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高效低毒的防治药剂、使用剂量及科学合理的施药方法,分别采用定点喷淋法、二次灌根法和常规灌根法对呋虫胺、噻虫嗪、虱螨脲、氟铃脲和灭蝇胺5种药剂的4个浓度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药剂相同有效成分用量1.125 kg/hm~2下,第28天的防治效果依次为呋虫胺、噻虫嗪氟铃脲虱螨脲灭蝇胺,保株效果依次为呋虫胺、噻虫嗪、氟铃脲虱螨脲灭蝇胺,呋虫胺、噻虫嗪和氟铃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100.00%、99.03%和96.82%,显著高于对照药剂40%辛硫磷乳油(3.600 kg/hm~2)的防治效果。与农药残留限定标准比较,所有韭菜样品的农药残留均未超标。另外,比较呋虫胺、噻虫嗪和氟铃脲在不同施药方法下对韭蛆的防治效果,二次灌根法定点喷淋法常规灌根法。因此,选择呋虫胺、噻虫嗪和氟铃脲的有效成分用量分别为1.125、0.900和0.900 kg/hm~2,并采用二次灌根法施药对韭蛆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昆虫病原线虫与色板配合使用对韭菜迟眼蕈蚊的综合防治技术,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比较7品系昆虫病原线虫对韭蛆3龄幼虫的致病力,盆栽法研究斯氏线虫属3品系线虫的保苗和防治效果;并通过温室和田间试验比较10种颜色粘板和3个粘板高度对迟眼蕈蚊成虫的诱集效果,研究线虫与黑色粘板配合使用对韭菜迟眼蕈蚊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SF-SN品系线虫对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致病力最高,LD50为60.0条/头,施用线虫剂量为200、400条/头时,其保苗和防治效果高低依次为SF-SN、All、NC116,其中施用SF-SN品系5 d,保苗效果达62.74%,防治效果达60.26%;黑色粘板诱集效果极显著高于其它色板,且下部(色板下缘离地面1 cm处)诱集成虫量最多,与中部(15 cm)、上部(30 cm)之间差异极显著。研究表明,SF-SN品系线虫主要用于防治幼虫,黑色粘板主要诱杀成虫,二者配合使用防治效果可达97.60%,能够极大地降低虫口基数。  相似文献   

14.
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韭菜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15±0.5℃和25±0.5℃下,测定了8个线虫品系对韭菜蛆的致死率和LT50,并用筛选出的高毒力线虫品系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15℃下,各线虫品系的LT50范围为5.31~22.08天,其中PS4线虫对韭菜蛆的毒力最大,LT50为5.31天;在25℃下,供试的线虫对韭菜蛆的毒力明显比在15℃下高,其中PS4品系的LT50为2.71天.综合在15℃和25℃下对韭菜蛆的毒力,认为PS4是防治韭菜蛆最适宜的线虫品系.在15℃下,120条/ml的线虫剂量侵染韭菜蛆12天的致死率达85.7%,在25℃下,60条/ml侵染8天能达到82.3%的致死率.田间施用线虫后30天,韭菜蛆的防治效果达55.32%,受害株率减少71.37%,防治效果略低于化学农药辛硫磷.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田间韭菜养根期噻虫嗪和噻虫胺对韭菜迟眼蕈蚊的防治效果,通过喷淋和灌溉施药方式研究了噻虫嗪和噻虫胺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喷淋施药后在田间的移动性以及对韭蛆的防治效果和对韭菜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淋施药比灌溉施药利于药液到达地下靶标位置,且药剂浓度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喷淋施药后药剂在韭菜根部土壤中的浓度明显高于其在行间土壤中的浓度;施药后120 d与7 d相比,药剂在垂直方向上出现下移,在水平方向上随水流方向移动;12 kg(a.i.)/hm2噻虫嗪和3、6 kg(a.i.)/hm2噻虫胺喷淋施药后对韭菜迟眼蕈蚊的防治效果在80%以上,且均可维持120 d以上,并对韭菜生长有促进作用。因此,利用噻虫嗪和噻虫胺喷淋施药防治韭菜养根期的韭菜迟眼蕈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紫外敏感视蛋白基因Bo-uv的作用及其与趋光性的关系,利用常规PCR方法克隆获得Bo-uv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分析了其敏感视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12种昆虫同源蛋白氨基酸序列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运用qPCR技术检测了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及不同光强度下Bo-uv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Bo-uv基因cDNA全长2 757 bp,开放阅读框1 542 bp,编码514个氨基酸。韭菜迟眼蕈蚊紫外敏感视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12种昆虫同源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21.93%~43.00%,与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Bo-uv基因在韭菜迟眼蕈蚊蛹末期、成虫期表达,在成虫头部的相对表达量较高。在0~10 000 lx光强范围内雌、雄成虫体内该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呈先增高后降低趋势。与对照相比,1 000 lx光强度下其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10 000 lx时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表明光强度能够有效地调控Bo-uv基因的表达,该基因在韭菜迟眼蕈蚊感知外界光刺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高效安全的韭蛆防治药剂,室内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比较了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啉与毒死蜱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等6种对照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毒力,同时用人工土壤法测定了13种药剂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并通过盆栽试验验证了其对韭蛆和蚯蚓的选择毒力。结果表明,吡虫啉、噻虫胺、呋虫胺、噻虫啉、噻虫嗪对韭菜迟眼蕈蚊4龄幼虫的毒力明显高于6种对照药剂,对虫酰肼的相对毒力倍数分别为101.6、55.0、32.9、27.2、13.6;13种供试药剂中,除吡虫啉、啶虫脒、噻虫胺、呋虫胺对蚯蚓中等毒性外,其余均为低毒;盆栽试验中,吡虫啉、噻虫嗪、毒死蜱、噻唑膦、高效氯氟氰菊酯的防虫效果和保苗效果均分别高于其它药剂,但其中只有噻虫嗪对蚯蚓没有明显致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