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星星之火,红遍车头大队 湖南省道县车头公社车头大队,坚持开展了群众科学实验活动,连年获得棉花丰收。1965年全大队种97.7亩棉花,亩产皮棉105斤。科学实验小组培育的25亩丰产试验田,其中有14亩过了亩产200斤皮棉关,创造了有史以来最高产量纪录,为山丘区棉花生产树立了样板,是全县棉花高产的一面红旗。 过去,这里很少种棉花,有些年偶然种  相似文献   

2.
<正> 地面薄膜复盖是棉花栽培上一项新的技术措施,增产效果显著.1980年棉花地膜复盖试验田3.2亩,平均单产皮棉289.8斤,其中沈家大队杨庄五队0.45亩,收皮棉139.8斤,折合亩产310.6斤,1981年地膜复盖棉花12亩,单产都在250斤以上,其中郑庄、杨庄4亩多盖膜棉花,单产皮棉都突破300斤.地膜复盖棉田增产的原因主要是:  相似文献   

3.
棉花生产传统上惯用早抪、稀植,人工整枝,争取“三桃”,生育期长,病虫危害重,管理繁杂,劳动强度大,投资多,产量不高.为了改革栽培技术,提高棉花单产,几年来,我们和裴村大队科研站,共同进行了棉花高密度化学除草、不中耕试验和大田生产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成果。1977年示范种植186亩,平均亩产皮棉114.2斤,其中有14.5亩达168斤。1978年示范种植127亩,平均亩产皮棉131.5斤。较常规种植增产2—3成。前茬油(艹才)平均亩产86斤。高密化除棉田在栽培管理上和常规管理不同,也和过去“万株小棵早打顶”不同。  相似文献   

4.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在全国棉花会议精神的鼓舞下,孟圩大队党支部在狠抓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的同时,带领大队棉花专业队和科研小组人员大搞丰产田.1973年种植棉花丰产田3.08亩,棉花品种为江苏棉一号,获得亩产皮棉311.5斤;1974年种植棉花丰产田3.15亩,棉花品种为江苏棉一号和江苏棉一号大铃,又获得了亩产皮棉322.04斤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棉花营养钵育苗是栽培技术上的改革,是夺取棉花高产的有效途径。我们从1970年推广育苗移栽以来,面积逐渐扩大,1978年全社6500亩棉花,育苗移栽5500亩,占棉田面积84%,一般亩产皮棉150斤以上。河(?)大队769亩棉花,全部育苗移栽,单产皮棉200.7斤。实践证明,棉花营养钵育苗比直抪好处多。主要是:1.早种、早发、早结桃。一般3月15日抪种,比直抪棉花早一个多月,可以抓住伏前桃。据1976—1978三年调查,育苗移栽的  相似文献   

6.
<正> 清丰县古城公社东佛店大队,1982年春与地,县农业局、公社农技站签订千亩棉田技术联产承包合同,定产指标亩产皮棉120斤,由于双方严守合同,1982年1000亩棉田,亩产皮棉l75斤,总产17.5万斤,比承包单产每亩增产55斤,全大队向国家交售皮棉16.5万斤,仅棉花就收入43万元.由于棉花丰收,一年还清了国家贷款1.5万元,新打机井5眼,大队搞农业积累2万元.实行  相似文献   

7.
锦西县钢山公社钢西大队第八生产队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在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运动中,认真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一九七六年获得粮、棉双丰收。粮食亩产一千三百斤;全队播种棉花(黑山棉一号)三十二亩一分四,平均亩产皮棉一百零八斤。他们战低温促早熟夺得棉花高产的主要经  相似文献   

8.
六安卅舖位于淠史杭丘陵灌区,1964年省科委和我院在卅鋪公社建立了研究基点。1965年六安地委又决定以这个公社作为低产变高产的綜合样板,并派一批干部长期駐点,我院也增加了一些技术力量。为了加强統一領导,在地委直接領导下,成立了样板工作領导小組。同时选定卅鋪、楊公两个大队作为样板大队荒昀唇浌甯刹亢凸愦笊鐔T群众的共同努力,农业生产获得进一步发展。虽然1965年生产上遇到比較严重的自然災害,但两个样板大队仍取得較好的收成,全社粮食产量比1964年增收八万斤,棉花增产幅度更大。1965年卅舖大队粮食亩产五百六十一点五斤,比1964年增产11.6%,皮棉亩产九十二斤,比1964年增产二点二倍多;楊公大队粮食亩产五百二十七斤,比1964年增产11.1%,皮棉亩产九十五点四斤,比1964年增产三点七倍多。有五个生产队,粮食亩产超过七百斤,少数丰产田亩产高达千斤以上。有八个生产队皮棉亩产超过百斤,最高的生产队皮棉亩产达一百八十三斤。  相似文献   

9.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推动下,双沟公社孟圩大队的棉花专业队和科研小组人员,在公社党委、大队党支部的领导下,以阶级斗争为纲,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倾向,批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大干社会主义农业,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大搞棉花丰产试验.1973年3.08亩丰产试验田,亩产皮棉311.5斤;1974年3.15亩试验田,亩产皮棉322.04斤;1975年在连续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随着栽培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塑料薄膜在生产上的大量推广应用,一个以地膜覆盖为中心的棉花栽培新体系,正在我省逐步形成和完善。据1983年统计:全省植棉面积84万亩,平均亩产皮棉125斤;其中覆膜棉田33万亩,亩产皮棉160斤,仅这一项全省就增产皮棉20余万担。  相似文献   

