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省苹果蠹蛾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苹果蠹蛾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变异、种群分化及传播扩散情况,利用9对微卫星引物对甘肃9个不同苹果蠹蛾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应用POPGENE 1.32和NTSYSpc 2.1软件分析表明:9对引物共检测到21个多样性位点,多态性百分比为95.45%;9个不同地理种群的观测等位基因为1.954 5,有效等位基因为1.741 3,Nei氏指数为0.411 3,Shannon指数为0.592 7±0.147 2;遗传相似度在0.325 8~0.817 0范围内。UPGMA聚类分析表明甘州、金塔种群聚为一支,与肃州种群合为一支;临泽种群与总寨种群聚为一支;七里河与敦煌种群聚为一支;高台与民勤种群聚为一支,各分支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分别为0.795 0、0.531 4、0.857 9、0.598 0。Mantel检测表明,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无显著相关性。研究表明,甘肃苹果蠹蛾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部,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较少,在甘肃省的传播以人为被动传播扩散为主。 相似文献
2.
燕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国内外54份燕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归纳其遗传亲缘关系,为合理利用燕麦品种(系)资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54份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间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5个质量性状(粒色、粒型、穗型、小穗型、抗病性)以抗病性的多样性指数最高,粒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8个数量性状(单株分蘖数、株高、穗长、小穗数、轮层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以单株粒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变异系数最大。(2)聚类分析将54份种质资源的8个数量性状分为4大类群,类群Ⅰ为高秆、大粒型育种目标亲本材料;类群Ⅱ为矮秆育种目标亲本材料,类群Ⅲ的有益性状不明显,为多目标性状育种的亲本材料,类群Ⅳ为增加轮层数、小穗数等育种目标的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3.
近20年来,在北美、西欧、南美、菲律宾等20多个国家大面积商业化应用Bt玉米防治欧洲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Hübner)等鳞翅目害虫的实践证明,其不可避免地胁迫靶标害虫产生遗传分化,出现新的抗性种群。研究精准有效的抗性检测方法,将为抗性监测和抗性治理策略的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获得的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转录组数据,应用MISA (MicroSAtellite)软件搜索SSR位点,从61 622条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序列中获得了3 467个SSR位点。通过设计、筛选,共获得3 316对特异性引物,从中挑选了150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有51对扩增出目的条带,对亚洲玉米螟敏感种群(ACB-BtS)及5个Bt毒素抗性种群(ACB-AbR、ACB-AcR、ACB-AhR、ACB-FR、ACB-IeR)进行多态性检测,最终得到20条高多态性引物。利用这20对微卫星引物共检测到126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6.3个。不同Bt抗性种群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种群间的平均遗传分化系数(F_(st))为0.195 9,即说明种群间的遗传变异为19.6%。根据遗传距离建立了UPGMA系统发育树,显示6个种群的相似度,即ACB-AbR与ACB-AcR相似度高。种群变异相似度规律与已报道的亚洲玉米螟对各Bt毒素的交互抗性规律相一致。本研究发现的SSR位点可作为亚洲玉米螟不同Bt毒素抗性种群的分子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外来入侵种北美车前种群内遗传多样性水平,以期揭示其较强环境适应性在分子水平的根源。方法:用60条10碱基随机引物对生长于浙江师范大学校园内北美车前的9个不同样本进行了PCR扩增,筛选出7条有较高多态性检测能力的引物,用这7条随机引物对北美车前的RAPD指纹图谱进行了研究。