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泡桐无性系木材基本密度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 12年生的 31个泡桐无性系木材基本密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泡桐基本密度平均为 0 .3771g·cm-3 ,无性系间木材基本密度存在显著差异 ,并明显受遗传控制 .生长性状与木材基本密度之间无相关关系 ,可选择木材基本密度较大且生长快的优良无性系作进一步的材性改良  相似文献   

2.
对楸树无性系皮孔、叶痕、树皮3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皮孔密度平均为2.836个/cm2,变幅为1.80~5.24个/cm2,遗传变异系数为28.3%,重复力为0.909。皮孔平均大小为8.50 mm2,变幅为4.91~11.97mm2,遗传变异系数为23.7%,重复力为0.748。楸树无性系皮孔密度、大小的变异系数和重复力均较大,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强。皮孔密度和大小、叶痕密度和大小均分为3类:密度(密集型、较密集型、疏散型);大小(大、中、小);树皮分类:开裂型、光滑型;皮孔形状分为:狭长椭圆形、椭圆形、近圆形。相关分析表明,皮孔密度与皮孔长、皮孔宽、皮孔大小、树高、胸径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但皮孔的大小与树高、胸径呈极显著正相关,5 cm2面积上的皮孔总面积与树高、胸径呈负相关。树高、胸径与叶痕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树高、胸径与叶痕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皮孔密度对树干的开裂影响较大,皮孔密度大的无性系树干开裂。皮孔密度与叶痕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痕大小呈显著负相关,即皮孔密度大的无性系叶痕密度也大。楸树无性系的皮孔性状与叶痕性状的变异是一致的。利用皮孔、叶痕、树皮3个表型性状能够简单的识别无性系。  相似文献   

3.
范桂华 《安徽农学通报》2014,(8):127-128,136
通过对漳平五一国有林场马尾松种子园135个无性系的木材基本密度进行测定,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的木材基本密度在无性系间存在很大差异,变化范围为0.3640~0.6391,变异系数为9.6%,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以表型值大于群体平均值加1个标准差进行选择,入选20个优良无性系,其木材基本密度平均达0.5615,比群体平均值高17.1%,遗传增益达9.1%,可作为营建改良代种子园和营造工业原料林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利用不同的楸树杂交无性品系在鄂北岗地造林试验,一年生苗高和地径生长量达到显著差异。苗高生长量变化区间在165.75~230.69cm,极差为65.44cm,地径生长量变化区间在0.56~2.27cm,极差为1.71cm,其中9-1杂交无性系表现较好,适宜鄂北岗地栽培。  相似文献   

5.
黑杨派南方型新无性系纸浆材材变异与遗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来自浙江省临海市黑杨派南方型17个新无性系和3个对照无性系的木材性状的系统研究表明:20个无性系树干纤维长度为0.9660-1.1430mm,均达到国际木材学会规定的中级纤维标准,基本体积质量为0.3188-0.3682g.cm^-3;树枝条的纤维长度为0.6300-0.7800mm,基本体积质量有0.3442-0.4008g.cm^-3;各材性状在无性系间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且纤维长度和木材基本体积质量均具有较高的遗传重复力(0.4737-0.8333),胸径与树干基本体积质量呈中等程度的遗传负相关,木材性状间均具有较高的遗传正相关,所测定的17个新无性系中,367,366,370和351等4个无性系在生长和材性上尤其突出。其生长量和材性均优于目前制浆性能较佳的69杨,是营建培育纸浆材和纤维材为目标的短伐期林的首选无性系。表4参10。  相似文献   

