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解不同抗寒性小麦品种在寒地越冬期间分蘖节生长点发育进程及生理指标的差异,筛选适宜的抗寒指标,以抗寒性差异显著的3个小麦品种(中国春、济麦22和东农冬麦1号)为材料,在小麦生长期、驯化期和封冻期检测分蘖节生长点的分化进程、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PSⅡ光化学效率(Fv/Fm),并测定叶片和分蘖节的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强抗寒性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的返青率较高,生长点分化较为缓慢,封冻期时生长点仍处于单棱期;而弱抗寒性小麦品种济麦22和不抗寒小麦品种中国春的生长点在2019年驯化期和2020年封冻期均已进入二棱期。2019年东农冬麦1号的叶片相对电导率以及2019和2020年叶片和分蘖节中MDA含量在封冻期均显著低于中国春和济麦22。此外,东农冬麦1号叶片和分蘖节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封冻期均显著高于中国春和济麦22,且其叶片的Fv/Fm显著高于中国春,但与济麦22无显著差异。总之,强抗寒性小麦品种生长点分化进程缓慢,封冻期时仍处于单棱期;且该...  相似文献   

2.
倒春寒是严重影响和制约黄淮南片麦区小麦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小麦受倒春寒的危害程度与霜冻天气、栽培条件和品种自身遗传等关系密切。为了给黄淮南片麦区小麦耐倒春寒育种提供参考,本文结合耐倒春寒品种(系)百农矮抗58、百农207等的育种实践,提出判断小麦品种耐倒春寒的4条基本原则:(1)在相同地区相同年份,发生倒春寒时,不同栽培条件下均未发生冻害或冻害较轻的品种;(2)在相同地区不同年份,无论任何生育时期发生倒春寒均未造成冻害或冻害较轻的品种;(3)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区,发生倒春寒时,均未发生冻害或冻害较轻的品种;(4)在低温敏感期(穗分化时期)鉴定时未发生冻害或冻害较轻的品种。本文还分析了与小麦品种耐倒春寒能力强弱密切关联的冬春性和抽穗期、光温反应特性、植株健壮度、越冬期抗寒性、穗部结实性和受害后恢复能力等6类性状,拟定了小麦耐倒春寒育种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不同专用小麦氮素同化及根际土壤氮素转化的特点,利用盆栽试验比较分析了强筋型小麦豫麦34、中筋型小麦豫麦49和弱筋型小麦豫麦50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其根际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生育进程,功能叶GS活性先升后降,豫麦34于开花期达到最大,豫麦49和豫麦50则在花后14 d达到高峰;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在花后14 d有一小高峰,除拔节期外,各时期均表现为豫麦34>豫麦49>豫麦50;除拔节期外,各时期叶片可溶蛋白含量均表现为豫麦34>豫麦50>豫麦49。根际土壤反硝化细菌活性在开花期较低,在其他时期均表现为豫麦34>豫麦49>豫麦50。硝化作用在拔节期和花后28 d品种间差异显著;豫麦34和豫麦49的亚硝化作用在开花期有小幅上升,豫麦50则在开花期达到最低值;土壤蛋白酶及脲酶活性在生育后期较大;不同专用小麦根际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仅在拔节期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低温对小麦根系的伤害机理,在分蘖期和拔节期模拟低温,研究低温胁迫对稻茬不同小麦品种(烟农19,抗寒性较强;郑麦9023,抗寒性较差)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对小麦根系中抗氧化酶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2个小麦品种受到低温胁迫后,根系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增强,丙二醛含量(MDA)显著下降,且拔节期低温处理小麦的抗氧化酶活性增强幅度更大,MDA含量下降幅度更小。抗寒性较强的小麦品种(烟农19)根系中脱落酸(ABA)、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含量在低温胁迫后均表现为上升趋势。抗寒性较差的品种(郑麦9023)根系中GA3含量在低温胁迫后增加;ABA含量在低温胁迫后下降;IAA含量在分蘖期低温胁迫后表现为增加,拔节期表现为下降。以上结果表明,分蘖期和拔节期遭受低温后,不同品种稻茬小麦根系中抗氧化酶活性及激素含量受影响的程度不同,抗寒性差的品种根系受低温影响较大,且以拔节期影响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倒春寒是限制我国黄淮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为了明确黄淮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24个主栽或近年来审定的小麦品种倒春寒抗性强弱,在拔节期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冷冻胁迫处理(两种强度:L1,-4℃/1 d; L2,-2℃/2 d),对这些品种叶片受冻指数、幼穗冻伤率、产量等指标进行调查,以鉴选抗倒春寒的小麦品种,同时对品种倒春寒抗性(叶片受冻指数和幼穗冻伤率)与品种冬春性、越冬期抗寒性(叶片受冻指数)和农艺性状(如茎长、茎粗、SPAD等)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叶片受冻指数、幼穗冻伤率及产量降幅在L1和L2下的表现有所不同。在L1和L2下,淮麦20、江麦816和济麦22的叶片受冻指数、幼穗冻伤率和主茎产量降幅整体上表现较低;而连麦8号、淮麦20、柳麦618和镇麦12的产量降幅表现较低。虽然小麦品种倒春寒抗性、冬春性和越冬期抗寒性间存在密切关系,但单个品种的三者之间并无必然关联。拔节期农艺指标难以反映小麦品种的倒春寒抗性。  相似文献   

6.
