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牛病毒性腹泻病-黏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BVD-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的牛传染病,其特征是消化道黏膜糜烂、坏死、胃肠炎和腹泻。此病呈世界性分布,在许多养牛发达国家,如美国、新西兰、加拿大等尤其严重,给畜牧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自80年代首次报道该病以来,许多  相似文献   

2.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oea virus-Mucosal disease,BVDV-MD)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腹泻、黏膜糜烂、流产或产畸型胎儿为主要特征。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称为牛病毒性腹泻,引起的慢性持续性感染称为黏膜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  相似文献   

3.
牛病毒性腹泻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也称牛病毒性腹泻一黏膜病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mueosal disease virus,BVD—MDV),在分类学上属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BVDV与属内的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及羊边界病毒(Border disease virus,BDV),在血  相似文献   

4.
上海嘉定、崇明地区奶牛病毒性腹泻血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BVD),又称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BVD/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BVDV除感染牛外,还可感染猪,也会感染鹿、羊、骆驼、兔及其他野生动物,宿主相当广泛。近年来也有人感染BVDV,以及从生物制品中分离出BVDV的报道。病牛临床表现为腹泻,急、慢性黏膜病,持续性感染与免疫耐受,母畜流产、产死胎和畸形胎等。本病世界广泛流行,自1980年李佑民首次报道BVDV  相似文献   

5.
正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的以腹泻、繁殖障碍和免疫机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1-2]。BVDV进入机体后可造成免疫抑制和持续性感染。BVDV持续感染牛  相似文献   

6.
引起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BVD-MD)的病原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牛感染后会出现与其他腹泻病相似的症状,仅通过临床表现和病理观察很难做出准确鉴别;其次持续感染(PI)牛是该病主...  相似文献   

7.
牛病毒性腹泻病(Bovine viral diarrhea,BVD),又称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牛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病毒(BVDV)引起的。BVD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在分类上与猪瘟病毒(CSFV)和边界病毒(BDV)在同一属,同源性较高,抗原性有交叉。该病毒可感染牛羊猪等多种家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玉树地区牛病毒性腹泻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牛的腹泻、咳嗽、发热、黏膜糜烂溃疡、免疫抑制、怀孕母牛流产、死胎等多临床表现类型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呈世界性分布,于1980年传入我国,目前在我国呈散发性、地方性流行,每年都给我国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是危害我国养牛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动物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BVD)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并且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疾病[1-2],其病原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一员,可分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BVDV-1)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BVDV-2)。研究证明:BVDV会引起牛的急性感染、持续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PI)和黏膜病(Mucosal disease,  相似文献   

10.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BVD-MD),简称牛病毒性腹泻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VD-MDV)感染牛引起的一种复杂、呈多临床类型的疾病.该病是以发热、粘膜糜烂溃疡、白细胞减少、腹泻、免疫耐受与持续感染、免疫抑制、先天性缺陷、咳嗽、怀孕母牛流产、产死胎或畸形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1.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BVD-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牛,呈世界性分布,由于持续性感染及母牛的繁殖障碍,给世界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防控该病最有效的方法是疫苗接种,由于传统疫苗存在不足之处,对预防该病仍存在较大难度。为了有效防治该病的发生,新型核酸疫苗受到人们的青睐。  相似文献   

12.
正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1],牛感染BVDV后主要表现为腹泻,进行性消瘦,脱水,严重的可引起死亡[2]。BVDV可以导致免疫耐受和免疫抑制,母畜流产和奶牛产奶量下降,以及生产性能下降,每年都给全球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3-4]。近几年来,我国BVDV的感染情况日益严重,为了掌握青海  相似文献   

13.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oea virus,BVDV)在我国发现有20多年,而在世界范珏来讲已有近100年的历史。由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造成奶牛生产性能下降、繁殖障碍、持续感染等,是导劐集约化奶牛场严重亏损的重要原因。且牛病毒性腹泻导致的黏膜病致死率几乎1000A,已经严重阻碍养斗业的发展,但目前我国对牛病毒性腹泻还没有好的防控措施。文章对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生历史总结,便于石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诊断和预防中参考。  相似文献   

14.
奶牛和黄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血清抗体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病毒性腹泻一黏膜病又称牛病毒性腹泻或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或黏膜病病毒(Mucosal disease,MDV)引起牛以发热、黏膜糜烂溃疡、白细胞减少、腹泻下痢、免疫耐受与持续性感染、免疫抑制与繁殖障碍为特征的传染病。1946年由Olafson等在美国首次发现。本病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尤其是养牛业比较发达的地区。1980年李佑民自进口奶牛流产胎儿脾脏中分离到该病毒毒株,证明我国也有本病。  相似文献   

15.
<正>"犊牛病毒性腹泻"的致病原是"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又名黏膜病病毒(Mucosal disease vires),属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ms),是一种单股RNA,有囊膜的圆形微小病毒。1流行病学分析本病易感对象包括不同品种、性别、日龄的牛,但以妊娠  相似文献   

16.
牛病毒性腹泻一粘膜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牛病毒性腹泻一粘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BVD—MD),简称牛病毒性腹泻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一粘膜病病毒(BVD—MDV)感染牛引起的一种复杂、呈多临床类型的疾病。该病是以发热、粘膜糜烂溃疡、白细胞减少、腹泻、免疫耐受与持续感染、免疫抑制、先天性缺陷、咳嗽、怀孕母牛流产、产死胎或畸形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7.
<正>牛病毒性腹泻病(Bovine viral diarrhea,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主要特征为黏膜发炎、糜烂、坏死和腹泻等症状。国内自李佑民等[1(]1984)首次分离到毒株以来,已有十几个省市地区的畜群存在BVDV的感染[2-4]。钟发刚等[5-6]研究结果表明,BVDV感染在新疆大部分地区广泛存在,但大多为BVDV1b亚型和BVDV1c亚型。牛支原体主要引起牛的肺炎、关节炎、乳房炎等[7]。该病的  相似文献   

18.
<正>梅花鹿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或黏膜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的一种热性传染病,牛、羊、鹿均可以感染本病毒,主要症状有腹泻和黏膜糜烂等。该病于我国广泛分布,严重制约吉林省养鹿业健康发展。1流行病学BVDV首次被发现是在1946年的美国纽约州,并于1957年首次成功分离得到。1980年,李佑民在我国首次分离得到该病毒。在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19.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 virus,BVDV)是引起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的病原,欧美牛体中普遍存在轻性或隐性感染,与猪瘟病毒(HCV)、羊边界病病毒(BDV)具有1种共同抗原,有交叉反应,牛体中的抗体检出率高。本文通过对BVDV的分子生物学的概述,总结BVDV最新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BVDV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辽宁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ea,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对奶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摸清辽宁地区BVDV感染情况,本研究首次对辽宁省14个市27家规模化奶牛场共793份样品进行了BVD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BVD平均阳性率为74.0%.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BVD抗体阳性率存在养殖场规模和地区差异,该研究结果将为辽宁地区BVD的防控和净化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