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CR扩增特异性16SrDNA和溶血素基因检测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储卫华 《水产学报》2005,29(1):79-82
根据已发表的气单胞菌16S rDNA基因序列及气单胞菌气溶素(aerolysin)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建立了检测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PCR方法。通过对12株气单胞菌的检测,发现16S rDNA引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仅对嗜水气单胞菌扩增阳性。而Aero基因引物检测结果与采用生物学方法(鲜血平板法)检测的结果符合率为97.2%,且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可检测最低1fg的模板。将16S rDNA与Aero基因结合PCR方法检测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与用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检测试剂盒的符合率为94.4%。该方法的建立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的途径,是一种比较实用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四株嗜水气单胞菌的比较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鲫鱼肌肉和脏器先后分离到四株嗜水气单胞菌Dy、xA、xA5和xA6。与南京农业大学惠赠的嗜水气单胞菌J—1株进行了系统的比较鉴定。结果表明:1.五株细菌在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和药敏特性方面,除在分解水杨素和蔗糖能力以及新生霉素和新霉素敏感性等指标外,其他均基本一致;2.Dy、xA5和xA6同J—1一样能致死小白鼠和鲢鱼,而xA却不能;3.在与兔抗J—1抗血清的凝集反应中,Dy、xA5和xA6呈强阳性反应,而xA呈弱反应。这些结果表明,从不同地区分离的四株气单胞菌在致病性和抗原结构方面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对豫北地区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细菌性败血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离鉴定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菌株,并对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菌株进行毒力验证和药敏试验。采集4个养殖场病鱼标本及水样,每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利用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嗜水气单胞菌的分布状况。结果显示,筛选出52株为嗜水气单胞菌,其中32株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20株为非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且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主要分布在7—9月份,毒力验证试验表明,32株致病性菌株的毒力大小差异明显,筛选出强毒株XDMG(4),为后期试验的疫苗株做准备;药敏试验表明,不同菌株对同一种药物的药敏结果不同,但大部分药物的药敏结果基本一致,70%以上的致病性菌株对头孢哌酮、氟本尼考、菌必治、阿米卡星等抗菌药物表现为高度敏感,对青霉素类药物表现为高度耐药性,耐药率达100%,对氨基糖苷类(不包括阿米卡星)、磺胺类、四环素等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具有多重耐药性。本试验旨在丰富本地区的鱼类细菌性败血病的病原资料,并为该菌引起的人类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嗜水气单胞菌研究概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嗜水气单胞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鱼共患病病原,本文介绍了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类地位和生物学性状,并对其致病因子、鉴定方法和由其引起的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嗜水气单胞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郭闯  王永坤 《水产科学》2003,22(6):48-51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属于弧菌科、气单胞菌属,是嗜温、有动力的气单胞菌群,普遍存在于淡水、污水、淤泥、土壤和人类粪便中,对水产动物、畜禽和人类均有致病性,是一种典型人—兽—鱼共患病病原[1],可引起多种水产动物的败血症和人类腹泻,往往给淡水养殖业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已引起国内外水产界、兽医学界和医学界学者的高度重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嗜水气单胞菌的研究已有了很大进展。本文将国内外有关嗜水气单胞菌研究现状从其毒力因子以及诊断与检测技术方面综述如下。1 毒力因子嗜水气单胞菌可产生各种毒力因子,包括…  相似文献   

6.
鳖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鳖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TrionyxsinensisAeromonashydrophilasepticemias)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引发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不分性别和个体大小皆可感染,分布面亦广,国内外养鳖场均有发生。病原嗜水气单胞菌,属弧菌科,气单胞...  相似文献   