低温对小麦幼苗干物质积累及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小麦干物质积累和根系分泌物变化与小麦抗寒性的关系,采用盆栽方法,以弱春性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偃展4110和半冬性小麦品种豫麦49-198、周麦18为材料,设置4个不同温度处理(T1:昼夜均为18℃;T2:昼夜分别为12℃/7℃;T3:昼夜均为4℃;T4:昼夜均为-10±3℃),研究了低温对小麦幼苗干物质积累、根系分泌物和相对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2 d,小麦根系分泌物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总酚含量升高;低温胁迫3 d,T3处理下,小麦根系分泌物中游离氨基酸和总酚含量较高,T4处理下小麦根系分泌物中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及总酚含量均表现最低,而可溶性糖含量较高。低温胁迫下,根系相对电导率升高,其中豫麦49-198升幅最小,而兰考矮早八升幅最大。低温胁迫下,小麦幼苗干物质积累受到抑制。T3处理下,豫麦49-198干物质积累及幼苗相对生长速率均较高。在4个小麦品种中,豫麦49-198抗寒性较强,兰考矮早八抗寒性较弱。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小麦品种的抗寒机制,对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对照品种济麦22在低温驯化及封冻阶段植株的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低温驯化阶段对照品种济麦22新叶的最大荧光产量(Fm)、PSⅡ最大量子产量(Fv/Fm)、实际量子产量(yield)、光化学淬灭(qP)显著高于东农冬麦1号,低温驯化结束后济麦22的这些参数迅速降低,显著低于东农冬麦1号新叶相应的值;调查期内东农冬麦1号新叶的初始荧光(Fo)变化稳定,降幅为26.2%,济麦22新叶Fo的降幅为52.8%;两品种老叶的荧光参数值变化趋势接近一致,低温驯化结束后东农冬麦1号老叶的Fm、qN、qP值显著高于济麦22老叶相应的值.在生产上可以利用叶绿素荧光参数对品种抗寒性进行鉴定,鉴定时期为低温驯化期结束、封冻期开始时,鉴定的部位应为植株新叶.  相似文献   

8.
2020年秋播,于江苏省现代农业(稻麦)产业技术体系射阳推广示范基地开展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对不同小麦品种的生育进程、茎蘖动态、抗病(逆)表现、产量及产量结构进行全面考察分析。综合产量、品质、熟期熟相、抗病和抗逆性等多种因素分析,各参试品种均表现较好,其中盐麦1号、镇麦18综合表现较突出,盐麦1号最终产量为7 871.55 kg/hm2,镇麦18产量也达到7 800.30 kg/hm2。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了解抗寒生理机制,阐明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与内源ABA含量的相关性,以超强抗寒性品种(陇油6号、陇油7号)与耐寒性品种(天油2号、天油4号)为材料,研究越冬前低温胁迫后冬油菜在大田自然降温情况下叶片与根系中内源AB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除天油4号,随着气温的降低,冬油菜ABA含量逐渐升高,不同抗寒性品种增加幅度不同,超强抗寒性品种(陇油6号、陇油7号)的根系及叶片的ABA含量升高时期早于耐寒性品种(天油2号)。相关性分析表明,与叶片相比,根系ABA含量与冬油菜的越冬率之间的相关系数更高;而同一时期,各品种均表现出叶片伸长叶部分的ABA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为给强筋冬小麦品种的抗旱性评价和抗旱指标筛选提供理论依据,以黄淮麦区种植的8个强筋小麦品种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设置正常供水(对照)和20%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两个处理,测定了萌发期11个抗旱相关指标、幼苗期20个抗旱相关指标,计算各指标的抗旱系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求得综合抗旱能力评价值(D值),基于D值评价萌发期和幼苗期抗旱性;在旱棚池栽条件下,测定了2种水分处理下(适时一次灌溉、雨养)籽粒产量,基于产量抗旱系数评价全生育期抗旱性。结果表明:(1)干旱处理下,8个小麦品种萌发期发芽势、发芽率等10个抗旱指标显著低于对照,根冠比显著高于对照;幼苗期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13个抗旱指标不同程度地低于对照,胞间CO2浓度、SOD活性等7个抗旱指标显著高于对照。(2)与适时一次灌溉相比,雨养条件下小麦籽粒产量显著降低,降幅18.70%~28.66%,产量抗旱系数为0.713~0.813。(3)8个强筋小麦品种在萌发期和幼苗期抗旱等级不尽相同。