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本病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及其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1.1 流行特点各种日龄的鸡只均能发病,以40日龄以内的鸡多发;幼龄鸡死亡率高(15%~30%),6周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冠状病毒科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根据不同病毒株感染后侵害主要脏器的差异,常分为呼吸型、肾型、腺胃型、生殖型传染性支气管炎。鸡是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唯一宿主,各种日龄的鸡均易感[1-2]。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疾病可造成不同日龄和不同品种鸡的呼吸道、消化道以及泌尿生殖道损伤,同时引发继发感染,给家禽养殖产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妨碍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综合防制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其特征是病鸡咳嗽、喷嚏和气管发生罗音,雏鸡发病还出现流鼻液.本文现就一例13日龄雏鸡发生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以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油佐剂灭活苗免疫15日龄AA鸡,采用间接血凝试验分别检测免疫后第5、10、15、20、25、30、35、40天的病毒抗体绘制成免疫抗体制成曲线,采用15日龄无母源抗体AA鸡对比试验,分别检测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强毒株攻毒后不同时间的病毒抗体,绘制成抗体形成曲线,比较两曲线可知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油佐剂灭活苗免疫后第5天可检测到病毒抗体,抗体水平高峰期出现在免疫后第  相似文献   

6.
<正>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发病,以1~40日龄的雏鸡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能引起肾脏损伤。2013年9月,某养殖场13日龄雏鸡出现呼吸道症状和腹泻症状,使用恩诺沙星等抗生素不见效果,病程约10d左右,发病率达到65%,死亡率达到37%。剖检可见肾脏明显肿胀,整个肾脏显著突出并呈花斑状,输尿管内充满尿酸盐使输尿管呈白线状,剪开肾脏和输尿管后均见有白色尿酸盐流出;泄殖腔内充满白色稀便。取濒死鸡回实验室进行病原的分离与鉴定,初步确诊为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1材料1.1病料采取具有典型病变的肾脏。1.2试剂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各种年龄的鸡。发病率较高,1~40日龄的雏鸡发病严重,死亡率也高。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主要侵害鸡的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使其生理机能发生障碍。临床表现分为呼吸型:咳嗽、打喷嚏、气管哕音、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LH2/01/10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在我国黑龙江省某鸡场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病鸡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将该病毒接种10日龄SPF鸡胚,取72h的尿囊液进行电镜观察并用1%胰酶处理,结果发现尿囊液中存在典型的冠状病毒,用胰酶处理过的尿囊液能凝集SPF鸡的红细胞,初步鉴定为鸡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将该病毒尿囊液再次接种10日龄SPF’鸡胚,通过病毒对鸡胚的致病作用、病毒超微形态特征以及病毒凝集鸡红细胞的特性等对该毒株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胰酶处理后的病毒尿囊液可凝集鸡红细胞。鸡胚的第二代病毒尿囊液(命名为LH2,/01/10)分别接种1日龄和15日龄的SPF鸡,发现对不同日龄的鸡表现不同的致病性,对1日龄接种鸡和同笼饲养的同居对照鸡致病力高,发病率为11/11,致死率分别为4/6和2/5;15日龄接种和同居感染鸡发病率为9/9,致死率分别为1/5和1/4。实验应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LH2/01/10的膜蛋白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基因具有IBVM基因的共有分子特征.与IBV标准株M41的M基因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0%,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1%。这从分子水平进一步证实引起鸡群死亡的病毒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发病.以1~40日龄的雏鸡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笔者就一起蛋鸡雏鸡发生的"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前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IB)最佳方法是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免疫,因此,高质量的疫苗是控制该病关键所在。本试验采用10日龄、11日龄、12日龄3组不同日龄SPF鸡胚增殖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以确定鸡IBV增殖最适宜的鸡胚日龄,为生产高质量疫苗、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供参考。1材  相似文献   