6.
对100株杂种马褂木半同胞子代进行扦插生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杂种马褂木无性系生根率差异显著,变异系数达到了26.6%;无性系扦插生根性状的重复力为0.34,表明生根性状受近中等遗传控制;初选21个生根率较高的无性系,最终结合生根率和生长量指标,选择出11号、10号和17号3个生根率高、生长快的无性系,生根率高但生长量稍差的12号和20号无性系,可作为育种材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7.
幼龄楸树生长、生理和形态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幼龄楸树无性系生长、生理和形态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探讨楸树早期选择指标,并进行楸树优良无性系的选择.结果表明:1年生楸树无性系间树高存在显著差异,地径不存在差异,而2~4年生楸树无性系间树高、胸径均存在极显著差异.2年生叶部各性状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3年生皮孔各性状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3年生树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楸树与滇楸种间杂交组合苗期性状遗传变异。[方法]以25株滇楸优树为父本、23株楸树优树为母本,采用常规杂交方法,进行种间杂交育种,对不同杂交组合的可配性及1年生播种移栽苗、两根一干平茬苗的物候期、苗高、胸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不同组合的可配性、物候期、苗高、胸径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一根一干组合苗高、胸径的遗传力为73.75%、71.83%,二根一干组合苗高、胸径的遗传力为75.79%、60.63%,其遗传特性突出,遗传变异丰富。[结论]苗高遗传力比胸径高。以苗高进行选择和改良能够获得较大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9.
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木材密度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对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气干密度的无性系间和株内径向、纵向的变异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无性系全年轮密度、早材密度和晚材密度平均值分别为 0 .44 4,0 .42 8和 0 .5 11g/cm3.气干密度在无性系间和年轮间存在显著差异 ;株内径向变异随树龄增加呈波动性的上升趋势 ;株内纵向变异趋势在取样范围内不一致 .全年轮密度、早材密度和晚材密度的无性系重复力分别为 0 .89,0 .92和 0 .86 ,说明木材气干密度受到强度遗传控制 .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干旱胁迫对楸树(Catalpa bungei)无性系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塑料薄膜封盆法,通过土壤含水量与叶水势变化对干旱胁迫程度进行划分,并研究5个楸树无性系在不同干旱程度下叶片渗透调节物质(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通过土壤含水量与叶水势的变化,将干旱胁迫过程分为正常(CK)、轻度(LD)、中度(MD)和重度(SD)干旱,其区间为正常干旱(土壤含水量97.49%,叶水势-0.54MPa)、轻度干旱(土壤含水量59.96%,叶水势-1.28MPa)、中度干旱(土壤含水量34.19%,叶水势-2.32 MPa)、重度干旱(土壤含水量14.52%,叶水势-2.99 MPa);5个楸树无性系土壤含水量与叶水势拟合关系均以指数拟合最佳,平均R2达到0.989 3(P〈0.001);5个楸树无性系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显著上升(P〈0.01),其中无性系015-1和无性系7080在SD下分别达到正常状态的34.39倍和33.41倍,达极显著水平(P〈0.001);无性系1-3则在LD时快速上升,迅速达(855.46±227.52)μg/g Fw;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出不同趋势,无性系7080在各阶段均最低,正常状态仅为(1.644±0.137)mg/g Fw,而无性系1-3在CK时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在LD时迅速下降,体现出不同的响应模式。[结论]5个楸树无性系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对干旱胁迫均有一定的响应,以游离脯氨酸为最主要渗调物质,可溶性蛋白为辅,未见可溶性糖有显著贡献;其中无性系7080在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变化上表现出较高的能力,体现出较好的抗旱性,而无性系1-3则对于干旱胁迫响应最迅速。  相似文献   