11.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全县人民以大寨为榜样,认真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因地制宜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粮棉产量在两年连续超《纲要》的基础上,今年又获丰收。粮食平均亩产620斤,比去年增长一成多,10万多亩棉花,平均亩产皮棉108斤,比1971年增长三成,成为历史上产量最高的一年。单产皮棉150斤以上的社、场有3个,180斤以上的大队有7个,有62个生产队单产皮棉超过200斤。  相似文献   

12.
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切经过试验”的教导,为了探索粮棉高产规律,丰富生产知识,正确指导面上生产,一九七二年我们和中兴大队贫下中农一起种试验田。经过一年的实践,棉花试验田取得了较好的收成。 棉花试验田是连作棉田,面积13.2亩,土质夹沙黄,肥力中等,但地力差异较大。前茬是“21—4大麦”夹种豌豆绿肥(亩产大麦400斤,鲜绿肥1500斤)。棉花品种是“沪棉204”,采取宽窄行种植,实际密度为5100株。全期使用1500斤绿肥,6担粪肥,120斤棉饼和26斤尿素。皮棉亩产229.6斤。  相似文献   

13.
<正> 棉花是我省的主要经济作物,为了确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到1992年全省棉花总产15亿斤的计划,除了调整政策、保证面积之外,很重要的是靠科技兴棉,提高单产。为此,省农业厅提出了双二工程(200万亩棉花亩产皮棉200斤)。现将亩产200斤皮棉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貴池县烏沙公社新庄大队第十生产队,十余年来,一直坚持科学实验,钻研植棉技术,积累了麦棉两熟的丰富經驗。从1956—1964年,除1959、1960二年外,其余年份棉花亩产皮棉均达百斤以上,小麦产量亦达百余斤。特别是近两年来,棉花增产十分显著,全队植棉二百一十四亩(占旱地96.8%),1963年亩产皮棉一百四十一点五斤,1964年虽然棉花生长后期遇到长期严重的干旱,預計仍可达到亩产皮棉一百四十七斤,是我省沿江地区大面积麦套棉的丰产典型。  相似文献   

15.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运动推动下,去年我们汪东银花组,在多灾之年,43亩棉花获得了亩产皮棉247.4斤的好收成。4亩高产试验田平均亩产皮棉301.9斤,其中2.5亩亩产皮棉超过了310斤。现将亩产皮棉300斤试验田的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来宾县平塘公社继去年取得棉粮双丰收之后,1965年大树高产样板,采取領导、技术人員、群众三结合,培育19.7亩早棉样板田,取得平均亩产皮棉121.6斤。其中第七生产队干部、社员和区农科院蹲点技术人員种的1.004亩样板田,创造了亩产皮棉201.54斤的高产纪录。棉花样板田促进了大面积增产,如平塘村七个  相似文献   

17.
<正> 1980年新乡县棉田春播单作面积7万亩,棉麦套作6万亩,麦垄点播和麦茬棉2万亩,合计15万亩,平均亩产皮棉196,5斤,还收小麦170多斤.1980年全县向国家交售皮棉2867.4万斤,平均每个棉农贡献95.6斤,比1979年人均贡献45.3斤增加一倍多.棉花总产、亩产、人均贡献都是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获得大面积丰产的原因,除适宜的气候条件外,还狠抓了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县常年棉花铺地面积十万亩左右,是江苏省中等产棉县,过去棉花产量,一直低而不稳。七十年代平均亩产皮棉62.67斤,其中1979年只有40.3斤,从1980年以后,由于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植棉政策,实行科学植棉,大搞育苗移栽。四年来,棉花产量持续上升,1980年亩产皮棉85.8斤,1981年亩产皮棉111.5斤,1982年亩产皮棉129.4斤,1983年亩产皮棉145.3斤,四年平均递增19.19%。在1983年增产中,其中有5985担皮棉,是通过改制钵子的直径而取得的。就是将原来钵子直径5.5厘米,高9厘米的小营养钵,改成直径为7.5厘米,高12厘米的大营养钵,因此,改制后棉花在生理生态上,具有五大特点:一是钵子体积大适应苗龄长,叶片多,根系发育好;二是改小苗(2叶一心)为大苗(4—5叶)移栽;三是大苗移栽,抗植伤能力强,成活率高;四是大钵苗利于加快生育进程,缓苗期短,生长快;五是花芽分化已在  相似文献   

19.
大渡乡位于举水西岸,年平均温度16.4℃,无霜期约240天,常年降雨量1,200多毫米;大部系砂质土壤,棉田习惯为小麦棉花两熟栽培。全乡耕地9,418亩,其中旱地7,636亩。1956年棉田面积5,689亩。去冬今春已有98.5%的农民入社,并有86.7%的农户加入高级社。 本乡种棉历史很久。1950年前都是种“大毛子”、“绿绒茧”等中棉品种,一般年成亩产皮棉30——40斤。自1950年开始引种岱字棉后,产量逐年提高,如51年平均亩产皮棉41.1斤,52年45.1斤,53年53.2斤,54年全部被洪水淹没,55年平均亩产73.1斤,56年获得亩产101.2斤的大丰收,比55年增产37.3%,较全县平均亩产61斤,增产66%。取得了百斤皮棉的光荣称号。这是实现农业合作化后农业生产上第一年的巨大胜利。  相似文献   

20.
我们仓集大队是一个农村的小集镇大队,全大队11个生产队,4400口人,耕地面积3400亩,其中种粮食1400亩,棉花1800亩,还有桑果菜园200亩.平均每人不到八分地.解放初期,我们这里粮食单产只有百十斤,皮棉亩产只有十几斤.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我们对盐碱薄地进行了综合治理,特别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我们认真学习大寨的根本经验,以阶级斗争为纲,猛促农业生产,大搞科学种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