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副溶血弧菌是存在于海洋水体及海洋生物的致病菌,同时也是引发人食物中毒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主要的致病因子是溶血素,其中耐热性溶血素被认为是致病性副溶血弧菌的主要毒力因子。本文就副溶血弧菌耐热性直接溶血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副溶血孤菌是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在食品卫生学上具有重要意义。该菌首次由藤野恒三郎于1951年分离获得,近些年来由该菌引起的暴发流行有增无减,多数为食用污染的鱼贝类所引起。据上海1950~1961年的统计,嗜盐菌占查明细菌食物中毒炳原菌的83.8%。目前国内外检测副溶血弧菌主要依靠常规分离培养法,其操作既繁琐又费时  相似文献   

3.
副溶血弧菌引发食物中毒的规模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目前已超过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跃居首位。因此需要从多方面加强检测,以防止该菌对食品造成的大面积污染,保证人的身体健康。为此本文全面介绍了副溶血弧菌的各种检测方法,包括:传统方法,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技术,传感器技术等,为副溶血弧菌的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又称为副溶血弧菌,属于弧菌属,是一种常见的嗜盐性的革兰氏阴性菌病原菌。2012年8月,通辽某酒店引进4只海豹食用了遭该菌污染的食物,引发食物中毒,导致心脏衰竭死亡,经本院诊断为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该酒店引进4只海豹用作观赏,每天以鱼虾为食物。2012年8月,4只海豹均表现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腹部膨  相似文献   

5.
副溶血弧菌基因分型和检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baemolyticus,V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嗜盐杆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可导致患者腹泻、肠痉挛、恶心、呕吐、发烧等典型胃肠炎反应。1998年以来的资料显示,副溶血弧菌引发的食物中毒的发生规模及人群暴露规模呈明显上升趋势,均已超过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跃居首位。为了便于进行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食品中微生物检测及医院感染监控,微生物的分型与诊断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因分型与诊断方法以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分型率和分辨率佳的优点,逐渐取代传统的表型分型技术,在微生物的分型与诊断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在副溶血弧菌的基因分型与检测方法上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副溶血弧菌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源性致病菌,耐热直接溶血毒素(theromostable direct hemolysin,TDH)是其公认的主要致病因子。本研究根据已发表基因序列(Gen Bank登录号:M10069)设计引物,以副溶血弧菌SHJLA株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编码TDH蛋白的基因,克隆至表达质粒p ET28a(+)中,重组质粒经限制性酶切鉴定后测序,结果表明插入片段长度为576 bp。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 ET28a-tdh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诱导可表达分子量约为27 k Da的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对包涵体进行复性,Western blot分析表明经过复性后的重组蛋白能够被感染副溶血弧菌SHJLA株的小鼠血清识别。重组蛋白免疫家兔,ELISA检测多抗血清效价在1:256 000以上。将该多抗初步应用于斑点-ELISA(DotELISA)方法的建立,TDH阳性的致病性副溶血弧菌检测到阳性斑点,而TDH阴性的副溶血弧菌及其他细菌未检测到特异性斑点。本研究可为深入研究TDH的蛋白功能,建立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免疫学快速诊断方法以及保护性疫苗的研制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副溶血弧菌广泛存在于海水中,是各种海洋动物普通的致病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国内卫生防疫站将该菌列为检疫对象,因此我们在进口海蟹检疫时加强了对该菌的检验.1998年9月我局从越南进口海蟹中分离出副溶血弧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副溶血弧菌的现场快速筛查,降低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保障食品安全,试验利用副溶血弧菌tdh基因建立了可以快速检测水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恒温环介导扩增(LAMP)方法,并通过添加钙黄绿素实现现场快速判定水产品中是否存在副溶血弧菌,同时利用建立的方法对螃蟹及贝类共40份水产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试验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可达7.92×10~(-3) ng/μL,实时浊度仪观察只有副溶血弧菌扩增出曲线,采用钙黄绿素法观察只有副溶血弧菌的扩增体系见到黄绿色。检测方法初步应用结果显示,从1例板蟹和1例蛤蜊中检测到副溶血弧菌核酸,证实2例水产品中存在副溶血弧菌。说明试验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水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现场检测。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副溶血弧菌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以副溶血弧菌不耐热溶血素(tlh)基因作为靶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经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检测副溶血弧菌的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方法.优化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在37℃和35 min条件下检测效果最佳;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除对副溶血弧菌的检测结果为阳性外,对其余8种常见的弧菌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0.
正副溶血弧菌最早是由FUJINO等~([1])在1950年从日本发生的一次暴发性食物中毒中发现,并成功分离得到的一种菌。该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隶属于弧菌科中的弧菌属,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菌。近年来,随着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副溶血弧菌已经成为海水鱼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李清禄等~([2])从1997  相似文献   

