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草莓品种"红颜"为实验材料,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利用人工气候箱对苗期草莓进行不同程度高温(日最高温/日最低温32℃/22℃、35℃/25℃、38℃/28℃和41℃/31℃)和持续天数(2d、5d、8d和11d)处理,处理结束后将草莓苗移植到Venlo型玻璃温室进行正常栽培实验,分别记录草莓各生育期的起止日期,同步监测温室气象数据。以2018年数据定量分析苗期高温及其持续天数对草莓移栽后生育期的影响,并分别构建以生理发育时间、辐热积和有效积温为指标的3种高温影响草莓生育期的模拟模型;以2019年的实验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拟合验证。结果表明,苗期轻度(32°C持续2~11d)和中度高温(35°C持续2~8d)可以促进草莓提前进入开花期、坐果期和采摘期,而重度(38°C持续2~5d)和特重度(38°C持续8~11d和41°C持续2~11d)高温则会使草莓进入上述关键生育期的时间推迟。三种模型模拟结果分析表明,与辐热积模型和有效积温模型相比,以生理发育时间为尺度的高温影响模型对草莓发育期的模拟更为精确,其模拟的草莓开花期、坐果期和采收期天数与实测值之间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4、0.82和0.97,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39d、1.50d和1.56d,相对误差(RE)分别为2.27%、2.23%和1.57%。可见,温室草莓生产过程中,苗期适度高温有利于后期各生育期提前但温度过高则适得其反,此种情况下,推荐采用生理发育时间模型预测草莓开花期、坐果期起止时间和初次采摘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电子舌检测不同冷藏时间草莓鲜榨汁的品质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冷藏时间草莓鲜榨汁的品质变化规律,利用电子舌对4℃冷藏草莓鲜榨汁进行逐天的品质检测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电子舌能够很好的反映出不同冷藏时间草莓的鲜榨汁品质的变化趋势,在冷藏最初期草莓鲜榨汁品质下降迅速,其后鲜榨汁品质下降缓慢。采用BP神经网络对草莓鲜榨汁冷藏时间进行预测,训练集的整体识别率达到94.90%,预测集的整体识别率为85.71%。采用偏最小二乘法与多元线性回归对草莓鲜榨汁的主要成分预测可知,偏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的预测效果更好,模型的预测值和实际值的相关系数大于0.9,能够为草莓鲜榨汁品质的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1983-2016年临汾市不同海拔高度上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尧都区、隰县、安泽县)的6种典型木本植物物候期和温度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其变化特征及相互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年及四季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尧都区增温幅度最大,春季增温极显著;月平均气温除隰县个别月份略有下降外,大多以增温趋势为主,其中3月增温极显著(P0.01),是年平均气温升高的主要因素。(2)研究区内木本植物物候期最早和最晚平均相差1~2个月,物候期变化呈现较强的区域性特征,尧都区和安泽的木本植物春季物候期提前,秋季物候期推迟,植物生长季延长;隰县木本植物春季物候期推迟,秋季物候期提前,植物生长季呈缩短趋势。(3)木本植物展叶始期对年、春季及展叶前1~2个月的平均气温响应显著,随着气温升高,木本植物展叶始期表现为一致提前趋势;木本植物落叶末期在尧都区和安泽县随着气温的升高表现为明显的推迟趋势,受年、秋季及落叶前1个月的平均气温影响显著,在隰县随气温的升高表现为普遍提前趋势,受年均气温变化影响显著;随着气温升高尧都区和安泽县的木本植物生长季延长,隰县木本植物生长季变化不明显。说明晋南地区不同海拔高度的气温及其变化趋势存在较大差异;各代表站典型木本植物的物候期和生长季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不同。  相似文献   

4.
