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大兴安岭用材林为研究对象,设置抚育采伐强度不同的20块样地,以未采伐样地为对照,研究不同采伐强度对林分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经过对采伐后样地内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在大兴安岭林区采用强度为20.9%~25.5%的中等强度抚育采伐方式,有利于林分生物多样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抚育更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培育祁连山水源涵养林资源,对该林区青海云杉林抚育更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影响青海云杉林天然更新的主导因素是水热条件及其时空组合和配比、林分郁闭度、林内地被物厚度和盖度以及放牧。更新迹地的管护是人工造林更新的关键环节,封山育林是促进天然更新和造林更新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森林抚育有利于培育后备资源,在抚育强度为8.5%~30%,抚育后林分郁闭度为0.5~0.6时能有效地促进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间伐强度下辽东栎林的植物组成及林木更新状况,为辽东栎林间伐经营与伐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对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区辽东栎林固定样地进行近自然经营间伐,采用间伐材积强度为13.4%(弱度)间伐后天然更新和间伐材积强度为30.0%(强度)间伐后人工补植油松2种经营措施,以未间伐为对照,研究伐后第1年(2005年)和第6年(2010年)林地乔灌草植物组成、单一物种盖度和林木更新状况。【结果】①间伐后第6年,除乔木层盖度外,弱度与强度间伐样地乔灌草层的物种数、高度和盖度均高于对照样地,其中乔灌草的物种数及乔木层和草本层高度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而灌木层高度及乔灌草层盖度与对照均有显著差异。②与伐后第1年相比,伐后第6年的林地单一物种盖度发生了改变。③间伐措施使林下乔木幼苗幼树密度增加,尤其是辽东栎、油松、茶条槭和山杨,其幼苗幼树密度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大。④调查期间,辽东栎更新没有困难,但近自然间伐后,显著提高了其幼苗幼树密度。⑤间伐后第6年,油松天然更新幼苗幼树数量匮乏,且间伐措施不能显著提高其幼苗幼树密度,而人工补植油松是促进幼苗幼树更新的有效手段。【结论】在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区,近自然经营间伐措施能够促进辽东栎次生林的植物合理组成以及林木更新,是一种有效的森林经营方式。积极的经营策略,如间伐、人工种植幼苗等,能增加目的树种的数量,促进森林朝着健康的演替方向发展。近自然经营进行间伐材积强度为30.0%间伐后人工补植油松,更适合当地辽东栎次生林的抚育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间伐强度下辽东栎林的植物组成及林木更新状况,为辽东栎林间伐经营与伐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对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区辽东栎林固定样地进行近自然经营间伐,采用间伐材积强度为13.4%(弱度)间伐后天然更新和间伐材积强度为30.0%(强度)间伐后人工补植油松2种经营措施,以未间伐为对照,研究伐后第1年(2005年)和第6年(2010年)林地乔灌草植物组成、单一物种盖度和林木更新状况。【结果】①间伐后第6年,除乔木层盖度外,弱度与强度间伐样地乔灌草层的物种数、高度和盖度均高于对照样地,其中乔灌草的物种数及乔木层和草本层高度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而灌木层高度及乔灌草层盖度与对照均有显著差异。②与伐后第1年相比,伐后第6年的林地单一物种盖度发生了改变。③间伐措施使林下乔木幼苗幼树密度增加,尤其是辽东栎、油松、茶条槭和山杨,其幼苗幼树密度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大。④调查期间,辽东栎更新没有困难,但近自然间伐后,显著提高了其幼苗幼树密度。⑤间伐后第6年,油松天然更新幼苗幼树数量匮乏,且间伐措施不能显著提高其幼苗幼树密度,而人工补植油松是促进幼苗幼树更新的有效手段。【结论】在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区,近自然经营间伐措施能够促进辽东栎次生林的植物合理组成以及林木更新,是一种有效的森林经营方式。积极的经营策略,如间伐、人工种植幼苗等,能增加目的树种的数量,促进森林朝着健康的演替方向发展。近自然经营进行间伐材积强度为30.0%间伐后人工补植油松,更适合当地辽东栎次生林的抚育管理。