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沿江地区小麦品种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出适宜在白湖地区种植的产量高、性状优、抗性好的小麦品种,在沿江地区进行了小麦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实际产量最高的品种是扬麦19,其次是宁麦13和宁麦518,实际产量最低的品种是南农0686,再次是扬麦13和宁麦17;有效穗数最多的品种是生选6号,其次是扬麦19、宁麦518和白农0902;千粒重最重的品种是宁麦17,其次是宁麦16和宁麦518;平均每穗总粒数最多的品种是宁麦17,其次是南农0686和扬麦19。因此,适宜在白湖地区生产的小麦品种主要是扬麦19、宁麦13和宁麦518。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明苏南稻区主要稻麦两熟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及主要性状的表现,及其与耕作制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苏州地区种植的南粳46、常优5号、常农粳8号等16个粳稻品种和扬麦16号、镇麦10号等9个小麦品种,通过在苏州不同地区进行试验分析了不同粳稻品种和小麦品种的产量和产量结构、生育期和株高等主要性状.[结果]参试粳稻品种间的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小麦品种间的产量无显著差异;粳稻不同播期和生育期与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而小麦不同播期和生育期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稻麦高产品种的每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性极显著,说明稳定每公顷穗数、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增加每穗粒数是稻麦周年高产的重要基础.[结论]针对苏州地区,在选择周年高产高效的稻麦品种组合时,主要考察水稻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其次考虑小麦品种的播期和生育期,再结合实际生产的需要合理搭配高产型、高效型或高产高效兼顾型的稻麦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3.
2009年江苏省泰兴市小麦测产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江苏省泰兴市不同小麦品种以及不同乡镇间种植小麦品种的产量情况,在小麦乳熟末期,随机测定了全市21个乡镇310个村9个小麦品种的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并估算了理论产量.结果表明,2009年全市小麦理论产量为6 663.6 kg/hm2,宁麦13和扬麦16产量较高,分别为6 994.5和6 987.5 kg/hm2,比全市平均理论产量分别高26.1%和24.4%,均达极显著水平.不同乡镇间产量变幅为5 435.1~8 404.7 kg/hm2,元竹镇和泰兴镇的理论产量最高,均超过8 250 kg/hm2.全市310个村小麦理论产量分布范围接近于正态分布,扬麦16、宁麦13和华麦2号3个品种在8个村的理论产量均超过9 000 kg/hm2.  相似文献   

4.
在迟播条件下通过对16个小麦品种引进试验,结果表明:在盐城市中南部麦区可选择扬辐麦4号和宁麦13等品种分蘖成穗率较强、综合抗性较好、产量潜力较高的品种为主推品种,搭配种植苏麦188、淮麦30等品种,同时进一步示范种植宁麦19、扬麦22、苏麦8号等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通过 1 3个主要优质小麦品种比较试验 ,济南 1 7产量很高 ,为优质专用面包小麦。淮麦1 8产量很高 ,为超高产小麦 ,适合于生产高级面条粉。扬麦 9号、宁麦 9号产量高 ,为优质饼干小麦。安农 92 484产量较高 ,为面包小麦。扬麦 1 5 8、皖麦 3 8、宁麦 8号产量中等 ,为蒸煮类小麦。其它品种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6.
