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循环经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实现方式,也是老工业基地进行改造、调整产业结构、解决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循环经济理论分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十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的同时,辽宁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通过计算2003-2012年辽宁高等教育规模增长率及高等教育的弹性系数,探索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十年来辽宁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演变,并对如何提高辽宁高等教育与经济的适应性和协调型发展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3.
林业的跨越式发展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林业在所有制的选择、管理体制、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和设想。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世纪,安徽省抓住机遇,加快了老工业基地产业发展的步伐。本文在城市区情分析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定性分析了其优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提出了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1):180-181
东北老工业基地想要在时代的潮流中不被淘汰,就要立足于创新。选取东部地区的代表性省份山东省、江苏省,中西部地区代表性省份湖南省、陕西省,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企业的创新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企业创新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东北问题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同志结合我国国情,创造性地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理论,这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等农业教育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作用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本文论述了高等农业教育服务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责任、功能与作用 ,就其如何为老工业基地提供强大的人力和技术支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意义以及制约因素的分析,探讨了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役中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金秋八月,北国春城,云淡风清,姹紫嫣红,气势恢宏的长春国际会展中心,披上节日的盛装,流光溢彩的现代化展区,人如潮,花似海.2006年8月15日8时58分,在一派火爆、热烈、喜庆的节日气氛中,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宣布"第六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暨全国乡镇企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农产品加工贸易博览会"开幕.  相似文献   

10.
张晶晶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2100-12101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中央目前着力发展的工作。从实证分析角度出发,利用统计数字来深层分析和挖掘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改进措施,从而量化地给出发展东北更有效可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王留锁  商东华  郝晓雯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796-11798,11810
辽宁省跨市供水普遍,全省有18个跨市供水水源地,以大伙房水源为例,分析辽宁省跨界水源地的发展困境,总结进行跨界饮用水源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并提出建立跨界饮用水源生态补偿政策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2.
张晶晶  胡晓钧  杨继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407-16409,16494
生态足迹方法是定量测度区域发展可持续状态的一种简易方法。运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测算了1998~2007年辽宁省的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结果表明,辽宁省人均生态足迹总体上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由1998年的3.024hm2/人上升到2007年的4.738hm2/人;人均生态承载能力呈现缓慢的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4.8%;生态赤字逐渐增大,由1998年的2.342hm2/人上升到2007年的4.088hm2/人,生态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万元GDP生态足迹整体呈下降趋势,从3.211hm2/万元下降到1.850hm2/万元,表明资源利用效率越来越高,经济发展能力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在退耕还林工程新周期的开始阶段,对以往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进行评估以期为退耕还林工程的宏观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基于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专项监测站和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所属森林生态站等的数据资源,参照《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估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办退字[2013] 16号)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应用分布式测算方法评估了辽宁省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结果显示辽宁省退耕还林工程各项生态效益总价值量为491.94亿元/年,各项生态效益由高到低依序为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释氧、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和林木累积营养物质.辽宁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总价值量占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总价值量的19.40%(95.45亿元/年),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占64.77%(318.64亿元/年),封山育林占15.83%(77.85亿元/年).  相似文献   

14.
农业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在阐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内涵基础上,结合福建生态强省建设实践,分析了新时期农业绿色振兴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关系,阐述了福建生态强省建设取得的成效及获得的深刻启示,并从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乡村绿色振兴、坚持严格依法治理、坚持发展循环农业等方面提出了促进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耕地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桑秋  苏飞  张平宇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42-1143,1173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辽宁省1996~2005年耕地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总体上呈现逐渐增加趋势,由1996年的0.337 6 hm2/人增加到2005年的0.395 9 hm2/人;而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呈现逐年减少趋势,由1996年0.300 7hm2/人减少到2005年的0.269 6 hm2/人;人均耕地生态赤字也不断扩大;在研究时段内,辽宁省耕地生态超载指数不断扩大,说明目前辽宁省耕地资源处于超负荷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16.
韩秀君  于晓俐  王桂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826-16827
[目的]研究2010年辽宁省春季低温对农业的影响及成因。[方法]应用天气学分析原理,通过对大气环流形势及卫星云图的分析,探讨2010年4~5月辽宁省春季低温对农业的影响及此次低温天气产生的成因。[结果]高空形势分析表明,2010年4月欧亚大陆高纬度为两槽两脊的形势,乌拉尔山高压脊加强东移,贝加尔湖冷空气沿脊前东南下,并加强成冷涡;辽宁位于冷涡的前锋,受冷涡影响,辽宁地区气温偏低;2010年5月上旬冷空气活动频繁,有2次冷涡影响,气温仍处于低位;中旬后期有暖脊挺进,气温回升。高空槽是产生降水的主要系统,低空急流是降水产生的动力条件;冷涡是此次春季持续低温产生的主要原因;降水多是低温天气产生的次要原因。[结论]该研究为辽宁省春季低温的预防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生态住宅是中国住宅产业反展的长远目标,为更好地引导辽宁省的生态小区建设,实现小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辽宁省的实际出发,提出了生态小区的考评指标体系,以期对辽宁省的生态小区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节水农业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1世纪辽宁省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水资源危机迫切要求发展节水农业。概述了国内外节水农业的发展概况,分析了辽宁省发展节水农业的潜力,提出了辽宁节水农业的总体发展方向与思路,同时针对辽宁各地区的不同情况,阐述了所需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辽宁的森林面积建国初是1.9×106hm2,现在增加到4.5×106hm2。辽东有林2.0×106hm2,成为中部的绿色屏障和重要水源基地;西部有林达1.6×106hm2,控制水土流失面积2.0×106hm2。但生态环境仍很严峻,风雹水旱灾害频繁发生,1980年以来,累积受风灾农作物面积5.2×107hm2;受旱灾1.6×107hm2;受水灾5.7×106hm2。水土流失冲毁良田,淤积河道和水利工程。加强森林生态建设,必须真正建立领导干部生态建设责任制;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森林生态建设;实行森林生态建设补偿制度;增加现有生态建设工程的投入。  相似文献   

20.
孙喜娇  许东 《农学学报》2014,4(11):114-117
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以及新型城镇化的提出给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则给休闲农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辽宁省休闲农业资源丰富,但与国内其他地区一样,目前都存在利用模式比较单一、产品品位不够的问题和不足。因此如何把政策和市场需求相融合,充分开发和利用乡村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城乡统筹是辽宁省遇到的重要问题。笔者从全新的资源观的角度分析了辽宁省休闲农业资源的特点,提出了辽宁省休闲农业发展的4 种模式,并以三农博览园为例提出了产品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