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早熟大豆外源DNA导入的RAPD分子验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希臣  谢纬武 《大豆科学》1994,13(2):152-156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直接导入外源总DNA,从而进行农作物品种改良,在国内外许多作物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外源总DNA是否能够通过花粉管通道进入受体。后代的变异是不是由于外源总DNA片段与受体基因组整合,表达所引起的,一直没有得到直接的分子生物学证据,本文利用RAPD这一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通过花粉管通导入外源总DNA所获得的大豆早熟后代进行了分子验证。结果表明:在后代基因组中找到了供体具有而受体没有  相似文献   

2.
栽培大豆与野生大豆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8个野生大豆和13个栽培大豆,来自于黄淮海地区、黑河周边地区及引自俄罗斯远东地区及海参威,在北京种植并对其农艺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栽培大豆中蛋白质含量超过44%的品种有中黄13、噶尔毛尼亚、滨海13-1、F4131、黑河27和合丰25。  相似文献   

3.
大豆维生素E与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合丰25 × Bayfield衍生的144份F2:6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和142份黑龙江省大豆品种(系),对大豆维生素E总含量,维生素E主要组分(α-生育酚、β-生育酚和γ-生育酚)含量、农艺性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重组自交系中,株高、单株粒重与维生素E总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在142份...  相似文献   

4.
盐对大豆农艺性状及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17  
常汝镇  邵桂花 《大豆科学》1994,13(2):101-105
本文对大豆在盐胁迫条件下农艺性状及籽粒化学品质进行了研究。盐胁迫条件下,植株高度下降,主茎节数和分枝数减少,百粒重降低,单株英数,粒数和粒重下降,从而导致产量降低。对盐敏感品种比耐盐品种受盐胁迫的影响更大。一般说来,盐使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下,脂肪含量显提高,脂肪酸中组成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显著增加,油酸含量显著降低。但在盐碱地上高浓度盐胁迫下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含量下降,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上则没  相似文献   

5.
福建秋大豆地方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100个秋大豆地方品种为材料,对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统计结果表明:福建秋大豆属中,晚熟类型多,株高与分枝中等,籽粒较大,品种间各性状变异大。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单侏粒数,全株重,单株荚数和百粒重4个性状,而与植株高度无明显相关,主茎节数与分枝数对单株产是一有定的间接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外源DNA导入水稻引起性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玉米、高梁、稗子作供体。栽培水稻品种为受体,采用花粉管通道法进行外源DNA导入,其后代在抽穗期、株高、穗长,每穗穗数、着粒密度,芒性、色素、抗性等性状上产生了明显的变异,表明外源DNA已转入水稻,并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7.
张太平  朱星陶 《大豆科学》2000,19(2):131-139
从贵州大豆品种中随机抽取144份进行脂肪氧化酶测定、豆奶加工试验和品质、农艺性状分析。结果发现了33份楷氧酶缺失品种(其中包括2份育成品种),占鉴定总数的22.9%,包括缺失Lox2、Lox3和Lox2、3几种类型,以缺失Lox3类型较多。脂氧酶民缺失的地方品种的蛋白质、脂肪含量较低,其氨基酸成分及比例与正常品种一样,而缺失的育成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则高达47%以上。利用强碱高温消除豆浆中的豆腥味后,  相似文献   

8.
大豆脂肪酸与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年海  刘忠堂 《大豆科学》1996,15(3):213-221
以25个高产大豆品系为材料,同时在8个生态地点进行试验,分别估算了各地点脂肪酸性状间以及其在蛋白质、脂肪以及二者总量的遗传相关;同时估算了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 ,结果表明,亚麻酸、亚油酸及油酸之间的相关关系较稳定,在不同生态条件下表现较一致,都是亚麻酸与亚油酸呈极显著正确相关,而油酸与二者都 极显著负相关。在各点亚麻酸与生育期性状基本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油酸与二者都呈极显著负相关。在各点亚麻酸  相似文献   