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火烧迹地植被恢复中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及二者关系,采用时空互代法,以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不同恢复年限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天然白桦林作为对照样地,对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及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植被恢复过程中,草本层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高于乔木层和灌木层,群落物种多样性呈波动式变化,恢复21年群落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恢复13年群落Pielou指数最高。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天然白桦林。2)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生物量为10.80~123.96 t/hm2,随恢复年限的增加逐渐增大,恢复21和24年群落生物量高于天然白桦林。草本层生物量占群落生物量比例最低,恢复3年群落枯落物层蓄积量占群落生物量比例最高,其余恢复年限乔木层生物量占群落生物量比例最高。3)乔木层Margalef指数与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灌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与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ielou指数与生物量相关系数最高。草本层多样性与生物量相关性不显著。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与地表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由此可知,人工更新灌木层和草本层多样性恢复效果优于天然更新,人工更新恢复21和24年的生物量恢复效果优于天然更新,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北京市主要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状况,为有效保护北京市的生物多样性提供基础资料,根据实地调查的大量样地数据,对北京市主要植物群落进行了物种多样性比较。在北京市的山地森林群落中,森林群落的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最高,灌木层次之,乔木层最低,不同层次之间物种多样性差异显著。在12个森林群落类型中,有7个群落类型样地内的平均物种数在36种以上,5个群落类型样地内的平均物种数在30~36种之间。各群落类型中,紫椴林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最高,其次是杂木林、黑桦林、核桃楸林、山杨林、白桦林和鹅耳枥林;山杨林、白桦林、紫椴林、杂木林和栓皮栎林群落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各群落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差别不大,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与乔木层、灌木层的两个多样性指数呈负相关,但均不显著。在灌丛群落中,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灌木层,灌木层与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变化趋势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在8个主要灌丛群落中,平榛灌丛样地内平均物种数最多(39.54种),其次是杂灌丛(36.94种);群落样地内平均物种数超过30种的灌丛群落有4种,为柔毛绣线菊灌丛、平榛灌丛、山杏灌丛和杂灌丛,同时也是样地内物种变化较大的4个群落类型,物种变化范围超过了30种。灌丛群落间物种多样性存在极显著差异。大部分森林群落类型间物种相似性在0.30~0.60之间,部分森林群落类型间的物种相似性存在较大差异。灌丛群落间物种相似性较大,大部分灌丛群落间的物种相似性指数在0.45以上,鹅耳枥灌丛和柔毛绣线菊灌丛群落间物种相似性最高(0.60),平榛灌丛和荆条灌丛间物种相似性最低(0.39)。除了源于植物群落自身和自然环境因素影响物种多样性以外,人为因素干扰是影响植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应予以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7.