藁8901在2个生育时期均表现出抗旱性;科大1026、郑麦7698和丰德存麦5号在幼苗期表现出抗...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拔节期低温对小麦新品种漯麦163的生理生化以及抗寒基因表达特性的影响,以漯麦163及其母本漯麦6010为材料,于拔节期在人工智能低温室进行低温胁迫,分析低温胁迫对两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并对抗寒相关基因(SODWCS120LEAP5CS)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持续低温胁迫下,两个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下降,S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均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对抗寒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发现与对照(低温处理0 d)相比,低温胁迫下,SODWCS120基因的表达量在两品种中于处理后不同时间点均显著下降;LEA基因的表达量在漯麦6010中于处理后不同时间点显著下降,而在漯麦163中于低温处理1 d后显著提高;P5CS基因的表达量在漯麦163于低温处理3 d后以及在漯麦6010于低温处理2 d和3 d后均显著提高。结合大田观察,发现漯麦163和漯麦6010均具有较强的耐倒春寒能力,可作为抗寒性亲本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2.
为在甘肃中西部麦区扩种冬小麦,本研究在秦王川区域对从甘肃东南部引进的冬小麦品种(系)进行鉴定,以筛选出丰产、抗寒性突出的更新换代品种。结果表明,陇东地区材料秆高,抗寒、抗旱性好,越冬率高,成穗率中等,相对高产;天水材料矮秆比例占到57.1%,大部分材料成穗率高,抗旱、抗寒性弱;两个生态区域高千粒重材料较少,但天水材料明显较陇东材料抗条锈性强,进一步说明天水麦区在小麦条锈病育种方面更为重视。试验材料中7份(占58.3%)陇东系列材料和5份(10.2%)天水材料在中川镇试验点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良,其中,兰天10号、陇鉴386、陇原034和兰094可向甘肃中部及沿黃灌区的水浇地延伸推广。甘肃东南部冬小麦能否向中西部延伸与其抗旱性相关,抗旱性好的材料抵御寒冷的潜力较强。此外,引进品种的产量潜力和农艺性状分布暗示,要提高甘肃传统春麦区冬小麦产量,应加大北方冬麦区和黄淮麦区其他光温迟钝型冬小麦新品种的引进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13.
软质小麦品质的辅助选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建立软质小麦品质的筛选和评价体系,对黄淮麦区和长江下游麦区20个不同硬度小麦品种的Puroindoline基因型以及全麦粉和面粉的部分相关品质性状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20个品种中,2个品种为Pina-D1b硬质突变型,6个品种为Pinb-D1b硬质突变型,其余12个品种为软质小麦;硬、软质小麦的全麦粉硬度和SDS沉淀值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但碱水保持力差异不显著;硬、软质小麦面粉的碱水保持力和溶剂保持力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性状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全麦粉硬度与SDS沉淀值、面粉的碱水保持力、水溶剂保持力、碳酸钠溶剂保持力、蔗糖溶剂保持力均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0.94、0.94、0.91和0.81,SDS沉淀值与乳酸溶剂保持力相关也极显著,相关系数0.80.这些结果说明Puroindoline基因型检测、全麦粉硬度和SDS沉淀值检测可以作为软质小麦的早代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盐碱胁迫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制约农作物产能的提升。本试验以国内外引进的40份小麦品种(系)和新疆2个主栽品种为材料,在0、300、600、900 mmol·L-1 NaCl浓度下模拟盐胁迫环境,研究不同浓度NaCl对小麦芽期农艺表现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耐盐小麦品种。结果表明,测定的8项生长指标在42份种质资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对耐盐系数以及综合耐盐系数分析,鉴定出1份极耐盐品种(宁春45),1份耐盐品种(新冬39),2份较耐盐品种(濮兴5号和济麦21),这4份种质材料可用于南疆盐碱地小麦耐盐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15.
