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双柏白竹山自然保护区的资源调查,掌握该保护区的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景观资源现状,评价该保护区的保护与科学价值,分析其在资源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保护管理建议,可为保护区资源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申报成功已经12年,遗产地的保护与管理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四川大熊猫自然遗产是具有全球性突出价值的珍贵资源,合理利用大熊猫自然遗产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及其相关产业,是栖息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从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历史的回顾,遗产地保护和管理的现状出发,依据《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和《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在立法、规范、传统等各方面,提出遗产地保护和管理的具体措施。通过提高遗产地整体保护和管理的水平,最终实现具有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系的统筹管理,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古树和古树后续资源是历史留下的宝贵遗产,具有不可估量的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保护好古树和古树后续资源,不仅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和风景资源的要求。通过对普陀区古树和古树后续资源现状分析,结合工作经历,提出了保护管理策略及相关建议,以期能够为上海市其他地区的古树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解析历史遗产保护与城市规划管理的相互关系,分析当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科学的城市规划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构建城市管理机制,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对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呈现从单个遗产节点到小尺度遗产廊道,再到大尺度遗产区域的发展趋势。构建遗产廊道网络是延续地域文脉、保护景观风貌的重要手段。文中在分析遗产廊道网络的构成要素、规模等级和主体功能的基础上形成对遗产廊道网络的整体认知体系,提出以真实性、完整性、连续性和多样性为原则进一步形成构建不同尺度遗产廊道网络保护的理论框架,以期有效整合文化景观遗产资源,并为景观风貌保护规划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由于人们与政府对自然遗产价值的认识不够深入,保护力度欠缺,特别是对自然资源的发掘、利用不当,造成了对张家界自然遗产的破坏日益加剧。系统阐述了张家界自然遗产资源的概况,分析了自然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及对策,旨在缓和当地自然资源保护和旅游建设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长白松保护管理面临的问题,从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科学规划、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专门机构完善保护设施、开展科学研究、加大防火力度、合理利用资源和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等方面提出了保护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2023年12月11日,中国林学会正式发布了《中国林业遗产认定规范》团体标准。至此,经过4年多的反复修改完善,我国首个林业遗产标准终于问世。该标准首次提出了中国林业遗产的定义,科学划分了林业遗产的类型,从林业遗产的核心特征出发,规定了中国林业遗产的认定标准,规范了林业遗产的认定程序和管理。《中国林业遗产认定规范》团体标准,将为开展中国林业遗产认定工作提供可借鉴、可依据的统一标准,对于提升全社会对林业遗产价值和重要性的认识、丰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内容,推动中国林业遗产认定和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风景园林遗产进行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是国家关注的重点。然而,风景园林专业学生作为未来遗产保护的专业技术人才,普遍存在对遗产的属性理解浅显、价值认识不足、保护意识不够和保护经验缺乏的问题。通过剖析问题成因,并结合风景园林遗产的自然和文化基本属性特征与课程知识体系,提出了相应的显性与隐性思政教育目标。然后,从遗产保护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方面,探讨了显性和隐性思政教育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和国家大力推动弘扬地域文化的背景下,遗产保护领域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扩展,遗产及其周边景观环境整体性保护有广阔的研究空间。为深入探究遗产及周边景观环境的整体性保护,以中英文“遗产景观”为主题词,以发布于2002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的2 352篇Web of Science核心文集和中国知网的1 179 篇核心期刊文献为分析对象,辅助运用VOSviewer软件对文献内容进行计量分析,得出:1)国外研究热点集中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遗产景观与旅游、考古遗址四大领域;国内研究热点主要包含文化景观、世界遗产、文化遗产、工业遗产四大领域。2)国内外遗产景观保护领域在研究视角、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上有一定差异。总体而言,国外以构建遗产景观整体环境基底为核心,提出科学动态的可持续性保护策略;国内多深入研究典型性遗产,在梳理与借鉴国外保护思路的基础上提出适宜性保护策略。3)面对现今遗产景观保护地的复杂性与多样性,遗产景观整体性、综合性的保护将成为未来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1.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陆地卫星TMD131/41图像上可以看出,三江(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并流的真面目。通过遥感判读、利用判读的野外概率抽样和GIS处理技术,对三江并流进行地理景观分析。该三江并流地具有地质地貌的独特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和自然景观的奇特性。通过对三江并流自然遗产的分析得知森林植被是生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此外,科学管理也是遗产保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峨眉山竹类资源丰富,但是不同种竹子的笋期各不相同。本研究通过对大熊猫饲喂峨眉山8个不同种竹笋,观察其取食情况。结果表明:每年4至10月共有5种大熊猫喜食的竹笋出笋,为大熊猫异地保护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  相似文献   

13.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景观价值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成功申遗的"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6大景观要素,即西湖自然山水、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特征、两堤三岛景观格局、西湖十景题名景观、西湖文化史迹和西湖特色植物;在此基础上,分析世界遗产和西湖文化景观遗产的价值及保证申遗成功的关键因素,并以西湖文化景观为例解读"全球突出的普遍价值"。    相似文献   

14.
永顺县老司城古树名木资源及其保护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永顺县老司城遗址区域具有丰富的古树名木资源,为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对老司城区域的古树名木进行了调查。以野外调查成果为基础,概述了老司城区域古树名木的种类、数量、分布、年龄、树木的维度及健康状况等,分析和讨论了老司城区域古树名木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生存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老司城实际,对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是福建省旅游主要目的地,但是现有旅游线路存在类型单一、主题模糊、冷线路多、热线路少等诸多不足,影响其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发挥。在全面分析武夷山旅游线路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武夷山旅游线路创新策略:突出“世界双遗产”主题,开辟旅游新线路;旧线翻新,注入新意;以热(线)带动冷(线),巧妙组合;线路区域合作等,把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组合包装成高品位的旅游线路产品。  相似文献   

16.
位于湖南衡山的南岳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珍稀生物为主,同时保护各类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进行资源管理和综合经营利用的孤立山系亚热带中山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区.根据区划原则,将自然保护区以分散方式区划为藏经殿、方广寺、广济寺3片核心区,并划分了内部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丽江石鼓镇位于"万里长江第一湾"畔,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核心区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的南大门,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独特。文中在分析长江第一湾景观资源特色的基础上,总结出石鼓镇母亲河文化的历史积淀是田园文化和柳林文化,提出弘扬母亲河文化、建设美丽石鼓镇的6条建设性意见,以期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以峨眉山市近期开展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根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的相关要求,从物质量和价值量两方面对峨眉山风景区森林植被固碳释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①峨眉山风景区森林植被年固定二氧化碳69287.61tx年释放氧气89713.24t,年固碳价值8314.52万元、释氧价值8971.31万元,固碳释氧总价值17285.83万元;②该景区森林植被年固碳释氧价值从大到小顺序为:冷杉〉栎类〉杉类〉灌木林〉杂竹林〉冷杉+阔叶树〉软阔〉杉类+阔叶树〉樟、楠〉其它硬阔〉疏林〉毛竹林;各类型单位面积年固碳释氧价值从大到小顺序为:冷杉〉毛竹林〉冷杉+阔叶树〉软阔〉杂竹林〉樟、楠〉杉类〉杉类+阔叶树〉栎类〉其它硬阔〉疏林〉灌木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