2009年6月、7月、201 1年7月在河南济源南山森林公园,采取样方调查法,对侧柏、刺槐、栓皮栎典型森林群落进行物种多样性调查.结果表明:Margalef (R)、Shannon-Wiener (H)和Pielou(J)指数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Simpson (D)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不同林龄刺槐群落物种多样性为30 a>20 a>40 a>10 a.不同坡向分析表明:侧柏和刺槐群落在南坡多样性较高;栓皮栎群落各坡向上相差不大.侧柏群落不同林分密度分析表明:乔木层多样性为中密度>高密度>低密度;灌木层为高密度>低密度>中密度;草本层为高密度>中密度>低密度.因此,对30 a以上的成熟刺槐林应及时更新;对高密度下的侧柏群落乔木层应进行适合强度的间伐,合理调整林分密度,保持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陕西米仓山巴山冷杉天然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种群分布格局,为巴山冷杉天然林可持续保护及有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米仓山巴山冷杉天然林集中分布的上干河沟两侧和塔子坪大垭豁等地共设置9个25m×20m的样地,通过典型样地调查,从巴山冷杉林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重要值、丰富度(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D)及乔木径级结构等方面,分析巴山冷杉天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多样性指标间的相关性;应用理论分布模型和方差均值比率(v/m)、聚集指数(Ci)、平均拥挤度(m*)、Green指数(Gi)、聚块性指数(Pai)和聚集强度(Pi)等指标,分析主要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乔木层中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的重要值为59.14%,为建群种,但其胸径2.5cm(径级Ⅰ)的幼苗个体数量严重不足,种群结构衰退。巴山冷杉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数分别为12,26和53种,各林层的物种多样性差异较明显,灌木层、草本层的H′分别为2.55和3.50,均大于乔木层的1.58;J和D值也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种群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巴山冷杉的v/m为16.95,聚集强度为2.50,属于聚集分布类型,另有乔木层的5个优势种、灌木层的4个优势种和草本层的10个优势种也服从聚集分布,少数优势种则呈均匀或随机分布。【结论】陕西米仓山巴山冷杉天然林群落植物种类比较丰富,林分郁闭度较高,不利于幼苗天然更新及幼树生长,群落已经处于演替后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陕西米仓山巴山冷杉天然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种群分布格局,为巴山冷杉天然林可持续保护及有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米仓山巴山冷杉天然林集中分布的上干河沟两侧和塔子坪大垭豁等地共设置9个25 m×20 m的样地,通过典型样地调查,从巴山冷杉林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重要值、丰富度(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D)及乔木径级结构等方面,分析巴山冷杉天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多样性指标间的相关性;应用理论分布模型和方差均值比率(v/m)、聚集指数(Ci)、平均拥挤度(m*)、Green指数(Gi)、聚块性指数(Pai)和聚集强度(Pi)等指标,分析主要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乔木层中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的重要值为59.14%,为建群种,但其胸径lt;2.5 cm(径级Ⅰ)的幼苗个体数量严重不足,种群结构衰退。巴山冷杉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数分别为12,26和53种,各林层的物种多样性差异较明显,灌木层、草本层的H′分别为2.55和3.50,均大于乔木层的1.58;J和D值也表现为草本层gt;灌木层gt;乔木层。种群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巴山冷杉的v/m为16.95,聚集强度为2.50,属于聚集分布类型,另有乔木层的5个优势种、灌木层的4个优势种和草本层的10个优势种也服从聚集分布,少数优势种则呈均匀或随机分布。【结论】陕西米仓山巴山冷杉天然林群落植物种类比较丰富,林分郁闭度较高,不利于幼苗天然更新及幼树生长,群落已经处于演替后期。  相似文献   

10.
干扰对人工诱导阔叶红松林的群落结构及高等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表明:次生林抚育改造 32年,经过2次上层抚育采伐作业(择伐上层保留木),部分红松已进入主林层,形成优势 种群.林分乔木层具有明显的层次结构,红松在林分各层均有分布.林分各层次之间在蓄积分 配上,第Ⅰ层林木蓄积最大,第Ⅱ层次之,第Ⅲ层最小,第2次上层抚育采伐作业前蓄积比 为5∶3∶2,作业后为4∶4∶2.对林分大径木(20 cm以上)、中径木(14~18 cm)、小径 木(14 cm以下)蓄积比进行统计分析,采伐前为5∶3∶2,采伐后为4∶4∶2.同时,各试验区林木径阶呈连续分布,且中、小径木株数较多,呈现出健全的林相,为目前较理想的异龄复层阔叶红松林.上层抚育时择伐上层林木,其林分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均高于皆伐上层林木的林分,而与对照区差异较小.人工诱导阔叶红松林在上层抚育时,择伐上层林木比皆伐上层林木在保护高等植物多样性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晋西黄土地区不同退耕林地下的物种多样性,基于14 个样方内植被数据,通过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Simpson 指数、均匀度指数研究晋西黄土地区主要植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4 个样地共记录了102 种高等植物,草本层种类73 种,灌木层包括乔木幼树共31 种,乔木层12 种;不同类型森林群落内部各层的群落多样性基本都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但在山杨(Populus davidiana)次生林和山杨辽东栎(Quercusliaotungensi)次生林中灌木层高于草本层。群落之间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次生林>人工林,以山杨次生林和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纯林多样性最高;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人工林>次生林,刺槐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混交林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人工林的多样性最高,刺槐人工林和山杨辽东栎次生林草本多样性最低。不同林分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表现为,灌木层:次生林>混交林>纯林;草本层:纯林≥混交林>次生林。β多样性显示,混交林相比较于纯林与次生林之间差异小。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比单一树种造林有更高的群落物种多样性,低密度造林能够提高群落物种多样性。创造林隙供灌木和小乔木生长以及营林初期采用乔灌草搭配造林能够加快群落演替,促进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2.
