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治理中滴灌系统的应用较为广泛,笔者通过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包茂高速公路东胜北段绿化带滴灌工程的设计及建设实践,对丘陵沟壑区滴灌系统规划设计中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普遍调查数据的城市道路绿化带木本植物结构特征的量化测度,采用物种相对多度分布模型(Ranked—abundance list)、生物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物种重要性指数相对多度Ra和物种重现率Rr、物种线密度Lsr进行测度。以徐州市鼓楼区城市道路绿化带为例,实际测定结果表明,综合运用这些测度指数,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出城市道路绿化带的整体植物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高速公路中央绿化带人工水车灌溉存在的费用高、影响畅通,以及现有的滴灌技术用于中央绿化带中存在的难以解决的滴头堵塞问题,提出了利用大孔管自压微灌的中央绿化带灌溉思路;并以云南保腾高速公路某段中央绿化带为例,进行了变孔径大孔管自压微灌系统设计,通过水力学模型及MatLAB软件进行了包括初始水头、孔间距、孔径等计算以确定工程方案;最后应用中央绿化带实体模型,对设计灌溉方案的灌溉效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满足微灌技术要求,为中央绿化带植物生长提供用水需求.  相似文献   

4.
基于张掖地区干旱缺水的现状,结合张掖市金张掖大道(GZ45线)道路景观绿化带喷灌系统的设计与施工特点,介绍了喷灌技术在城市道路绿化带中的应用.通过实际运行表明,该系统可以节约灌溉用水量,增加城市景观效应,提高生态效益,具有推广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选取池州市8个不同营造模式的绿化带,通过模拟噪声源和沿绿化带方向定向、定点测量噪声强度,分析全乔型、乔灌结合型、全灌型、全草型4种典型绿化带下噪声值与空间水平距离之间的关系,求取线性拟合函数,获得不同绿化带营造模式的降噪效果.结果表明:全灌型绿化带降噪效果最明显,全草型绿化带降噪效果最差.城市道路绿化带在栽种植被时,应优先选择分支点低、分支多、枝叶细密的常绿植物,同时选取不同层次的植物合理搭配,以最大限度消除交通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石河子市城市道路绿化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道路绿化树种行道树及道路绿化带树木分析,提出了石河子城市道路绿化发展对策及发展方向,对指导今后城市绿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吕志宏 《农学学报》2014,4(6):87-93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及城市道路绿的功能变得更加丰富,以及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为道路绿化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道路景观设计赋予了新内涵。笔者参与了温榆河景观大道绿化设计,通过对文献的搜集和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思考与解决,提出了对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思路的一些想法。对城市道路绿地的功能进行了再认识,道路绿地不仅是为了美化道路、丰富城市景观层次、净化空气、分隔交通和组织车辆流线,更是联系城市环境的纽带,提供人性化的空间以及自然保护的空间,并为城市道路安全性提供了保障。在设计道路景观的时候要考虑绿化带的宽度对道路生态性的影响,还要考虑城市道路形成的小气候特征、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道路使用者的行为特征和原有生物的生存环境。科学选择绿化树种、充分利用可绿化的空间,并与周边环境结合设计,营造美观、生态的道路景观。  相似文献   

8.
下沉式道路绿化带是一种生态环保的雨水渗蓄设施,响应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介绍了下沉式道路绿化带的应用背景,了解下沉式道路绿化带的形式及功能,并通过对下沉式绿化带雨水渗蓄能力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了下沉式绿化带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长沙地区道路绿化率在30%,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100%的条件下,满足暴雨重现期1、3、5、10 a的下沉深度分别为147、186、204、229 mm,比较适合设计下沉式道路绿化带。最后探讨了下沉式绿化带竖向设计、道路绿化率设计、植物耐水淹分析及植物种类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黄劲 《吉林农业》2011,(8):206-207
居住区道路是居住区的框架,是联系城市街道及各个功能区的纽带。文章首先从居住区绿地分类、作用方面进行探讨,继而分析了居住区道路分级及各级道路绿地的设计要点,最后从树种选择、树木株行距的确定、绿化带宽度、绿化带种植形式几个方面分析了居住区道路绿地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0.
