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1 毫秒
1.
日粮蛋白质摄入量对泌乳奶牛氮排泄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3个重复的4×4的拉丁方试验设计,给体重、产奶量和泌乳天数接近的12头经产荷斯坦牛饲喂4种等能量水平、不同蛋白质水平(13.2%、14.1%、15.0%和16.2%,干物质基础)的日粮,来研究不同日粮蛋白质摄入量的泌乳奶牛尿氮、粪氮和总氮排泄量(尿氮+粪氮)变化情况。整个试验期共56d,每期14d,第1天~第10天为调整期,第11天。第13天为粪尿收集期。结果表明.奶牛氮摄入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随着日粮蛋白质摄入量的增加,不同处理组奶牛的产奶量差异不显著(P〉0.05);奶牛的尿氮、粪氮和总氮排泄量随氮摄入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处理组奶牛的尿氮排泄量有极显著差异(P〈0.01),总氮排泄量有显著差异(P〈0.05),但各处理组间的粪氮排泄量无显著差异(P〉0.05)。适当控制奶牛氮摄入量是泌乳奶牛氮素减排首要考虑的营养措施。  相似文献   

2.
日本高产奶牛泌乳高峰期的饲养天津奶牛育种站(300221)赵庆彬译梁淑萍校在日本,体重650千克日最高产奶量40千克(乳脂3.5%,以下同)的产奶牛,干物质的采食量平均为体重3.8%左右,饲料的能量水平TDN为72%—73%左右(NND2.4—2.4...  相似文献   

3.
伊朗农业科学部Bologna等运用21头在泌乳阶段经产的荷兰斯坦奶牛,在泌乳阶段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研究瘤胃降解蛋白对乳中尿素氮(MUN)和一些血相代谢的影响。试验期为5周,前2周为试验预饲期,后3周为采样期,所采样品分别为血、乳、尿。并设计了3种不同的降解蛋白(RDP)百分比,分别为9.3%、11.4%和14%(以干物质的摄入量为基础)。  相似文献   

4.
解决高产奶牛能量负平衡的方法是提高奶牛的能量摄入量。奶牛实际生产上的几种传统解决方法都有其优缺点。 在高产奶牛泌乳早期,增加于物质摄入量是解决能量负平衡的最先考虑,是满足其高能量需求的最简单的办法。但是泌乳早期,当泌乳量渐渐达到最高峰的时候,因为奶牛的胃及消化器官的容积和激素对采食的影响,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没有达到最高。同时奶牛的瘤胃微生物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期,这时奶牛消化能力也很弱。所以,这时高产奶牛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是在奶牛泌乳前期采用科学饲养的基础上,在日粮中添加缓冲剂,对饲养技术及缓冲剂的效果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着重研究了添加缓冲剂对奶牛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奶牛泌乳前期添加缓冲剂,可使奶牛的产奶量有所提高,乳成分得到改善,泌乳前期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每头奶牛可提高纯收入16O.46~335.13元。除可消化粗蛋白(DCP)的转化率略低,干物质(DM)、泌乳净能(NEL)和可消化能(DE)转化成标准乳(FCM)的效率,试验组牛均高于对照组牛。  相似文献   

6.
以荟萃分析方法(meta-analysis)总结评估某一酵母培养物产品对改善奶牛生产性能的功效。其结果已于2012年发表于国际奶牛研究权威期刊--美国乳业科学期刊(J. Dairy Sci.95:6027-6041)。共计有36篇经同行评审的试验研究论文达到了荟萃分析特定的质量要求。研究结果显示,给奶牛饲喂该酵母培养物每天能额外增加1.18 kg的乳产量、1.61 kg的3.5%乳脂校正乳产量、1.65 kg的能量校正乳产量、0.06 kg的乳脂肪产量与0.03 kg的乳蛋白产量。在干物质采食量方面,对泌乳初期奶牛(泌乳天数小于70 d)而言,该酵母培养物每天能增加0.62 kg的干物质采食量,而对于泌乳中、后期(泌乳天数大于70 d)的奶牛,饲喂该酵母培养物则每天可减少0.78 kg的干物质采食量。  相似文献   

7.
奶牛泌乳前期饲喂缓冲剂对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试验是在奶牛泌乳盛期采用科学饲养的基础上,在日粮中添加冲剂碳酸氢钠(NaHCO_3)和氧化镁(Mgo),对饲养方法和缓冲剂的效果进行研究。本论文着重研究了缓冲剂对奶牛消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奶牛泌乳盛期饲喂缓冲剂,可使粗蛋白质的消化率极显著地提高(P<0.01),干物质、粗纤维和总能的消化率显著地提高(P<0.05)。  相似文献   

