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日,由7家专业合作社联合组成的龙袍农家乐专业合作联社在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龙袍街道六八农庄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六合区推进新型农业主体构建、引导合作社抱团发展的有益探索和尝试,也是该市第一家农家乐专业合作联社。近年来,龙袍街道乡村旅游逐渐火热,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乡村旅游合作社也迅速发展,截至目前,已有8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有2家农家乐合作社。但由于合作社相对分散、独立经营,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庆元百山祖乡车根村近年来农家乐景观规划设计为例,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农家乐景观规划、旅游规划等相关理论.在构建生产型和旅游型山地乡村景观资源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探讨了农家乐乡村景观的规划,并指出经过科学规划的乡村旅游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韩博 《陕西农业科学》2013,59(5):224-225
“农家乐” 旅游是乡村农民创收重要形式,对于促进乡村旅游、调整产业结构、建设区域经济和加快农村市场化起了重大的作用。现阶段的“农家乐”已进入发展的瓶颈期,出现产品严重同质化,创新能力缺乏和地域特色不明显等现象。笔者旨在通过分析“农家乐”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究有效的对策,引导“农家乐”旅游逐步走向多元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乡村农家乐的经营调查,文章阐述了乡村农家乐的兴起、类型、特点,问题与探析,为乡 村农家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宁波江北绿艳果蔬专业合作社位于洪塘街道裘市村,成立于2007年4月,注册资金21万元。主要经营葡萄、草莓、猕猴桃、蔬菜种植以及土地领养、农庄、自由采摘等。现有成员108户,种植面积1683亩,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1700多万元。合作社先后荣获省、市、区“示范性合作社”、“宁波市星火示范基地”、“宁波市农家乐休闲旅游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农家乐因其生态性和乡土性对城市居民有较大的吸引力.在乡村旅游农家乐快速发展中也暴露出建设用地不规范、环境污染较严重、食品安全问题多、纠纷解决难度大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乡村旅游农家乐的发展.日本乡村旅游农家乐在发展中法律法规完善、政府大力支持、发展模式多样、经营方式规范等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启示.我国乡村旅游农家乐应从规范农家乐建设用地、强化农家乐环境治理、保障农家乐食品安全、健全农家乐纠纷解决方面加以完善,促进乡村旅游农家乐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徽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加大农业农村资源与旅游开发的深度融合,强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成为推动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增收的新引擎。目前,全县发展农家乐96户、农家客栈46个,床位达到975张,依托当地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打造了"银杏人家""蜀道人家""酒香人家"等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品牌。截至5月中旬,全县接待旅游人数34.68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58亿元。  相似文献   

8.
国内农家乐旅游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自兴起以来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和谐做出了极大贡献。在农家乐旅游相关研究中,经营模式研究一直是国内学者的关注重点。为总结呈现该议题的研究现状,本文着力梳理了国内农家乐旅游经营模式的相关文献,在农家乐旅游概念探讨和分析乡村旅游经营模式的基础之上,发现现有研究主要有经营主体、经营内容和特色以及农业多功能性等三个较具代表性的农家乐旅游经营模式分类标准。同时通过文献梳理也发现当前依旧存在案例研究不够深入、现有农家乐旅游经营模式适用性有待实践检验等不足,给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弥补研究缺陷、丰富研究成果的可能启示。  相似文献   

9.
随着乡村振兴的稳步推进,旅游业向“三农”的渗入使乡村旅游异军突起,其中尤以农家乐最为显著。当前,襄阳的农家乐产业面临着环保安全引忧患、菜品特色缺创意、服务设施成难题、服务质量受质疑、经营场地不规范、宣传阔流缺引领等问题。未来,襄阳农家乐的发展要通过提升生态观念、注重文化内涵、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规划经营场地、打造文化品牌等措施实现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关华 《甘肃农业》2006,(11):122-123
乡村生态旅游是在传统的“农家乐”和乡村旅游带来严重的旅游污染及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热潮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协调型的新型旅游形式。但是我国目前的乡村生态旅游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根据国外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生态旅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对乡村地区进行生态旅游的经营策略等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农家乐"旅游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家乐”旅游方兴未艾,但在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必须实施“农家乐”旅游开发和经营两个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使“农家乐”旅游沿着“生态旅游”的模式健康、良性发展,才能发挥旅游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一种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农村休闲度假旅游方式,在广大居民中悄然必起,成为了城市人追求的一种新时尚。最近,益阳市推出“花乡‘农家乐’”、“竹乡‘农家乐’”“渔乡‘农家乐’”“樵乡‘农家乐’”、“湖乡‘农家乐’”系列“农家乐’”“套餐”后,赢得省内外广大旅游者的青睐,“农家乐”生意异常火爆。 “农家乐”是一种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开辟农  相似文献   