11.
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 4.1 流行(?) 本病各种日龄的鸡均可发生,但以雏鸡和育成鸡多发。其特点是发病急、传播快。 4.2 病原 病原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该病毒有20多个血清型和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抗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中药,对麻杏石甘散组方进行加减,研制形成3个中药组方,并以其为试验药物,观察其在9~15日龄鸡胚上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安全浓度范围内,3个组方对该病毒均具有一定的阻断和抑制作用,其中,组方1的阻断和抑制作用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鸡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因毒株不同,可分为呼吸型、肾型、生殖型和腺胃型。1呼吸型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各日龄鸡均易感,以5周龄以下鸡居多,幼龄母鸡感染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14.
某养鸡场28~43日龄的肉鸡临床出现呼吸道症状,通过鸡胚接种、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进行实验室病毒分离鉴定,本病确诊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和鸡新城疫(ND)混合感染。对混有IB病毒和ND病毒的鸡胚尿囊液进行酸处理,去除ND病毒,获得纯IB病毒。分离的传染性支气管炎毒株,体外和体内试验表明该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株对鸡新城疫病分离毒株的血凝性有强的干扰作用,对鸡新城疫的疫苗Lasota株干扰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各种日龄的鸡群都可以发生,尤其是最近多发的肾型传支可以造成雏鸡较高的死亡率,是养鸡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的主要传染病之一。1病原和流行病学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  相似文献   

16.
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各种年龄的鸡,如肉鸡、产蛋鸡等。发病率较高,1~40日龄的雏鸡发病严重,死亡率也高。该病的病原(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主要侵害鸡的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使其生理机能发生障碍。临床表现分为呼吸型:临床表现特征为咳嗽、打喷嚏、气管有啰音、  相似文献   

17.
本病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及变异株引起的鸡急性、高度接触呼吸道传染病。各种日龄的鸡均易感,42日龄以下的雏鸡易感,49日龄以后的鸡感染后很少表现明显症状。病鸡主要表现为咳嗽、打喷嚏和发生气管锣音。雏鸡流鼻液,成年鸡除有呼吸道症状外,还表现产蛋减少,产薄壳蛋、砂壳蛋、褪色蛋,畸形蛋增多,蛋清稀薄与蛋黄分离。由于病毒侵害器官的差异,临床上常分为呼吸型、肾型、腺胃型和生殖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本文主要介绍一例呼吸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治。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中药,我们对麻杏石甘散组方进行了加减,研制形成三个中药组方,并以其为试验药物,观察其在9~15日龄鸡胚上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安全浓度范围内,三个组方对该病毒均有一定的阻断和抑制作用,其中组方1的阻断和抑制作用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通过鸡胚接种盲传,从重庆某地疑似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病鸡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病毒能导致鸡胚出现侏儒胚。用本病毒对10日龄雏鸡做回归实验,可使试验鸡出现典型的花斑肾。试验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扩增出了该病毒的特异性基因M和N,从分子学角度进一步证实了引起鸡群死亡的病毒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目的在于探讨不同毒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和鸡新城疫病毒混合接种同一鸡胚尿囊腔培养时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别将按200倍、500倍、1000倍不同浓度稀释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F3株、肾型J株、H12028/86株,H52和H120株和100倍稀释的Lasota鸡新城疫病毒联合接种到10日龄鸡胚尿囊腔,同时设单独培养作对照,96小时后收取尿囊液,用对流免疫电泳法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效价,用血球凝集试验检测尿囊液鸡新城疫病毒效价。结果表明,鸡新城疫病毒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增殖无明显促进作用,但无抑制现象;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浓度过大时,对鸡新城疫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在适当浓度时二者之间无干扰作用。以NDV100倍IBV1000倍稀释混合作用后联合接种培养对二者效价均无明显干扰,NDV血凝效价可达11log2,IBV对流免疫电泳沉淀效价可达9log2,效果最佳。联合培养省时、省力、节约鸡胚损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