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三系水稻恢复系品种航天诱变后代恢复力变化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水稻干种子,回收返地种植,考察其后代的性状表现及遗传变异,结果表明:经航天诱变后,三系水稻恢复系品种11个突变株系与6个不同细胞质来源和不同基因型的三系不育系测交,其后代的结实率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由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可知,不同突变株测交后代的结实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经航天诱变后,恢复系突变株对不育系育性的恢复能力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且这种恢复力的变化也表现出双向性。同时测交后代的经济、农艺性状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有的与CK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通过航天诱变可选育出新的恢复系  相似文献   

2.
选用3个因素,各因素取3个水平,正交设计,对水稻整颖测交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整颖测交结实正常,不同恢复系间结实差异显著,因素重要排序为恢复系、不育系和授粉次数;选用恢复系、不育系和授粉次数因素的第1水平方案每穗估计结实优值为40.5粒,其真值范围在36.94~44.06之间。  相似文献   

3.
利用前期以明恢86为轮回亲本与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的4个供体亲本(Gayabyeo、沈农265、早籼14和Y134)杂交构建的高代回交导入群体,在浙江省三门县沿海滩涂采用0.5%盐浓度的海水全生育期灌溉,筛选出150个耐盐恢复系群体,考察了耐盐恢复系在正常灌溉条件下的性状分离及与两个三系不育系测交种的优势表现。结果表明,耐盐恢复系在正常灌溉条件下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出现明显的分离,性状分离的类型及特点因选择群体和性状本身不同而异,从中选育出30个单株产量和耐盐性显著好于轮回亲本明恢86的株系,这些株系大多表现穗长缩短,株高和千粒重下降,但单株有效穗和结实率显著增加,导致产量的显著提高。4个组合的耐盐恢复系群体与两个三系不育系(II-32A和川345A)测交种的性状分离明显,与明恢86和两个三系不育系的测交种相比,多数测交种表现穗长缩短,株高降低,单株有效穗数相仿,但与II-32A测交的杂种千粒重显著增加,杂种表现趋势与耐盐恢复系本身不完全相同。分别鉴定出22个和23个耐盐恢复系,其与两个不育系测交的杂种产量显著高于明恢86与相应不育系的测交种,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其中比生产对照种汕优10号显著或极显著增产的测交组合分别有7个(II-32A为母本)和4个(川345A为母本)。研究表明,利用优良恢复系的回交导入后代在大田盐胁迫条件下筛选耐盐单株,结合耐盐后代在正常灌溉条件下产量及相关性状的鉴定筛选,可以有效地改良恢复系的耐盐性,并选育出耐盐性提高的强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4.
目前生产上使用的水稻恢复系之间的遗传基础过于狭窄,应积极开发水稻新恢复系的选育工作。云南地理气候条件特殊,地方老品种资源丰富,是筛选新恢复系的理想材料。以61份云南地方老品种水稻资源为父本,通过测交筛选到6份可以恢复野败型不育系的品种。再利用5对特异引物,对这6份恢复材料和7份恢复系的恢复基因位点遗传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对特异引物对6份恢复材料的扩增结果各不一样,而与对照恢复系仅有2.8 kb的一条扩增带型一致。说明云南地方老品种水稻中蕴藏的恢复基因与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恢复基因的亲缘关系较远。从云南地方老品种水稻中发掘利用新型恢复基因和资源,是突破水稻恢复基因遗传基础狭窄、筛选新质源恢复系的一种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用混合品系分析方法(BLA),在滇1型杂交水稻的保持系和恢复系中的DNA各取20个样混合,对OSR—33引物进行筛选,结果发现OSR—33引物在保持系和恢复系中有遗传差异。然后又用这对引物分别对保持系和恢复系的单株DNA样品进行扩增。另外,用滇1型杂交粳稻的保持系和恢复系与不育系进行测交,杂种F1花粉的育性经1%的I—KI染色。用扩增出的带型与F1花粉的育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扩增出带型与花粉的育性呈显著正相关,两种带型对应的花粉可育率均值经t测验差异极显著,表明OSR—33标记与滇1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连锁,由于OSR—33引物是设计在第10染色体长臂的中部,所以,滇1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的一个基因可初步定位于第10染色体长臂的中部。  相似文献   

