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立地环境因素与蓝桉、直干桉人工林地下害虫种类、分布及危害程度的关系。用数量化(Ⅰ)方法的数学模型将各种立地环境定性因素转化为定量因素,进行了立地环境因素对桉树地下害虫发生危害程度影响的分析,判断出影响新造林地桉树地下害虫发生危害的主要因素是海拔高度、土壤类型与桉树树种也有一定的关系。而林分结构和坡向对地下害虫的发生危害影响作用较小。采用建立的预测模型来估测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桉树新造林地下害虫的发生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2.
闽南山地桉树生长与立地因子间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尾叶桉、巨尾桉为研究对象 ,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桉树生长性状与立地因子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桉树生长与立地因子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相关关系 ,影响尾叶桉树高生长的主要因子为土壤有机质、土层厚度、腐殖质厚度 ,影响胸径生长的主要因子为坡位、容重、有效磷含量 ;而巨尾桉树高生长主要受土壤有机质、有效磷、毛管持水量的影响 ,胸径生长主要受土层厚度、海拔、坡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广西南部桉树主要栽培区丘陵台地立地类型现有林人中收集的95株解析木及91株固定标准地内平均优势木调查材料,选用LnY=A+B×X^c公式模拟出巨尾桉和尾叶桉的导向曲线。最后确定了广西丘陵台地两种桉树的立地指数表。经检验,达到了较高的估测精度。  相似文献   

4.
重庆地区不同立地类型对巨尾桉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调查重庆地区一小时经济圈内巨尾桉的生长情况及立地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坡位、土层厚度、土壤类型、pH值是影响巨尾桉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该研究区划分为7个立地类型,通过分析不同立地类型对巨尾桉胸径、树高及材积的影响,对重庆地区桉树速丰林的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速生桉的大害--蚜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区发展速生桉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对桉树造成不同程度为害的昆虫,如白蚁、尺蠖、袋蛾、叶蜂、小卷蛾、蟋蟀、螟蛾和蚜虫等等。若与林农谈起害虫对桉树的危害,很多人都会说白蚁厉害,但真正要论对速生桉危害严重,损失巨大的,笔者要首推蚜虫。蚜虫虫源广泛,传播“神秘”,生存与繁殖不易觉察,许多种植者见树木生而不长,不知何故,无法治理;桂东南各速生桉新造林区,蚜虫发生与受害林分多处可见,虽未作普查,但估测每年造成的损失是十分惊人的。笔者仅就蚜虫的危害及防治作浅显的分析。正常与受害株的外观差异:生长正常的速生桉树冠多呈塔形或火…  相似文献   

6.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her & La Salle)能够在巨圆桉(Eucalyptus grandis×E tereticornis)、窿缘桉(E excserta)、尾叶桉(E urophylla)等多种桉树上危害,对不同寄主的危害程度、产生的虫瘿数量和羽化成虫数量有明显差异.观察...  相似文献   

7.
海南省桉树枝瘿姬小峰危害现状及桉树抗品系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有效防控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的发生和扩散,保障海南省生态环境安全,该研究对海南省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现状及桉树抗性品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桉树枝瘿姬小蜂对海南桉树的危害已扩散蔓延至澄迈、临高、儋州、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琼中、保亭、五指山、陵水及三亚等12个市县,受灾总面积76910亩;桉树不同品系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抗虫性存在差异,其中:金光21号、金光3号、金光26号、金光4号、U6、小叶桉等品系抗虫性较强。  相似文献   

8.
广西耐寒桉树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广西耐寒桉树改良和栽培技术研究项目实施 3年来 ,着重开展了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 :(1)对 1991年建立的邓恩桉 (E dunnii)种源 /家系试验林进行了观测研究 ,包括种源及家系的生长表现 ,开花物侯与种子生产能力的研究 ,促进邓恩桉开花结实试验、邓恩木材基本密度的分析测定 ;(2 )从澳大利亚引进多枝桉、邓恩桉等 10多个耐寒桉树种 /种源 ,建立了新的耐寒桉品种试验林 ;(3)扩大邓恩桉栽培范围 ,在广西、江西以及湖南建立起邓恩桉种源试验与示范林 ;(4)开展了邓恩桉、柳窿桉 (E saligna×E exserta)组培无性繁殖研究 ,建立了 8个无性系无菌体系 ;(5 )对栽培耐寒桉树的柳州、桂林两地试验点的立地进行了评估。此外 ,还指出了项目存在问题及下一步的工作展望。  相似文献   

9.
耐寒赤桉组培无性系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彭信海 《湖南林业科技》2001,28(1):24-25,65
桉树一种适合湖南省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速生用材树种。利用植物组培工厂化生产耐寒赤桉组培无性系,是解决桉树种苗的最好途径。作者介绍了赤桉的生物学特性、耐寒赤桉组培无性系的特点,提出了开展耐寒赤桉组培育苗的重要性与耐寒赤桉组培苗造林的关键技术,对发展桉树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细叶桉ISSR-PCR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叶桉是我国近年来成功引种的耐寒桉树种类之一,但其种源关系难以区分,不利于后续新品种的培育.为给后续的分子水平上鉴定细叶桉种源关系打基础,以细叶桉叶片基因组DNA为材料.分析了能够影响细叶桉ISSR-PCR的主要参数如模板DNA、引物浓度、dNTPs、Mg2+浓度、TaqDNA聚合酶用量、退火温度等6个因素对扩增结果的影响情况,建立了适用于细叶桉ISSR-PCR的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  相似文献   

