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通过对石家庄滹沱河生态休闲区滨水公园的区位条件、自然资源、周边环境等基础资料进行调查解析,了解场地存在问题,结合滹沱河景区总体规划,在设计中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将滨水公园设计为"一线、一带、四区、九大景"自然式城市滨水景观;场地设计保持与外环境协调,划分成4个分区,即花卉观赏区、安静休闲区、生态湿地区、活力运动区;园内九景的设计结合场地特征基础,满足功能性、生态性、亲水性等,形成动静结合、景观性与生态性相结合的连续景观线,分别为城市广场、生态湿地、密林野趣、滹沱记忆、长岛清影、临水吟诗、瞭望自然、浪漫教堂、梦幻花镜;园内种植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采用自然式种植形式,将石家庄滹沱河生态滨水公园设计为集生态、休闲、文化于一体的滨水景观。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治水文化、远古文化、民俗文化、玉文化、田园文化等蓝田县独特或优势地域文化基础上,提出了蓝田灞河湿地公园"一带五区五段",即灞河生态景观带,远古文化体验区、民俗休闲体验区、城市运动休闲区、湿地文化体验区、田园文化体验区,远古问水景观段、乡居谐水景观段、城镇理水景观段、祖源顺水景观段、田园流水景观段等总体布局设计。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南洞庭湖平原湖区的基本特征,指出了园林景观建设包括以河流两岸为主体的河湖风光带、建成区园林景观、环岛休闲区园林景观、湿地园林景观等建设内容.阐述了按照景观生态化,景观人性化,园林景观建设与休闲农业、生态旅游相结合,适地适树,城乡一体化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4.
以永定翰林文化旅游休闲生态园为例,分析了项目中的地方文化,寻求项目的特征与周边旅游资源的互补,寻找差异性并通过景观的手段,将文化贯穿到底,探讨了文化旅游休闲生态园的整体规划。  相似文献   

5.
以2012年塞罕坝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为基底,结合塞罕坝地形地貌特征等自然条件和森林经营传统等方面因素,划分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景观林区、生态防护林区和商品用材林区4个林业功能区,并分析了各区的森林资源现状与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区人工林天然化、景观林多层次多树种改造、防护林控制皆伐性采伐、用材林市场化经营的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今人们对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小区活动空间单一且功能难以扩展、不能适应目标景观需求等现状。为适应现代居住区中人对公共空间的使用需求,本文以无锡市滨湖区一居住区景观设计为例,提出了居住小区单一活动空间布局向带状多中心公共活动空间布局的设计,即该小区由四个区域部分组成,毎区域均有入口景观区、健身活动区、绿化种植区、儿童活动区、艺术景观区、休闲区。  相似文献   

7.
新型花木基地充分利用资源、景观和文化,为游人营造一个集生产、销售、休闲、观光、科普及农业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场所。文章通过对金华万象花卉基地的调查,探讨了基地的功能布局及景观特征。基地依托花木生产区、商务会议区、农业科普区、休闲娱乐区以及农耕文化区5个功能区,通过对水系、植物、建筑、道路以及温室大棚的营造,构建一个景观特色明显、造景手法独具匠心的体验型花木基地。    相似文献   

8.
青龙镇龙井湖公园地域文化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地域文化的概念,在景观设计方面的作用、表现及意义,结合青龙镇龙井湖的地域文化与环境特征,利用因地制宜的手法设计了龙井湖公园景观,创建一个以地域文化为特征,以观赏、休闲、湿地生境为功能的公园景观。  相似文献   

9.
以东湖开发区公安分局办公区的景观设计为例,从设计要求切入,简述了办公区的设计定位、原则及理念,阐述了景观规划布局,对入口广场、广场景观控制区、运动休闲区、后院休憩区进行了具体深入的描述,以体现警民和谐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0.
《福建林业科技》2015,(3):190-195
对靖江市横港河市区沿岸进行系统考察,并对设计地段做现状分析后,采取生态恢复的方法,将现有硬质驳岸改造为软质驳岸,配合构建河流缓冲带的植物群落,以增加物种多样性,重建河流的自然地貌特征。在驳岸治理的同时,注意继承并延续靖江市特有的滨江文化,并满足市民的各种使用需求,打造富有时代气息与地方文化特色的滨河休闲绿地景观。  相似文献   

