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7 毫秒
1.
采用判别分析法,根据浙江省富阳市1984~1995年12年的气象资料,经6个预报因子建立蘑菇害螨发生程度预测模型。经比较,筛选出上年7~8月份温湿系数,当年7~8月总雨日及温度指数3个因子,其组成的判别方程历史拟合率达917%。经两年的预测验证,结果与实际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赣州市早、晚稻白背飞虱主害代最高百丛虫量的分级值为预报对象,以4~5月和7~8月当地田间、灯下虫量及有关气象因子为预测因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通过微机运算,分别建立了赣南早、晚稻白背飞虱发生数量的中期预测模型,经回检,所建两个模型的预测误差不超过0.89级,若允许误差1级,则历史符合率均达100%。经1990~1991年预报检验,预报结果与实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气象因子对水稻纹枯病的影响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水稻纹枯病自2003年以来连续重发生,严重制约着水稻产量。通过对该区多年气象资料和水稻纹枯病田间调查资料进行分析认为,7~8月降雨日数、降水量是影响水稻纹枯病连年重发的最主要的气象因子。水稻纹枯病的发病程度与7~8月份降雨日数呈正相关,相关分析达极显著水平;与7~8月份降水量多少呈正相关,在日均温≥22℃时,与日平均温度有一定关系,但在田间菌源特别充足的情况下,7~8月份日平均温度25.5~27.8℃时,温度的高低对纹枯病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庞惠广  郭转造 《广西植保》1993,(2):20-21,40
分析邕宁县1982年—1990年的晚稻稻瘿蚊观察和气象资料,得出晚稻本田平均标葱率(Y)与 5月上旬至6月上旬总雨量(x_1)、7月下旬至8月下旬降雨天数(X_2)2个预测因子相关显著.用判别分析法得出判别函数式Y=0.0367x_l+1.5742X_2,预测晚稻稻瘿蚊发生趋势.经验证及预测1982年—1991年的稻瘿蚊发生趋势,准确率达90%.  相似文献   

5.
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商洛市植保植检站1988~2002年中13年农田害鼠系统监测资料及气象资料,以F=3.0作为引进或剔除变量的标准,筛选出影响农田害鼠夏峰期发生量的2个主要因子(4月雌鼠捕获率和1月平均气温+2℃);运用模糊综合分析法,预测农田害鼠夏峰期(7、8月)发生量;经回报,历史拟合率达100%,对2003年观测资料进行预报验证,与实际发生情况一致。摘自植物保护,2005,31(5)农田害鼠夏峰期发生量模糊预测@文家富$陕西省商洛市植保植检站!陕西商洛726000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37年的资料,采用模糊综合评判及逻辑评判方法,研究了影响棉红蜘蛛种群消长的因素及其预测预报。结果表明,气象因子是影响种群消长的决定因子,尤以5—8月降雨量为最重要,而7—8月的南洋风对棉红蜘蛛种群增长起加强作用。  相似文献   

7.
罗布泊地区红柳沙包落叶中TN、K+和Na+含量与6~8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δ13C、TOC含量与9~10月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K+、Ca2+、Mg2+含量与其呈显著正相关;所有气候代用指标与6~8月降水总量相关性都较差。依据选择的显著相关因子,重建了罗布泊地区近160多年来的6~8月平均气温序列,9~10月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序列。结果显示:6~8月平均气温变化经历了1841~1854年、1867~1912年、1937~1960年和1995~2005年的偏暖期以及1855~1866年、1913~1936年和1961~1994年的偏冷期;9~10月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变化经历了1841~1884年、1900~1910年和1954~1986年的偏干期以及1885~1899年、1911~1953年和1987~2005年的偏湿期。  相似文献   

8.
近10年来,水稻纹枯病在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连年大发生,严重威胁水稻生产。笔者通过对本区多年调查资料的分析,认为造成水稻纹枯病连年重发的主要因子为7~8月降雨日数、氮肥施用量、水稻种植耕作制度、种植密度、防治技术到位情况等。据试验研究结果,提出了水稻纹枯病的综合治理应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选准药剂、加大用水量、提早防治。  相似文献   

