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干旱区绿洲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绿洲是干旱区特有的生态景观之一,也是干旱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空间。绿洲的稳定事关干旱区人类的生存、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绿洲稳定性成为近年干旱区研究的热点。从生态系统、景观、流域3个层次综述绿洲稳定性研究现状,提出在未来应建立高效节水绿洲的同时,还应加强田块、灌区和绿洲不同尺度水效益及其对绿洲水文循环影响的评价研究;加强以流域为单元,开展绿洲稳定性研究;加强人工绿洲建设与天然绿洲稳定的关系、流域内绿洲空间布局、结构与绿洲稳定性关系、绿洲生态用水和生产用水比例与绿洲稳定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绿洲是地球陆地上干旱区特有的一种生态地理景观。它是干旱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空间,也是干旱区生物界生栖、繁衍的主要场所。绿洲的稳定关系到干旱区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在中国干旱区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因此,绿洲稳定性成为研究干旱区的热点问题。中国干旱区的茫茫荒漠盆地与皑皑积雪高山呈鲜明的对比,是纵横交错的内陆地区。绿洲寓于荒漠,并与荒漠共存,以供人类居住,而不断开发成为人类生活、生产的根本基地。在这里,人们失去绿洲,如鱼失水,难以长期维持生存和发展,过去如此,现在亦如此,将来也不会改变,这是由绿洲特殊的自然环境决定的。同时,绿洲一开始就处于恶劣、严酷的自然环境中,为荒漠所包围,随时受干旱、缺水、风沙和盐碱等侵害。自然条件一般短时期内不会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必将引起有限的绿洲土地与资源发生变化。历史的经验告诫人们,不加强绿洲土地与资源的保护,就会破坏干旱区自然生态地理环境的平衡,威胁干旱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进程中的绿洲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绿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倍受关注,本文从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对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绿洲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和相关属性进行了探讨,强调了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在绿洲稳定中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绿洲稳定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定方法,最后以此为基础对新疆昌吉绿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实例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4.
艾比湖流域绿洲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50年代以来,艾比湖流域绿洲荒漠化过程加剧,绿洲萎缩,稳定性严重失衡。由于绿洲是一个典型的灰色系统。因此,文章在探讨了基于水资源、土壤资源和植被资源表征下艾比湖流域绿洲稳定性变化机理的基础上,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方法对绿洲稳定性的驱动机制进行了研究,诊断并分析了各影响因子在不同表征下对绿洲稳定性的贡献作用大小。结果表明:绿洲内外过度的人为活动是稳定性变化的主导驱动因素,为拓展绿洲学研究的新思路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银川平原绿洲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银川平原的人工绿洲依托于黄河,绿洲的稳定性与黄河引水量、地下水资源开采规模具有深层耦合关系。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黄河水量的波动性和递减趋势、绿洲内部的盐渍化和周边地区的荒漠化等,是影响银川平原人工绿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针对以上分析,提出注重对黄河系统的研究、强化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实施生态农业、加强对土壤盐渍化的防治、加强银川平原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建设等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以CNKI数据库作为数据源,通过检索,结合常规统计方法分析,将中国绿洲研究发展进程分为4个阶段:早期阶段,发展、建设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及拐点阶段。1995年在呼和浩特市召开的"绿洲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会议,总结了绿洲多年发展建设的经验与成果,丰富了绿洲研究的重要基础理论,发展、壮大了绿洲学研究,大大推进了绿洲的各项事业。目前,我国正在开展的"向西开放"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开辟了"亚洲中部干旱区绿洲"、"绿洲现代化"等研究内容,拓展了"绿洲学科领域",从内涵与外延方面提升了绿洲研究素质,促进了研究工作再度创新、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文化及生态与环境建设,推进绿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绿洲研究回顾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是在大量查阅并学习了我国有关绿洲研究的论文及专著的基础上 ,较全面地介绍了我国有关绿洲及其发生类型、形成机制、时空变迁及开发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新疆现代绿洲稳定性的尺度条件简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运用生态经济学理论,研究绿洲稳定性概念指出:绿洲稳定性表现在一定尺度条件下,不同尺度的主要驱动机制不同,稳定性概念也不同;绿洲稳定性的驱动力具有综合性,在大时空尺度下自然驱动力是基础和背景,小时空尺度下人文驱动力是主导;现代绿洲稳定性概念应在绿洲生态经济系统中考察、定义。  相似文献   