7.
嗜水气单胞菌细胞外膜蛋白及S层蛋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十二烷酰肌氨酸盐抽提结合超速离心纯化,制备了19株典型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1株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的主要外膜蛋白(MOMP)。根据SDS-PAGE图谱,将其中的14株菌分为3个MOMP组,I组的主要蛋白带为40kD和43kD,Ⅱ组的主要蛋白带为40kD和50kD,Ⅲ组的主要蛋白为40kD、46kD和50kD.MOMP组和血清型间没有严格的关系。用兔抗嗜水气单胞菌体抗原为第一抗体进行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所有被试菌株都能产生强阳性反应,其中40kD的蛋白带为大多数菌株所共有,且具有相似的免疫原性,是构成菌体抗原的重要免疫原。用0.2mol/L甘氨酸缓冲液(pH4.0)处理上述菌株培养物,结果仅有嗜水气单胞菌ZY01-g3能够分离到丰富的S层样蛋白,其分子量约为52kD,而分子量约为52kD,而其他菌株未能分离到典型的S层样蛋白,表明S层蛋白的分布有限。  相似文献   

8.
温和气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致病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9.
用1/10-1/100浓度的无毒活性株肉汤原液0.1-0.2ml/尾注射接种链、镛、鲤、鲫、鳊等鱼种,强毒株攻击时保护力在90%以上,与全细胞灭活苗无显著差异;用2-3%浓度的无毒活性株肉汤原液在有增渗增效剂的溶液中浸泡接种鲢、镛、鳊等鱼种,强毒株攻地保护力也都在70%以上,与注射接种差异不显著。 互  相似文献   

10.
鲤鱼嗜水气单胞菌病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1.
齐口裂腹鱼维氏气单胞菌16Sr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齐口裂腹鱼病原菌的检测和生物学特性。从齐口裂腹鱼肠道中分离出菌株Spc0408, 采用常规形态特征的观察、生理生化试验、结合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该菌为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短杆形,无芽孢。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具该菌有动力性,H2S、尿素阴性、不发酵木糖、鼠李糖、山梨醇等;β-半乳糖苷酶、葡磷胨水、枸橼酸盐阳性等。菌株16SrDNA的长度为1443 bp,登录号为JF929912,其和Genbank中多株维氏气单胞菌相似性高达97%,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Spc0408和多株维氏气单胞菌聚为一簇。结合分离菌的表型特征及分子鉴定结果,可以判定该菌株在分类上属于维氏气单胞菌,本研究可以对相关病原菌的分类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长臂虾亚科9个种系统发育关系的16S r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线粒体基因16S rDNA部分序列,并将其与GenBank中的相关4属8个种的16S rDNA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对,探讨其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在分析的442个比对位点中,变异位点188个,简约信息位点125个,碱基转换与颠换值比为1.134。以鼓虾(Alpheus cylindricus)为外群,分别用MP法、NJ法及ML法构建的长臂虾亚科4属的系统发育关系分支图显示:白虾属(Exopalaemon)首先与长臂虾属(Palaemon)以及小长臂虾属(Palaemonetes)聚在一起,然后与沼虾属(Macrobrachium)聚为一支;长臂虾属和小长臂虾属出现4个种混合相聚的现象;属间结点置信值以及聚集情况稳定。  相似文献   