结果:(1)共扩增到82条带,每条引物扩增带数在6~17条,平均带数为11.71条,其中60条带具有遗传多态性,约占总数的73.17%。(2)浙师大校园种群内的北美车前不同样本之间DNA指纹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受到了相对空间位置和极端土壤环境条件的影响。结论:(1)北美车前在种群内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2)北美车前对极端土壤环境有较强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野燕麦草害问题,自60年代初就进行防除研究,对上百种除草剂进行了试验比较,确定燕麦畏是防除野燕麦的一种好的除草剂,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第一,灭草效果高,可稳定在95%左右,比人工除草三次都好;第二,对小麦、青稞等多种作物安全,小麦药害一般在1%以下;防除后小麦增产一般在30%以上;第三,使用剂量低,药价较廉,每亩约2元,防除后的经济效益达1∶10;第四,使用期长,比较灵活,可作播前处理,亦可作秋季施药,还可在三叶期结合灌水施药,使用方法简便。近年,青海、甘肃、西藏、陕西、黑龙江、新疆等省(区)已开始大面积使用,总面积达350万亩,深受农民欢迎。但是,这些农药都是从美国进口,需要花费巨额外汇,有时还不能及时到货,影响农业生产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和重要的野生果树种质资源。选取遭受小吉丁虫等病虫害破坏最为严重的新源县种群为对象,利用微卫星(SSR)标记死亡植株和存活植株的基因型,对比两者间的遗传差异,探究树木死亡对新疆野苹果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死亡植株与存活植株间没有显著的遗传分化,这说明新疆野苹果植株死亡不存在遗传相关性,为随机死亡过程;(2)树木死亡对新源县种群的遗传结构未产生重大影响,遗传多样性水平仅轻微减小,但丢失了许多低频度等位基因;(3)未来的监测和评价中,等位基因数(Na)比遗传多样性指数能更有效地反映新疆野苹果遗传资源变化。 相似文献
7.
野燕麦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部分冬小麦田的一种恶性杂草,自1987年零星发生以来,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逐年加重。一般小麦减产10~20%,重者减产40~50%,成为三麦持续增产的严重威胁。为有效控制野燕麦的危害,笔者于1990~1992年对野燕麦的生物学特性和防除方法进行了研究。一、内容与方法 (一) 出苗特性观察 1.种子不同吸水时间的出苗率:将当年6月收集的野燕麦种子,晒干后分种子吸水时间0、6、12、18、24、30小时6个处理,重复3次,播于培养皿内。每个培养皿播种100粒,随后移入 相似文献
8.
野燕麦与小麦竞争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燕麦(Avena fatua L.)原是我国北方春小麦及旱作冬小麦田的主要恶性杂草。但近几年来,野燕麦在本县稻麦两熟地区的发生逐渐加重,现已开始成为麦田新的杂草优势种群。为此,1990~1992年我们采用系统测定和大田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了野燕麦与小麦之间的竞争力及其危害损失率测定的初步研究。一、内容与方法 (一) 野燕麦与小麦竞争力观察系统观察田分别设在泰县苏陈镇双河村和鲍徐镇新建村,在小麦主要生育阶段,分别取杂草和麦苗各20株,考察其株高、单株叶面积和干物重。 (二) 野燕麦发生量与小麦产量损失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10.
为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对采自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黑龙江省,以及德国、法国和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11个种群共60个苹果蠹蛾个体进行基因组重测序,有效测序样本数为56个,共获得8 455 843个群体单碱基突变(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利用SNP数据进行了苹果蠹蛾群体遗传进化树的构建、主成分分析以及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入侵我国黑龙江省的苹果蠹蛾与德国BD种群更为接近,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黑龙江省苹果蠹蛾种群有一定的分化,前者种群遗传多样性更低。表明我国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苹果蠹蛾种群具有不同的遗传多样性特征,入侵我国的苹果蠹蛾种群可能来源于欧洲。 相似文献
11.
野燕麦(ArenafatuaL.)别名:燕麦草、铃铛麦。为小麦伴生性杂草,在我省北部嫩江、依安、北安、德都等市县的国营农场以及牡丹江市危害面积较大,成为当地生产的障碍。一、形态特征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株高80~120厘米,茎直立,丛生或单生。叶鞘长于... 相似文献
12.
13.