13.
从农家乐旅游的起源与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其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和家庭旅馆之间的异同,农家乐旅游对当地社区的利益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经营集约化、管理规范化、产品特色化、收益多元化、市场国际化和建设生态化将是未来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7):113-115
西昌以其独特的乡村农业基础、民族风情、自然气候大力发展乡村农家乐旅游。对西昌市乡村农家乐旅游的开发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在分析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升农家乐旅游的对策和建议,以期达到优化地区农家乐旅游模式,带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富阳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家乐”作为富阳的特色旅游项目可谓早已名声在外。该市早在1986年就在东州新沙岛开发推出了这一项目,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由于人为因素和其它环境的变化,这一特色旅游项目遂少有人光顾。近几年来,富阳旅游业积极融入杭州“旅游西进”战略取得蓬勃发展,“农家乐”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全市共有“农家乐”乡村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开发项目95个,计划投入总资金10多亿元。已经启动建设的项目84个。去年底全市共有31个农业旅游开发项目被纳入农家乐乡村旅游规划,建成并初具规模的有5家,投入资金共1.78亿元。据统计,去年乡村游接待人数达51万余人,营业收入约2500万元。  相似文献   

16.
台湾民宿产业对大陆乡村旅游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农家乐”为代表的大陆乡村旅游产品在满足消费者深度游、休闲游方面日已变得陈旧、过时,如何实现乡村旅游产品的创新,延伸产业链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新问题。在分析台湾民宿产品的发展历程、产品特色的基础上,从产品创新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其特点,及对大陆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以新津梨花溪211户的问卷调查为基础,从参与种类、参与时间、参与人数、投入资金四方面评价出当地农户对乡村旅游的参与度,再以是否经营"农家乐"为界将农户乡村旅游分为两组,并对其进行t检验,证实分组成立。进而对两组分别运用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影响其参与的因素,得出旅游收入是共同影响两组参与的共同因素,此外交通管制、农户态度等因素对经营农家乐的农户影响较大;举行节庆活动、路面状况等因素对未经营农家乐的农户影响较大。对此现象,提出增加旅游项目拓宽收入渠道、完善配套设施解决交通问题、进行统一培训增强农户能力等促进农户参与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生活且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乡村休闲旅游日益受到旅游人士的欢迎和认同,再加上城郊旅游开发的独特优势,使城郊型"农家乐"日渐成为我国乡村休闲旅游开发的热点。西峰区位于董志塬腹地,黄土资源品质高,农耕历史悠久,农家乐旅游开发潜力巨大。笔者在分析西峰区农家乐旅游的消费行为、空间分布、发展类型与开发模式的基础上,从政策、资金、自身优势、游客体验、产品功能、经营模式等方面提出西峰区农家乐旅游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9.
"农家乐"这种将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利用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旅游形式,将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一种重要的乡村旅游形式,为当地农牧民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收益,也必将成为拓宽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伊犁州直"农家乐"业主的收入现状及构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一是伊犁州直"农家乐"业主经营收入相对可观;二是经营"农家乐"已成为业主收入的主要来源;三是影响伊犁州直"农家乐"经营收入的主要因素为旅游淡旺季季节性影响、经营时间相对较短、经营规模整体较小、基础设施薄弱、旅游项目种类单一。  相似文献   

20.
方湖柳  竺辉 《新农村》2010,(9):53-5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休闲方式的改变,“农家乐”旅游已成为一种休闲时尚。这种以“乡村生态景观、农村文化景观以及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等为体验活动的“农家乐”旅游方式的兴起,不仅推动了“以城促农、以工促农”的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