呼和浩特自然历主要物候期和物候季节变化特征及归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内蒙古呼和浩特近32a物候数据并结合气象数据,编制了呼和浩特1983-2014年自然历。通过对比1983-1998年与1999-2014年两个时段的物候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揭示了1983年以来呼和浩特地区物候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归因,以期更好地为农业生产和气候、物候研究提供参考。研究发现:与1983-1998年相比,1999-2014年呼和浩特的春季和夏季开始时间普遍提前,秋季和冬季开始时间普遍推迟,其中春季(以垂柳芽膨大期为代表)平均提前7d,夏季(以刺槐盛花期为代表)平均提前4d,秋季(以珍珠梅果实始落期为代表)平均推迟3d,冬季(以榆叶梅叶全变色为代表)平均推迟6d。四季开始物候指标与其前3个月的平均气温、平均日照时数和平均降水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前1个月的平均气温与春季开始物候指标呈显著负相关,与夏季开始物候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冬季开始物候期呈显著正相关;前1个月的平均日照时数与秋季开始物候指标呈显著正相关,与冬季开始物候指标呈显著负相关;前1个月的平均降水量与夏季开始物候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前第2月的平均气温与夏季开始物候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前第3月的平均降水量与秋季开始物候指标呈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平均气温的升高成为影响呼和浩特物候期变化的主要原因,平均日照时数和平均降水量也对物候期变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加压氮气对草莓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草莓果实柔软,采收贮运过程中极易腐烂变质,贮藏保鲜效果很差。为延长草莓贮藏保鲜期,该文研究了冷藏条件下不同压力氮气对草莓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以"甜查理"草莓为试材,分别在200k Pa空气、150k Pa氮气(14%O_2+85.3%N_2+0.021%CO_2)、200kPa氮气(10.5%O_2+89%N_2+0.016%CO_2)、250k Pa氮气(8.4%O_2+91.2%N_2+0.012%CO_2)和常压氮气(10.5%O_2+89%N_2+0.016%CO_2)条件下贮藏,以未充氮气未加压作对照,所有处理均在0~1℃、相对湿度85%~90%的冷库中贮藏。定期测定相关品质和生理指标,探讨不同压力氮气处理对草莓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压氮气处理可以不同程度减缓失重率的上升,减缓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原果胶含量的下降,维持低水平的呼吸强度。与其他处理相比,200 kPa氮气处理可以保持草莓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抗坏血酸和总酚含量,对DPPH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力,延缓丙二醛累积,降低果实细胞膜相对渗透率上升,维持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研究结果:温度为0~1℃、相对湿度为85%~90%结合200 kPa氮气加压处理草莓,可以延缓果实衰老,保持良好品质,草莓贮藏期可达25 d,好果率为80%,贮后色香味形俱佳,为延长草莓保鲜期,提高贮藏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部暖温带刺槐物候模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物候是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一个有力指标,其对水、碳交换和能量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植被物候变化规律及预测植物物候期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基于中国东部暖温带10个观测点的气象数据和刺槐地面物候观测资料,利用模拟退火算法对SW、Unichill和DNGDD三种模型的各项参数进行优化,对刺槐春秋季物候期(叶芽开放期、展叶始期、开花始期和叶变色期)进行模拟,通过内部检验对比分析SW、Unichill和DNGDD模型对春、秋季物候期的模拟效果,以选择出最适合预测刺槐物候期的模型。结果表明,刺槐4个主要物候期与同期各项气温平均值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利用模拟退火法对SW、Unichill和DNGDD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得到的数值符合刺槐的生长发育规律。与DNGDD模型和Unichill模型相比,SW模型对春季物候期模拟效果较好,其模拟的叶芽开放期、展叶始期和开花始期对应的交叉检验方差解释量R2分别为0.807、0.876和0.907,均方根误差RMSE为6.0、4.6和4.4d。DNGDD模型则对秋季物候(叶变色期)模拟效果较好,其模拟的叶变色期的交叉检验方差解释量R2为0.580,RMSE为13.4d。因此可以得出,SW模型适合对刺槐春季物候(叶芽开放期、展叶始期、开花始期)的模拟,DNGDD模型则较适用于模拟秋季物候(叶变色期)。  相似文献   

7.
在张掖市试验观察了不同定植期对金玉黄娃娃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定植期的推迟,金玉黄娃娃菜生育期缩短。3月19日定植的娃娃菜植物学性状优,净菜率为67.89%;折合产量最高,为133 545 kg/hm2。综合单球重、毛重的结果,3月19日为最佳定植时间。  相似文献   

8.
