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何贤芳  赵莉  朱昭进  汪建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204-10206
[目的]寻求小麦高产和超高产育种的关键指标。[方法]以安徽省种植的10个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品种(系)的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有效穗数、千粒重、穗粒数、穗粒重、单位面积粒数、穗长、结实小穗数、不实小穗数)、生物学产量、株高、收获指数等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产量与其他若干性状在相关方向和程度上均有差异,且其他性状之间相关性及差异显著性均有不同;大多数品种(系)的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中的生物学产量及穗粒重显著相关,同时某些品种(系)的产量与其他性状之间显著相关。[结论]以产量作为小麦高产及超高产育种的选择指标之一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小麦茎叶性状与穗部性状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小麦品种(系)茎叶性状与穗部性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小麦茎叶性状与穗部性状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穗节茎粗与穗粒数,穗长,穗粒重、剑叶面积呈正相关;剑叶面积与穗粒数、穗长、穗粒重呈正相关;穗长、穗粒数、穗粒重之间呈正相关,穗节茎粗和剑叶面积与株高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春小麦数量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明确小麦主要数量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各性状对单穗粒重的贡献大小,本试验选用了20个小麦品种(系),针对15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穗粒重、千粒重、每穗粒数、第1节长的遗传力很高;每穗粒数与单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千粒重、第1节、第2节与单穗粒重呈显著正相关;株高、I2、每穗小穗数、千粒重对单穗粒重的遗传直接通径为正贡献,每穗粒数、第1节、IL、第2节通过I2,穗长通过每穗小穗数对单穗粒重的间接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4.
为西南冬麦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2013—2014年选用西南冬麦区4个小麦主栽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密度与品种对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经济系数的影响极显著,对结实小穗数和籽粒产量的影响显著,对其他性状影响不显著。不同小麦品种的生育期、株高、穗长、结实小穗数、不实小穗数、千粒重、籽粒产量和经济系数差异极显著,有效穗差异显著,穗粒数差异不显著,品种和密度对经济系数存在极显著的互作作用。西南冬麦区4个主栽品种中以川麦104和云麦53的综合表现较好,小麦品种创高产的适宜密度水平为基本苗240万苗/hm~2。  相似文献   

5.
为西南冬麦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2013-2014年选用西南冬麦区4个小麦主栽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密度与品种对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经济系数的影响极显著,对结实小穗数和籽粒产量的影响显著,对其他性状影响不显著.不同小麦品种的生育期、株高、穗长、结实小穗数、不实小穗数、千粒重、籽粒产量和经济系数差异极显著,有效穗差异显著,穗粒数差异不显著,品种和密度对经济系数存在极显著的互作作用.西南冬麦区4个主栽品种中以川麦104和云麦53的综合表现较好,小麦品种创高产的适宜密度水平为基本苗240万苗/hm2.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30份来自不同生态类型区小麦种质资源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种质资源各经济性状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单株有效穗数与株高、穗长、不孕小穗数、穗粒重、千粒重负相关不显著;与穗下节长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可孕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负相关不显著;与穗下节长、颈长、穗长、不孕小穗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呈正相关。穗下节长与不孕小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颈长呈极显著正相关。颈长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穗长与可孕小穗数、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可孕小穗数与穗粒数、穗粒重、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孕小穗数与穗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与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穗粒数与穗粒重、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重与千粒重、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开展淮北地区不同年代小麦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品种更替,产量和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单茎质量、经济系数显著提高,基节增粗,株高降低,基二节、倒二节和穗下节缩短,穗长、结实小穗和小穗数增加,抗病性增强,而分蘖成穗、生育期没有明显变化。因此,今后高产育种要主攻穗粒数,提高穗粒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甘肃省推广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15个高产优良春小麦品种(系)的对比种植,分析了品种的抗条锈性,对12个品种(系)与产量有关的11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长,穗粒重,单株粒重,穗粒数及千粒重是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穗长与每穗有效小穗数应是田间选择的主选性状。文中对抗条锈病的育种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小麦新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2006~2007年度区域试验湖北武昌点的34个小麦新品种(系),对其产量及其相关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小麦新品种(系)各性状值方差分析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产量与旗叶面积、旗叶长、穗粒数和旗叶宽相关极显著,其他各农艺性状间也存在着许多极显著相关性:通径分析表明,穗粒重、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但三者在相互制约的同时.也是其他性状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相关和通径分析一致表明,穗粒数是当前影响小麦高产育种的主要因素,通过适当增大旗叶性状来减少不孕小穗和小花数可增加穗粒数,是提高小麦产量水平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选育和改良适宜甘肃农牧交错地带的粮饲兼用型小黑麦品种(系),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27个小黑麦品种(系)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与株高、千粒重等6个农艺性状的关联度。结果显示,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与各性状的灰关联度顺序分别为:千粒重〉穗粒重〉单位面积穗数〉小穗数〉株高〉穗长;穗粒重〉单位面积穗数〉株高〉千粒重〉穗长〉小穗数。表明在甘肃河西农牧交错地带,粮饲兼用型小黑麦高产育种的主攻方向为:在单位面积穗数合理的条件下,选择穗粒重较大的品种,适当放宽对穗长和小穗数的选择要求;而对以籽粒产量为主的地区,主攻方向为:在合理的单位面积穗数条件下选择千粒重较大的品种,同时加强对穗粒重的选择,对株高、穗长等性状的选择可以适当放宽要求。  相似文献   

