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柑Citrus japonica 是福建省尤溪县的重要特色果树,多年来金柑黄化衰退问题在其产区较为严重。本研究意在明确金柑黄化衰退的病因,为有效防控提供依据。调查发现金柑黄化衰退病株根部生长不良,根上有线虫雌虫寄生,其体后部突出根表面,根际土壤中有大量的2龄线虫;相邻健树根部生长健壮,根部无或只有少量该线虫。为明确其病原线虫种类,对其雌虫、雄虫、2龄幼虫进行形态学观测,对线虫的rDNA-ITS、28S rDNA D2-D3区进行测序比对,采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线虫形态学特征与柑橘半穿刺线虫Tylenchulus semipenetrans一致,系统发育树分析进一步明确为柑橘半穿刺线虫。这是国内首次报道柑橘半穿刺线虫寄生金柑,是导致金柑黄化慢衰的病因。研究结果为制订有效防控策略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柑橘黄龙病病原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柑橘黄龙病(HLB)的发现、认识过程及病原菌的分类、检测鉴定技术进行了综述。HLB是一种十分严重的柑橘病害,主要通过木虱和嫁接进行传播,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具有不同的名字,已统一命名为HLB。对引起HLB的原因探索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水害、缺素、镰刀菌、病毒到类菌原体,最后确定为细菌。该病原属于α-亚纲,韧皮部杆菌属,分为亚洲种、非洲种和美洲种3个种,可以通过PCR技术进行检测鉴定。同时,对韧皮杆菌的人工培养以及与黄龙病相关植原体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在海南全省范围进行了柑橘黄龙病的发生分布调查和病原种类鉴定,共采集了14个市县62处柑橘种植点的不同柑橘品种样品1227份。用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和非洲种rpIA-rpIJ基因片段的通用检测引物A2/J5和柑橘黄龙病菌美洲种16S rRNA基因片段的特异检测引物GB1/GB3,对样品进行PCR扩增,发现海南柑橘黄龙病的病原为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检测样品中阳性率为79.01%,未发现柑橘黄龙病菌非洲种和美洲种。结果发现,柑橘黄龙病已分布在海南的琼中、澄迈、儋州、琼海等8个市县。同时选取海南澄迈、儋州、琼海等4个市县有代表性的甜橙、柚子、柠檬感染黄龙病的样品,扩增样品的rpIA-rpIJ基因A2/J5片段,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序列比对结果发现,海南各地不同品种中的柑橘黄龙病菌rpIA-rpIJ基因A2/J5片段序列一致性为99.87%,序列十分保守。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海南各地不同品种的柑橘黄龙病菌都与黄龙病菌亚洲种聚集为同一进化分枝,与黄龙病菌非洲种和美洲种分属不同的进化分枝。本研究明确了海南柑橘黄龙病的发生分布情况和病原种类,对柑橘黄龙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5.
6.
湖北省武穴市佛手山药是“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近年佛手山药线虫病害严重, 为此在病源地采集山药土样进行了病害发生调查及病原鉴定?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形态特征测计值比较, 以及基于rDNA 28S D2/D3区序列构建短体线虫属线虫群体系统进化树并进行SCAR验证, 对引起佛手山药线虫病的病原线虫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危害佛手山药的病原线虫的群体特征与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offeae相似?系统进化树显示:该病原群体与中国香港群体(HQ688677.1)聚类在一个分支上, 置信度达99%?因此, 将该群体线虫鉴定为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offeae?此外田间调查表明:线虫主要集中分布于10~20 cm深度的土层中, 线虫密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 且连作1年地较连作2年地的线虫数量少, 施用阿维菌素的地块较未施用的线虫数量少?上述结果表明, 在佛手山药生产中实行轮作和科学选择药剂防治, 避免连作, 可降低该线虫发生量? 相似文献
7.