近150年北京春季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对北京春季6种物候的计算得出其代表性指标一山桃始花期,并分析物候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模式。根据气温变化态势,将历史时期气温和物候资料划分为4个时间段,并采用u检验论证时间段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分析物候期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模式和机制,得出:物候期的提前与推迟对温度的增高与降低的响应是非线性的,在同等增、降温幅度下,因降温而导致的物候期推迟幅度较因增温而导致物候期提前幅度小;平均气温增高1℃,北京春季物候期提前2.8—3.6d。并估算了未来北京春季物候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矿山恢复治理区植被物候与植被健康状况可以定量评价恢复治理工程实施效果,以往矿山恢复治理遥感监测多侧重于监测植被覆盖变化,忽略了对恢复治理区域植被物候特征和健康状况的评估。该研究使用时间序列哨兵2号影像,基于Savitzky-Golay滤波、动态阈值、曲率曲线等方法,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一玄武岩采石场及周边区域为例,分别提取了恢复治理区和正常耕作区玉米出苗期、拔节期、抽雄期、成熟期、物候期间隔长度等遥感物候指标,研究恢复治理区和正常耕作区玉米生长状态的差异。同时,提取并对比恢复治理区和正常耕作区植被红边位置指数(REIP)、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绿色归一化植被指数(GNDVI)、陆地叶绿素指数(MTCI)、特征色素简单比值指数(PSSRA)、倒红边叶绿素指数(IRECI)、改进的叶绿素吸收指数(MCARI)和植被覆盖度(FVC)等遥感指标值,评估各遥感指标区分恢复治理区作物的能力和诊断矿山恢复治理区作物健康程度的可行性和敏感性。结果表明:1)相较正常耕作区,恢复治理区玉米关键物候期推迟,出苗期、拔节期、成熟期分别推迟了5~12、9~12和21~22 d,恢复治理区作物生长状态的差异随着作物生长阶段的推移逐步显现;2)恢复治理区和正常耕作区REIP、NDVI、GNDVI、PSSRA、IRECI和FVC等遥感指数值有明显差异,其中GNDVI指数反映恢复治理区作物的整体光谱特征更稳定,PSSRA指数对于区分恢复治理区和正常耕作区作物光谱特征差异最敏感,这种差异受两区域玉米作物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和叶片含水量等生理信息差异的综合影响。该研究可为矿山恢复治理效果快速评估提供一种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0.
作物模型在农业生产管理和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物候期模拟是作物模型正确模拟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的基础。作物模型模拟物候发育的常用算法一般是基于积温的计算,同时也考虑光周期和春化作用的影响,但是水分胁迫对物候发育的次级影响却较少被考虑在内。该研究以连续2季(2013-2014和2014-2015)的遮雨棚下土柱试验和连续3季(2012-2013、2013-2014和2014-2015)的遮雨棚下大田试验数据和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提出了冬小麦物候期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机制理论假设,并以土壤相对有效含水率为水分胁迫指标校正冬小麦物候期水分胁迫响应函数。该研究以2014-2015生长季土柱试验各处理试验数据来建立冬小麦物候期水分胁迫响应函数,确定发育加速点A、发育减速点D和发育停止点S所对应的相对有效含水率值分别为0.30、0.10和0。结果发现拔节期和开花期模拟值和观测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分别为0.8和1.7 d,绝对相对误差(absolute relative error,ARE)分别低于0.68%和2.09%。然后用2013-2014生长季土柱试验各处理数据进行验证,结果发现拔节期和开花期模拟值和观测值之间的RMSE分别约为0.9和1.1 d,ARE分别在1.37%和1.68%以下。最后再用3年独立大田试验数据对上述修正后的冬小麦物候期算法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开花期和成熟期的模拟值与观测值之间的RMSE分别约为2.4和2.0 d,ARE分别低于4.21%和2.67%;与DSSAT-CERES-Wheat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修正算法能反映出水分胁迫对冬小麦物候期造成的差异(有提前也有推迟),而DSSAT-CERES-Wheat模型无法体现这种差异,且开花期和成熟期的模拟值与观测值之间的RMSE分别约为4.0和5.5 d,误差最大分别为8和6 d。这表明校正后的冬小麦物候期算法模拟精度得到了较大提高,能在一定程度上描述和量化水分胁迫对冬小麦物候期的影响机制,可用来模拟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不同品种冬小麦的物候期。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1-2020年西藏泽当农业气象站苹果物候期和逐日平均气温(Tm)、最高气温(Tmax)、最低气温(Tmin)、气温日较差(DTR)、相对湿度(RH)、降水量(Pr)、日照时数(S)和≥0℃积温(∑T0)等资料,采用线性回归、Pearson相关系数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近20a西藏中南部苹果物候期及生长期长度的变化趋势,以及影响的主导气候因子,以期揭示西藏高原苹果物候期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2001-2020年西藏中南部苹果除可采成熟期以1.28d·a-1的速率呈提前趋势外,其它物候期平均每年推迟2.83~7.64d;果实生长发育期长度、花期长度平均每年分别缩短8.92d和5.98d,而果树全生育期长度略有延长,速率为0.65d·a-1。各物候期Tmax趋于升高,Tmin呈降低趋势,DTR显著增大;多数物候期RH、S呈显著减少趋势;Pr在可采成熟期前以增加为主,之后趋于减少。春季物候期主...  相似文献   

12.