吐鲁番市区主干道绿化带内种植的垂枝榆均系1997年种植,平均胸径15~20厘米,平均嫁接高度2米,平均冠幅直径2.0~2.5米,蚜虫、春尺蠖等虫害发生严重。一、改造原因一是因城市道路绿化是整个城市绿化的主要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张胜军  周婷  冉文生  李学颖  翟国亮  李迎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6063+6070-6063,6070
[目的]寻找防止膜下昆虫啃咬滴灌带的方法。[方法]进行对比试验,分别选试验地为草地、试验箱、砼地,膜下昆虫选蝗虫、蟋蟀、地老虎3种,在试验地分别铺设9根滴灌带,膜下放置昆虫,每隔3d抽出部分滴灌带进行漏水检测,同时对剩余滴灌带进行通水,7月试验1次,8月重复上述试验1次。[结果]统计结果表明,昆虫在地膜覆盖条件下为获取水分而啃咬滴灌带,其大规模啃咬通常在滴灌带第2次通水之后发生,其啃咬的部位在滴灌带滴水元件附近的迷宫处,且随着通水次数的增加,滴灌带的非正常漏水点增加。[结论]膜下昆虫啃咬滴灌带是有时间段的,而且有明显的特征部位,建议对滴灌带生产原料进行改进,以防止昆虫啃咬。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宁夏惠农区加工番茄膜下滴灌与沟灌的灌水量、产量、管理费用和水分利用效率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省工等效果,与沟灌技术相比节约用水达67%;采用膜下滴灌比沟灌增产30%;试验条件下,采用膜下滴灌比沟灌的水分生产率提高301%~333%;采用膜下滴灌加工番茄可以节约(降低)生产成本60%.研究表明在宁夏银北灌区大面积推广膜下滴灌技术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露地葡萄滴灌专用肥施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战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179-4181
[目的]为葡萄的优质高产提供参考。[方法]设置畦灌+传统施肥、滴灌+专用肥1、滴灌+专用肥2、滴灌+专用肥3,共4个处理,研究露地葡萄滴灌专用肥的施用效果。[结果]滴灌处理润湿区域和非润湿区域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6%~19%、11%~14%。3个滴灌处理的葡萄穗果数与果实重量均高于畦灌处理,产量显著增加,分别增产20.0%、14.9%、14.7%。专用肥3处理的葡萄果实Vc含量显著高于畦灌处理,专用肥2和专用肥3处理均提高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滴灌施肥的总施肥量比畦灌+传统施肥节省25.5%。[结论]滴灌施肥可以为葡萄提供合理的水分与养分,提高水肥利用率和葡萄的产量及品质,减少施肥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保护地黄瓜生产中滴灌和膜下滴灌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龙园绿春”旱黄瓜为供试品种,研究滴灌和膜下滴灌处理对黄瓜植株茎粗、株高、地上部分和地下根系生物量以及对黄瓜产量的影响。[结果]与滴灌处理相比,膜下滴灌处理明显增加了植株茎粗,除了定植期外,其他各个时期膜下滴灌处理的茎粗均显著高于滴灌处理(P〈0.05);滴灌和膜下滴灌处理植株株高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覆膜对滴灌措施下的黄瓜地上植株和地下根系的生物量积累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促进了黄瓜产量的提高。[结论]该研究为东北地区保护地发展节水滴灌技术提供了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云南省滇中地区生菜生育期内蒸发蒸腾量、作物系数、水分利用效率对微喷灌、不覆膜滴灌和覆膜滴灌的响应规律,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在云南省灌溉试验中心站开展了生菜灌溉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蒸发蒸腾量及日蒸发蒸腾强度而言,在全生育期及各生育阶段覆膜滴灌模式下最大,其次为不覆膜滴灌,最小为微喷灌。覆膜滴灌、不覆膜滴灌和微喷灌模式下全生育期蒸发蒸腾量,2020年分别为82.1、60.2和52.0 mm;2021年分别为88.4、77.2和72.8 mm。生菜作物系数,在全生育期覆膜滴灌模式下最大,其次为不覆膜滴灌,最小为微喷灌;在各生育阶段,不同年景生菜作物系数变化规律存在差异。受灌溉方式的影响,覆膜滴灌下的生菜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大于不覆膜滴灌和微喷灌,不覆膜滴灌下的生菜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大于微喷灌。覆膜滴灌、不覆膜滴灌和微喷灌模式下生菜水分利用效率,2020年分别为45.65、42.01和41.58 kg·m-3,2021年分别为50.33、45.86和36.82 kg·m-3。  相似文献   

16.
