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茶叶品质评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品质是茶叶“色、香、味、形”诸要素的综合反映。建立科学、简捷地评定茶叶品质的方法,一直是茶叶科研工作者所探求的课题。一、茶叶品质评定的历史与现状 (一)传统感官审评我国自唐宋以来饮茶、品茶、评茶之风盛行。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步积累了丰富的感官审评经验。感官审评具有简便、快捷的  相似文献   

2.
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在茶叶审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茶叶品质等级评定,建立了铁观音品质评定的BP神经网络模型,获得了令人满意的评判结果.尽管本网络的构造是以传统各项感官审评因子为基础,但其各项性能优于传统的审评方法,具有较好的容错、抗干扰能力和准确性,为茶叶品质评定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滇红工夫是大叶种工夫红茶的典型代表,以香高味浓而著称于世。茶叶感官审评是评定茶叶特征和品质等级的重要手段,本文在阐述滇红工夫茶品质优势基础上,分别对其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五项目进行感官审评技术分析和探讨,并就如何提升其感官审评技术水平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以期提高滇红工夫感官审评检验的准确度,推进对滇红工夫品质评价的科学性,促进滇红工夫茶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茶叶审评的内容与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品质的好坏,等级的划分及价值的高低,主要通过对茶叶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等项目的感官审评来决定。感官审评又可以分为干茶审评和开汤审评,即干评和湿评。通过对茶叶进行外形干评和内质湿评来确定茶叶品质的优劣。一般地说,感官审评品质的结果应以湿评内质为主要依据,但因产销要求不同,也有以干评外形为主作为审评结果的。所以,审评茶叶品质应外形内质兼评。  相似文献   

5.
茶叶品质的评定,一般由专门人员凭感官进行。这种方法简便而且能很好地反映茶叶品质状况。但缺点是缺乏客观性和重现性,并难以向消费者解释茶叶的特性。我们以确立仪器审评茶叶品质的方法为目的,研究了茶叶色泽测定值在评定茶叶品  相似文献   

6.
二、茶叶品质化学的研究我国茶叶工作者很早就注意到茶叶品质与茶叶生化成分的关系,并开展了茶叶品质化学的研究,除了进行各茶类品质影响成分的大量常规分析和品质因子探讨外,研究重点放在以下方面。 1.茶叶品质理化审评的研究用理化审评替代感官审评是国内外茶叶工作者多年的宿愿,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安  相似文献   

7.
茶叶品质评分是评茶人员通过给分的多少来表示茶叶品质优次的方法。它与评茶术语、茶叶价格构成茶叶品质的评价体系。通常茶叶感官审评较多采用评茶术语描述,应用茶叶品质评分的较少,在实际工作中也常遇到“高级茶低分,低级茶高分”的尴尬,甚至把茶叶品质“在档内之差,扩大到档次之差”。因而一些人认为没有“实用”并加以否定。本文以乌龙茶品质评分为例,阐述了茶叶品质等级评分的依据、方法,结果判断和注意事项,并通过例题计算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如何提高茶叶感官审评的准确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评审(感官审评)是一门通过感官鉴定茶叶品质的实用性技术。茶的品质主要是依靠人的感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来鉴定;相对于理化检验,茶叶感官审评包括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五项,简称“五项因子”。但感官审评容易受到审评人员的生理条件、工作经验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茶叶的品质审评,过去一直是靠色、香、味等感觉器官来决定的。依靠感官,对有经验的茶师来说,虽有一定的可靠性,但由于条件的影响,会产生很大误差,因而这种方法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在应用上也就不能经常满足人们的要求。茶叶理化审评,是应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对有关因子的测定,来评定茶叶的品质。这个方法,可以客观地反映茶叶的优劣与等级,这是全世界茶叶户销国家一直希望解决而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由于党对科学研究的正确领导,贯彻“科学研究走群众路线”的方针,安徽衣学院茶叶系学生严  相似文献   

10.
现代科学发展至今,尚未能代替人类感官对某些复合风味的鉴别.因而,对于食品.饮料等工业,评定成品的质量水平,感官仍起着决定的作用.茶叶审评检验中评定质量等级,感官评价也是主要的方法.正因为如此,同一茶叶样品在几位审评员之间,由于它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可能作出不同的结论.那么,结果的不一致性是否足以否定其审评的正确性?审评员的判断差别是偶然,还是有偏见?对于这一问题,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能够给予判定.例如:在各茶评比中经过初评筛选后,最后几只名茶A.B.C.D.E的品质排列名次,经赵、钱、孙、陈、周五位审评员评价的序位如后:  相似文献   

