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尼日利亚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能够杀死蝗虫和蚱蜢的真菌,它可能会成为一种更廉价和更安全的农药杀虫剂替代品。 尼日利亚伊巴丹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日前在华盛顿举行的一次会议上说,尽管这种真菌不能象化学杀虫剂那样迅速杀死害虫,但真菌的效力持续时间长久,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杀伤力。这一真菌被命名为"绿色肌肉",能在4~10天内杀死蝗虫和蚱蜢,但不伤害其他昆虫、植物和人畜。这种真菌品种土生于非洲。 由于蝗虫爆发给农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各国政府通常对之采用化学杀虫剂,但依赖化学杀虫剂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尼日利亚研究人员打算尽快对这种杀虫真菌进行广泛试验,他们认为其成本将只有化学杀虫剂的几分之一。目前南非德班的生物控制产品公司已获得商业性生产这种真菌的许可。 (本刊辑)  相似文献   

2.
六六六杀虫剂,是近年来新发展的一种农药,它对许多种类的害虫都具有相当强烈的毒效但对于人畜害处则较少,因此这种杀虫剂在害虫防治上有着很高的评价。解放以后我国已能制造这样杀虫剂,所以应用这药的范围也日见广泛。  相似文献   

3.
目前新烟碱类杀虫剂已经成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一类杀虫剂。白符跳虫(Folsomia candida)是多年来国内外土壤生态安全评估中普遍使用物种之一。国内有关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白符跳虫毒性的研究报道甚少,国外已有部分关于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白符跳虫毒性的研究报道,从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白符跳虫的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繁殖毒性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新烟碱类杀虫剂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介绍了英国昆虫毒理学家Philip Gerolt近年来所提出的有关杀虫剂毒理学方面的一些新理论、新观点。Gerolt一反传统的经典理论,认为:①大多数杀虫剂主要是通过气管系统这一途径进入昆虫体内;②杀虫剂在虫体内的转移过程中,血淋巴是次要的,而主要是通过昆虫表皮的侧向扩散和在真皮细胞与内表皮之间的主动运输,再经由气管系统而到达作用靶子;③昆虫中毒死亡是由于杀虫剂影响了昆虫表皮内的水分平衡,使机体受到“原发性损伤”,同时,到达靶子的杀虫剂可使中枢神经系统脱水并引起组织变性所造成的。Gerolt的这些新理论和新观点是很值得我们重视并加以研究讨论的。  相似文献   

5.
杀虫速度慢一直是制约真菌杀虫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克服这一缺点,人们将真菌杀虫剂与化学杀虫剂、植物源杀虫剂及其他生物杀虫剂混合以取得更快、更显著的杀虫效果。我们进行了一株高毒力球孢白僵菌与相容性的化学杀虫剂以亚致死剂量混配混用研究。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关于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非靶标蜜蜂的神经毒性研究进展。首先详细阐述了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的暴露途径,然后探讨了其对蜜蜂学习和记忆行为的影响机制。最后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探讨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深入研究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神经毒性的作用机制,以及新农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植物生物碱是植物中一大类具有防御功能的次生代谢物质,在害虫综合治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植物生物碱类别(一)广谱杀虫活性的生物碱1、烟碱。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发现可以认为是杀虫剂研究领域里程碑式的革新。新烟碱类杀虫剂是乙酰胆碱酯酶受体抑制剂,作用于昆虫中枢神经系统,高效、有选择性、对哺乳动物安全,且与传统的农药之间不存在相互抗性。近年来的一个突破是新烟碱类化  相似文献   

8.
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杀虫谱广、杀虫活性高及对脊椎动物安全的特点,在害虫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创制工作进展非常迅速,短短30余年间已有多个产品相继实现商品化,可见其优越的杀虫能力以及强大的市场价值。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通过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研究新烟碱杀虫剂与昆虫靶标(nAChR)的结合模式,为设计与开发新型的新烟碱类化合物分子提供了研究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国内外水稻杀虫剂吡蚜酮专利申请的情况,把握水稻杀虫剂的研发趋势,对国内外水稻杀虫剂吡蚜酮技术专利进行了检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发展水稻杀虫剂的战略观点。结果表明,水稻杀虫剂吡蚜酮专利技术在2007和2008年取得了较大的技术突破和跨越式发展;2001年以后水稻杀虫剂吡蚜酮技术研究开发的重点转向了吡蚜酮与其他杀虫活性成分复配杀虫剂及新剂型方向。  相似文献   

10.
新烟碱类化合物是一类高效、安全、高选择性的新型杀虫剂,在国内外市场发展很快。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了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研究开发,目前已取得不少进展。新烟碱类杀虫剂有: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氯噻啉、噻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等。据预测,新烟碱类产品今后5年内将占全球农药总量的15%~20%.  相似文献   

