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枣锈病初侵染来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测定了外来菌源与发病关系、冬孢子及转主寄主、越冬夏孢子的侵染和发病。自7月1日~9月22日捕捉空中夏孢子、夏孢子的始见期为病害零星发生期。此后,随病情增长,空中夏孢子数上升,表明枣锈病无外来菌源。在越冬后的病叶上刮取的大量夏孢子中,混有少量冬孢子。夏孢子、冬孢子比约为214.55:0.77,冬孢子平均萌发率为27.48%,用与枣林混生的杂草及小灌木上的锈孢子接种于枣叶上,未见发病。因此,至今未发现转主寄生,冬孢子作用不明。在病叶上越冬的夏孢子萌发率0.98%~7.11%,平均萌发率为3.15%。用越冬夏孢子接种大枣可以导致发病。因此初步明确枣锈病无外来首源及转主寄主,冬孢子数量极少,作用不明,其主要的初步侵染源为当地病叶上越冬的夏孢子堆。  相似文献   

2.
夏萝卜生长期内.尤其是发芽期和幼苗期正处于炎热多雨季节.不利于萝卜生长.且易发生病毒病等病害,致使产量不稳,因此,夏萝卜栽培应以降温、防病为中心。  相似文献   

3.
黄淮海农区集约种植制度的超高产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探讨了黄淮海农区冬小麦||早春玉米/夏玉米、早春玉米/夏玉米及冬小麦-夏玉米3种集约种植制度的超高产生产特性。结果表明,冬小麦||早春玉米/夏玉米产量达20.52~21.79t/ha,间套行又可间套蔬菜生产,增产增效,但该模式时空集约性强,机械化操作难度相对较大;早春玉米/夏玉米产量可达18.24~18.39t/ha,同时该方式又可纳入春、秋两季蔬菜间套种植,具有粮菜结合,高产高效的特征;采用20+40模式种植冬小麦-玉米两熟,产量可达18.47~20.89t/ha。3种种植制度单位面积产量比黄淮海农区目前高产吨粮田(1t/666.7m2,15t/ha)增产21.63%~45.28%,初步实现了粮食进一步高产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夏闲期两元覆盖和地膜覆盖与传统耕法、生育期起垄覆膜沟播和地膜覆盖穴播的水分效应.结果表明,两元覆盖和地膜覆盖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夏闲期降水的保蓄率,增加降水八渗深度,改善小麦生育期土壤水分状况,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水分利用深度.提高小麦产量,使土壤余水较多.尤以夏闲期两元覆盖 生育期地膜覆盖沟播的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经试验、示范,研究出一套适合于淮北地区小麦—夏玉米连作吨粮田栽培技术。小麦品种以博爱7422和西安8号为主,夏玉米以掖单12号、13号为主。单产350kg以上麦田,平均亩基本苗15~18万,冬前总茎蘖数65~80万,每亩穗数35.48万,穗粒数33.6粒,千粒重38.4g。单产620kg以上的夏玉米,平均密度4423株/亩,穗粒数510.3粒,千粒重297.7g。小麦-夏玉米连作吨粮田氮肥应偏施在夏玉米上,玉米田氮肥运筹以苗期施40%、大喇叭口期施50%、吐丝期施10%,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淮北地区小麦──夏玉米吨粮田系统中肥料的运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根据1990—1992年的有关试验结果和吨粮田定位四块资料,在系统研究高产小麦—夏玉米吸肥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肥料的经济用量和合理运筹方式。结果表明,吨粮田小麦的吸氮高峰在分蘖一越冬和拔节一孕穗期,夏玉米开花期吸氮量达总吸氮量的60%、整个系统吸收氮磷钾总量分别为30.79、11.11和14.82kg/亩,三者产投比分别为0.99、0.99和1.28。该系统适宜的氮磷钾素亩用量分别为37.5、15和18kg。氮素分配,小麦占40%,夏玉米占60%。小麦上的氮70%基施,30%拔节期追施;夏玉米40%苗肥,40%穗肥,20%粒肥。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隆林县水稻生产与夏旱发生的概况,分析了夏旱对山区水稻的危害.并提出夏旱减灾的应对措施.以期为山区水稻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夏玉米、冬小麦是汶上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分别在4.3万hm^2和3.6万hm^2以上。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扶持、农业项目的实施以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无论是夏玉米、冬小麦的产量,还是其产品品质均达到历史的最好水平。为了进一步提高夏玉米和冬小麦栽培管理水平,实现节本增效,积极应对气候变暖、高温期后移的新情况,该县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对传统的大田耕作制度进行适当变革,总结出一套夏玉米、冬小麦“双晚”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麦播前种子处理有利于抗旱增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四川盆地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夏伏旱.给粮食生产造成了严重减产.沉痛的教训让人们深刻反思。为了夺取2007年小麦的丰收,对种子实行科学处理.可以预防冬干,春旱、夏旱对产量的影响。据实践,采取以下措施,可抗旱又增产。  相似文献   