滴灌系统综合应用技术对甘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增加甘蔗滴灌系统的利用途径,提高甘蔗产量和种蔗效益。[方法]通过与传统滴灌方法对比,了解滴灌系统综合应用技术的使用效果。[结果]应用滴灌系统综合技术的"灌水+灌肥+灌药"处理,能提早甘蔗出苗,提高出苗率,促进甘蔗生长,有较多的有效茎和较重的单茎重,进甘蔗成熟;促进宿根蔗甘蔗芽的萌发,增加宿根蔗的有效茎。使新植蔗的产量和糖分分别比对照高35.9%和0.32%;宿根蔗的产量和糖分分别比对照高36.0%和0.27%。[结论]滴灌系统综合应用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旱地甘蔗的产量和蔗糖分。  相似文献   

17.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ontents and distribution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and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MBC) at 0-100 cm soil depth under three irrigation treatments, viz., subsurface, drip and furrow irrigation in the greenhouse soil. The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different depths (0-100 cm), and the contents of soil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DOC and MBC were analysed.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for 10 yr, during which period the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s and crop management practices were kept identica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TOC, DOC and MBC we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different irrigation regime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oil depth. TOC at 0-10 and 80-100 cm soil depths followed the order of furrow irrigation 〉 subsurface irrigation 〉 drip irrigation, whereas at the depth of 10-80 cm followed the order of subsurface irrigation 〉 furrow irrigation 〉 drip irrigation. DOC and MBC contents at 0-100 cm soil depths followed the order of furrow irrigation 〉 drip irrigation 〉 subsurface irrigation, and drip irrigation 〉 furrow irrigation 〉 subsurface irrigation, respectively. The ratios of DOC and MBC to TOC accounted for 4.98-12.87% and 1.48-2.82%,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the highest in the drip irrigation treatment, followed were in the furrow irrigation treatment, and the lowest in subsurface irrigation treatmen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among the contents of DOC, MBC and TOC in all irrigation treatments. The furrow irrigation facilitated the accumulation of TOC and DOC, while drip irrigation increased the MBC. The content of TOC and the ratios of DOC to TOC were the lowest in subsurface irrigation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8.
滴灌施药就是通过滴灌管将药剂输送至作物根系周围土壤中的一种施药方法,根据作物生长需要和植物保护需求精准、适时、适量用药。目前,黄胸蓟马是国内外香蕉产区上的重要害虫,常隐匿在花蕾为害。常规喷施杀虫剂时,由于花蕾的阻隔作用很难有效防治,通过土壤滴施内吸性杀虫剂可以精准防控。因此,滴灌施药在黄胸蓟马防治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结合滴灌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滴灌施药在农作物害虫防治上的研究进展、香蕉黄胸蓟马为害及防治现状,分析香蕉黄胸蓟马滴灌施药防治存在的问题,展望滴灌法施药在香蕉黄胸蓟马防治上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旨在为滴灌法施药技术在防治香蕉黄胸蓟马上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内蒙古兴安盟地区实施玉米膜下滴灌吸肥肥效的试验,初步明确了在膜下滴灌条件下水肥一体化技术及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施肥方法。探寻到了一些该地区实施膜下滴灌技术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为该地区旱作玉米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新疆巴州灌溉试验站进行的膜下滴灌棉花灌溉制度试验,得出了适合当地的常规滴灌制度。为进一步研究浅层地下水对灌溉的补偿效应,利用Hydrus软件对不同地下水埋深下膜下滴灌棉花生育期耗水量进行了模拟。通过引入关键点土壤含水率的概念,提出了膜下滴灌棉花受水分胁迫的标准。结果表明:地下水对棉花的耗水具有一定的补偿作用,地下水埋深越浅,则所需的灌溉定额越小。当地下水埋深小于1.5 m时,滴灌定额为3 300 m3·hm-2;当地下水埋深为2.0 m时,滴灌定额为4 500 m3·hm-2;当地下水埋深很大而对作物根区没有补给时,棉花完全依赖于灌溉所需的滴灌定额则为5 550 m3·hm-2。考虑到干旱区内具有较高的潜在蒸发势,会导致土壤的次生盐渍化,从而危及作物的生长,1.5~3.0 m的地下水埋深是灌区内较理想的水位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