小麦抗赤霉病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小麦生产水平及抗赤霉病特性,连续3年采用病麦粒表土接种法对不同小麦品种(系)赤霉病抗性、丰产性以及DON毒素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抽穗至扬花期是赤霉病发生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小麦齐穗后第1个扬花到扬花结束历时天数以及期间的天气情况为赤霉病流行提供了环境条件。华麦7号、扬麦21、宁麦13、农丰88、宁麦资126等品种对赤霉病抗性较高,扬麦15抗性较差。华麦7号、宁麦13、宁麦26等籽粒中DON毒素含量较低。宁麦13、扬麦21、华麦7号、华麦8号、扬麦22、扬麦28丰产性较高。综合而言,华麦7号、宁麦13、扬麦21等是赤霉病抗性较高、产量较高的小麦品种。随着赤霉病流行年份增多,筛选出适宜苏中地区种植的高产、抗赤霉病小麦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13个主要优质小麦品种比较试验,济南17产量很高,为优质专用面包小麦。淮麦18产量很高,为超高产小麦,适合于生产高级面条粉。扬麦9号、宁麦9号产量高,为优质饼干小麦。安农92484产量较高,为面包小麦。扬麦158、皖麦38、宁麦8号产量中等,为蒸煮类小麦。其它品种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不同小麦品种播期试验,研究播期对里下河地区小麦穗粒结构的影响。[方法]主要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选择里下河地区的当家品种扬麦158、苏麦6号、宁麦9号进行种植试验。[结果]有效穗数,苏麦6号和宁麦9号接近,扬麦158较低。实粒数,苏麦6号和扬麦158接近,宁麦9号较多。千粒重,苏麦6号>扬麦158>宁麦9号。[结论]在10月25日~30日播种,播期对有效穗数和实粒数的影响较小;播期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明显。综合考虑小麦穗粒结构与播期的关系,尤其要达到高产优质的栽培目标,当地小麦的播期安排在10月25日~11月4日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不同小麦品种播种期种植试验,研究播种期对小麦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方法]主要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选择里下河地区的当家品种扬麦158、苏麦6号、宁麦9号进行种植试验。[结果]冬前期干物质积累量苏麦6号和扬麦158比较接近,宁麦9号比较低;拔节期干物质积累量苏麦6号、宁麦9号和扬麦158之间都比较接近;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宁麦9号>苏麦6号>扬麦158。[结论]综合考虑小麦干物质积累量与播期的关系,里下河地区小麦的最佳播期为10月25日左右。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合江淮地区种植的稻茬麦品种,特进行了12个弱筋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豪麦13、宁麦24、浩麦1号、扬25、苏麦10号、扬麦13抗性优良,生育期适中,产量较高,可在江淮稻茬麦区扩大示范种植,逐步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品种的耐晚播特性并鉴定筛选出适宜该地区种植的耐晚播品种,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扬麦20、扬麦22、扬麦23、扬麦24、扬麦25和宁麦13为试验材料,研究晚播条件下这6个小麦品种的生育特性、群体结构特征、灌浆脱水特性及产量差异.结果表明,晚播条件下,扬麦22因其分蘖能力较强、穗数多,产量最高,但其收获时含水量仍较高,需烘干晾晒;扬麦23、扬麦25生育前期干物质积累量及叶面积指数较大,群体结构协调,灌浆期峰值灌浆速率高,快速灌浆持续时间长,千粒质量高,产量较高,且扬麦23成熟期早,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低,仅8.23%,可免晒入库;扬麦24生育前期分蘖能力一般,后期灌浆速率大,千粒质量最高,达43.2 g,但其穗数及穗粒数一般,产量水平一般;扬麦20、宁麦13千粒质量不高,产量较低.因此,在晚播条件下推荐选用扬麦22、扬麦23和扬麦25,考虑烘干晾晒成本问题则选用扬麦23.  相似文献   

12.
进行了6个小麦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宁麦13是泰州市高港区2012年秋播的主推品种;扬麦11和扬辐麦2号可在该区搭配种植;宁麦9号预计该区今后将逐年减少种植面积;扬麦15建议翌年继续参加品试;扬麦13建议翌年秋播减少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下游小麦品种的灌浆速率及产量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长江中下游麦区9个主推小麦品种灌浆速率、生育进程及产量结构.结果表明,各品种灌浆速率整体表现为慢快慢,但灌浆进程差异较大.镇麦8号和宁麦13的快速灌浆期启动早强度大,持续时间短.镇麦8号因穗粒数较少,产量表现一般.宁麦17、扬麦16、镇麦168和郑麦9023的峰值灌浆速率高,快速灌浆期稳定且持续时间长,后期灌浆速率低,有利于避免后期高温避熟的不利气候因素.襄麦55和扬麦18在收获前期灌浆速率仍较高,千粒质量和容重的稳定性存在风险.南农06Y86平均灌浆速率和千粒质量最低,后期灌浆速率较高,穗数和穗粒数表现中等,高产稳产的难度较大.宁麦13和镇麦168结合了多穗多粒、中前期灌浆速率快且与千粒质量相协调等优良特征,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多穗多粒、熟相好,快速灌浆期启动早,灌浆速率和千粒质量协调,是获得高产稳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适期播种是小麦增产的必要因素,为探究晚播对不同小麦品种生育期、茎蘖动态、抗逆性表现、穗部性状及产量等因素的影响,选用“扬麦16号”“扬麦23”“宁麦19”“镇麦12号”作为参试品种,在12月1日、12月10日两个播期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晚播情况下,4个参试小麦品种的生育进程差异不大;但播期延迟后,千粒重指标上,“扬麦23”受影响较小,其他3个品种下降明显;从产量表现来看,“扬麦23”产量差异不明显,“宁麦19”“扬麦16号”“镇麦12号”受晚播影响产量显著下降,但“扬麦16号”在晚播情况下实收产量仍尚可,总体而言,“扬麦23”“扬麦16号”耐迟播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筛选高产高效抗逆的绿色品种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本研究以24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在不同施氮量处理下调查品种的产量、氮肥农学效率、赤霉病及白粉病抗性等指标,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宜江苏省种植的绿色小麦品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产量优势表现不一致,扬麦25、淮麦33、洛麦24等品种的平均产量较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品种的氮肥农学效率整体上呈降低趋势,扬麦29、淮麦33、扬麦25等品种的平均氮肥利用效率较高;各品种赤霉病抗性和白粉病抗性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扬麦15、宁麦13、扬麦20等品种具有较高的赤霉病抗性,而扬麦29、镇麦9号、镇麦10等品种具有较强的白粉病抗性;增加施氮量降低了小麦植株的抗倒伏能力,扬麦25、宁麦资126、国红6号等品种的抗倒性较好;半冬性和弱春性品种的越冬期抗寒性整体上优于春性品种,但部分春性品种如宁麦13、宁麦26和扬麦29同样具有较强的越冬期抗寒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对各品种的综合性状进行评价,提出扬麦25、扬麦29、宁麦13、镇麦18为适宜在江苏淮南推广种植的绿色小麦品种;淮麦33和洛麦24为适宜在江苏淮北种植的绿色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6.