11.
5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绿盲蝽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盲蝽是近年来严重为害果树、棉花等作物的新成灾害虫,新烟碱类农药是防治刺吸性害虫的常用杀虫剂。为明确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绿盲蝽的控制效果,在室内采用浸渍法测定了5种杀虫剂对绿盲蝽3龄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对绿盲蝽的毒力最高,LC_(50)为31.565 mg/L,其余4种杀虫剂的毒力大小依次为烯啶虫胺、呋虫胺、啶虫脒、噻虫嗪,LC_(50)分别为125.769、172.195、182.286、241.461 mg/L。本研究可为科学应用新烟碱类杀虫剂防治新成灾害虫绿盲蝽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当20世纪20年代农业杀虫剂首次出现时,农民就很快用来作为消灭危害农作物害虫的一项办法。杀虫剂的抗性很快就产生了,针对药剂新处方和应用要求涉及到国家食品安全的风险日益加剧这一重大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一位以色列人提出用先进的农业网技术保护作物免受害虫侵袭,而作物仍能接受到阳光  相似文献   

13.
采用培养基混毒法,测定了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新烟碱类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显示,所试黑腹果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杀虫剂非常敏感,3h内LC50低于或接近于最大残留限量(MRL);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敏感性稍差,对新烟碱类杀虫剂不敏感。进一步测定黑腹果蝇对蔬菜匀浆中有机磷类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与培养基混毒法一致,黑腹果蝇保持了对这两类杀虫剂的高度敏感性,3h内敌敌畏、毒死蜱和氯氟氰菊酯的LC50分别是0.123mg/kg、0.912mg/kg和0.021mg/kg,均低于中国国家标准的最大残留限量。所试黑腹果蝇可以作为指示昆虫用于蔬菜中有机磷类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残留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4.
DL—杀虫剂是以邻二氯苯为主要原料,加微量敌敌畏制得。过去,邻二氯苯主要用作除硫剂,染料工业上,用作蜡类的溶剂等。熔点—17.03℃,沸点180.5℃,比重1.3059。据文献记载邻二氯苯有低毒(对家免静脉注射致死量为500mg/kg),但作杀虫剂,毒力还是远远不够的。1978年,笔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在邻二氯苯中,加入微量敌敌畏时,会使邻二氯苯,具有很强的杀虫作用。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一点,1978—1979连续两年对不同虫种进行了多次反复试验,结果证明,在邻二氯苯中,加入2%的敌敌畏原油,就可使邻二氯苯的毒力,提高12—13倍,使邻二氯苯由一般的化工原料,上升到一种良好的杀虫剂的地位。这不仅增加了杀虫剂的品种,而且廉价易得。因此说杀虫剂—DL是个大有前途的新杀虫剂。  相似文献   

15.
1958年四月出版的“跨距”(Span)杂志第一期上登载过一篇题目叫作“农用药物回顾”的文章。这篇文章提到从氯代烃类杀虫剂到磷化合物杀虫剂的进展过程中“抗药性问题的影响”,也提到了代森锌(广普性杀菌剂)和克菌丹(保护性杀菌剂)已有了新  相似文献   

16.
<正> 4杂环类杀虫剂 近十年来,含氮杂环类杀虫剂已成为杀虫剂领域研究开发的新热点,其中以烟碱类杀虫剂最为突出。继吡虫啉成功进入市场之后,啶虫脒、噻虫嗪、噻浊啉、噻虫胺等新品种又相继开发成功,成为继拟除虫菊酯以来杀虫剂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吡虫啉是日本拜耳公司于1991  相似文献   

17.
程根武 《新农业》2007,(3):46-46
新烟碱类是全新结构的超高效杀虫剂,也是自菊酯类以来销售量增长最快的一类杀虫剂。除农民朋友较熟悉的吡虫啉以外,市场上可见到的新烟碱类杀虫剂还有啶虫脒和噻虫嗪等。其中吡虫啉和啶虫脒称为第一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等称为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新烟碱类杀虫剂虽然也作用于害虫的神经系统,但与传统的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菊酯类农药不同,不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18.
几种杀虫剂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害虫药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几种杀虫剂对铁力地区的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小菜蛾和菜青虫等的防效,结果表明:植物性杀虫剂印楝素和微生物杀虫剂Bt作用效果缓慢,杀虫速度显著低于阿维菌素类和化学农药高效氯氰菊酯杀虫剂,但是持效性明显高于这两类杀虫剂,施药后14 d,防效在85%以上。阿维菌素类杀虫剂同高效氯氰菊酯相比,杀虫速度较快,持效期较长。  相似文献   

19.
电生理技术在昆虫毒理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电生理技术在杀虫剂作用机制,新杀虫剂筛选及害虫防治等昆虫毒理学领域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电生理技术在昆虫毒理研究上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世界各类杀虫剂及主要品种市场,介绍了近年开发的新杀虫剂品种,并论述了杀虫剂的各种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