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郑蕊  岳思君  柳玲  李作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506-7507
[目的]揭示枸杞雄性不育败育的生理生化机制。[方法]通过分析比较枸杞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叶片及花蕾中游离脯氨酸的含量研究枸杞雄性不育性与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关系。[结果]在减数分裂期和花粉成熟期,雄性不育株YX-1的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高于可育株宁杞1号。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在春梢生长期最高,在展叶期最低。在生殖生长阶段,宁杞1号的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逐渐降低,YX-1的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随着花蕾的发育,YX-1的花蕾脯氨酸含量逐渐降低,宁杞1号的花蕾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在减数分裂时期和花粉成熟期,YX-1的花蕾游离脯氨酸含量明显低于宁杞1号。[结论]不育株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高于可育株,花蕾游离脯氨酸含量低于可育株,可能是导致雄性不育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探明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败育机理,对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叶片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蕾的可溶性糖、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的测定以及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分析,发现随着花蕾的发育,不育系大花蕾期可溶性糖含量明显低于小、中花蕾时期,而保持系可溶性糖含量则保持一直升高的态势;不育系小花蕾蛋白质的含量较中、大花蕾时期高,而保持系花蕾蛋白质的含量一直升高;不育系脯氨酸含量略有下降,而保持系花器中游离脯氨酸迅速积累,含量明显高于不育系;POD活性是不育系明显高于保持系,且呈持续增强趋势,保持系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油菜3种类型雄性不育系花药败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甘蓝型油菜不同类型雄性不育系的败育时期与细胞学特征。【方法】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392A、隐性核不育系86A与显性核不育系629A为材料,保持系392B作对照,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的花药败育过程进行细胞学研究。【结果】86A花粉母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629A花粉母细胞进入减数第一分裂后解体、不能完成减数分裂;而392A是否败育,则受温度的影响,在高温下(日均温≥10℃)不产生花粉囊,花药败育,低温条件下则发育正常,雄蕊可育。【结论】86A和 629A同属花粉母细胞败育型,392A属无花粉囊败育型,392A的温度敏感时期是在孢原细胞期前。392A、86A和629A的花药败育与绒毡层发育异常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几个水稻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育性遗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分别以花粉可育率和田间结实率为指标,采用保持系(p1)×恢复系(p2)杂交组合的六个群体及P1、P2、F1、F2、B1(F1×p1)和B2(F1×p2),分别与不育系测交的方法,对三个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的育性遗传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其结果表明:(1)恢复系为古223时,以花粉可育率和田间结实率为指标,D汕A、G汕A和W汕A三个不育系的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均受两对独立主效基因的控制;(2)恢复系为IR24时,以花粉可育率为指标,D汕A和W汕A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均受三对主效基因的控制,其中一对独立,两对连锁,交换值为25%;而G汕A的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仍受控于两对独立主效基因。以田间结实率为指标,该三个不育系的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均受两对独立主效基因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性与活性氧及其他物质的代谢关系,本研究以隐性核不育系‘绵油11号’的可育和不育花蕾为材料,对不同发育阶段花蕾的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及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花蕾各个发育阶段,不育花蕾抗氧化酶活性(SOD、POD、CAT)明显低于可育花蕾,进而导致活性氧在花蕾组织中的积累;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亦低于相应的可育花蕾;但MDA含量并无显著差异。综上,在生理生化水平上,不育植株花蕾中活性氧的异常、物质代谢紊乱是导致不育花蕾败育的关键因素。这对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的成因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为进一步高效利用油菜杂种优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NCa花药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NCa不育系是从甘蓝型油菜与埃塞俄比亚芥的远缘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来的。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NCa不育系的花药发育过程进行了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NCa雄性败育发生于单核花粉晚期。其主要特点是:花粉母细胞可以通过减数分裂,四分体可以释放出小孢子,释放出的单核小孢子可以继续发育并在早期形成花粉壁,但是晚期单核花粉细胞质和细胞核相继降解,仅剩下含大液泡或内空的花粉壁;在四分体时期以前绒毡层与正常花药组织的无异,但随后细胞质开始逐渐小液泡化并最终解体。与已经研究过的其它油菜细胞质不育系相比,该不育系的败育时期相对较晚;其花药败育特点明显不同于已研究过的所有油菜胞质不育类型。  相似文献   