比较不同品种小麦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抗性,结果表明,镇麦8号、扬麦19、扬麦12等小麦赤霉病发生较轻,田间抗性表现较好;镇麦8号、扬麦19、扬麦158、皖麦32、宁麦16、扬麦12等小麦产量较高。建议在小麦赤霉病重发区,推广种植镇麦8号、扬麦19、扬麦12。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江苏省弱筋小麦生产发展较快,选育的扬麦9号、扬麦13号、扬辐麦2号、扬麦15号、宁麦13号、宁麦9号等6个弱筋小麦品种在大面积生产上均种植一定的面积,根据本试验结果并结合我省大面积生产情况,参试的6个弱筋小麦品种在我省不同地区种植表现各有千秋,但以宁麦13号、扬麦13号综合表现相对较好.因此,各地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农民的栽培管理水平及市场需求状况,综合考虑主推弱筋小麦品种,这样才能使农民获得最大收益.  相似文献   

18.
目前,苏南稻麦两熟区水稻收获期越来越迟,导致小麦的播种期推迟和产量降低。对迟播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进行比较,利用隶属函数法,筛选适合苏南地区迟播的品种。结果显示,在苏南迟播条件下,宁麦13、宁麦19、扬麦20、扬辐麦4号和镇麦8号共5个品种中,宁麦19适宜在该地区种植,可以通过提高播量来增加迟播条件下的有效穗数,进一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对氮素的敏感性,为优质弱筋专用小麦生产及品质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长江中下游麦区105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低氮(纯氮120 kg/ha)和高氮(纯氮280 kg/ha)2个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测定不同品种籽粒品质相关指标,并依据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氮肥敏感性分析.[结果]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在不同品种和施氮量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下同),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高氮处理下,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显著提高,沉降值、千粒重和籽粒硬度等品质指标也有增加趋势.不同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均在0.5000以上.根据籽粒品质性状对氮素的敏感性程度,可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小麦品种分为氮敏感型(34个)、氮迟钝型(25个)和中间型(46个)三大类.15个生产应用弱筋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在不同施氮量下的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弱筋小麦品种在低氮条件下均可达到GB/T 17893-1999《优质小麦弱筋小麦》的标准,其中宁麦9和扬麦15籽粒蛋白质含量对不同施氮量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宁麦13、鄂麦520、扬麦9号和宁麦20等品种对氮素较敏感.[结论]根据不同小麦品种籽粒品质对氮素的敏感性差异,生产上应合理控制氮肥用量,以达到品质与产量的协调和平衡.  相似文献   

20.
2011—2012年仪征市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1—2012年仪征市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针对参展的10个品种展示结果和仪征市丘陵地区气候条件、耕作措施、生产管理条件,各品种表现出了较好的适应性,生育进程与当地物候基本相符,熟期正常,但不同品种又表现出了各自特性,在生产上要综合考虑品种特征特性、气候条件、土壤地力水平、品种的稳产丰产性等多方面因素,特别是品种在不同年份的差异以及稳产丰产性。就仪征市丘陵地区而言,弱筋小麦主产区应选择扬麦系列品种,以穗层整齐、稳产丰产、熟期正常的扬麦13,搭配种植扬麦15、宁麦13、扬辐麦4号。但扬麦15、宁麦13产量高,但特殊年份病害较重,就在病害防治水平较高的镇(办)种植,宁麦13抗寒性较差、扬麦15熟期过迟,生产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