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5%肟菌·戊唑醇WG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后24d,75%肟菌·戊唑醇WG对玉米大斑病防效78.5%~86.1%,持效期长,效果好。75%肟菌·戊唑醇WG防病、控秃、增产效果明显优于对照药剂,且与空白对照相比增产8.19%~12.68%,适合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防治香蕉黑星病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肟菌酯·戊唑醇混配剂是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近年开发的新杀菌剂,2010-2011年进行了该药剂对香蕉黑星病的防治效果试验。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是防治香蕉黑星病的优良杀菌剂,2 500倍液施药4次对香蕉黑星病防治效果达到75.13%~78.73%,优于3个对照药剂430g/L戊唑醇悬浮剂2 000倍液、50%肟菌酯水分散粒剂5 000倍液及250g/L苯醚甲环唑乳油1 500倍液施药4次后的防效,值得在香蕉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露地葡萄白腐病在荆州区属于常见病害,在发病初期,用戊唑醇·肟菌酯75%水分散粒剂进行防治试验,2次药后12d防效达到92%以上,第3次药后14d代森锰锌防效达到87%,戊唑醇·肟菌酯防效达到93%以上。  相似文献   

4.
试验用75%戊唑醇·肟菌酯水分散粒剂与对照药剂6%戊唑醇微乳剂对水稻稻瘟病进行防治效果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水稻稻瘟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效达到76%以上。建议在水稻破口抽穗期,采用75%戊唑醇·肟菌酯水分散粒剂1hm~2有效成分用量168.75g~225g(667m~2商品用量15g~20g),兑水675L进行喷雾防治,齐穗期再喷施1次,对水稻稻瘟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肟菌酯·戊唑醇75%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稻瘟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药效随用药量加大而显著上升,其中第2次药后15 d 17.5 g/667m2的防效达79.41%,与对照药剂拿敌稳15.0 g/667m2和43%戊唑醇SC 15.0 mL/667m2的防效相当,且安全性好,因此可以在生产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5%肟菌·戊唑醇WG防治水稻穗瘟、纹枯病、稻曲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全生育期用药3次,每次每亩用药12g和15g 2种处理,对稻穗瘟防效分别达82.11%和84.47%,对纹枯病防效分别达93.86%和96.39%,对稻曲病防效分别达84.05%和91.61%,对水稻穗瘟、纹枯病、稻曲病综合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8.
为有效测定75%肟菌戊唑醇WG(拿敌稳)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施药时间、使用方法及对水稻的安全性等,开展了该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及应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75%肟菌戊唑醇WG(拿敌稳)3 000倍对水稻稻曲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连续2次用药后11 d和23 d的防效分别达83.7%和82.3%,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4%井冈霉素AS 250倍的防效,其不但持效期长、安全性好,而且增产效果极显著优于4%井冈霉素AS 250倍,比清水对照增产8.8%,因此在生产上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正水稻纹枯病俗称烂脚病,和稻瘟病、白叶枯病并列为水稻三大病害~([1])。随着近年来稻田施肥水平的提高,该病呈加重态势发生,给水稻生产造成较严重威胁,导致减产,减产量可以达到6%~11%,严重的甚至减产25%~35%~([2])。目前化学农药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措施~([3]),但长期施用也会产生抗药性,因此不断寻找并储备安全、高效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剂就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本试验选用75%戊唑醇·肟菌酯水分散粒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评价了480g/L丙硫菌唑SC+30%肟菌·戊唑醇SC组合在小麦扬花初期第一次喷药、10d后第二次喷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每667m~2用该组合15g+15g或20g+20g均能有效地预防赤霉病的发生,药后20d防效均达到85%以上,且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烯肟·戊唑醇20%悬浮剂防治早稻稻瘟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戊唑醇·烯肟菌胺20%悬浮剂对水稻稻瘟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末次药后15d 150g a.i./hm2的防效达80.96%,与对照药剂三环唑20%可湿性粉剂300g a.i./hm2的防效相当,比对照药剂烯肟菌胺5%乳油150g a.i./hm2和戊唑醇25%可湿性粉剂150g a.i./hm2的防效高出5.67%和10.13%,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肟菌·戊唑醇在水稻全程防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晚稻全程生育期3次施用75%肟菌·戊唑醇WG,其不同浓度的3个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6.91%、97.26%和99.15%;对稻曲病的防效为84.04%、98.06%和88.11%。施用该药还能有效防止晚稻后期青枯死亡的发生。试验证明,75%肟菌·戊唑醇WG对水稻具有全程防病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肟菌·戊唑醇对水稻穗颈瘟预防效果及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肟菌·戊唑醇在破口前5d喷施,能有效预防水稻穗颈瘟,其防效随着用药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其中20g/667m2用药1次的防效为95.47%,显著优于肟菌·戊唑醇10g/667m2+三环唑40g/667m2破口前5d用药1次后齐穗期三环唑40g/667m2再用药1次的处理(高3.93个百分点),极显著优于肟菌·戊唑醇15g/667m2破口前5d用药1次的处理(高6.51个百分点),以及对照药剂三环唑40g/667m2破口前5d和齐穗期连续用药2次的处理(高16.38个百分点),持效期长、安全性好,而且田间综合表现为水稻青秆黄熟,因此在生产上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玉米灰斑病抗性机制中活性氧代谢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玉米灰斑病菌侵染四个抗病和感病的玉米品种时,叶片内部活性氧代谢酶及细胞过氧化产物含量的动力学变化。结果表明,抗、感病品种的SOD、CAT及POD酶活性在病茵侵染后都变化显著,抗病品种各酶活性变化幅度比感病品种大。叶片内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则相反,抗病品种沈试29在接种第13天时叶片MDA含量只为18.46nmol/g,而感病品种铁单9为23.14nmol/g,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增加幅度小。说明活性氧代谢在植物抗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抗病品种对活性氧代谢的酶调节能力强,病菌侵染后细胞过氧化程度低,在痛菌侵染时活性氧清除酶活性最大增加值与发病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7种杀菌剂对玉米小斑病菌CM-4的抑菌效果和玉米小斑病菌对戊唑醇和嘧菌酯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菌株CM-4的抑菌效果,并根据初筛结果,对来自海南省8个市县的36株玉米小斑病菌进行戊唑醇和嘧菌酯的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7种药剂中,430g/L戊唑醇SC和250g/L嘧菌酯SC的抑菌效果较好,70%甲基硫菌灵WP和50%多灵菌WP的抑菌效果较差。敏感性测定中,430g/L戊唑醇SC的EC50均值为7.389 2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出现了2个明显的峰值,检验结果不符合正态分布,出现敏感性下降的菌株。250g/L嘧菌酯SC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现单一连续性曲线,检验结果符合正态分布,其EC50均值5.699 5μg/mL可作为玉米小斑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基线。敏感性基线的建立可为病原菌抗性研究和监测提供基础数据,同时指导田间用药。  相似文献   