11.
低温胁迫对桉树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工低温处理尾叶桉和邓恩桉幼苗,研究其对两种桉树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两种桉树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光饱和点、羧化效率、Fv/Fm和Fv/Fo下降,Fo值和CO2补偿点上升,而Ci则先上升后下降。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持续低温胁迫的初始阶段,羧化酶活性的下降是导致两种桉树Pn降低的主要因素为非气孔因素,而随着低温处理持续时间延长至48h时,叶绿素含量出现显著下降,羧化酶效率继续下降,此时气孔限制因素也逐渐成为Pn的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两种桉树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差异表明,非损伤的叶绿素荧光技术有望用来快速筛选不同抗寒能力的桉树品种。从各个参数的变化可以看出,低温胁迫处理对尾叶桉的影响明显要大于对邓恩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保山市世行贷款所造的300亩蓝桉林为病虫害监测林地。经3年7次1050株次的监测,监测地共发生主要病虫害6种。其中病害4种、虫害2种。病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随树龄增加而有不同程度的加重。对蓝桉生长影响较大的是溃疡病和肿枝病,每年发生以9月较突出,叶斑病虽连年都发病,且发病率高,但主要为害老叶、对植株生长影响不大。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随树龄增加而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以5至7月份突出。白蚁为害以造林当年为主,金龟子类发生较突出,桉小卷蛾较少,对植株的生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闽西北适栽桉树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闽西北进行了多批桉树树种引种或种源家系试验,结果表明:适宜闽西北地区推广种植的桉树有巨桉、邓恩桉、柳桉和赤桉,其中赤桉、邓恩桉最为耐寒。可以推广到闽西北大部份地区,巨桉、柳桉适宜闽西北较低海拔、绝对最低温度在-5℃以上的地区,但需要选择适宜的种源。树种内种源和家系间的生长性状、抗寒性存在显或极显差异,单株间的生长差异比家系间的生长差异大,而家系间又比种源间大。此外,桉树树种原产地的雨量分布情况对决定引种桉树极为重要。在高温潮湿的福建地区不适宜引进冬雨型桉树树种。  相似文献   

14.
对尾巨桉幼林的生长和林外气象因子进行了监测,分析了尾巨桉生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尾巨桉生长增长量的波峰出现与降水量和施肥有很大关系.各气象因子对于尾巨桉胸径和树高生长增长量的影响不同,利用尾巨桉生长量及对应时间的气象因子得到尾巨桉树高、胸径生长量与气象要素的拟合方程.  相似文献   

15.
巨尾桉等6种桉树早期生长比较和耐寒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进 《广西林业科学》2003,32(4):197-199
在日本三重县通过巨尾桉 (E grandis×E urophylla)等 6种桉树早期生长差异和耐寒性试验 ,结果表明 :赤桉、巨尾桉、蓝桉、邓恩桉和细叶桉的幼树表现出一定的早期速生特性 ;在 - 1~ - 4℃的低温下 ,亮果桉和邓恩桉与其它桉树相比 ,表现出较强的耐寒风和低温伤害能力。  相似文献   

16.
寒害天气对永州市赤桉组培苗造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冬季永州市经历了严重的寒害天气。灾害过后,调查了东安县种植的赤桉组培苗受冻和冻后恢复情况,分析比较了赤桉组培苗种植后的耐寒性和冻后恢复能力。调查结果表明:2004年冬季是永州市罕见的寒害天气,所有引种的桉树幼林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但赤桉组培苗幼林受冻程度较轻,冻后恢复较快,类似2004年冬季的寒害天气,对永州市赤桉组培苗造林没有影响。根据永州南桉北移造林的现状,提出了发展桉树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了连续12次16年生标准地的观测数据,以模型H=a+b/(c+A)作为导向曲线,标准年龄为7 a,编制了尾巨桉中大径材立地指数表.经过x2? 检验和标准差检验综合得出,所编制的立地指数合理,科学可行.本研究提出培育桉树中径材的立地指数不应小于20,培育桉树大径材的立地指数不应低于24.施肥提高了林地的立地指数,施肥量越多,立地指数提高的幅度越大;这种提高幅度在施肥量少的时候较大,当施肥量逐步增大的时候,立地指数的提高幅度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18.
闽西尾巨桉造林及其生长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卢春英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2):21-26,30
对闽西尾巨桉造林成效进行全面调查,分析了现有林分的生长特点,探讨了不同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立地质量等级以及施肥次数等因素对尾巨桉生长的影响,总结了尾巨桉造林失败的原因,并提出了闽西今后发展尾巨桉造林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四川省洪雅县桉蝙蛾的分布状况、潜在危害、扩散蔓延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参照林业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方法开展了风险评估,桉蝙蛾的风险评估值R=1.68,属于中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对洪雅县桉树速生丰产林已构成威胁,应加强检疫管理,防止其扩散危害。  相似文献   

20.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 et La Salle)已成为赣南桉树重要检疫性害虫,存在高度危险性。通过对桉树枝姬小蜂在赣南的发生现状与危害情况的调查,研究了该蜂在赣南的发生规律、传播特点及其生物学特性,提出了切实可的防治技术措施,并探讨了其综合防控技术上需今后重视研究解决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