连作障碍已成为制约草莓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采用连作5年草莓的土壤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修复剂对草莓植株生长、根际土壤酶活性和矿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修复剂能够显著提高草莓植株的株高、根长、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能够显著提高连作草莓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的酶活性和矿质氮含量;定植期施加修复剂的效果好于幼果期,定植期和幼果期各施一次的效果最好。修复剂可以起到缓解草莓连作障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 6月份的北京,正值瓜果淡季。为了解决北京地区水果的供应,引种厚皮甜瓜(俗名哈密瓜),有着重要意义。经儿年生产实践证明,要获得高产丰收必须注意四个生育时期(播种期、定植期、开花座果期、采收末期)的气象条件和各生育期在时间上的搭配。一、甜瓜四个生育期气象指标的确定播种期:几年来,我们在加热温室、太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氮处理草莓氮素吸收分配及产量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稳定性同位素15N示踪技术,研究了施肥时期与施肥量对设施盆栽草莓15N尿素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5N尿素定植时与花前各半量追施,氮肥利用率最高,达52.5%,花前追肥利用率最低,为34.2%。不同时期施肥,植株收获时氮素在草莓各器官中的分配差异较大,定植时追肥,营养器官分配率为85%,生殖器官15%;定植时和花前各半量追肥时,营养器官分配率为72.2%,生殖器官27.8%;而花前追肥则生殖器官分配率提高到31.3%。15N的吸收分配随着生长中心而转移,生长后期生殖器官对15N的竞争力高于营养器官。增加氮肥施用量,氮肥利用率下降。田间试验表明,氮肥运筹对植株成熟叶片硝态氮浓度与SPAD值有显著影响,设施栽培草莓施N225.kg/hm2,于定植时与花前各半量施用,草莓花芽分化早,早期产量与总产量均高。  相似文献   

15.
鲁西南木本植物物候期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鲁西南地区9种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其物候期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气温呈上升趋势,尤以冬季升温最显著,在春、秋、冬季及年际水平的气温变化中,平均最低气温的上升趋势明显高于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2)随着气候变暖,木本植物春季物候期普遍提前,秋季物候期推迟,其中旱柳的整个物候期及毛白杨和榆树的春季物候期均呈极显著提前(P0.01),榆树的落叶期和梧桐的叶全变期和落叶末期呈极显著推迟(P0.01)。(3)春季物候期与前1~2个月平均气温及年平均气温呈负相关,秋季物候期主要与其前2旬的平均最低气温呈正相关。9种木本植物中,旱柳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最明显,其次是毛白杨和榆树,合欢和梧桐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则较迟钝。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暖背景下城市绿化及农时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FBA)是叶绿体光合碳化阶段起重要调节作用的关键酶.本研究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生理型与遗传型等基因雄性不育系及其对应育性正常的保持系为材料,选取花粉小孢子发育各时期的花药及三核期子房,对供试材料花药全蛋白表达差异研究的基础上,对雄性不育相关基因(Mn-SOD)及FBA进行核酸水平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发现,与可育保持系相比,(1)生理型雄性不育系Mn-SOD基因在幼穗期、单核期和三核期表达量显著下调,而酶活力在幼穗期上调,在单核期下调;遗传型雄性不育系Mn-SOD基因在幼穗期和单核期表达量下调,酶活力在幼穗期上调,在二核期下调.(2)生理型雄性不育系和遗传型雄性不育系FBA基因表达量在幼穗期和单核期均下调,而对应同时期的FBA酶活力也下调,而遗传型不育系FBA基因在三核期表达量和FBA酶活力均上调.(3)Mn-SOD和FBA在遗传型雄性不育系三核期子房和花药中表达量均高于生理型雄性不育系和正常可育系,而在生理型雄性不育系花药中,Mn-SOD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可育系,在子房中其表达量略高于正常可育系.基因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其蛋白表达较基因表达具有一定滞后性.Mn-SOD基因过量表达(单核至二核期),从而清除花药代谢紊乱产生的过多的活性氧,维持细胞正常功能;而花粉败育(生理型和遗传型雄性不育)导致花药失去活力,从而使花药叶绿体光合能力下降,FBA下调表达.研究结果提示,不同发育时期FBA及Mn-SOD酶活力变化与基因表达水平相一致,且这两个指标的变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小麦花药的育性程度.  相似文献   

17.
