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将PDA 平面培养的甘薯根腐病菌研磨成浆,按一定比例加入蛭石中,接菌最适浓度为每200 g蛭石加1/ 2 培养皿菌浆,随后栽入薯苗,在25 ℃下培养25 ~30 d 后检查。以薯苗叶片枯黄程度及根部黑根死根多少划分病级,以病级平均数确定品种抗性,同时对抗感品种接种根腐病菌后过氧化物酶活性进行测定。试验证明,上述方法可以简便、快速、准确地测定品种对根腐病的抗性,同时也证明过氧化物酶活性作为量化分级标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甘薯块根组织脂氧合酶及其在抗病生理中的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甘薯黑斑病菌抗性差异显著的两个甘薯品种鄂薯1号(高抗)和徐薯18(高感)在接种黑斑病菌孢子悬浮液初期进行了其脂质过氧化代谢规律的研究。从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和脂氧合酶活性分析表明,在接种初期,抗病品种鄂薯1号比感病品种徐薯18发生了较强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揭示了脂质过氧化作用介入了甘薯对黑斑病菌的抗性机制。进一步从鄂薯1号块根组织中利用Sephadex G-200柱凝胶层析分离纯化了脂氧合酶,酶活性提高8.9倍,回收率达25%,通过Lineweaver-Burk作图测定其Km值为1.2mmol/l,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其分子量为89.1 KDa。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水杨酸(SA)对人参抗人参锈腐病的诱导作用,本研究首先采用琼脂平板法测定了SA对人参锈腐病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生长的影响。然后用SA溶液处理二年生人参移栽苗,温室接种人参锈腐病菌,测定了人参根内防御酶系活性(PAL,CAT,PPO,POD)、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浓度为0~200 mg·L-1 的SA溶液对人参锈腐病菌无直接抑制作用。但SA溶液处理后,人参锈腐病发病率较直接接种处理的下降30%,人参根系PAL、CAT、PPO、POD活性较对照均表现上升趋势,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也较对照增强,并且经SA诱导后接种锈腐菌的人参体内上述酶活性比只诱导不接种处理上升速度快。这表明SA处理可以改变人参根部相关防御酶的活性,从而提高人参对人参锈腐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4.
棉立枯菌对不同棉花品种致病力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美国曾在亚洲棉中鉴定出抗棉炭疽病的品种,近年来,又在抗棉角斑病的选育中有新的进展;几年前印度试验证明,棉根腐病菌对不同棉花品种的致病力有明显差异;我国已成功的选育出抗棉花枯萎病的品种,但对棉立枯菌在不同棉花品种致病力差异研究较少。为此,我们收集部份棉花品种,在温室条件下,测定人工病土中棉苗的病情指数,比较致病力的差异性,探索抗立枯菌基因存在的可能性。 方法:测定菌为辽阳棉苗立枯菌,致病力中等,玉米沙培养,玉米为沙子重量的25%,玉米沙含水量为25%,25℃黑暗培养  相似文献   

5.
水稻小球菌核病抗病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不同水稻抗病品种感染小球菌核菌后 ,体内防御酶系活性变化的测定 ,结果表明水稻不同品种体内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及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均增强 ,但抗性品种中的上述酶活性均比感病品种增强的幅度大 ,这可能是抗病品种具有抗性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儿茶素在棉苗对枯萎病抗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枯萎病菌接种后棉苗组织内儿茶素含量的变化以及儿茶素对枯萎病菌及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的影响。健康棉苗组织中儿茶素含量随着棉苗的生长而增加。枯萎病菌接种后,病苗组织中儿茶素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而且抗病品种棉苗儿茶素含量的增加明显高于感病品种。经氟乐灵预处理的棉苗接种枯萎病菌后,儿茶素含量增加更快,增幅更大。说明儿茶素是品种抗性和氟乐灵诱发棉苗对枯萎病诱导抗性的机理之一。儿茶素可抑制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产孢及孢子萌发,对培养液中病菌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有抑制作用。儿茶素化学制品及棉苗组织提取液经TLC分离后获得的含儿茶素组分提取液对初步纯化的PG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些结果表明:儿茶素可能通过抑制病菌的菌丝生长、产孢以及其PG活性而在棉花对枯萎病的抗病性中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7.