对小兴安岭低质林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以小兴安岭铁力林业局卫东林场的原始阔叶红松林生物多样性作为对照,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改造方式低质林的试验区生物多样性数据进行综合评析,并分析试验区植被恢复效果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恢复时间和改造方式对生物多样性恢复与分布起主导作用,横山皆伐带10 m带宽样地、顺山皆伐带10 m带宽样地与择伐带采伐强度41%的样地生物多样性恢复效果最好,横山皆伐带和顺山皆伐带的8 m带宽样地与择伐带采伐强度55%的样地生物多样性恢复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13.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人工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主要人工群落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人工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 .对不同地段的 3种人工群落类型样地材料分析表明 ,群落垂直结构较复杂 ,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人工模拟生态系统森林群落有数量较多的层间植物 ;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桉树林人工抚育对林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桉树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具代表性的典型林分设置调查样地,分别调查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植物名称、株数、高度、盖度和密度等指标,通过计算物种的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数,对比分析人工抚育桉树林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程度.[结果]4年生人工抚育桉树林和未抚育桉树林的灌木植物分别为29和53种,草本植物分别为10和16种.经人工抚育的桉树林灌木个体密度、高度和草本植物个体密度均最小,分别是未抚育桉树林的40.8%、28.8%和11.9%.人工抚育桉树林林下灌木植物分布的均匀性比未抚育桉树林高17.2%,对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H′、D、J影响不明显.[结论]人工抚育导致灌木植物的个体密度、高度和草本植物的个体密度显著降低和物种丰富度降低,造林整地时适度抚育是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保育和维持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浙江文成珍稀植物多脉铁木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文成县石垟林场的多脉铁木Ostrya multinervis群落为对象,采用标准样地法研究了该群落植物种类、数量特征、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的垂直和径阶结构。结果表明:该群落资源丰富,共有维管束植物60种(含变种),隶属于40科52属,其中蕨类植物6科7属8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33科44属51种。多脉铁木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其中乔木层优势树种为多脉铁木,灌木层优势种为披针叶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草本层优势种为里白Diplopterygium glaucum。群落中的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数量最多,占41.7%。群落中灌木层植物最为丰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大于草本层和乔木层。整个林分乔木层树种的树高分布相对均匀,径阶分布为逆J字型,多脉铁木单一树种的垂直和径阶结构均为近正态分布,多脉铁木群落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幼苗个体缺乏是导致其濒危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议在目前封山育林保护基础上,加强多脉铁木高效繁育技术研究,并适当进行人工抚育,以保证其种群的正常更新。  相似文献   

16.
