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了探索玉米绿色增产技术模式,对玉米套作大豆与玉米净作进行产量、经济效益对比。在玉米相同种植密度下,玉米行间套种大豆时玉米群体的株高、穗长、穗行数、百粒重等与净作相比差异很小;净作可以增加有效穗数、行粒数和穗实粒数,从而提高玉米产量。净作比套作增加玉米9.1kg/667m2,而套作比净作增收98.8 kg/667m2的大豆,增加净产值491元/667m2,套作的效益更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适宜的密肥措施,是青贮玉米获得高产的关键之一。通过研究不同的密肥组合,探讨了青贮玉米庆红509适宜的种植密度及一次性施肥量,以寻找最佳的密肥组合模式。结果表明:密度因素对玉米植株性状和果穗性状的影响表现为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穗位高、秃尖长在增加,穗长、穗粗、行粒数在减小;玉米生物产量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开始下降;在所有密度和施肥量的组合中,以密度67500株/hm2,一次性施用缓控释肥60kg/667m2得到的青贮玉米生物产量最高,但从产投比看,产投比最高的是一次性施用缓控释肥40kg/667m2,结合密度因素,产生最佳经济效益的组合是密度为67500株/hm2,施一次性缓控释肥40kg/667m2。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硅肥及配方肥对水稻(黄华占)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在咸宁市向阳湖农场开展了水稻硅肥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单施配方肥的增产效果并不显著,同时施用配方肥与硅肥增产效果显著;施纯氮15.2kg/667m2,纯磷7.2kg/667m2,纯钾8.0kg/667m2,硅肥2kg/667m2时获得最高产量427.1kg/667m2,并参照市场价,得出施硅肥1kg/667m2,时产投比为2.52,施2kg/667m2,硅肥时产投比为1.45。  相似文献   

4.
茶渣肥在大棚番茄生产上应用效果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常规施肥法为对照,应用不同施肥量和配比的茶渣有机无机活性肥(简称茶渣肥,下同)改良大棚土壤,结果表明,茶渣肥施用量在一定范围内(75~125kg/667m2),随着施肥量增加,果枝、第一果穗结果数和初收期产量也随之增加,但当施肥量增加到150kg/667m2时,反而明显下降,说明大棚番茄施用茶渣肥的最高阀值是125kg/667m2。增施茶渣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减轻病害发生趋势,当茶渣肥施用量为125kg/667m2时发病率最轻。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黑色薄膜覆盖栽培下玉米获得高产的缓控释肥的适宜施用量,采用5个不同缓控释肥施用量的田间试验,进行玉米产量及植株性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随着缓控释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以缓控释肥施用量60kg/667m2的产量最高643.66kg/667m2,增产7.9%,增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株高、穗位高均随着缓控释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穗行数、穗粒数和穗粒重均随着缓控释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其余的6个性状变化小。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适宜西双版纳冬季栽培的大豆品种,2013年12月,对引进的17个大豆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03306、03307和03309比其他参试品种长势好,表现株型高、枝叶茂盛,折合产量分别为154.5 kg/667 m2、144.0 kg/667 m2和119.5 kg/667 m2。这3个品种作为冬黄豆栽培,比其他参试品种较适宜,可以进一步进行丰产栽培示范。  相似文献   

7.
水稻旱育秧沼肥培肥不同用量与培肥时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用20kg/m2沼液培肥床土与提前20d培肥床土,从秧苗素质、经济性状、经济产量综合表现最好,单产量高达574.1kg/667m2;其次是用25kg/m2沼液培肥床土与提前20d培肥床土,单产566.7kg/667m2,用15kg/m2沼液培肥床土与提前10d培肥表现最差,单产522.2kg/667m2  相似文献   