9.
分子标记的应用对解析作物性状的分子遗传基础至关重要。当下,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是研究作物性状相关位点的重要分子标记,可通过连锁分析和关联分析应用于大豆育种工作。相较传统杂交选育手段,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AS)以杂交育种为基础,凭借分子标记与目标性状基因紧密连锁的特点,通过检测分子标记即可高效快速检测目的基因的筛选策略,成为备受关注的育种方式。随着大豆各组学学科的兴起,基因组学研究与其他组学之间的联合分析使分子标记的应用范围得到进一步延伸,成为大豆现代育种工作中的关键部分,使所筛选的遗传位点被有效利用。此外,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往被忽略的microRNA (non-coding single stranded RNA,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重新进入育种家的视野,使其与分子标记相关联的目的性状基因组区域能够被更好识别。为了详细梳理分子标记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范围,本综述汇总2022年大豆多种抗病性、...  相似文献   

10.
硅肥对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华夏3号大豆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控制硅肥的施用量,研究硅肥对大豆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肥能增加大豆叶面积指数(LA1)、株高、总荚数、有效荚数、百粒重,减少无效荚数,降低植株的倒伏率;对大豆倒3叶SPAD值无显著性影响.同时,与对照相比,施用硅肥处理...  相似文献   

11.
春小麦品种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给春小麦育种中品种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选取国内外43个春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根据株高、主茎穗长、主茎穗小穗数、单株有效穗数、主茎穗粒数、抽穗期、散粉期、成熟期、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千粒重11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1个农艺性状简化为彼此互不相关的5个主成分,即籽粒产量因子、成熟因子、有效穗数因子、穗长因子和千粒重因子,提供的信息量占全部信息量的90.05%。利用这5个主成分因子进行系统聚类,将43个春小麦品种划分为7大类群,其中第4类群的品种综合产量性状好。分类结果与品种系谱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中国生产上糯小麦品种的主要性状及其演化规律,以2005-2022年已经审定的44个糯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春性品种和冬性品种的生育期变异系数分别为19.75%和4.03%,其余四个被测性状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产量、穗粒数、千粒重、株高,产量的变异系数均大于20%。(2)春性品种和冬性品种4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表现为湿面筋含量>粗蛋白含量>容重>支链淀粉含量,除紫糯麦1号外,其余糯小麦品种的支链淀粉含量均≥97%。(3)通过聚类分析,将44个糯小麦品种分为3大类,Ⅰ类包含28个品种,占总数的64%,产量和品质中等;Ⅱ类包含11个品种,占总数的25%,具有较高产量和品质;Ⅲ类含5个品种,占总数的11%,产量和品质偏低。  相似文献   