6.
利用2个K型不育系与不同K型恢复系组配测交组合,研究了不同不育系的易恢性及其遗传机理,恢复系在年份间恢复度的稳定性以及播期、播量对育性恢复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2个K型不育系易恢性有明显差异,其易恢性受2对主基因和微效多基因共同控制,不育系易恢性与恢复系恢复力差异的机理是相同的。大多数K型杂交组合的恢复度在不同年份间有较大差异,但恢复度高的组合稳定性较好,异常年份鉴定恢复系的恢复力是最有效的。播期对恢复度的影响较大,播量影响较小。抽穗至开花期间的异常高温是恢复度不稳定的主要外部原因。  相似文献   

7.
为快速创制加工型辣椒胞质雄性不育(CMS)恢复系材料,本试验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花药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将完全恢复的恢复系812的恢复基因Rf导入自交系940,创制含恢复基因的新种质。对其中含Rf的5个花培二代苗系与不育系83-3A进行测交,结果表明,测交株系均表现恢复,且测交株系的恢复株率均为100%。本研究说明结合花药培养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可以达到快速有效育种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1987~1989年从国外新引进稻种资源510份中筛选出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87份,根据育性恢复能力可分为3种类型,有30个恢复系测交F_1结实率在80%以上,已对恢复能力强和农艺性状较好的恢复系配制三系杂交稻组合,供深入研究与择优利用。  相似文献   

9.
白菜型油菜双显性核不育896AB恢复系基因型的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董振生  刘创社 《作物学报》1999,25(2):193-198
以白菜型油菜双显性核不育896AB为材料,采用成对兄妹交和相应可育株自交,验证显性不育基因的遗传;用恢复系与全不育系测交,测交一代与临保系复交,验证显性恢复基因的抑制作用,并区分F2代育性分离为3:1和13:3的遗传类型。经4个年度的研究认为,育性是由一对显性不育基因MSMS和一对显性可育基因RfRf互作控制,且显性可育基  相似文献   

10.
水稻新质源(CMS-FA)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掘水稻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源CMS-FA,育成系列优质米不育系和系列新质源恢复系,在组配成强优势杂交稻组合的基础上,研究新质源雄性不育恢复系的恢复基因遗传.采用新质源(CMS-FA)不育系金农1A与恢复系金恢3号杂交获得杂交F1和F2代种子.用F1分别与不育系或保持系回交,获得(不育系//不育系/恢复系和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2个测交群体.同时种植P1、P2、P3、F1、F2、B1F1和B2F1等群体,考察花粉染色率、套袋结实率和自然结实率,卡平方测验遗传分离适合度.结果表明,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F1代正常可育,育性恢复(可育)基因为显性遗传.F2代分离出可育:不育适合3:1,育性恢复(可育)基因为1对显性基因控制.B1F1和B2F1代2个测交群体的可育:不育都适合1:1分离规律,验证了F2代育性恢复(可育)单基因的遗传模式.暂时确定新质源(CMS-FA)核质互作三系的基因型为不育系S(SS)、保持系F(SS)和恢复系S(FF).  相似文献   

11.
花药培养在水稻籼粳交恢复系选育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6个籼粳单(复)交组合进行花药培养,所获花培后代株系用“三系”不育系与之测交,以鉴定各株系的恢复度及杂种优势。结果表明:120个单交花培株系中有27.50%的株系,35个复交花培株系中有44.00%的株系能使野败型不育系的育性恢复正常;在149个株系配制的“三系”组合的优势鉴定中,有12.08%的组合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38%;在130个“二系”组合的优势鉴定中,有4%左右的组合比对照汕优63增产18—41%。经与籼梗测验种及“三系”不育系的测交鉴定证实:通过花药培养可以在较短时间内(3-4年)获得性状稳定的新广亲和系和广亲和恢复系。讨论了花药培养技术在水稻籼粳交恢复系选育上的可利用性,及由此而展现了在“三系”或“二系”上逐步实现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将02428/T984//T1950三交F1花药培养获得的纯合二倍体花粉植株分别与珍汕97A、V20A、协青早A、D297A和7627A等籼型和粳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测交,分析其恢复能力。有15份花培系能同时恢复籼型和粳型胞质雄性不育系,表明具有广亲和恢复性。部分花培系与珍汕97A等籼型不育系配组还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可作为籼粳亚种间杂优育种的种质。证实花培是创造水稻广亲和恢复系种质的快速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水稻体细胞无性系雄性不育突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5个类型的水稻不育系进行了幼穗培养, 在红源A、 包源A和W6154s中, 共获得了10例雄 性不育变异株, 水稻花粉败育可分为无花粉、 典败、 圆败和染败四种类型。 发现了不育 花粉败育类型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现象。 对雄性不育变异株用一批现有CMS不育系的保持系和恢复系进行测交和回交, 有的变异株其 恢保关系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4.
1988~1992年对11个水稻广亲和品种与不育系测交,鉴定其对育性的恢复能力。结果表明:培矮64、Cpslo17具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恢复基因;02428、晚轮422、Cpslo、MCP231对粳型不育系具有恢复能力;L-201、8544、Lemont、Dular对粳型不育系具有部分恢复能力。具有恢复基因的广亲和品种,可用于选配强优势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和选育新的广亲和恢复系。  相似文献   