8.
陈宝财 《中国饲料》2021,1(18):21-24
文章旨在评估全混合日粮中补充益生菌对奶牛泌乳性能、瘤胃发酵及血清代谢产物浓度的影响。试验将泌乳性能一致的48头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在为期6周的饲养试验期间,对照组饲喂基础全混合日粮,处理组饲喂基础全混合日粮+1×105 CFU/kg枯草芽孢杆菌。结果:日粮添加益生菌对奶牛干物质摄入量、乳脂肪、乳蛋白含量及乳脂肪产量、乳蛋白产量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奶牛的泌乳量、4%脂肪校正乳和饲料报酬分别显著提高4.09%、7.69%和1.89%(P<0.05)。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奶牛瘤胃异丁酸浓度显著提高11.96%(P<0.05)。对照组与处理组对奶牛氮摄入量、粪氮和尿氮排泄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奶牛氮沉积量显著提高50.15%(P<0.05)。对照组与处理组对大部分血清代谢物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组奶牛血清甘油三酯浓度显著提高25.37%(P<0.05),但血清尿素氮和非酯化脂肪酸浓度分别显著降低14.63%和40%(P<0.05)。结论:全混合日粮中补充枯草芽孢杆菌可以提高奶牛泌乳量、4%脂肪校正乳及饲料报酬,同时改善瘤胃异丁酸浓度及氮沉积。 [关键词]益生菌|奶牛|泌乳性能|瘤胃发酵|血液代谢物  相似文献   

9.
巴基斯坦的Faisalabad在研究泌乳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泌乳力和消化功能时,进行了2组试验,以评估青干草代替部分紫花苜蓿的效果。试验以玉米(DMB)为基础日粮饲喂奶牛,并分别添加下列成分:  相似文献   

10.
文章旨在探讨不同粗蛋白质水平浓缩料对泌乳早期奶牛生产性能、氮代谢及瘤胃发酵性能的影响。试验将泌乳早期、生产性能一致的60头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各组奶牛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0%、15%和20%的浓缩饲料,同时在整个8周的饲养试验期间自由采食水稻秸秆。结果:20%蛋白质组奶牛的干物质和水稻秸秆摄入量及4%脂肪校正乳和乳蛋白质产量均显著高于10%蛋白质组(P<0.05),同时20%蛋白质奶牛泌乳量、乳脂肪产量也显著高于10%和15%蛋白质组(P<0.05)。20%蛋白质组奶牛乳脂肪含量显著高于15%蛋白质组(P<0.05)。随着浓缩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乳尿素氮含量表现为显著升高(P<0.05)。随着浓缩料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氮摄入量、尿氮和总氮排泄量表现为显著升高(P<0.05)。20%蛋白质组奶牛乳氮含量、粪氮排泄量和氮平衡均显著高于10%蛋白质组(P<0.05)。与10%蛋白质组相比,15%和20%奶牛组氮利用效率分别显著降低25.92%和30.76%(P<0.05)。随着浓缩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瘤胃氨氮浓度表现为显著升高(P<0.05)。与10%蛋白质组相比,15%和20%蛋白质组奶牛瘤胃丁酸浓度分别显著提高28.44%和26.86%(P<0.05)。结论: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20%的浓缩料提高了泌乳早期奶牛的采食量、泌乳量及乳脂肪和乳蛋白产量,但增加了氮排泄量,对微生物氮的合成无负面影响。 [关键词]粗蛋白质|奶牛|生产性能|氮代谢|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11.
日粮阴阳离子差(DCAD)可调控家畜体内的酸碱平衡。近年来,由于其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而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文章就阴阳离子差的计算,阴阳离子差对泌乳奶牛干物质采食量、泌乳量和乳成分、瘤胃参数的影响,及对DCAD在我国泌乳奶牛日粮中的应用的展望作了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2.
蛋白质水平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以青贮草为基础的全价日粮中添加糖蜜,使干物质(DM)高至312g/kg,对泌乳牛是无副作用的。用18头早期泌乳牛进行交叉试验,以评价这种含高水平糖蜜的全价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给奶牛饲喂三种日粮,每种日...  相似文献   