13.
为发掘具有优异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野生大豆资源,对240份黑龙江省野生大豆资源进行农艺和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野生大豆资源中主要是紫花、黑色种皮、卵圆和批针叶形、有泥膜为主;产量性状和生长性状的变异系数平均为51.55%,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75;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平均为17%,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94;聚类分析将试验材料分为2类,聚类分析将晚熟、单株产量高和异黄酮含量高的材料聚为一类,将叶形细长、蛋白含量高的材料聚为一类,第Ⅰ类材料主要来自黑龙江省东部和中南部地区,第Ⅱ类材料主要来自黑龙江省西部和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4.
为给糯小麦品种选育及其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依据,以扬麦158为对照,测定了20个糯小麦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蛋白质等籽粒品质性状和淀粉糊化特性。结果表明,19个近几年育成的糯小麦品系的株高等主要农艺性状均较早期育成的品系安农糯1有所改良,ANW1032、ANW10600、ANW10601、ANW10606、ANW610、ANW10612等6个品系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已达到对照品种水平。供试糯小麦品系的直链淀粉含量为0.14%~6.95%,蛋白质含量、总淀粉含量和湿面筋含量相对较高,沉降值较低,硬度上均表现为软质小麦。糯小麦品系的峰值时间比对照品种低2.3min以上;20个糯小麦品系中,有5个品系的高峰黏度显著高于对照品种;所有供试糯小麦品系的最后黏度和反弹值均显著低于对照品种;除安农糯1外的19个糯性系的低谷黏度均显著低于对照品种;糯小麦品系具有高稀懈值;糊化温度在糯性系间及其与对照品种间变化不大。综合分析表明,ANW1032、ANW10600、ANW10601、ANW10606、ANW610、ANW10612等6个品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5.
干旱与高温常常相伴发生,会使大豆受害程度加剧。为了解高温干旱双重胁迫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选取了160个大豆品种,采用一点两年重复实验,在高温干旱双重胁迫和正常条件下进行种植,分析单株荚数、分枝数、百粒重、株高、单株粒数等性状。结果表明:高温干旱双重胁迫使大豆群体株高、主茎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百粒重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34%、36%、60%、62%、49%,其中也有部分材料性状会有升高或不变,胁迫下株高有6%的材料变高、5%的材料没影响,单株荚数未见增加的材料,有3%材料不变,分枝数有15%材料增加,7%不变,单株粒数有9%材料升高、4%不变,百粒重有4%增加、3%未见变化。在两种生境下,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主茎分枝数之间相关性变化不明显,百粒重与其它性状相关性发生明显变化,同时发现两种环境下性状变异系数除株高外变化都很明显。  相似文献   

16.
于2008~2009年利用大豆品种合丰55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锰溶液浸种配合叶面喷施不同浓度锰肥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锰浸种或叶面喷施均使株高、主茎节数表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底荚高度随浸种浓度增加而呈现升高趋势,分枝数不施锰的处理最多.一粒荚、四粒荚、瘪荚和百粒重随浸种浓度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单株粒数随锰...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近年育成小麦品种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四川小麦新品种培育和生产提供参考,统计了2008-2018年四川省审定的100个小麦品种的6个农艺性状和8个品质性状,并对其性状变化规律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8年四川省审定小麦品种的产量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每年提高22.0kg·hm^-2;产量三要素中,穗数和粒重呈下降趋势,穗粒数呈上升趋势。生育期平均每年缩短0.36d,株高呈上升趋势,但变化不明显。高产品种的穗数较多,千粒重较高,增加穗粒数可能是进一步提高产量潜力的关键。近年审定品种的粗蛋白含量和沉降值相对较高,但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等指标相对较低;同一品种多个品质指标间强、中、弱筋层次交错。总体来看,四川省小麦高产优质育种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穗数接近350×10^4·hm^-2、穗粒数44粒、千粒重45g以上的多穗型品种可能更适合四川气候和生产条件;相同品种的多个品质指标间不协调,总体较差,品质遗传改良研究亟需加强。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安徽省春性小麦品质育种进展,对参加安徽省淮南片2010-2019年春性小麦区试的154个品系(227份)样品进行品质性状分析,并根据不同品质分类标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平均容重为788.7±18.4 g·L-1,硬度指数为57.1±8.8,粗蛋白含量(干基)为13.24%±1.07%,湿面筋含量(14%水分基)为28.2%±3.0%,沉淀值(Zeleny法)为35.2±9.7 mL,吸水率为56.3%±3.8%,稳定时间为4.4±3.1 min,最大拉伸阻力为388±147 EU,能量为81.2±32.5 cm2。品质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粗蛋白含量与湿面筋含量、吸水率与硬度指数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分别为0.898和0.888。各品质性状年份间表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容重、湿面筋含量、沉淀值、稳定时间、最大拉伸阻力年份间波动明显,但没有明显规律;粗蛋白含量和能量呈缓慢下降趋势;而吸水率和硬度指数则比较稳定。根据国家小麦品种品质分类标准,227份样品中,有3.08%、11.01%和0.88%的样品全部指标分别达到中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标准,没有样品达到强筋小麦标准,多数品系品质指标之间存在强、中强、中、弱筋交错不协调现象。通过审定的品种中,仅有1个达到弱筋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