11.
根据副溶血性弧菌的耐热血素基因设计了2对引物、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所有18株神奈川试验阳性副溶血血性弧菌均呈阳性反应,而6株神奈川试验阴性副溶血性弧菌呈阴性反应,其中9种弧菌和8株其他革兰氏阴性菌也呈阴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与兽医》2014,(12):116-119
全球食源性疾病案例呈现逐步上升的严重趋势,而作为沿海地区的首要食物中毒病原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已经成为引起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之首。本文主要就副溶血弧菌常见的毒力因子的分布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对制定该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的解决方案并有效控制该病原菌的传播扩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根据副溶血性弧菌的耐热溶血素基因(tdh)设计了2对引物,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所有18株神奈川试验阳性副溶血性弧菌均呈阳性反应,而6株神奈川试验阴性副溶血性弧菌呈阴性反应,其他9种(34株)弧菌和8株其他革兰氏阴性菌也呈阴性反应。检测敏感性可达2CFU的副溶血性弧菌。  相似文献   

14.
基于tlh基因病原副溶血弧菌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的快速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试验以副溶血弧菌特异性tlh基因为分子靶标设计引物,利用环介导恒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建立病原副溶血弧菌的快速检测方法。结果表明:特异性检测仅副溶血弧菌基因组DNA可扩增出阶梯状条带,且反应产物中加入荧光染料SYBR GreenⅠ后呈现明显的绿色阳性反应;而鳗弧菌、河口弧菌、美人鱼弧菌、霍乱弧菌、哈氏弧菌、鱼肠道弧菌这6种对照病原菌均未出现任何扩增条带,且反应产物中加入荧光染料SYBR GreenⅠ后呈现橙色阴性反应;灵敏度检测的最低检测限为42 cfu/mL;对人工染菌的9种水产品检测均可获得阳性扩增结果;该方法检测时间从核酸抽提到结果分析仅需1 h左右,较传统方法操作简单、耗时短、不需昂贵仪器。说明该方法可用于针对副溶血弧菌的进出口检验检疫、食品安全检测及由该菌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与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副溶血弧菌在内陆淡水水体中的分布情况,本试验从查干湖水体中分离得到1株革兰阴性杆菌,命名为A201805S2,对其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并利用PCR方法对其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将测得结果于NCBI上进行BLAST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该菌株在硫化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培养基(TCBS)上为绿色菌落,革兰染色呈红色,两端钝圆,为革兰阴性杆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与副溶血弧菌特性相一致;分离菌与副溶血弧菌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9%。结果表明,本试验首次从内陆苏打盐碱型淡水水体中分离出副溶血弧菌,为淡水水体副溶血弧菌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和创伤弧菌是引起全球范围的食源性疾病的重要病原菌,建立一种能准确鉴别这3种弧菌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groEL基因是包括弧菌属在内的多种细菌检测的分子标记。本研究根据3种弧菌的groEL基因分别设计引物,经PCR扩增及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这3种弧菌的多重PCR方法。结果表明应用多重PCR技术对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和创伤弧菌能分别特异性地扩增出418、644、192 bp的目的片段。检测其他非目标供试菌时,不出现任何扩增条带。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对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和创伤弧菌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02、102、103CFU/m L。人工染菌水产品检测结果显示,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能够有效检测出目的细菌,而未染菌组均为阴性。本文通过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实现了对这3种弧菌的同时检测,具有快速、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等优点,对水产品中这3种弧菌的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泥蚶为试验材料,分别用活的和灭活的副溶血弧菌通过浸泡方式诱导其产生抗菌物质,并以副溶血弧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为指示菌进行抗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活的和灭活的副溶血弧菌诱导条件对泥蚶血淋巴的抗菌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但比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血淋巴对副溶血弧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有抑菌作用,尤其是副溶血弧菌和白色念珠菌。  相似文献   

18.
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aemolyticus)是一种致病性嗜盐菌,常引起人类食物中毒,通过对四种不同海产品的检测,发现该菌检出率很高,其中,海虾中的检出率高达90%,海产鱼为70%,贝类为60%,海蟹为40%,平均检出率为65%,动物试验证实,该菌致病性较强。  相似文献   

19.
根据副溶血弧菌种特异性基因(tox R)、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和相对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rh)为靶基因分别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及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检测含有溶血素毒力基因的致病性副溶血弧菌的多重PCR方法。3对引物能分别特异性地扩增出368、269、486 bp的目的片段。副溶血弧菌均能扩增出tox R基因,不含溶血素基因的菌株(tdh-/trh-)仅扩增出1条目的片段,而含不同溶血素基因的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则分别扩增出2条(tdh+/trh-或tdh-/trh+)和3条(tdh+/trh+)特异性条带。检测其他非副溶血弧菌的供试菌,则不出现任何扩增条带。人工模拟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对致病性副溶血弧菌的最低检测浓度为103CFU/m L。结果表明该多重PCR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对检测致病性副溶血弧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副溶血弧菌toxR基因保守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SYBR GreenⅠ实时定量PCR检测副溶血弧菌的方法。常规PCR检测,副溶血弧菌扩增出大小为368bp的目的片段,其他4种病原细菌均为阴性;SYBRGreenⅠ实时定量PCR扩增曲线反映了PCR的指数增长阶段和平台阶段;在Tm为85℃,扩增产物的熔解曲线分析只出现1个单特异峰,无引物二聚体;所制作的标准曲线在2.7×108~2.7×102拷贝数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能对副溶血弧菌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该方法检测时间从核酸抽提到结果分析仅需4~5h,较传统方法敏感、操作简单,耗时短,是副溶血弧菌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的快速诊断及食品中针对副溶血弧菌安全检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