经营强度对毛竹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由天然针阔混交林或天然阔叶林经过人为改造和抚育转变成的4类毛竹林(即成林原因相同的4种林型—强度干扰下的毛竹纯林,较强干扰下的竹杉混交林,较弱干扰下的竹阔混交林,弱度干扰下的竹杉阔混交林)的层次结构、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及群落相似性经营强度对毛竹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4种人工毛竹林随着经营强度的加大,层次结构逐渐简单化,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迅速下降,且物种组成发生显著变化。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生物多样性总体也呈下降趋势,但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生物多样性竹阔混交林类型反倒略高于经营强度最弱的竹杉阔混交林类型。而且不同经营强度下所形成的这4种类型毛竹林的群落相似性也随着经营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毛竹纯林与其他3类的相似性最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旨在为研究区内森林的保护和抚育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样地取样法,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选择分布相对集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段设置16块20 m×30 m的样地,在每个样地中沿对角线分别设置5块2 m×2 m的灌木样方和5块1 m×1 m的草本样方,从物种组成、外貌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等方面对森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共有种子植物34科62属74种,其中乔木14种、灌木23种、草本37种。群落分层明显,乔木层主要有云南松、华山松、杉木、槲栎、滇杨、云贵鹅耳枥等,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种取决于群落类型及其所处的生境。样地内所有个体的垂直结构呈偏正态分布、径级结构呈偏倒"J"型、冠幅结构呈倒"J"型,表明群落结构稳定、生长状况良好。群落中重要值5的6个物种在垂直结构、径级结构和冠幅结构方面差异显著。群落内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均匀度指数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结论】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地处滇东高原向贵州高原过渡的顶点区域,森林群落物种较少,多样性较低,但群落结构比较稳定;杉木群落大径级植株较多,属于衰退型群落,将逐渐走向衰退;云贵鹅耳枥群落径级结构缺失严重,特别是大径级植株,处于濒危状态,应加强群落的保护和抚育管理。  相似文献   

18.
抚育间伐强度对侧柏林及林下植被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市西山试验林场干旱阳坡侧柏为研究对象,分析抚育间伐强度与侧柏林生长、天然落种更新、林下植被生长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特征,并对不同间伐强度进行森林健康等级评价。结果表明:抚育间伐对林木单株的直径和高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天然更新的数量及其分布特征与抚育间伐强度关系较大,低强度间伐林分天然更新数量和种类较少,随着间伐强度增大,更新数量和种类随之增加,40%间伐强度为40%时,林内中生树种更新最多;抚育过程中林窗的分布情况是决定林下灌、草植物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不同强度抚育后林下植物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增大;从生产力、群落结构功能、抵抗力(干扰)、效益等4个方面9个指标对林分健康等级进行评价,间伐强度为40%时,林分达到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近自然改造对云南松人工林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自然改造对于调整云南松人工林层次结构、改善林内物种组成和生境条件、促进林分向天然林群落结构演化具有重要作用。本试验对近自然改造4年的云南松人工林、对照林分及天然次生林的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了云南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的初步结果和存在问题。结果表明:近自然改造后,林分密度降低,乔木层云南松的重要值下降,林分混交度提高;灌木层更新种类增多,多样性增加;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变化不大;近自然改造促进云南松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增加,群落结构向天然次生林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晋西黄土地区不同退耕林地下的物种多样性,基于14个样方内植被数据,通过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均匀度指数研究晋西黄土地区主要植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4个样地共记录了102种高等植物,草本层种类73种,灌木层包括乔木幼树共31种,乔木层12种;不同类型森林群落内部各层的群落多样性基本都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但在山杨(Populus davidiana)次生林和山杨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次生林中灌木层高于草本层.群落之间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次生林>人工林,以山杨次生林和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纯林多样性最高;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人工林>次生林,刺槐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混交林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人工林的多样性最高,刺槐人工林和山杨辽东栎次生林草本多样性最低.不同林分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表现为,灌木层:次生林>混交林>纯林;草本层:纯林≥混交林>次生林.β多样性显示,混交林相比较于纯林与次生林之间差异小.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比单一树种造林有更高的群落物种多样性,低密度造林能够提高群落物种多样性.创造林隙供灌木和小乔木生长以及营林初期采用乔灌草搭配造林能够加快群落演替,促进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