7.
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物质代谢和过氧化物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叶片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蕾的物质代谢及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分析,发现随着花蕾的发育,不育系大花蕾可溶性糖的含量明显低于小、中花蕾时期,而保持系可溶性糖的含量则保持一直升高的态势;不育系小花蕾蛋白质的含量较中、大花蕾时期高,而保持系花蕾蛋白质的含量一直升高;不育系脯氨酸含量略有下降,而保持系花器中游离脯氨酸迅速积累,含量明显高于不育系;POD活性是不育系明显高于保持系,且呈持续增强趋势,保持系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8.
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小麦K、V型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K149A、V149A、149B花药内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3个材料花药内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没有明显差异。(2)从小孢子期开始,一些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出现了显著差异。与149B相比,K149A、V149A花药内缺乏游离脯氨酸和谷氨酸而积累了较多的丙氨酸。(3)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小孢子期及二胞花粉期,3个材料间花药内游离氨基酸总量基本一致,到三胞花粉期则都呈现下降趋势,下降幅度149B>K149A>V149A,最终游离氨基酸总量V149A>K149A>149B。此外,天冬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也表现出类似的变化规律。(4)不育花药内游离脯氨酸及其它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是花粉败育过程中内部物质代谢紊乱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当前国内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不育化育种,培育雄性不育系,使杂交母本的雄花失去育性。为了解不育的机制,近年来国内对水稻雄性不育性的生理生化基础开展了研究。已有报道在水稻花粉发育的各个时期,不育系的游离组蛋白含量明显低于保持系。而对花药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研究,已发现不育系的游离脯氨酸很低甚至没有,保持系和恢复系的含量则较高。天门冬酰胺的结果正好相反,不育系含量高,而保持系和恢复系低。另外,花粉中细胞色素氧化酶  相似文献   

10.
茄子雄性不育系的可溶性糖、淀粉、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2个不同品种茄子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为试材,对不同发育阶段花蕾中可溶性糖、淀粉、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花蕾的发育,不育系可溶性糖高于其保持系;不育系淀粉含量变化不大;保持系淀粉含量在减数分裂时期达到最高,小孢子时期又迅速下降,其后缓慢上升。此外,不育系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含量均低于保持系。  相似文献   

11.
雄性不育和可育大葱花粉细胞形态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用压片法对雄性不育和可育大葱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详细的细胞学观察,并用电镜扫描观察了雄性不育和可育大葱的花粉粒形态。结果表明:雄性不育和可育大葱的小孢子发生是基本一致的,两者均存在低频率的异常减数分裂行为。雄性可育大葱单核花粉经有丝分裂产生成熟的二细胞花粉,其花粉可育率为96.84%。雄性不育大葱小孢子在单核中期前是正常发育的,其败育始于单核中期,到单核末期有94.85%的花粉败育,其它5.15%的花粉败育于早期二细胞花粉。扫描电镜下的雄性不育和可育花粉粒形态特征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三种核不育水稻材料花粉育性基因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花粉不育型无融合水稻SAR—1、籼型温敏核不育水稻W6154S、川农核不育水稻(H_2S)等花粉育性遗传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1)SAR—1的花粉育性受细胞核内一对主效隐性基因控制,并受到一些微效修饰基因的影响,SAR—1及其杂交后代中出现的不育株套袋结实率较高;(2)W6154S花粉育性受细胞核内两对主效隐性基因控制和一些微效修饰基因作用,受环境条件(主要是温度)的影响较大,W6154S本身及其杂交后代中的不育株套袋自交结实率较高;(3)H_2S的花粉育性受细胞核内一对隐性基因支配,H_2S本身及杂交后代中的不育株均属无花粉型,受环境影响小,套袋不结实。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利用农垦58S的衍生系W6417S等作基因供体与早、中籼品种杂交转育,分离世代在四川长口下选败育株,海南陵水短日下选可育株的方法,获得光敏(或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是可行的。材料的育性对日长变化反应敏感,稻穗发育敏感期处于较低口均温及在高山上均能表现出较稳定的败育。  相似文献   

