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入,我国农业发展也面临着新发展的要求,相应地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解决也提上了日程,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这既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回应,也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2.
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我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后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与旨在解决某些局部性、单一性问题的单项农村工作政策有所不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系列农村工作政策的战略集成  相似文献   

3.
试论以科学发展观全面理解“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它是关系到未来我国的城市化、消除城乡差别和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论述了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三农"问题,分析了当前"三农"问题的主要关注点,并探讨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逐步实现城镇化的发展目标不仅指向经济发展,同时指向失地农民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但现实不允许等待农民具备了市民的素质再走进城市,唯一的选择是如何提高已经进入城市的“新市民”的文化素质,使之成为真正的市民.作者从“新市民”阅读习惯培养角度,分析研究构建“学习型”社区、提高“新市民”文化素质的策略,同时也为我国加速城镇化进程、建设和谐社区目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我国逐步实现城镇化的发展目标不仅指向经济发展,同时指向失地农民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但现实不允许等待农民具备了市民的素质再走进城市,唯一的选择是如何提高已经进入城市的"新市民"的文化素质,使之成为真正的市民。作者从"新市民"阅读习惯培养角度,分析研究构建"学习型"社区、提高"新市民"文化素质的策略,同时也为我国加速城镇化进程、建设和谐社区目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党的思想教育活动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党执政能力的有效方式。现阶段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党的历次思想教育活动是一脉相承的。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党的历次思想教育活动分析,可以从开展背景、活动模式和活动发展的角度归纳出党的思想教育活动规律,基于此能够更深入的理解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提高党的思想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7.
经过新中国成立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十五”时期的调整和跨越,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三农”工作面临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当前,“十一五”计划已经全面启动,这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8.
解决“三农”问题是带有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我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业基础地位较弱,农村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较落后,这一国情现实决定了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今年是实施“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我们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认真谋划“三农”发展的大计,为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为此,省政府提出了我省”十一五。发展三农的新方略。  相似文献   

9.
"两山"理论作为一种创新性的理论,其中蕴含着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指导,也将成为当今发展休闲农业的行动指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在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共同影响下,农村产业发展得到了更加有利的机会。在城镇化发展迅速的现在,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农业为基础的研究发展的休闲农业也将成为一种新型的农村开发模式。通过结合对休闲农业资源的开发研究,一方面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响应国家的号召,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向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方向前进。以"两山理论"为切入点,包括对"两山理论"的提出、科学内涵进行解读,关于休闲农业的发展,研究两者在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推进我国生态绿色文明发展建设、不断完善乡村振兴任务,构建现代化国家,最终目标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之下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农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建设,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起既能充分体现党的领导、符合法律规定,又能适应村民自治特点和规律的长效机制,用和谐稳固的"两委"关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相似文献   

11.
0 引言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阶段性变化,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时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这是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运用"两个趋向"重要论断指导解决当前建设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的具体体现,为"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必将对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产生推动作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十四五”新时期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河南省作为我国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主产区,其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本文从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河南省农业农村发展提供理论助力。  相似文献   

13.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推动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目前经济、社会等方面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党中央适时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构想与举措,也是系统地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综合性措施。同时,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14.
破解“三农”难题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余维祥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10059-10060,10077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时期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在深入分析“十五”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正确认识和把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新阶段新形势的基础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适应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编制《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时期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在深入分析“十五”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正确认识和把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新阶段新形势的基础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适应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编制《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三农”问题依然非常突出,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收入差距问题进一步加剧。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目标。发展现代农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美丽乡村"建设是发展新型城镇化及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统筹城乡改革的重要渠道。现阶段,我国面临城镇化发展的加速时期,应紧跟时代步伐,构建新型乡村景观建设,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也为我国城镇化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工程。近年来,襄樊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在新农村建设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试从分析襄樊新农村建设现状及问题入手,提出改善和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依旧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危言警语。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发展教育所提供的知识贡献与人才支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是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贯彻与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