13.
基于16S rDNA序列的中国沿海短蛸种群遗传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线粒体基因测序技术,对中国沿海7个短蛸(Octopus ocellatus)群体的遗传结构和变异进行分析,以探讨种群扩散潜力对遗传结构的影响.共测定了100个短蛸样本的.485 bp的16s rDNA序列,经UPGMA聚类分析表明,中国沿海的短蛸群体存在着明显的种群结构.7个群体明显地分化为两大类群:一个类群由北方沿海的大连、烟台、青岛、连云港群体组成,另一个类群南南方沿海的上海、舟山和广东群体组成;两类群间存在14个同定核苷酸碱基的替换.两类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和基因流Nm分别达0.878和0.069,并达到显著分化水平(P<0.05).AMOVA检验表明,两类群间的差异有87.76%存在于群体间,而仅有12.24%存在于群体内.两类群间的净遗传距离为0.019,表明可能为中度的种内群体间分化水平.依据分子钟理论推断,两类群的分化时间约为晚更新世冰期.两类群的分化可能与短蛸缺乏浮游幼体生活史和无长距离迁移习性有关,基因流与地理距离间的相关性符合脚踏石模型,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同时短蛸群体的这种分化格局还可能与晚更新世以来中国沿海海平面的反复升降和长江口淡水的阻隔有关.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建大连湾(DL17)和辽东湾(ZD-LDW017)2个站点夏季海水的细菌16s rDNA文库,利用16S rDNA序列比对法,对大连湾和辽东湾夏季海水细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这2个海域的细菌主要为非培养细菌.每个海区分别随机选取了200个克隆进行酶切谱型分析和序列测定,共得到104个不同的DNA序列,其中大连湾51个序列,分别属于13种(属);辽东湾53个序列,分别属于13种(属).有6种菌为这2个海区所共有,这2个海区各自有不同的优势菌,且均未检测到致病菌,研究结果表明大连湾和辽东湾海水细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一株引起香鱼出血症的嗜水气单胞菌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发生出血症的香鱼体腔液分离到一高致病性的菌株(ayu-ah0201),经人工侵染试验证实该菌能引起香鱼出血症.对该菌的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极生鞭毛.对蔗糖、阿拉伯糖、七叶苷、氧化酶、精氨酸双水解酶、赖氨酸脱羧酶呈阳性,鸟氨酸脱羧酶呈阴性.可利用葡萄糖产酸产气.在以该菌16S rDNA序列和GenBank数据库内同源性较高的细菌16S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分离菌ayu-ah0201与嗜水气单胞菌聚在一簇,与嗜水气单胞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9.6%~99.7%,与其他相关气单胞菌属成员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小于98.9%.结合形态和生理生化特点将其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16.
27株嗜水气单胞菌致病性及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福建省淡水养殖鱼类体内分离到27株嗜水气单胞菌,根据嗜水气单胞菌16SrDNA基因和气溶素基因(aerolysin)的保守序列,设计2对引物,对所分离到的27株嗜水气单胞菌进行双重PCR扩增,扩增结果表明,其中18株为含有Aer毒力基因的潜在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占总菌数的66.67%。应用ERIC-PCR分型技术对27株嗜水气单胞菌菌株进行分析,以相似度54.00%为限,所有菌株可分为Ⅰ和Ⅱ两大聚类,以76.00%相似度为界,27株嗜水气单胞菌可分为11个聚类,同一个聚类中菌株分离区域基本相同。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基因型的多样性和分离地域具有一定的关联,也表明ERIC-PCR可以有效应用于嗜水气单胞茵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7.
从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粘液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抗菌物质产生菌F9,利用16SrDNA方法鉴定该菌株为棒状乳杆菌(Lactobacillus coryniformis)。通过琼脂扩散法测定了该菌的抑菌谱,发现该菌发酵液上清液在排除有机酸和过氧化氢(H2O2)的影响后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等多种食源性致病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对该菌发酵液抑菌物质进行超滤分析及蛋白酶处理,可推断该抗菌物质为分子量在5~10kDa的蛋白类物质。  相似文献   

18.
从齐口裂腹鱼(Sclizothorax prenanti肠道中分离出菌株Spc0408,采用常规形态特征的观察、生理生化试验、结合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短杆形,无芽孢;该菌理化特性为具有动力性,H2S、尿素阴性、不发酵木糖、鼠李糖、山梨醇等;β-半乳糖苷酶、葡磷胨水、枸橼酸盐阳性;其16S rDNA长度为1 443 bp,GenBank数据库登录号为JF929912,与GenBank中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相似性高达97%;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Spc0408和多株维氏气单胞菌聚为一簇.综合分离菌的生化特征及分子鉴定结果,判定该菌株是维氏气单胞菌,从而为气单胞菌的分类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