11.
运用GIS、 RS和Patch Analyst景观结构分析软件,选取景观特征指标对成都市主城区2000-2010年之间绿地格局和破碎度的变化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成都市三环内城市绿地面积占总面积比例分别为21%和23%,增长幅度为11.8%,绿地覆盖率较低;其空间格局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于二环至三环间;10年来主城区整体绿地破碎度有所降低,其中锦江区绿地破碎度最小,武侯区最大,分别达20.45块/hm2、73.30块/hm2;三环内绿地面积小于1 hm2的中小型斑块数量达绿地斑块总数量的97%,大型斑块如公园、风景名胜区等较少,景观破碎度较高,生态功能较弱。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绿地优化的建议,为创造主城区优良的城市绿地景观空间和自然生态环境提供参考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成都市为例,通过协同分析法利用皮尔逊相关性指数及双变量局部空间莫兰指数分析城市热环境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时空变化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成都城市热环境的递增趋势显著,整体市域温度在2000—2015年的研究期限内上升1.0℃~2.0℃;成都市热环境对7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明显的负响应情况,其响应机制分为3类,即直接影响、间接影响以及连带影响;成都城市热环境对生态系统服务响应显著性空间呈"东-中-西"区域化分布。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成都市热环境优化规划途径。  相似文献   

13.
成都平原西缘笋用竹病虫害种类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明笋用竹病虫害种类及分布危害,为保障笋用竹产业发展和产品安全提供基础信息,采用踏查和标准地调查结合,并辅以灯诱的方法,对成都市主要笋用竹基地以及部分景区和社区竹林地病虫害开展了全面调查。结果显示,成都市笋用竹病虫害共45种,其中害虫38种,病害7种;对危害面积较大的病虫害分布和危害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成都市笋用竹病虫害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成都市区公园乡土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成都市8大主要城市公园已应用的园林树种进行系统调查,统计显示成都市区公园中已应用的园林树木约164种,分别隶属于56科106属,其中乡土植物约101种,占整个已应用园林树种总数的61.59%,外来树种约63种,占整个已应用园林树种总数的38.41%。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乡土植物在成都市区公园绿化中的应用现状,针对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加强乡土植物在城市公园绿化中应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于2016—2017年采用查阅资料结合实地调查的方法,对成都10个星级公园开展蔷薇科木本植物种类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10个星级公园应用蔷薇科木本植物种类共计34种14属。常绿木本植物6种,占17.6%;落叶木本植物28种,占82.4%。李属应用最多有8种,其次是蔷薇属5种。并针对星级公园中蔷薇科木本植物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结果可为成都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及园林绿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城市园林植物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不可避免地出现园林植物有害生物频发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景观效果及城市面貌。因此,在城市林业工作中制定科学有针对性的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措施,对于集约化管理绿植、提高城市形象、减少不必要经济损耗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广汉市第三次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项目,通过进一步踏查和标准地调查,将研究范围聚焦于广汉市中心城镇——雒城镇,分别考察、整理了该地园林植物的病害、虫害,从而归纳出了对应的寄主植物、病害部位、分布范围、发生范围、发生面积以及成灾面积等季节性规律,可用以制定园林植物有害生物防治计划、全面开展防治工作,从而推动广汉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作为优良的地方山羊品种,成都麻羊对我国山羊品种的改良和新品种培育起了重要作用.畜禽遗传资源本质上是基因资源,保护畜禽遗传资源就是保护基因的多样性.为了了解成都麻羊的遗传情况,通过微卫星标记技术,选用8对中高度多态微卫星标记进行成都麻羊圈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评估,共检测到60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和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成都市竹产业的快速发展,竹林纯林面积大幅度增加,竹林病虫害发生种类和危害程度显著增长。为保障成都市竹产业的稳步发展,确保林农增收致富,对成都市竹类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分布及危害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成都地区竹类的主要虫害涉及6目21科35种昆虫,主要病害有9种。调查结果可以为建立竹林病虫害监测和防控体系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柚皮素属于二氢黄酮类天然化合物,是柚皮苷的苷元,具有重要的抗炎、抗菌、抗氧化、抗癌等生物学效应。柚皮素的提取方法有酸水解法、酶提取法、超临界CO_2提取法。柚皮素能作用于多种癌细胞,抑制其生长、增殖、迁移,并促进其凋亡,表现出抗癌活性。综述了柚皮素的提取和作用于不同类型的癌细胞的抗癌分子机制,并展望了量子化学技术在柚皮素抗癌作用靶向点的相互作用理论计算研究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成都市林业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从完善林业产业保障措施、加强科技支持力度、科学决策树种配置、以现代理念拓展林业产业发展模式、加强林产业品牌建设、加强林业人才工作等方面提出了成都市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