8.
以大豆品种安豆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外观品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底荚高度、无效分枝数呈增加趋势,有效分枝数呈减少趋势;紫斑率、褐斑率、虫食率、瘪粒率呈增加趋势,完好粒率呈下降趋势;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有效荚、单株粒重及百粒重呈下降趋势;产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种植密度为1.8万株/667m2时产量最大,每667m2达135.62kg。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不同因子对大豆产量的影响,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氮、磷、钾、钼、密度对大豆产量。试验结果表明各因子对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是钾密度氮磷钼,产量大于210.79kg/667m2的最优栽培模式为:密度0.8429万~0.856 1万株/667m2,氮17.345~18.015kg/667m2,磷33.14~34.610kg/667m2,钾19.055~19.620kg/667m2,钼肥1.099~1.173kg/667m2。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出适宜铜仁地区种植的鲜食大豆专用品种,从主产区引进了20个鲜食大豆专用品种,以中黄76为对照品种(CK),进行引种试验比较。结果表明:大粒王6号、高秆青1号、兰宝石、鲜豆5号、鲜豆3号鲜荚产量为924~1274kg/667m2,比中黄76(CK)增产10%~51%,鲜粒产量557~619kg/667m2,生育期86~91d,百粒鲜重60~76g,株高67~97cm,可实现每667m2产值3000元左右,适宜在铜仁低海拔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高油大豆铁豆67号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影响铁豆67号产量的密度、施肥量、叶面喷肥、化控次数4因素分别设定3个水平的处理,采用正交表L9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表明,影响大豆新品种铁豆67号产量因素的顺序是:施肥量、密度、叶面喷肥、化控次数;铁豆67号最理想的栽培技术模式是密度1.1万株/667m2,施肥量为20kg/667m2,叶面喷肥1次,化控次数1次。产量与施肥量呈正相关。密度高于1.1万株/667m2时,产量与密度呈负相关;密度低于1.1万株/667m2时,产量与密度呈正相关。产量与叶面喷肥次数、化控次数呈正相关,极差R值分别为8.91和6.17,但并不显著,说明适时适量的叶面喷肥次数和化控次数对铁豆67号的产量有积极的调节作用,但不能起到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甘谷县一年两熟区进行的冬油菜后复种大豆,氮磷肥配施对全膜穴播大豆产量试验,结果表明,在甘谷县两熟区,施用氮肥和磷肥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增加大豆的生物产量,是种植大豆增产的主要措施之一。结果显示,氮磷肥配施比单施增产效果显著。当氮磷肥配比每hm2为施氮300kg、磷45kg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为3345kg/hm2,较对照增加34.3%。在生产中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3.
脱毒甘薯专用配方肥最佳施用时期与施用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结果表明:脱毒甘薯专用配方肥不同施用时期不同施用量对脱毒甘薯1号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以施脱毒甘薯专用配方肥50kg/667m2(60%作移栽底肥施用,40%作团棵肥施用)的处理产量最高,单产2083.3kg/667m2,其次以施脱毒甘薯专用配方肥50kg/667m2作甘薯移栽底肥施用1820kg/667m2,产量最低以习惯施肥,即土杂肥100kg/667m2用猪粪水拌湿作甘薯移栽底肥施用1286.7kg/667m2。  相似文献   