10.
对豫西夏玉米经济施肥量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氮肥用量的不同处理对夏玉米都有一定的增产效应,增产量经方差分析,差异达显著水平;氮肥对夏玉米最高产量为每公顷施纯氮137.58kg,经济最佳施肥量为每公顷纯氮129.14kg。  相似文献   

11.
《农村百事通》2009,(24):59-60
10月20日 适合做薯条的夏波蒂 “夏波蒂”马铃薯是制作高质量薯条和薯片的首选品种。它到底好在哪里呢?夏波蒂个头大.薯形好,成熟后像一个大鸭蛋.表皮黄里透白.非常光滑.它芽眼稀少并且非常浅.很容易去皮.做出来的薯条和薯片很少出现空洞和疤痕。据测定.夏波蒂的干物质含量最高可达22%。淀粉含量最高可达18%.  相似文献   

12.
《农村实用技术》2010,(6):62-62
1、出汗缺钾引起“夏打盹”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 “夏打盹”在医学上也称之为“夏季倦怠症”,是由于夏季炎热.温度过高,使人体大量排汗,而钾元素随汗液大量排出,又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人们倦怠疲劳、精神不振。  相似文献   

13.
一、发病特点枣锈病只发生在叶片上,初在叶背散生淡绿色小点,后逐渐凸起呈暗黄褐色,即病菌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形状不规则,直径约0.5毫米,多发生在中脉两侧、叶片尖端和基部。以后表皮破裂,散发出黄色粉状物,即夏孢子。  相似文献   

14.
1999年7月3日至9月17日于菏泽市成武县,系统调查了夏大豆田主要害虫及天敌的种群数量动态,并利用相对多度、丰富度、生态优势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析了其群落结构特征和动态。结果表明:①在棉区夏大豆田共有害虫和天敌49种,其中害虫29种,天敌20种。②棉叶螨和大豆蚜为优势种类.其优势度指数分别为0.2000~0.9559和0.1395~0.7083。③除7月中、下旬由于施有机磷农药外,其余各期群落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J)均较大,分别为0.5303~0.9843和0.4252~0.9050。讨论了综合治理夏大豆田主要害虫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夏季利用高海拔山区繁育一季种薯,既可解决种薯夏贮难点的问题,又可加快脱毒的世代繁育,满足冬、春季对马铃薯脱毒种薯之需。2002~2004年在德化县赤水镇铭爱村(海拔1050m)进行了马铃薯脱毒原种夏繁试验,取得了成功,每667m^2产量达1139.5~1815.7kg,现将马铃薯夏繁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辽宁本地黑猪窝产仔数,初产11.61头,经产13.52头,肥育猪日增重548g每千克增重消耗4.27kg混合料。体重100kg时胴体瘦肉率为49.37%6~7肋间皮厚0.32cm,肌肉色泽鲜红,肌肉脂肪含量丰富,背最长肌和半膜肌的失水率比约克夏猪分别少失水3.34%和7.69%,背最长肌的熟肉率比约克夏猪高2.39%(P〈0.05)。贮存损失比约克夏猪少损失5.44%(P〈0.01)。肌肉内脂肪可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夏大白菜品种的育成,山东各地夏大白菜栽培面积迅速扩大。但由于生产上使用的品种比较混乱及不懂配套栽培技术而造成的损失也随着面积的扩大而增加,笔者将多年种植夏大白菜的经验作一总结,供读者参考。一、适宜山东栽培的夏大白菜品种1.夏阳进口品种,该品种株高...  相似文献   

18.
《当代农业》2010,(7):23-23
夏胖青莴笋 特征特性 该品种系最新培育的夏季极耐高温高品质品种.生长前期、中期适宜温度22~30℃.生长后期可抗45℃高温。茎皮浅青.肉嫩绿,茎棒粗,单株重可达0.7~1.1公斤。农民称其“夏胖青”.形如夏季出生的“胖娃娃”。  相似文献   

19.
百色市右江区位于广西西部的右江上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暖,年平均气温18.5~22.5℃,全年有效积温7000-8000℃,年日照1790~1960小时,年降雨量1078-1350mm。每年5—9月为雨季,降雨量达855mm,占总降雨量的76.6%。降雨分布不均,呈现为“春旱、夏湿、秋冬干”的气候特点,春旱频率为87%。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2月2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厂服务中心组织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土壤肥料站、汤阴县农业局等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农田节水专家和土肥专家,齐聚郑州,会商“948”节水农作制度关键技术与创新项目.根据河南省豫北地区夏玉米灌溉制度、土壤墒情及节水技术现状.提出夏玉米水肥管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