16.
对2006-2014年峨山县3个主栽玉米品种灰斑病的发生流行规律进行了调查,并研究了同一品种不同播种期对病害发生流行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开始发病及进入暴发流行期时间存在差异,病害发生严重度也不同。表现为发病越早的品种,受害的严重度越高。总体看,本县玉米灰斑病于7月上、中旬进入喇叭口期开始发病,当温度适宜、降雨量偏大、相对湿度偏高时,有利于灰斑病的发生与流行,8月中、下旬进入抽雄期至灌浆期时迅速暴发流行。播种期的早晚与病害的发生流行轻重和最终玉米产量的高低关系密切。株发病率、病情指数随播种期的推迟而上升,最后,导致的产量损失率随之也逐渐上升。玉米灰斑病发病始期在7月上旬,抽雄期至成熟期玉米灰斑病病情发展最快。  相似文献   

17.
玉米灰斑病发生流行规律及品种抗病性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玉米灰斑病近年来发生严重,对玉米生产造成很大危害。玉米灰斑病病原菌主要在病残体上越冬,病残体上的分生孢子在7月中下旬有较高的萌发率。玉米灰斑病于7月上旬开始发病,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为发病盛期。田间温度、相对湿度和7月份降雨量都影响病害的发生和发展。降雨量大、相对湿度高、气温较低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玉米杂交品种和自交系对玉米灰斑病表现的抗性差异较大,感病的杂交品种有掖单13、丹605和丹2181,抗病杂交品种有丹中试61、辽9505、沈9728、辽306、丹3079、丹3034;抗病的自交系有9046、冲72、J599-2、齐319、丹黄25、79532、598,凡具有热带血缘的自交系都是抗病的。  相似文献   

18.
周俊 《植物医生》2012,(1):32-33
通过20%戍唑醇·烯肟菌胺可湿性粉剂在水稻破口期施药一次的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达75.33%,较常规药剂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的防效提高12%左右,略低于27.12%碱式硫酸铜悬浮剂的防效。  相似文献   

19.
丙硫菌唑是一种新型广谱三唑硫酮类杀菌剂。通过联合效力 (联合毒力) 测定、配方助剂筛选和悬浮剂理化性能指标检测,研制了丙硫菌唑与戊唑醇复配的悬浮剂,并测定了其对水稻、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丙硫菌唑与戊唑醇质量比为2 : 1时对稻麦纹枯病菌具有增效作用,联合效力系数 (共毒系数) 分别为1.91和1.92;24%丙硫 ? 戊唑醇悬浮剂最佳配方 (质量分数) 为:16.0%丙硫菌唑、8.0%戊唑醇、4.0% 分散剂Featdis SCP、3.0% 润湿剂EFW、0.2%黄原胶、1.0%硅酸镁铝和4%乙二醇,水补足至100%。产品经过(54 ± 2) ℃热贮14 d后,悬浮率95.2%,pH值6.9,平均粒径0.71 μm,析水率2.3%,持久起泡性小于25 mL;(0 ± 2) ℃冷贮7 d后,悬浮率94.8%,pH值7.1,平均粒径0.87 μm,持久起泡性小于25 mL,黏度在200~600 mPa·s之间。田间防效测定结果表明,24%丙硫 ? 戊唑醇悬浮剂对水稻、小麦纹枯病均有较好防效,田间施用量 (有效成分) 210 g/hm2和150 g/hm2时,防效分别达89.01%和86.26%。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水为流动相,紫外检测器,C18不锈钢柱上分离测定复配制剂中有效成分戊唑醇和肟菌酯的含量。结果表明戊唑醇和肟菌酯标准偏差分别为0.181,0.087;变异系数分别为0.56%,0.52%;平均回收率为100.14%,100.11%;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1.000,0.999 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