11.
楸树无性系苗期年生长参数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楸树30个无性系苗期苗高和地径的年生长动态进行了调查,并用Logistic方程对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动态进行拟合,分析了年生长动态规律及生长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楸树无性系苗期年生长高度符合"S"型生长曲线。分别以苗高和地径划分苗木的年生长阶段,其苗高和地径的速生期持续时间分别为93~136 d和57~120 d,苗高、地径拟合值与苗高、地径实测值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746 3和0.816 8。无性系的苗高与速生期始期、速生期结束期与速生点、地径与速生期始期呈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楸树苗期优良家系及单株的配合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南阳地区楸树优树子代为研究对象,分析苗期苗高、地径、单叶面积等6个性状。结果表明:家系间苗高、地径、叶长、叶宽、单叶面积和叶片数差异极显著,说明楸树半同胞家系间存在较大的变异,具有较大的选育潜力。各性状遗传力差异较大,但都属于中度以上遗传控制,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力分别为0.581和0.663,单叶面积、叶片数的遗传力为0.683和0.874。以综合育种值为标准,选出9个苗期优良家系,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增益分别达到6.32%和11.38%。从入选的9个优良家系内选择36株优良单株,其树高平均增加25.87%,遗传增益为15.03%,这些优良单株可作为营建楸树无性系试验林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基于SSR标记的楸树遗传多样性及核心种质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SR标记对192个楸树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试验筛选出13对引物对192份供试材料进行扩增,共获得89个等位基因位点,有效等位基因平均为3.795 9,Shannon’s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506 6;Nei’s遗传多样性平均值为0.667 7。用MEGA6.0软件对192份楸树材料进行遗传距离分析,通过聚类分析构建出供试材料楸树种质资源间的聚类图。利用SSR分子标记,采用多次聚类结合位点优先的取样策略,比较了样本数不同的4个核心样本群的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Shannon’s指数和Nei’s遗传多样等参数,初步构建了192份楸树种质材料的46份核心种质。核心种质保留了初始种质23.96%的样品。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低N胁迫对楸树生长的影响,并对其耐低N胁迫机理进行初步研究,以10个新选楸树杂种无性系为试材,设置了正常供N水平(对照)和低N胁迫两种N水平处理。结果表明,与正常供N水平相比,低N胁迫使无性系苗高、地径和叶片含N量均显著降低,无性系平均值分别为68.8 cm、9.62 mm和0.0128 g· g-1,但无性系间变异却明显增大。不同的生理性状对低N胁迫的响应不同,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光能转化效率( Fv/Fm )在胁迫下显著降低,而与N素吸收和转化相关的叶片硝酸还原酶活力( RN )和根系活力却表现出升高或降低的相反变化趋势。对部分生理性状和与苗高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RN 活力与苗高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可作为优良无性系早期选择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5.
美洲黑杨杂种无性系引种苗期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种以美洲黑杨 (Populusdeltoides)为母本 ,青杨 (P .cathayana)、小黑杨 (P .simonii×P .nigra)等品种为父本的美洲黑杨杂种无性系 1 4个。苗期测试结果表明 ,杂种无性系间苗高和地径存在显著差异。苗高广义遗传力 (h2 )为 (84.2 7± 6 .2 9) % ,遗传变异系数为 1 7.93 % ;地径广义遗传力 (h2 )为 (82 .61± 8.42 ) % ,遗传变异系数为 1 5 .2 8%。苗期综合选择得到 5个优良无性系 ,苗高遗传增益为 3 .5 % ,地径遗传增益为 9.8% .苗高和地径年生长节律均有 3个生长高峰期 ,峰期生长量变幅分别为 0 .83~ 1 .1 3m和 0 .71~ 1 .0 2cm。  相似文献   

16.
研究楸树无性系对梓属重要害虫楸蠹野螟的抗虫性,分析不同楸树无性系对楸蠹野螟抗性的差异,筛选合理的评价指标,初步建立楸树无性系对楸蠹野螟抗性的评价体系。在楸蠹野螟为害期,以排粪孔、虫瘿和羽化孔为主要依据,调查13个1年生和11个2年生楸树无性系的楸蠹野螟为害情况,并测量1年生楸树的株高和胸径,计算楸树的被害率、虫口密度、被害指数、相对生长量影响率和活力系数,并以此为指标评价和分析不同楸树无性系对楸蠹野螟的抗虫性及耐虫性。结果表明,调查的楸树无性系均受楸蠹野螟的为害,属易感品系,且8月和10月被害较重,但不同无性系间的抗性仍存在一定的差异。1年生楸树无性系中,9-1、8-11、1-3和63的虫口密度和被害指数相对较低,抗虫性较强,反之,2-7、19-01、1-4、1-1和5-8抗虫性较差。楸蠹野螟为害对楸树株高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能刺激个别楸树无性系的胸径增长。63的相对生长量影响率最大,耐虫性最差,5-8、1-4和19-01次之;而6-7和2-7的相对胸径和相对株高生长量影响率最低(P<0.05)或较低,耐虫性最好,1-3、1-1和9-1次之。楸树的活力系数在不同无性系间虽有显著差异,但与被害程度无显著相关性。2年生楸树被楸蠹野螟为害较早,但抗虫性较1年生苗木有所提高,7月的被害率和被害指数最低,6月虫口密度最低,这3个指标的最高值多出现在8月和10月。5-8、128、63和4-1的被害水平处于最高或较高水平,对楸蠹野螟的易感性较强,抗虫性较差;反之9-1、2-8和19-27的抗虫性相对较强。8月和10月楸蠹野螟的为害较重,2年生楸树对楸蠹野螟的抗性较1年生有所提高,其中9-1的抗虫性和耐虫性都较强,而5-8的抗虫性和耐虫性都较弱。6月和8月是抗虫性调查的关键时期,被害指数和相对胸径生长影响量可以作为楸树无性系抗虫性和耐虫性评价的主要依据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