15.
王乃元  梁康迳  李毓  王颖  王洪飞  仇秀丽 《作物学报》2008,34(11):1929-1937
发掘水稻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源CMS-FA,育成系列优质米不育系和系列新质源恢复系,组配成强优势杂交稻组合的基础上研究新质源雄性不育恢复系的恢复基因遗传。采用新质源(CMS-FA)不育系金农1A与恢复系金恢3号杂交获得杂交F1代种子,种植F1代,收获自交F2代种子。用F1分别与不育系或保持系回交,获得(不育系//不育系/恢复系和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2个测交群体。同时种植P1、P2、F1、F2、B1F1和B2F1等群体,考察花粉染色率、套袋结实率和自然结实率,卡平方测验遗传分离适合度。结果表明,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F1代正常可育,育性恢复(可育)基因为显性遗传。F2代分离出可育︰不育适合3︰1,育性恢复(可育)基因为1对显性基因控制。B1F1和B2F1代2个测交群体的可育︰不育都适合1︰1分离规律,验证了F2代育性恢复(可育)单基因的遗传模式。暂时确定新质源(CMS-FA)核质互作三系的基因型为不育系S(SS)、保持系F(SS)和恢复系S(FF)。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集浙江制种面积较大的四个来源不同的密阳46恢复系(密阳46、密阳46R、T28、451),分别与珍汕97A测交得F1杂种,次年增设对照,建立密阳46恢复系鉴定圃、杂种优势鉴定圃、恢复系株行圃。研究结果表明:全生育期、播始历期、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等方面,不同来源的密阳46恢复系相互间无显著差异,配制的杂种F1在上述诸方面也无显著差异,上述恢复系在生产上均可应用。  相似文献   

17.
滇1型水稻质核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PCR分子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混合品集分析方法(Bulked Line Analysis简称BLA),在保持系和测交父本中的DNA各取20个样等量混合,对PMRF、OSR-33、RM294、RG304、RG257五对引物进行筛选,结果发现PMRF和OSR-33俩对PCR引物在保持系和恢复系之间有遗传差异。用这俩对引物分别对40个保持系和60个测交父本DNA样品进行扩增。另外,用滇l型杂交粳稻的保持系40份和测交父本60份与不育系进行测交,杂种Fl花粉的育性经1%的I-KI染色。用扩增出的带型与F1花粉的育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扩增出带型与花粉的育性呈显著正相关,两种带型对应的花粉可育率均值经t别验差异极显著。表明PMRF和OSR-33标记与滇l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连锁,由于PMRF和OSR-33PCR引物是设计在第10染色体长臂的中部,所以,滇l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的一个基因可初步定位于第10染色体长舒的中部。  相似文献   

18.
鉴定与胞质雄性不育(CMS)D8系统的恢复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能促进杂种棉花亲本材料的培育。本文旨在培育与两个独立的显性恢复基因Rf1和Rf2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Rf1来源于从G.harknessii Brandegee(D2染色体组)转育的D2恢复系,Rf2来源于D8恢复系。应用混合分离分析法鉴定与恢复基因连锁的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应用3个测交组合构建与标记相关的Rf2图谱,使用2个测交组合构建与标记相关的Rf1图谱。  相似文献   

19.
《种子世界》2005,(6):52-52
由广西大学著名水稻育种专家莫永生教授主持的“杂交水稻恢复系测253的选育与应用”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组合的测配是水稻育种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选育杂种优势强的组合,要对不育系做大量的剪颖测交试验,然而测交工作量大,耗费时间长,且结实率时常不高,或完全失败。为了提高剪颖测交结实率,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