11.
茶叶感官审评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检查茶叶产品的特征和品质优次,是一门应用感官分析技术的学科,本文探讨绿茶的感官审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借助现代科技,对传统的感官评茶方法补充一些理化指标的检测项目,有利于评茶方法的科学与完善。因此,抓住那些与茶叶品质相关性密切的理化因子进行探索,找出一种较为科学简便的理化评茶方法,作为感官评茶方法的重要补充,这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出于这样的考虑,杭州茶厂近年研制成功一种可供评茶人员使用的“茶叶等级评定仪”,并已获得国家专利,现将这种仪器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由于茶叶品质与茶叶商品规格、商品信誉及经济效益有着及其紧密的联系,而茶叶品质评定方法本身的先进程度对茶叶品质评定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研究和开发既准确、稳定,又简便、快速,能适应生产、加工、检验各环节的茶叶品质评定方法显得尤为重要。1茶叶品质评定方法的回顾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以实际标准样为依据的、依靠有经验的评茶师来评定茶叶品质的感官审评方法,自古以来一直起着主导作用。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只需几秒钟就能对茶叶外形和内质作出较客观正确的评定。但是我们也发现,这种审评方法既要求评茶师具有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现在评茶主要靠感官进行审评。近年来,随着生产体制的改革,收购的茶叶一天由几十号增加到几百号,甚至上千号。假如有个仪器,将茶叶放进去一测就能又快、又准地显示出茶叶品质的优次及计价等级,那该多好!但眼前尚不能达到这个目的,还得依靠感官来评茶。所以,在评茶工作中还得发扬勤劳、刻  相似文献   

15.
人工神经网络在坦洋工夫红茶感官品质评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坦洋工夫红茶感官品质主要评定指标,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坦洋工夫红茶等级与其主要评定指标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实现了对坦洋工夫红茶等级的预测,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研究表明,所构建的坦洋工夫红茶评审专家预测系统有较好的识别效果,实用性强,克服了许多人为误差,提高了茶叶评审的速度,评茶人员只需具备一定的茶叶审评知识,就能正确地对坦洋工夫红茶的等级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16.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及其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花  郭雅玲 《福建茶叶》2010,32(7):28-31
茶叶感官审评是凭借人的感觉器官,通过一定的评茶程序来确定茶叶品质优次的一种评茶方法。目前,这种方法因其具有快速、简便且较为准确的优点,而被国内外茶叶界认可并广泛运用。本文阐述了茶叶感官审评的主要内容和程序以及审评程序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简略介绍了几种现在逐步应用到感官审评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茶叶冲泡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品质鉴定目前多采用感官审评的方法。就各种绿茶来说,湿评一直都采用3克茶样,沸水冲泡5分钟。近年来,不少国家对茶叶感官审评的冲泡方法有了新的研究。我国是茶叶的故乡,茶类丰富,花色品种繁多,需要研究适合不同品质特点茶叶的冲泡方法,不断完善和充实感官审评,同时指导消费者科学地泡茶、饮茶,充分发挥茶叶的饮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茶叶审评,有感官审评、理化审评和法定检验三个方面。一般鉴别茶叶品质的优次,至目前为止,世界各产茶国家,大都采用感官审评,因为感官审评与理化审评比较,具有简单、稳定、快速、尚准确的特点。我国目前对茶叶的收购、调拨、加工拚  相似文献   

19.
1 闽南乌龙茶感官审评 闽南乌龙茶感官审评是一项技术性较高的工作.因产地、季节、气候条件、品种、加工方法和技术水平的不同,制成的茶叶品质千姿百态.评茶员需利用人体的嗅觉、味觉、触觉、视觉等感觉器官分辨分析判定茶叶品质的特征和优次.  相似文献   

20.
乌龙茶的审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茶叶品质的审评是贯穿于整个茶叶活动的始终。从茶树品种、栽培、采制以及包装贮运等一系列的活动对品质的影响都会在审评中作出客观的鉴定,藉以指导生产,提高品质,促进商品的发展。目前茶叶审评方法仍采用感官审评,理化审评有待于积极研究过渡到实用阶段。因此审评人员必须具备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