孕穗期低温对小麦生理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孕穗期小麦的生理抗寒性,以参加黄淮海麦区区试的24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在人工气候室内模拟孕穗期低温胁迫,测定和分析了低温处理后小麦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孕穗期低温胁迫后,小麦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P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在品种(系)间存在差异。从7个性状的相对值来看,相对电导率最高,POD活性最低。通过隶属函数法和极点排序法计算得到的参试小麦平均隶属度值和综合排序值分别为0.17~0.64和1.93~4.02,二者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呈负相关。根据平均隶属度值和综合排序值,将参试小麦品种(系)抗寒性聚为5类,其中冀麦585和石B05-7388的孕穗期抗寒性最强,山农055843和C-44抗寒性最弱。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小麦种植中品系混乱、劣种降效、假种坑农以及模型参数过多不利于部署到移动端等问题,提出了IRMAnet模型。通过拍摄29种不同小麦的种子期、幼苗期、开花期图片,构建了一个拥有87个类别46 420张照片的小麦多生育时期数据集。基于该数据集,首先将原始ResNet34模型的基本残差块中的第二个卷积块替换为inverted residual block,以降低网络的参数量;其次在网络的Layer1层后加入一层RFB层,增大感受野的同时提高特征提取能力;最后在网络的Layer2、Layer3层后分别加入一层MAPOOL层,以增强泛化能力和准确性。在训练集上进行训练后,IRMAnet的准确率为95.0%,相较于ResNet34提高了1.9个百分点。将在训练集上训练得到的权重加载到验证集上后,除个别品种外,绝大多数品种的精确率、召回率、特异度均达到了90%以上。实验结果表明,IRMAnet能够对多个生育时期的小麦品种进行准确识别,模型性能更加优越,所使用参数量更低。该研究为全生育期小麦品种识别提供了依据,为小麦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新的技术选项。  相似文献   

17.
不同抗寒性冬小麦叶鞘质膜的稳定性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叶鞘质膜稳定性与小麦抗寒性的关系,以返青率不同的4个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寒地冬小麦越冬期叶鞘质膜稳定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低温下,冬小麦叶鞘相对电导率与自由水和总水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丙二醛含量与SOD和POD活性、As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封冻后,抗寒性强的冬麦品种(系)的SOD活性和GSH含量显著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系)。在深度封冻期保持叶鞘质膜稳定性有助于增强冬小麦抗寒性。  相似文献   

18.
为通过合理配麦提升国内优质强筋小麦的面包加工性能,对11种主栽强筋小麦品种进行理化、面团流变学检测及烘焙评价,筛选出综合品质较优、特点不同且互补的三个品种,分析其不同比例配麦对面粉理化特性和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麦26和师栾02-1具有良好的面包烘焙品质;配麦可有效均衡小麦品质特性,提高烘焙品质。新麦26、师栾02-1和西农979搭配后,3种配麦样品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均高于单个品种和对照,面包感官评分均显著高于西农979;配麦3的面包感官评分显著高于师栾02-1。由此可见,国内不同品种的优质强筋小麦合理搭配,可有效弥补单个品种的品质缺陷,提升其面包加工性能、适用性和综合效益,满足市场对面包专用粉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河南主推小麦品种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寒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小麦品种对春季低温胁迫的响应,以郑麦366、郑麦7698、矮抗58等12个河南省主推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拔节期低温(-6℃)和孕穗期低温(0℃)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叶片生理指标、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分析了寒害级别与各生理指标增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幼穗发育进程慢的强耐寒性小麦品种的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低温条件下的增幅大于幼穗发育进程快的弱耐寒性品种,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幅表现出相反的趋势。拔节期和孕穗期低温处理,使供试小麦品种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以及产量均下降,拔节期低温对有效穗数和千粒重的影响更为严重,孕穗期低温对穗粒数和产量的影响更为严重。拔节期低温引起的小麦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SOD活性、CAT活性和MDA含量的增幅与小麦所受寒害级别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孕穗期低温引起的小麦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和MDA含量的增幅与小麦所受寒害级别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这些结果说明,不同小麦品种的耐寒性强弱在拔节期和孕穗期的表现并不一致,与寒害水平显著相关的生理指标也有差异,应结合两个时期的综合表现评价小麦品种春季的耐寒性。  相似文献   

20.
为给小麦粉营养品质与商品性的协同改良提供参考,以20个小麦品种(系)为试材,分析了不同角质类型的籽粒中脂肪氧化酶(LOX)活性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并初步探讨了LOX活性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高低与全麦粉白度、黄度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间LOX活性、类胡萝卜素含量、全麦粉白度、全麦粉黄度均存在极显著差异;LOX活性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麦粉白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全麦粉黄度相关性不显著;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全麦粉黄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白度相关性不显著。采用欧式最长距离法对供试小麦品种(系)的LOX、类胡萝卜素以及全麦粉白度、黄度进行聚类分析,结果,LOX活性和白度较高、类胡萝卜素含量和黄度较低的周麦19和偃展4110聚为一类;LOX活性和白度较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和黄度较高的烟农21、皖麦47等9个品种聚为一类;上述性状值居中的其他9个品种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