14.
桃雄性育性与花器官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之前和减数分裂期,花粉发生与发育期,花粉成熟期对雄性可育品种和败育品种的花器官进行了游离氨基酸的成分与含量的测定分析。  相似文献   

15.
优质香稻不育系川香28A的选育及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湘香二A中雄性可育株为父本材料,与D90A杂交、回交,通过排除微效恢复基因和微效温敏不育基因,转育成具有D型不育胞质的优质香稻不育系川香28A。该不育系的垩白粒率较珍汕97A低18倍,垩白面积小75倍;稻米香味浓;配制的杂交种亦表现外观和食味品质好。目前,川香28A已配制出一批优质高产组合。香优1号于1997年通过四川省优质杂交稻区域试验;川香28B作为优质种质用于保持系米质改良的育种计划之中。  相似文献   

16.
矮败小麦利用的研究Ⅲ.株高遗传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矮败小麦为母本经姊妹交,测交、回交以及轮回群体中开放授粉获得有关分离世代群体。通过计算其群体株高平均数、方差和遗传力,以及亲子间株高相关系数,对矮败小麦株高遗传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矮败小麦株高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力,但不育株、可育株间株高差异显著,不育株一般40cm左右,且株高遗传变异相对较小。不同遗传背景对可育株株高影响显著,而对不育株影响甚微。对可育株株高选择,早代进行效果较好。矮败小麦不育株与不同株高的父本杂交,后代可育株株高呈现偏父正态分布,且半矮秆植株的分离频率相对较高。回交世代中,回交父本对后代可育株影响较大,而对不育株影响较小。随着回交世代增加,可育株株高越来越接近父本。经4~5代回交后,两者之间几乎无甚差别。由于矮败不育株有利于接受群体中较矮植株的花粉,在轮回选择中,应用矮败小麦能够有效地控制群体株高。  相似文献   

17.
棉花雄性不育的生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对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和细胞核雄性不育系的种子及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进行了酯酶同工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种子酯酶同工酶在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之间表现出明显差异,酶谱遗传分析表明,1E,2E酶带与育性恢复有关,8E,9E酶带与不育有关,(2)不同发育时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数不育株(系)均少于可育株(系);(3)花药游离脯氯酸含量可育阳(系)明显高于不育株(系);(4)随着小孢子发育进展,细胞核雄性不育株过氧化物酶活性急剧增长,其增长速度高出可育株几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减少和酶活性在小孢子发育过程中的急剧增高,被认为是引起花粉败育的重要原因,本文还提出了在“三系”选育过程中结合同工酶分析技术加速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选育进程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Q型、AL型和T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恢保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Q型、AL型和T型的 6个小麦雄性不育系为母本 ,分别与两个Q型恢复系、3个T型恢复系、印度圆粒小麦、密穗小麦、斯卑尔脱小麦和圆锥小麦 -节节麦双二倍体各 1份进行测交。结果发现 ,印度圆粒小麦、密穗小麦和圆锥小麦 -节节麦双二倍体是这 3种不育系的保持系 ,而其余 6份材料则能很好恢复这 3种不育系的育性。表明Q型、AL型和T型不育系的恢保特性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19.
In order to find out a new pathway for utilizing heterosis of Zinnia elegans and accelerate breeding process, the mechanism of anther development of a male sterile line was explored. Backcross, sibmating, selling of fertile plants and testcross with inbred lines were analyzed and identified in the field, and cytology was observed. Recessive nucleus male sterile line AH209AB capable of being a maintainer was obtained by successive backcrosses with male sterile plants and fertile F1 plants as male parents. Cytological and anatomical studies indicated that: (1) The wall of normal anther was constituted of four layers of cells such as epidermis, powder chamber wall, middle level and tapetum cells. The process in meiosis of pollen mother cell in Zinnia elegans was normal and cytoplasm divided simultanously. Mature pollen grain was tricellular type. (2) The petal of male sterile plant degraded as a thread-like structure, the stamens were villiform in appearance and no pollens were form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anther of male sterile plant no longer proceed to differentiate spore mother cell and the pollen sac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tissue of sporogenous cells, there was no evident boundary between tapetum cell, middle lamella and inner wall of PMC, tapetal cells did not develop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So the abortion type was completely structural male sterility. The male sterile line belongs to non-sporange male sterile type and is of great use in F1 seeds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