20 0 2~ 2 0 0 3年 ,根据生长季节分四次测定了君子兰年周期内植物体营养元素含量 ,并开展君子兰各物候期的肥水吸收对比试验 ,结果显示 :开花君子兰对水分及营养元素N、P、K、S的吸收大于不开花的君子兰 ;君子兰在夏季 (6~ 9月 )营养需求降低 ,而且其植物体内各元素含量因物候期而异 ,其季相变化趋势与营养吸收的变化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18.
该文主要研究了不同气体比例组分的气调包装处理对冷藏鲳鱼贮藏期间品质变化及货架期的影响,从中找出能使鲳鱼冷藏货架期延长的适宜气体比例。将新鲜鲳鱼以冰藏方式快速运至实验室,将样品经去头、去尾、去内脏处理后,分别置于3种气体组分条件(MAP1:20%CO2/80%N2,MAP2:50%CO2/50%N2,MAP3:80%CO2/20%N2)的气调包装袋内冷藏(4±1)℃保鲜,以空气包装样品作为冷藏对照组(AIR),其中包装袋内的气体与样品体积比为3∶1,在12 d内隔天测定各组样品的感官指标、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与化学指标(挥发性盐基氮值、K值、三甲胺值与p H值)变化。冷藏后的第4天,对照组与气调处理组的感官分值、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值与三甲胺值差异显著(P0.05),冷藏对照组样品的各项指标首先达到新鲜限值,其冷藏货架期仅为4-5d。经过气调处理后的鲳鱼样品,其菌落总数达到二级鲜度的速度明显缓于冷藏对照组,其他各项指标的变化也证实了气调包装的潜在优点。其中,80%CO2+20%N2处理组能明显延缓样品p H值、挥发性盐基氮值、菌落总数、三甲胺值与K值的升高(P0.05),较冷藏对照组相比,其冷藏货架期能延长6~8 d。同时,气调处理组贮藏期间的p H值未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规律,表明p H值不适用于评价气调包装鲳鱼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气调包装样品的菌落总数在贮藏前期略有下降,表明CO2对样品菌落总数的升高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CO2≤80%条件下,各项微生物与理化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出不同气体比例的气调包装处理对冷藏鲳鱼的保鲜效果,CO2浓度越高,其保鲜效果越显著,气调处理能使鲳鱼样品的冷藏保鲜期由4 d延长至6-12 d,其中80%CO2+20%N2的气调处理组对鲳鱼样品的冷藏货架期延长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9.
选取大丰市气候(1960-2007年)及两种候鸟——家燕(Hirundo rustica)(1989-2007年)和四声杜鹃(Cuculus micropterus)(1995-2007年)的物候期资料,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多元逐步回归和M-K突变检验方法,分析了大丰市气候及两种候鸟物候期的趋势变化特征及候鸟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近48a来大丰市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倾向率为0.18℃.10a-1(P0.01),于2004-2005年发生突变性增温;年平均风速呈极显著的下降趋势(P0.01),总日照时数、累积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不明显(P0.05);(2)物候期变化趋势表现在家燕始见期、四声杜鹃始鸣期均略有提早,家燕始、绝见期间隔时间略有延长,四声杜鹃间隔期以20.2d.10a-1的速率极显著缩短;(3)影响家燕始见期、间隔期的敏感气候因子是3月平均风速,影响其绝见期的敏感气候因子是5月平均温度;影响四声杜鹃始鸣期的敏感气候因子是5月总日照时数,影响其绝鸣期的关键气候因子是年平均风速、6月平均温度及7月累积降水量,影响间隔期的关键气候因子是年平均风速、6月平均温度及7月总日照时数。说明候鸟物候期对气候变化响应比较敏感,可作为气候变化的指示器。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83-2009年鲁西南地区木本植物物候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鲁西南地区木本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探讨了木本植物物候与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及降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近27a年平均气温逐渐升高,年降水量也有偏多趋势,年累计日照时数逐渐减少。(2)毛白杨、旱柳、榆树芽开放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年提前;展叶期、开花期等春季物候期也相应提前;植物生长季长度逐年延长。(3)在各种气候因子相关分析中,气温对植物物候的影响最显著,日照时数次之,降水量最弱。植物的芽开放期、开花期、展叶期与1-4月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随着气温的升高,日照时数增加,毛白杨春季物候期提前明显,旱柳、榆树物候期也有提前趋势;降水量对物候期影响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