玉米线虫矮化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明确东华北春玉米区暴发的一种危害严重、引起玉米植株矮化的新病害病原,从病区采集大量病株及其根际土壤,采用室内人工接种的方法对分离频率最高的3种镰孢菌,即亚粘团镰孢菌Fusarium subglutinans、拟轮枝镰孢菌F.verticillioides和层出镰孢菌F.proliferatum及线虫(群体)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有线虫(群体)的处理能够引起该病害典型症状,即植株矮化,叶片上有沿叶脉方向的黄色或白色失绿条纹,茎基部组织从内向外呈纵向或横向开裂,推断该病的发生和线虫有关。将回接发病植株病土中分离的矮化线虫属Tylenchorhynchus sp.、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 sp.、发垫刃线虫属Trichotylenchus sp.、拟盘旋线虫属Pararotylenchus sp.、小环线虫属Criconemella sp.、垫刃线虫属Tylenchus sp.、丝尾垫刃线虫属Filenchus sp.、螺旋线虫属Helicotylenchus sp.和真滑刃线虫属Aphelenchus sp.进行分属后再回接,只有发垫刃属线虫的处理出现与田间发病症状一致的植株。综合形态特征、致病力和分子序列分析结果,确定该病病原为长岭发垫刃线虫T.changlingensis,并将该病害称为玉米线虫矮化病(maize nematode stunt disease)。 相似文献
8.
9.
白鲜为我国传统药用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近年来在辽宁省大面积人工种植。为明确白鲜主要病害种类及发生危害情况,2018年-2020年生长季在辽宁省本溪、清原和西丰等主要种植地区进行了病害系统调查。调查和鉴定结果发现,危害白鲜生产的主要病害有5种,分别为由Phoma dictamnicola引起的茎点霉叶斑病、由Paracercospora dictamnicola引起的灰斑病、由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立枯病、由Fusarium oxysporum引起的根腐病和由Meloidogyne hapla引起的根结线虫病,并对各病害症状进行了详细描述。其中茎点霉叶斑病、灰斑病和立枯病分布广且危害较重,病害种类和发病情况地区间差异较大。立枯病主要发生在一年生育苗田,病株率一般为0.6%~19.0%,灰斑病和茎点霉叶斑病主要发生在生产田,病株率分别为38.2%~100.0%和17.6%~99.0%。研究结果将为白鲜病害的准确识别诊断及综合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冬小麦雪腐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形态特征观察和致病性测定方法,对黑龙江省饶河县冬小麦雪腐病进行了病原鉴定,并对病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饶河县冬小麦雪腐病是由半知菌亚门雪腐格氏霉[Gerlachia nivalis (Ces.ex Sacc.)W.Gams et E.Mull.]侵染引起的红色雪腐病.病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适宜pH为7,但3.5~11.5范围内差异不显著;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最佳碳源为淀粉,最佳氮源为牛肉膏;病原菌致死温度为50℃处理10 min.产孢最适温度为15℃,最适pH为7,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钠.缺N、C比缺Mg、Fe、K、P元素对病原菌的生长影响大. 相似文献
11.
早熟柑橘黄龙病流行与产量损失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2009年测定了早熟柑橘品种‘宫川’(以下简称早熟柑橘)黄龙病病情扩散速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早熟柑橘黄龙病病情随时序推进呈Logistic曲线上升,总体上病情扩散速率为先快后慢,并呈现从强到弱的趋势特征,前4年因病原基数低而病情增长幅度大,扩散速率快;后4年因病原基数处于较高状态,而相对传染扩散速率减慢,表现扩散速率较平缓,形成随病级上升单株结果数减少、健果率下降、产量下降的危害规律;由此建立早熟‘宫川’黄龙病病情扩散速率(P)与发病时序(N)的关系模型为:P=65.082 7/[1+EXP(4.017 8-0.752 838N)](R=0.999 1*),株发病率(P)与病情指数(M)关系模型为:M=0.571 2P-2.398 6(R=0.993 7*),不同病级(m)病树与其果数(G)、健果率(J)的关系模型:G=1 344.833 9/[1+EXP(-3.693 7+0.549 3m)](R=-0.988 6*〖KG-*2〗*);J=91.560 5/[1+EXP(-6.677 0+1.090 4m)](R=-0.974 2*〖KG-*2〗*);不同病级(m)病树与其单果重(W)、单株产量(Y)、产量损失率(Rp)的关系模型:W=95.427 8/[1+EXP(-29.770 1+3.993 2m)] (R=-0.990 6*〖KG-*2〗*);Y=44.138 2/[1+EXP(-4.019 2+0.689 1m)](R=-0.984 2*〖KG-*2〗*)、Rp=131.536 4/[1+EXP(4.239 9-0.592 4m)](R=-0.984 7*〖KG-*2〗*)。 相似文献
12.
13.