小麦茎基腐是由多种镰孢菌侵染的世界性土传病害,亚洲镰孢菌(Fusarium asiaticum)是我国冬小麦主产区茎基腐镰孢菌的优势种群,对小麦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本研究利用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标记亚洲镰孢菌,研究其侵染抗感小麦的病理组织学过程,建立了茎基腐病菌与寄主互作的直观性的研究体系,对病害防治及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PEG-CaCl_2介导原生质体转化法将gfp导入亚洲镰孢菌株CF0915,对转化子进行荧光表达、PCR验证、遗传稳定性、生长特性及致病力分析,选取与野生型表现相近的转化子进行侵染分析。结果表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与潮霉素基因(hyg)PCR扩增表明gfp已整合入真菌基因组中,转化子菌丝与分生孢子表现强烈绿色荧光信号,gfp能够在转化子中稳定遗传,菌落形态、生长速度及致病力与野生型菌株无显著差异;将gfp标记病菌分生孢子接种感病品种1 d后,大量孢子附着于根毛及根表皮细胞开始萌发,接种2 d后观察到抗性品种分生孢子萌发;感病品种接种3 d后,菌丝直接侵入表皮细胞或沿表皮细胞间层定殖生长,扩展至皮层组织,8 d后菌丝从根部迅速扩展至茎基部,至第10 d大量菌丝充塞根皮层细胞,叶鞘维管束也被菌丝侵染,并产生大量大型分生孢子,植株表现褐色病斑,14 d后根部及茎维管束被大量菌丝体填充,而后产生大量厚垣孢子,至25 d大部分感病品种幼苗萎蔫死亡;与感病品种相比,抗性品种在整个侵染过程中表现时间滞后。本研究对引起茎基腐病的亚洲镰孢菌侵染小麦的组织学过程观察,为病菌致病机理的阐释及抗病资源的利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选用对黑斑病菌具有不同抗感程度的甘薯品种(R:85-2458,S:85-180)块根组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甘薯品种对黑斑病菌的抗性与抗氰呼吸、乙烯释放量、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抗感材料接种后的抗氰呼吸活性明显高于伤害组织(对照)。抗病品种在接种和伤害情况下,其抗氰呼吸活性明显高于感病品种,而且持续时间较长。乙烯释放量、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抗氰呼吸的变化趋势相一致。甘薯品种块根组织对黑斑病菌的抗性与抗氰呼吸活性及对总呼吸的贡献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9.
由黑腐球壳菌Didymella bryoniae引起的瓜类蔬菜蔓枯病是一种重要真菌土传病害,造成瓜类蔬菜生产上重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以蔓枯病菌DB-20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了拮抗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对蔓枯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的室内抑制作用,拮抗细菌和蔓枯病菌同时接种后,测定西瓜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采用盆...  相似文献   

10.
玉米抵御鞘腐病菌侵染的生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深入探讨玉米抗鞘腐病的机制,以高抗品种浚单20、9058及中抗品种郑单958、郑58为材料,测定了接种层出镰孢后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木质素含量及抗病相关基因PR-1、PR-2a、LOX、MPI和GAPc的表达量.结果显示:接种后不同抗性材料叶鞘部位的防御酶活性均上升,多数在6h达到峰值,且高抗材料酶活性增幅较大;供试材料的木质素含量均上升,且高抗材料的含量高于中抗材料;PR-1、MPI、GAPc和PR-2a等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呈上升趋势,而LOX的表达量变化趋势不明显.研究表明玉米对鞘腐病的抗性与防御酶活性、木质素含量及其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花椒叶锈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6个花椒品种为对象,利用Coleosporium xanthoxyli在温室定量接种和田间人工诱发病害流行条件下,测定了不同品种对叶锈病的抗性程度,并通过组分分析确定正路椒、清椒、金阳椒为快锈品种,而竹叶椒、大红袍、高脚黄为慢锈品种,其慢锈性表现在流行学特征上为侵染率低、病菌扩展慢、繁殖力低、发病率和严重度上升慢。在此基础上测定的苯丙氨酸解氨酶表明,其活性变化与花椒品种有关,快锈品种酶活变化同程关系不大,慢锈品种酶活变化随病害发展而逐渐增加,酶活性变化与叶锈病流行学特征值有相关性。因此该酶可作为鉴定花椒抗锈性的生化指标,而能否作为划分快锈或慢锈品种的定量指标,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玉米弯孢叶斑病菌毒素对不同玉米抗性品种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及在一定条件下对寄主抗性的诱导效应。研究结果发现,抗病品种的PAL和PO酶活性比感病品种易被毒素激活,但抗病品种被毒素处理后的SOD活性明显低于感病品种,而且峰值出现得晚,这可能与抗病品种SOD活性的下降有利于积累活性氧、进一步激发寄主的抗性有关。