9.
气候异常对青海湖环湖地区草地蝗虫灾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合成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气候异常对青海湖环湖地区草地蝗虫灾害发生的影响。合成分析表明蝗虫灾害严重与当年气候状况关系密切。蝗灾等级与前一年7~8月平均气温、当年2~8月月平均气温、冬季降水量呈正相关 ,而与前一年7~9月降水量、10~12月气温、当年5~9月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这说明前一年和当年夏季温暖少雨、冬季多雪有利于蝗虫生长发育和越冬 ,会造成蝗灾 ,相反则不会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中国沙棘在砒砂岩地区的克隆性能与环境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砒砂岩地区不同立地类型、不同林龄的人工沙棘林克隆苗木与环境关系的对比研究,研究表明:经DCCA排序的结果显示,砒砂岩区的环境复杂多变,沙棘的克隆性能受多个环境因子的影响;林龄、坡向、土壤类型、速效钾、速效磷是所有因子中对沙棘克隆性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境因子;沙棘林从第3年开始萌蘖幼苗,5年时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迅速下降,7-8年下降趋势较为平缓。  相似文献   

11.
将Bayes判别分析方法应用于地下水化学类型判别与分类中,建立了地下水化学类型综合评判的Bayes判别分析模型。模型选用Na++K+、Ca2+、Mg2+、HCO-3、Cl-、SO42-等6个指标作为判别因子;将地下水化学类型分为3种,作为Bayes判别分析的3个正态总体;以内蒙古河套灌区地下水实测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建立Bayes线性判别函数;以Bayes线性判别函数计算待判样品的Bayes判别函数值,以最大值对应的总体作为样品所归属的总体;最后以刀切法对判别准则进行评价以检验模型的优良性。结果表明,Bayes判别分析模型误判率低,识别正确率达82.5%,输出结果正确率达86.6%。与传统分类方法相比,Bayes判别分析模型提供的判别分类结果,具有更明晰、易懂的水化学类型信息。  相似文献   

12.
耒阳市水稻纹枯病病情指数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原理,对1991~2009年耒阳市水稻纹枯病发生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筛选出了影响早、晚稻纹枯病发生程度的主导因子,即5月平均气温、8月下旬至9月中旬降雨量,并建立了早、晚稻纹枯病病情指数预测模型:у=-91.855 5+2.109 2x1+0.064 2x2+0.336 Ox3+0.614 8x4;y=13.156 9+0.233 5x1+0.104 7x2-0.151 7x3+0.0166 6x4.  相似文献   

13.
二斑叶螨又称白蜘蛛,主要危害苹果、梨及豆科植物。l999年之前在河南省信阳市花生上只是零星地块发生,2001年7~8月间田间调查,该螨已经在该市花生产区15个乡、镇普遍发生,受害严重。危害盛期螨蔸率达90%~100%,单叶有螨15~28头,对花生产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4.
棉花烂铃病流行趋势模糊综合决策预报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昆 《植物保护》1990,16(5):11-13
本文选用7月20日棉花果节数和折合大铃数,7月25日棉花倒四功能叶面积及7月中旬至8月上旬露日数等4个前兆生态因子,组建了射阳县棉花烂铃病流行趋势模糊综合决策预报模型。经1980—1987年回报的历史符合率高达100%,1988、1989年试报验证均获成功,并能超前1个月作出趋势预报。作者认为该预报模型在生产实践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种植感病品种和具有一定菌源的情况下,气象因素是决定条锈病流行与否的关键因子。收集宁夏灌区34年间(1952—1985)小麦条锈病流行程度和8个主要气象因素的观测值。应用逐步判别法建立了依4月份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温、降雨量、日照时数和5月份上旬相对湿度、中旬降水量等6个因子确定病害发生程度的判别函数式,并且在1986年试报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6.
稻纵卷叶螟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稻纵卷叶螟是江汉平原水稻上主要迁飞性害虫之一。 60年代发生较轻 ,70年代大发生频率增加 ,80年代中期前发生为害明显下降 ,80年代后期以来又暴发为害 2次。稻纵卷叶螟每年 5~ 6月开始从南方迁入然后逐渐繁殖为害 ,到 7~ 8月份达到为害高峰 ,8月下旬末至 9月初前后 ,虫源开始南迁 ,1 0月分迁出结束。本文综合分析了荆州市植保站和荆州区气象站 1 980~ 2 0 0 2年稻纵卷叶螟的田间系统调查数据、灯下诱虫量和有关气象因子的历史资料 ,旨在探索稻纵卷叶螟在荆州市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 ,为提高测报水平 ,因地制宜地搞好综合防治提供依…  相似文献   