13.
将30头健康的围产期奶牛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于产前28d开始饲喂NRC标准日粮(能量摄入100%组或Ⅰ组)、NRC标准增加20%日粮(能量摄入120%组或Ⅱ组)和NRC标准减少20%日粮(能量摄入80%组或Ⅲ组),产后各组奶牛均饲喂NRC标准泌乳日粮,至产后56d结束,观察干奶期不同能量摄入水平对产后奶牛千物质摄入量(DMI)、泌乳量及生殖激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围产期生殖激素的剧烈变化影响奶牛的DMI,泌乳量,糖、脂和蛋白质代谢,并主要通过调整NEFA的去路,适应机体的各种生理变化。干乳期能量摄入水平很可能是通过生殖激素对奶牛的DMI、泌乳和能量平衡进行影响和调节的。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品质全株玉米青贮饲喂泌乳奶牛对其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以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2圈健康的泌乳前期荷斯坦奶牛,按产奶量相近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0头,试验组饲喂新玉米品种制成的全株玉米青贮,对照组奶牛饲喂普通玉米制成的全株玉米青贮,试验期74 d(预试期14 d,正式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试验组全株玉米青贮的干物质、淀粉、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粗蛋白质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降低了泌乳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P<0.05),但产奶量转换为4%的校正乳时试验组和对照组产奶量无显著差异;试验组奶牛饲料转化率、乳蛋白率和乳干物质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乳脂率和乳糖含量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胆囊收缩素的含量下降(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含量有升高趋势(0.05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有机酸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消化生理的影响。选择388头泌乳奶牛,根据体重、产奶量、泌乳天数相近原则,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94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每头每天添加48 g复合有机酸。试验期共4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3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复合有机酸可显著提高泌乳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乳脂率、4%乳脂校正产量以及钙的表观消化率(P<0.05),对乳蛋白率、体细胞数、体细胞评分以及干物质、粗蛋白质、粗灰分、磷的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复合有机酸显著增加了泌乳奶牛的采食时长(P<0.05),但未显著影响躺卧时长、咀嚼次数、肢蹄评分、瘤胃充盈度评分、粪便评分、体表清洁度评分(P>0.05)。由此可见,添加复合有机酸能够提高泌乳奶牛的生产性能、钙表观消化率及采食时长。  相似文献   

16.
采用6×6拉丁方设计同时进行三个试验来研究添加丙二醇干品对干物质摄入量、产奶量和血液参数的影响。丙二醇的添加方式分为两种:与全混日粮混合或直接喷洒在日粮表面(对照1);日粮中胆碱和丙二醇的添加按照2×2因子设计(对照2);或者增加日粮中胆碱含量(对照3)。6头经产荷斯坦奶牛泌乳41d左右。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探讨瘤胃发酵产物乙酸、丙酸以及乙酸和丙酸比对奶牛干物质摄入量(DMI)、产奶量(MY)和乳成分的影响。通过回顾已发表文献,使用荟萃分析的方法构建模型并进行相应的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试验整理了关于奶牛生产性能的中文及英文相关文献51篇,共计181个处理,研究不同的饲料原料、营养成分、饲料添加剂对不同生理阶段泌乳奶牛瘤胃发酵指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基于此51项试验的荟萃分析结果表明,与瘤胃内乙酸和丙酸产量相比,奶牛的产奶量(R2=-0.426,P<0.01)、乳脂率(R2=0.359,P<0.01)、乳脂产量(R2=-0.257,P<0.01)、挥发性脂肪酸(VFA)(R2=-0.226,P<0.05)和干物质采食量(DMI)(R2=-0.485,P<0.01)与瘤胃发酵产物乙酸和丙酸比有更强的相关性;瘤胃乙酸和丙酸比与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脂产量和DMI存在极显著的一元线性回归关系(P<0.01),其比值的增加会导致DMI、产奶量、乳脂产量极显著降低(P<0.01),乳脂率极显著升高(P<0.01),瘤胃乙酸和丙酸的比值每增加1,乳脂率增加0.26%,奶牛的干物质摄入量、产奶量分别减少2.34和4.99 kg。通过荟萃分析发现,乙酸与丙酸的比值可以更科学地预测乳脂在乳中的占比且准确反应牛奶乳脂率的变化,为饲粮的选取及调控乳品质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将围产期健康奶牛30头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于产前第28d开始饲喂标准日粮、营养水平增加20%日粮和营养水平降低20%日粮,产后各组奶牛均饲喂标准泌乳日粮,直至产后第56d试验结束。试验结果表明,产前低营养饲喂不仅提高了产后奶牛干物质摄入量、产乳量,而且提高了产后奶牛血浆NPY的浓度。  相似文献   

19.
根据美国国家研究会(USA’s National Researsh Council)的研究显示:现代高产奶量的成年奶牛钴的摄入量明显不足,特别是经产奶牛钴的摄入量更为不足。由于植物本身不含钴元素.所以奶牛体内所需的钴元素主要依赖于人工添加。因为钴元素不仅在反刍动物体内维生素B12的合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奶牛体内的钴平衡可以影响到其怀孕晚期和泌乳早期的一些生产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直接饲喂微生物(direct-fed microbials,DFM)或者益生菌(probiotic)是纯天然产品。近几年来给高产泌乳奶牛直接饲喂微生物的实践正逐渐增加,普遍使用的直接饲喂微生物是酵母和酵母培养物。然而给奶牛饲喂酵母产品的研究结果各不相同,在提高干物质采食量、增加牛乳产量和乳成分上的效果也有显著差异。乳牛的泌乳时期、饲喂类型、饲喂方式和精粗比都会影响酵母和酵母培养物的饲喂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