野燕麦最适发芽温度为15℃,其发芽速率(1/N)与温度(T)呈极显著正相关。r=0.979~(**),起点发芽温度—8.01±7.77℃,有效积温215.83±64.47日度。播种至出苗,出苗至3叶和播种至3叶的各期发育速率与期内温度也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紫野燕麦分别为0.704~(**)、0.800~(**)和0.915~*:白野燕麦分别为0.691~(**)、0.977~(**)和0.909~(**)。起点发育温度,紫壳野燕麦分别为2.04、1.51和—1.592℃;白壳野燕麦分别为2.17、3.03和—3.32℃。有效积温,紫壳野燕麦分别为135.88、187.0和494.6日度,白壳野燕麦分别为139.68、261.56和526.67日度。大田野燕麦出苗历期92天,以旬均温13℃的10月中下旬出苗最适,其耐寒力低于小麦,当日均温下降到—0.2~0.1℃,极端最低气温出现—10.4℃时即大量死亡,其中白壳种的耐寒力又低于紫壳种。田间野燕麦出苗最适深度4~10厘米,种子埋深大于25厘米不能出土。野燕麦种子自抽穗后18天开始脱落,历时34天脱落结束,大小麦收获时仍有65~95%的种子留在穗上,其中部分种子可随收获混入麦种中,是野燕麦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野燕麦是麦田恶性杂草之一,近几年在扬州里下河地区发展较快。据1990年调查,全区发生面积达104万亩,占三麦播种面积的16.1%。高密度严重危害田块(每亩5万株以上)也急剧增加,全区约有10万亩左右。调查结果还表明,每3~4年危害面积和危害程度增加1倍。据上海、河南等地报道,实行水早轮作、稻麦轮作是综合防除野燕麦的有效措施之一。而扬州里下河地区是典型的稻麦两熟冬麦区,为什么部分地区部分田块野燕麦发生相当严重(30万株/亩以上),而且危害面积和程度不断扩大。这不仅是播种时带草种下田,而更重要的是存在着自然脱落的野燕麦种子在稻田越夏的问题。对此,1989~1991年我们做了本项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17.
近年来,野燕麦(Anena fatua L.)在我县部分稻麦两熟地区的危害有发展趋势。为此,我们于1989~1991年进行了稻茬小麦田野燕麦生物学特性的观察研究,为综合防除提供依据。一、观察内容与方法 (一) 观察地点泰县苏陈镇双河村、鲍徐镇新建材。 (二) 研究方法 (1) 杂草田间消长动态:设两个播期,每块田定5点,每点0.11米~2,5天查1次,计数后拔除,直至停止发生。(2) 杂草生育期:野燕麦出苗后定20株,记载叶龄、分蘖、拔节期,抽穗期、落粒期,并与同期扬麦5号的生育进程比较。(3) 籽粒灌浆速度:以穗顶刚露出 相似文献
18.
稻茬麦田野燕麦的发生危害特性与防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茬麦田野燕麦的发生危害特性与防除技术张剑玲,张国林,朱凤生,汤志华,施惠芳,仇善明,毛玉群,桂国英(高邮市植保植检站225600)(高邮市界首八桥农技站)近年来,野燕麦(AuenafatuaL.)在本市不断扩展蔓延,危害水旱两熟制麦田,损失严重。自... 相似文献
19.
野燕枯防除高龄野燕麦田间试验初报李天银(甘肃省黄花农场农业试验站玉门735213)野燕枯是一种高效、低毒、选择性除草剂,主要用于麦田防除野燕麦。其作用在于叶面处理后,被心叶和嫩叶吸收,移动到分生组织,作用于生长点,破坏野燕麦的细胞分裂,使顶端和节间分... 相似文献
20.
在潜在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中有 3种野燕麦属的杂草 ,分别是细茎野燕麦AvenabarbataBrot .、不实野燕麦AvenasterilisL .、法国野燕麦AvenaludovicianaDur.,这3种有害生物和同属的野燕麦AvenafatuaL .在形态、组织结构等方面较近似 ,鉴别起来易混淆 ,在进口粮和油籽类中经常发现而且经过货物的多次挤压、磨损后有的已失去其典型特征 ,给鉴定工作又增加了一定难度。张家港口岸自 1 995年至 1 999年共进口小麦、大麦、大豆、油菜籽等货物 90条大轮约6 0万吨货物 ,分别来自美、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