17.
为给我国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防治提供前期预警,使用R语言软件对我国15个省市区稻纵卷叶螟发生等级与全球海温场资料进行遥相关分析,绘制相关系数的时空间分布图,筛选出显著相关海温区作为预测因子,根据各省市区虫情数据组建回归模型+判别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比较3种模型的历史回检率和预测完全准确率。结果显示,3种模型对稻纵卷叶螟发生等级均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其中判别模型+回归模型效果最好,预检完全准确率可达到75.0%,BP神经网络模型次之,预检完全准确率为68.2%,SVM模型预测效果最差,预检完全准确率为54.5%。进一步分析建模所使用的50个预测因子的空间位置,在南印度洋和北大西洋确定3个预测指标,预检准确率为94.4%。通过海温场数据建立的我国15个省市区稻纵卷叶螟发生等级预测模型,适用于长期预测预报。判别模型+回归模型更适合在样本量少、预测因子相关性强的地区建模,而根据预测因子空间分布选择的预测指标进行定性预测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18.
运用统计降尺度模型(SDSM)及秦岭地区7个站点1961-2011年的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和日最高气温资料,采用逐步线性回归方法(SMLR)选取NCEP大气环流预报因子中的最优因子,建立了预报量与预报因子之间的定量统计关系,对秦岭地区未来气温变化进行适用性分析,并对未来3个不同时期(2011-2040年、2041-2070年、2071-2099年)气温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SDSM模型对秦岭地区气温模拟效果良好,秦岭地区未来气温增幅明显,不同时间尺度增幅呈现明显时间差异,3个预报量在月尺度、季尺度呈现相似的时间变化特征:月尺度呈现8月增温最大,12月增温最小;季尺度呈现冬<春<秋<夏的趋势。2011-2040年气温的空间分布呈现秦岭北坡增幅大于秦岭南坡。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中国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气候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多年的气象数据(1980~2001年),首次从制约小麦条锈病菌越夏的温度因子入手,结合寄主小麦因素,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GIS),对我国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进行较详细的气候区划。本研究从温度条件上明确了全国适合小麦条锈病菌越夏的范围。研究表明,在我国小麦种植区适合小麦条锈病菌越夏的范围很广。其中甘肃、四川、云南、陕西境内适合越夏的地区是连成一片的,甘肃东部除了西边的几个县外,其他地方7、8月份最高一旬均温在20~23℃,条锈病菌越夏困难;西藏、青海境内的小麦种植区几乎都适合小麦条锈病菌越夏;贵…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旅游气候舒适性评价及不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71-2000年的气候数据,对青海省气候舒适性进行了评价,得出如下结论:河、湟谷地气候条件最优,旅游适宜期为5~8月,3月和10月舒适度稍差,11月~次年2月为旅游不舒适期;柴达木地区旅游最适宜期为6~8月,4月、10月、11月~次年3月气温降低,进入旅游不舒适期;祁连山、青海湖地区适宜期只有7、8月,三江源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