14.
贵州地处西南山区,大豆生长期常常因温度低,湿度大,导致大豆花叶病毒病发生严重,从而影响大豆产量。为选育适宜贵州省种植的高产、抗花叶病毒病大豆新品种,于2008年选用地方品种大方猫耳灰为母本,选用本所育种材料黔豆08001[成8307-1×(六枝六月黄×大方白水豆)]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获得复合杂交材料黔豆08014,对该材料用系谱育种法于2009—2013年在贵阳、海南经过8代选育,于2013年选育而成高产、抗花叶病毒病较强的大豆新品系黔豆11号。2014年参加贵州省大豆区试,平均量产为178.60kg/667m2,比对照黔豆6号增产7.11%,2015年续试,平均产量187.26kg/667m2,比对照黔豆6号增产7.63%,2年平均产量182.93kg/667m2,比对照黔豆6号增产7.38%。2015年参加贵州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71.13kg/667m2,比对照黔豆6号增产8.67%。该品种全生育期109d,为春大豆中熟品种,紫花,灰毛,株型收敛,直立生长,有限结荚,株高41.6cm,底荚高度8.6cm,主茎节数12.1个,分枝数2.0个,单株荚数36.5个,单株粒数70粒,单株粒重11.8g,百粒重17.7g,不倒伏,不裂荚,落叶;蛋白质含量40.37,脂肪含量20.30;田间鉴定不感大豆花叶病毒病,较抗其它病,人工接种大豆花叶病毒SC-3、SC-7鉴定抗性结果,SC-3病情指数22,SC-7病情指数27,对两个株系的抗性评价为中抗。该品种于2016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黔豆11号,适宜在贵州省及相似地区作为春大豆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喷施硒肥对大豆生长发育和生理生态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不同时期对大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硒肥,试验结果表明,喷施硒肥对植株形态影响不明显,但可促进株粒数的增加,并以1.67mL/L处理效果最好;处理后的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及比叶重均高于对照,但高浓度(3.33mL/L)处理抑制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适当浓度(1.67mL/L)处理有利提高光合速率;喷施硒肥可以改善群体结构,调节光分布。研究表明,大豆叶面喷施适当浓度的硒肥能促进大豆生长发育和改善生理生态指标,提高子粒中硒含量,对促进产量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辽宁大豆主产区的中低产田,以铁丰3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大豆专用复合肥、缓释尿素、重钙和硫酸钾不同用量配比对大豆产量、经济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作物反应的施肥量OPT(缓释尿素7.56kg/667m2、重钙7.78kg/667m2、硫酸钾7.56kg/667m2)产量和经济效益都高,比只施用大豆专用复合肥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试验结果表明,用"倍丰"肥25 kg/667 m~2处理龙粳46,其抽穗期和成熟期较对照提前1 d,株高比对照高1.7 cm,穗长长0.4 cm,穗粒数多2.3粒,结实率高0.3%,有效穗数多13.5穗/m~2,增产37.2 kg/667 m~2,增产率为5.9%。  相似文献   

18.
氮肥不同施用量对免耕抛秧晚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仲平 《耕作与栽培》2007,(4):27-28,51
通过试验表明免耕抛秧晚稻(品种:岳优华4)施N量以11.5kg/667m2比较适宜,其群体结构、综合指标比较理想,单产居首位。比施8.5kg/667m2处理增产达8.0%,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比多施1.5kg氮素的处理增产4.71%。够苗期和峰苗期的苗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对穗粒结构的影响,在施氮8.5~11.5kg时,其有效穗数、成穗率和穗实粒数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施氮达13kg时,其有效穗数、成穗率和穗实粒数反而下降。结实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蹲秧栽培就是在移栽前5~7d将秧苗先拔起直立放在秧板上,待移栽当日再洗泥移栽。这样做的目的是先切断部分秧苗根系,促使水稻根系发育,其结果表现为每穗粒数增多,抗早衰性加强,产量增加。去年在早、晚两季进行对比试验,取得明显的效果。1蹲秧栽培的产量表现早季威优48-2蹲秧栽培法平均667m2产403.6kg,常规栽培法平均667m2产346.3kg,蹲秧栽培法平均667m2产比常规栽培法增产16.5%;晚季汕优10号蹲秧栽培法平均667m2产406.8kg,常规栽培法平均667m2产354.3kg,蹲秧栽培法比常规栽培法增产14.8%(表1)。表1蹲秧栽培产量表现k…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骅龙牌”缓控释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2013年在黄平县进行了缓控释肥与常规施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骅龙牌”缓控释肥的生育期与常规施肥一致,单产比常规施肥高21kg/667m2,产值比常规施肥高144.48元/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