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在组织细胞上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组织细胞制备,不同试验细胞及不同维持液组成成份三个方面对TGEV在组织细胞上增殖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含15%FBS培养液进行了ST或pk15细胞传代并制备悬液,操作方便,能形成良好单层,利用TGEV CPE判定;ST细胞在病毒增殖和检测毒价两方面均较pk15细胞分别高2个滴度和1个滴度以上;维护液中提高血清含量或含一定量胰酶对TGEV增殖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应用新型CephodexD微载体悬浮培养ST细胞增殖猪瘟病毒(CSFV),并与常规单层静置培养法进行比较。新型微载体悬浮培养的ST细胞密度72h可达18.9×10~5 cells/mL,是单层静置培养工艺的2倍以上;病毒滴度最高可达7.5×10~5 RID/mL,较单层静置培养法提高了50%;在一个生产流程中,能比传统培养工艺多收获2次合格病毒液。而且,采用新型微载体悬浮培养工艺生产的CSFV,能够刺激猪体产生特异性的中和抗体,对猪的保护率达100%,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因此,新型微载体悬浮培养工艺较单层静置培养法更有技术优势,在CSFV大规模生产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在ST细胞中增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孔板培养系统以及微载体和转瓶培养系统,研究了感染复数(MOI)、病毒感染时间(TOI)和病毒维持液对细胞生长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MOI影响细胞生长速率和单位细胞病毒产量,TOI影响细胞对病毒的敏感程度以及胞内病毒的增殖速率;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等物质有利于病毒效价的提高;采用微载体和生物反应器系统生产TGEV,病毒效价可达11.3lgTCID50/0.2mL,北方瓶培养系统提高约100倍。  相似文献   

4.
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疫苗病毒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是引起猪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应用于预防猪传染性胃肠炎(TGE)及猪流行性腹泻(PED)。在疫苗的生产过程中,要将形成良好单层的细胞进行传代,扩大培养后用TGEV和PEDV两种病毒按5%的接毒量分别感染相对应的ST细胞和Vero细胞单层,37℃条件下培养,繁殖病毒,待细胞病变(CPE)达到80%以上时收获含病毒细胞培养液,病毒液的含毒量应不低于10^7.0TCID50/mL。  相似文献   

5.
从美国引进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弱毒株STC3在ST、PK15及猪肾原代细胞上均能增殖,并产生明显的致细胞病变作用(CPE),其中以ST细胞上的CPE最为迅速、明显,于接毒后20-24h CPE即可达90%-100%,而在PK15及猪肾原代细胞上CPE形成较迟一些,在42-48h可达80%-90%。STC3在ST、PK15及猪肾原代细胞上的TCID50分别为10^-7.67/mL、10^-5.63/mL和10^-5.90/mL。用较大剂量STC3细胞毒经口接种被剥夺初乳的初生仔猪,仅表现为一过性的腹泻而不引起死亡,对3日龄人工哺乳的仔猪则已完全丧失了致病力,但荧光抗体检查结果显示病毒在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中仍有增殖。由此可,STC3可能是1株能很好诱导猪体免疫的TGEV弱毒株。  相似文献   

6.
从组织细胞制备、不同试验细胞(pk15,ST)及不同维持液组成成份三个方面对TGEV在组织细胞上增殖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含15%FBS培养液进行ST或pk15细胞传代并制备悬液,操作方便,能形成良好单层,利用TGEVCPE判定;ST细胞在病毒增殖和检测毒价两方面均较pk15细胞分别高2个滴度和1个滴度以上;维护液中提高血清含量(8%FBS)或含一定量胰酶对TGEV增殖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通过生物反应器制备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研究了感染复数(MOI)、微载体浓度、病毒感染时间(TOI)和病毒维持液对病毒效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以1:500稀释种毒(8.0 LgTCID50/mL)后接种、接种72 h的ST细胞、5 mg/mL微载体浓度和维持液低糖DMEM+0.2%水解乳蛋白(LH)的参数培养方式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氨基肽酶(pAPN)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侵染的主要受体,为了验证pAPN和唾液酸神经氨酸酶(NEU3)双基因对TGEV入侵机制的影响,应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ST细胞的2个基因pAPN和NEU3。经过病毒感染试验,测定敲除2个目标基因pAPN和NEU3的ST细胞,对病毒的侵染变化以及病毒拷贝数的变化和细胞病变改善,同时监测病毒侵染后纤连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敲除2个目标基因pAPN和NEU3的ST细胞,明显减轻TGEV侵染引起的细胞病变,TGEV的拷贝数也明显出现下降。此外,同样滴度的TGEV侵染pAPN和NEU3双基因敲除ST细胞后,诱导ST细胞的免疫应答物IFN-β的mRNA水平明显低于野生型ST细胞组。pAPN和NEU3双基因的敲除,明显降低了ST细胞中TGEV的拷贝数,同时也减轻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结果证实细胞中的pAPN和NEU3双基因可作为将来养猪生产中抗病毒治疗及抗病品种选育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5,(8):89-92
为了探索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在微载体培养Vero细胞上的增殖效果,采用2 L生物反应器进行微载体培养Vero细胞和PEDV繁殖,并摸索细胞生长和病毒繁殖的最佳条件,检测病毒滴度,与方瓶培养的病毒滴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当微载体为5 g,种子细胞数约3.05×107个,采用灌注式培养,Vero细胞经72 h长满单层,细胞数约为3.02×109个,此时用滴度为104.45TCID50/m L的PEDV 1 m L感染Vero细胞,培养96 h,微载体上80%细胞脱落时收毒,培养的PEDV具有较高的病毒滴度。相同病毒在微载体系统与方瓶上进行同步传代,经检测病毒滴度均有提高,但在微载体系统上培养的PEDV最高滴度可达到106.05TCID50/m L,明显高于方瓶培养。本试验为研究PEDV能更好适应Vero细胞,提高PEDV产量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旨在应用新型Cephodex D微载体悬浮培养ST细胞增殖猪瘟病毒。通过优化工艺条件初步实现了病毒抗原的大规模高效生产,培养过程采用流加方式保证ST细胞的营养供应。用含6%(v/v)无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及其抗体的双阴牛血清MEM生长液培养ST细胞。当达到3.8×109个细胞时,接种入生物反应器中,Cephodex D微载体用量为4 g/L。当反应器内ST细胞生长至48 h,接种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液。继续培养4 d后进行首次病毒收获,之后每3 d收获1次,直至第5次收毒结束。整个培养过程持续18d,细胞培养至72 h,密度可达2.8×106cells/m L,生产的CSFV滴度均在100万兔体反应量(RID)/m L以上。较现有的国家标准相比,应用生物反应器和新型Cephodex D微载体悬浮培养技术,不仅病毒滴度提高了1倍,而且整个生产周期缩短了5 d,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因此,本研究采用的新型微载体悬浮培养工艺在CSFV大规模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