为明确在福建省南平市的橘柚和三明市的温州蜜橘上发现的疑似柑橘褐斑病的病原菌种类,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纯化菌株,通过回接法验证菌株的致病性,利用形态学特征对病原菌进行初步鉴定,并采用最大似然法以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endoPG为靶标对本研究以及国内外已报道的链格孢菌株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从病组织中共分离获得26株纯培养菌株,经形态学鉴定均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利用分生孢子液接种橘柚离体嫩叶发现,有22株菌株能侵染橘柚叶片并产生与田间相似的褐斑病症状,确认该病害为链格孢引起的柑橘褐斑病。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所得的26株菌株均聚在已报道的4个柑橘链格孢进化分支Clade1~Clade4中,其中21株菌株聚在国内特有的分支Clade4中,有3株菌株和1株菌株分别聚在国内外兼有的分支Clade3和Clade1中,1株菌株聚在国外特有的分支Clade2中,表明在福建省采集的这些柑橘褐斑病菌均为链格孢菌,且遗传多样性较丰富。 相似文献
14.
湖南柑橘根结线虫种类鉴定及特异性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结线虫病是严重危害湖南柑橘生产的主要病害,快速准确地进行病原线虫鉴定,从而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对柑橘产业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运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湖南永州地区柑橘根结线虫进行病原种类鉴定,确定其为番禺根结线虫Meloidogyne panyuensis。通过引物设计与筛选,建立了番禺根结线虫特异性PCR检测技术。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单,能有效地从多种根结线虫中特异性检测出番禺根结线虫,为柑橘病原线虫的快速检测鉴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柑橘青苔病是一种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的病害?本试验选择3个甜橙品种和3个杂柑品种为研究对象, 在重庆忠县和开州分别采集有病症和无病症的叶片样品共24份, 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两地不同品种柑橘叶际真核生物的群落组成?结构及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24份柑橘叶片样本共检测到491个OTUs, 多样性较为丰富?柑橘叶表真核生物的优势属为枝孢菌属 Cladosporium, 橡胶藻属 Heveochlorella, 杯梗孢属 Cyphellophora, Parastagonospora 等?有病症组中丰度显著高于无病症组的物种包括不可培养的球藻uncultured Apatococcus?黄绿异小球藻 Heterochlorella luteoviridis?海南橡胶藻 Heveochlorella hainangensis?无柄杯梗孢 Cyphellophora sessilis?椭圆球藻 Chloroidium ellipsoideum 和胶孢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它们可能与柑橘青苔的发生密切相关?不同品种和不同区域的12份有病症组叶样中优势菌群的组成结构及丰度均存在较大差异?柑橘青苔病的发生可能是由多种绿藻及病原真菌复合侵染造成的, 青苔侵染对柑橘叶际真核生物群落结构有很大影响, 不同品种及地区间柑橘叶片受青苔侵染后的叶际优势菌群特征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17.
杏采后病害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确定引起杏采后病害的主要病原菌及筛选有效防治药剂,以延长杏果贮藏期,降低损失。[方法] 对引起甘肃省兰州市杏采后病害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致病性测定及回接试验,并针对主要病原菌进行室内药剂筛选。[结果] 引起杏采后果实腐烂病的致病菌有粉红聚端孢霉(Trichothecium roseum Lk. ex Fr.)、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 (Fr.) Keissl.]、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 (Ehrenb.)]、青霉(Penicillium frequentans)、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和核果褐腐菌[Monilinia laxa (Aderh. &; Ruhl.) Honey]等6种真菌。其中链格孢、黑根霉和粉红聚端孢霉为主要致病菌,其分离频率分别为28.5%、48.9%和9.4%。链格孢、黑根霉有伤无伤接种发病率均为100%,粉红聚端孢霉为83%。药剂筛选结果表明,在PDA培养基上,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和50%异菌脲悬浮剂对3种主要致病菌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达94%以上。杏果实采后主要病害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 9000倍液和50%异菌脲悬浮剂 1000倍液常温浸果处理3 min,第7天和第13天,咯菌腈对粉红聚端孢霉、链格孢和黑根霉的防效分别为78.3%和65%、79%和67.5%以及80.3%和69.6%。异菌脲防效分别为76%和64.3%、78.3%和64.4%以及78.6%和66.4%。[结论] 本文研究结果可以指导杏采后病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