9.
遥感技术在中国绿洲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绿洲是干旱区独具特色的生态景观,但长期以来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直到二十世纪末在中国才兴起绿洲研究之风。经过近10多年来的发展,中国绿洲研究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其研究内容和方法的发展也与遥感、GIS等现代对地观测技术的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本文对近年来中国绿洲研究中遥感技术应用状况,从绿洲的形成演变研究、绿洲水资源研究、绿洲土地资源利用与覆被变化研究、绿洲农业资源研究以及绿洲生态环境研究五个方面加以总结,进而分析遥感技术在绿洲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遥感技术在绿洲学研究的应用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生态经济均衡理论对绿洲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均衡分析,提出了现代绿洲系统演替的基本机制,提出了现代绿洲生态经济双向共进演替机制EE-BCM,依此提出了现代绿洲稳定性的内涵,绿洲稳定性实质是绿洲复合系统生态与经济的正向协同共进演替状态(P-BCM),建立了概念模型。基于上述理论,建立评价模型,并对阜康绿洲进行了评价,与实际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1.
Oasis stability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Tarim River was assessed at the landscape scale(including changes in landscape pattern and land use in the oasis) and at the regional scale(including the cold-island effect and NDVI of the oasis) based on the methods of landscape ecology,GIS and Remote Sensing(RS).Thematic Mapping(TM) remote sensing images from 1990,2000 and 2009 were employed along with the related meteorological and hydrological data pertaining to the reclamation area of the oasi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Tarim River.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landscape heterogeneity and oasis complexity increased between 1990 and 2000.The comprehensive index of the degree of land use,the average index of the cold-island effect,NDVI value and oasis stability all decreased.However,the change trends in the indices referred to above were opposite between 2000 and 2009,and oasis stability was enhanced to some extent.  相似文献   

12.
自80年代后期我国学者首倡创建绿洲学以来,绿洲研究在我国获得了蓬勃发展。针对所搜集的2000-2008年我国期刊发表的绿洲学文献1245篇、著作17本,分不同专题进行分类统计,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近十年来绿洲研究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为我国绿洲学者了解和把握中国绿洲学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绿洲荒漠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9  
针对目前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在大量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选取位于极端干旱区的民勤绿洲作为研究样区,在对绿洲荒漠化特点及其发生的自然与人为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对绿洲沙质荒漠化发生的边界范围,荒漠化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从灌丛沙堆发育程度,土壤、植被、人为因素,地貌形态及其发育程度等5个方面,提出了一套以地面工作为基础的绿洲沙质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及数理统计学方法,以博尔塔拉河、精河流域平原型绿洲为研究区域,利用1990年、2000年和2005年的遥感数据,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16 a间,干旱区典型绿洲土地利用的变化过程和趋势.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绿洲土地利用变化突出表现为耕地面积稳步增加,未利用地快速减少,有林地前十年为减势,后五年为...  相似文献   

15.
16.
This paper discusses oasis stability at regional scale with a case study in the northern slope areas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NSTM). The results showed certain significant aspects. (1) As long as water resources in the oasis keep stable and their utilization efficiency can be maintained or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primary productivity could be continuously increased and the natural primary productivity keeped relatively stable. In this case,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oasis is stable and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n be achieved at regional scale. (2) Considering the availability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oases, the oases on the alluvial-diluvial fans are highly stable. In the alluvial plain downstream of the groundwater overflowing zones the oases are moderately stable and in the lacustrine deltas or dry lacustrine deltas the oases are lowly stable. (3) Enlargement of oases and the increas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vegetation coverage in the oasis will certainly enhance the "cold-island effect" of the oasis and increase the stability of oases.  相似文献   

17.
从绿洲农区光、温角度入手,比较分析了绿洲与非绿洲农区的光、热资源的耦合效应及其棉花的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绿洲棉区之所以成为优质棉区,是因为采取的栽培技术使绿洲地区的光、热富能期与高效结铃期耦合的结果,用栽培技术协调了生物与环境间的良好关系,从而确保了绿洲棉产业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乌兰布和沙区人工绿洲土壤养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80-2004年乌兰布和沙区人工绿洲典型试验区土壤定位观测资料进行土壤养分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人工绿洲建设年代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幅度增加,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总体上都呈增加趋势;土壤速效养分随绿洲化过程的深入总体上也呈明显的增加趋势。给出了耕作层0~30 cm土壤各养分增量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其中全磷增量、速效钾增量呈"S"型曲线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