此外,研究发现毒素在一定浓度下可作为抗性的诱导因子,为深入研究抗性机制和防病手段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杨树体内苯丙烷代谢与其对溃疡病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本文采用组培愈伤组织接种法研究了不同抗病类型的杨树品种受溃疡病菌(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侵染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以及绿原酸和木质素含量的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纳果发现,受病菌侵染后各品种的苯丙氨酸解氮酶活性都有一个明显消长过程,但抗病品种的酶活性升高的幅度大(为感病品种的2倍),持续的时间也长;伴随酶活性的变化,各品种的绿原酸含量也发生明显变化,与感病品种相比,抗病品种的绿原酸不仅出现得早,而且积累的量也大(为感病品种的三倍);木质素的增量也与品种的抗病性呈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杨树对溃疡病的抗性与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密切相关,该酶在抗病中的作用是通过其控制的代谢产物得以表达。  相似文献   

14.
大麦品种对BYMV的抗性与过氧化物酶、酯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4个不同生育期的叶片过氧化物酶活力测定呈两峰两谷现象。感病品种早期叶片过氧化物酶活力大于抗病品种,感病严重度与酶活力呈正相关。三叶期叶片同工酶电泳表明,抗病品种过氧化物酶在快带区比感病品种多1条酶带,酯酶同工酶在慢带区多1条酶带,这些酶带可作为抗性品种的特异性生化指标。分蘗期叶片过氧化物酶中有1条酶带与抗性有关。拔节期叶片有3条酯酶同工酶带、根材料中有2条分别与感病性有关。本文初步探讨了同工酶与抗病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葡萄品种对霜霉病抗性鉴定的生化指标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通过盆栽接种和田间自然发病鉴定,从22个供试葡萄品种中鉴定筛选到1个高抗霜霉病的品种超藤和8个中抗品种饭刚黑、信浓乐、弗雷无核、黑蜜、优选皮奥萘、高妻、京秀、峰后。相关性分析表明,22个供试葡萄品种接种前和接种后2d,PPO、PAL活性和CAT比活性与霜霉病病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SOD活性与霜霉病病情指数相关不显著。PPO、PAL活性和CAT比活性与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可利用这3种酶的活性作为葡萄品种霜霉病抗性鉴定的辅助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新疆棉花品种次生代谢酶活性与诱导抗蚜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不同棉花品种次生代谢酶活性与诱导抗蚜性的关系,研究了不同类型棉花品种在棉蚜为害胁迫下,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及其对抗蚜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受蚜害时不同品种同一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受蚜害诱导后,抗蚜品种和感蚜品种3种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抗蚜品种酶活性显著高于感蚜品种,诱导抗蚜性的强弱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水稻品种抗稻瘿蚊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水稻品种抗稻瘿蚊与主要农艺性状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品种抗稻瘿蚊与其分蘖力、始穗期、抽穗期、齐穗期、生育期、株高、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的相关均不显著。水稻品种抗稻瘿蚊与其主要农艺性状并无矛盾,在抗稻瘿蚊育种中可以选育出高产且抗性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18.
水稻叶鞘3种氧化还原酶活性在褐飞虱胁迫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水稻抗褐飞虱的机制,分析了褐飞虱为害对感、抗虫水稻品种叶鞘中3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苗期群体接虫方法对水稻品种进行抗性鉴定,在此基础上测定了褐飞虱为害前后水稻叶鞘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受褐飞虱为害后,抗虫和感虫品种叶鞘中SOD活性均上升,表明无论是抗性植株还是感性植株在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方面都具有较强的能力;POD活性在抗虫品种中下降,而在感虫品种中增加,表明抗性品种较感性品种具有更强的酶促抗氧化性能,从而对褐飞虱胁迫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CAT活性在抗虫品种中增加,而在感虫品种中大幅下降,这与其对褐飞虱抗性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