11.
山西小麦育成品种农艺性状演变趋势及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山西省小麦种质资源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特征,以山西省建国以来审定品种为材料,在系统获得抽穗期、小穗数、千粒重、穗粒数、株高、穗长、穗颈长、穗下节间、沟数、分蘖、旗叶面积、旗叶长、旗叶宽等17个农艺性状表型数据基础上,进行农艺性状演变趋势及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育种过程中不同性状的变异程度不同,其中穗颈长的变异系数最高,小穗数的变异系数最低;随着品种选育时间变化,农艺性状也随之发生变化。株型方面,平均株高由110~120 cm降低到75~90 cm,整体株型得到明显改进,由高秆披叶变为矮杆直叶,受光状态显著改善;产量性状方面,分蘖数趋于稳定,千粒重、穗粒数和小穗数不断提高;小穗数和穗粒数与千粒重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穗粒数与小穗数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在山西省小麦发展历程中小穗数和穗粒数有协同提高趋势。关联分析发现33个SSR标记与农艺性状显著关联,单个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5.6%~25.3%,这些标记可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不同播期冬小麦叶重和叶面积与产量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17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不同叶位叶片面积和叶干重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的生育期和产量影响均较大,在不同播期条件下每穗小穗数、每小穗粒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小麦叶面积与产量因素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与穗粒数、穗粒重、每小穗粒数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可作为高产育种的重要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3.
以60份北方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正常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剑叶长、宽和面积与穗粒数、千粒重和穗粒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剑叶宽和面积均与穗粒数呈正相关,剑叶长与穗粒数呈负相关。其中,剑叶宽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程度大小为宽>面积。剑叶长和剑叶面积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剑叶宽未达显著水平。剑叶长、宽和面积均与穗粒重呈正相关,其中剑叶宽和面积与穗粒重达极显著水平。由此可见,剑叶大小对穗粒重有着显著正向效应。因此,在栽培过程中,注意增加剑叶面积对提高穗粒重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小麦主要库、流、源器官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分析评价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小麦优质高产育种提供参考,首先分析旗叶、穗下节和籽粒与产量性状和品质特性间的相关性,然后以旗叶、穗下节和籽粒为自变量,以产量性状和品质特性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较大的旗叶面积是保证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前提;旗叶的长、宽和面积对产量均有促进作用,且旗叶宽较旗叶长对产量的影响更明显;旗叶宽与沉降值、面团稳定时间、面团形成时间和拉伸面积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且较旗叶长对品质的影响更明显。(2)高秆品种,穗下第一节长/穗下第二节长与产量呈负相关,与品质呈正相关;矮秆品种,穗下第一节长/穗下第二节长与产量呈正相关,与品质呈负相关。无论是高秆还是矮秆,穗下第一节直径均与产量呈正相关,且在矮秆中的作用更显著;穗下第一节直径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呈正相关,与沉降值、面团稳定时间和面团形成时间呈负相关。(3)粒厚对产量的作用最大,粒宽与粒长次之;粒长、粒宽和粒厚与小穗数、穗粒质量和千粒质量均为正相关;粒宽、粒厚与穗长和穗粒数呈负相关,且粒厚的负作用更大;粒长与籽粒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较粒宽和粒厚对籽粒容重的影响更明显;粒宽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面团稳定时间和面团形成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较粒厚对品质的负作用更大;粒长与除容重外的其他品质特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小麦主要库、流、源器官与产量和品质间存在较为复杂的关系,通过协调各因素间的关系,可以达到源足、库大和流畅的要求,从而实现优质高产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15.
基于DUS测试性状的普通小麦测试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9份用于DUS测试的普通小麦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形态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为丰富,在DUS测试三性判定时要更多依据质量性状的差异进行判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穗长和旗叶长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7,不育小穗数与穗粒数达到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0;建议用穗长代替旗叶长、用穗粒数代替不育小穗数,取消旗叶宽作为测试性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测试品种大部分分一类、近似品种大部分分一类,这就要求测试体系人员对测试指南进行进一步的修正,以便于用更好的方法去区分不同的品种为DUS测试服务。  相似文献   

16.
以14个春小麦品种为试材,对旗叶性状与产量及产量性状作了相关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测试小麦旗叶长、旗叶宽、叶面积、旗叶与茎秆的夹角与穗粒数、千粒重、株穗数和产量等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分别达显著或极显著,建立了旗叶性状与产量及产量因素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7.
小麦抗赤霉病性与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75、1976、1979和1984年小麦品种资源进行了抗赤霉病性与产量性状的简单相关分析,并对1984、1985年小麦中抗—抗赤霉病品种(系)进行了表型相关、遗传相关和环境相关分析。小麦抗赤霉病性与株高、每穗粒数、穗中部最大小穗粒数表现正相关;与穗长关系不密切;与每穗小穗数和单株有效穗数没有相关;与小穗密度及千粒重的相关性较复杂,表现为正相关或负相关。小麦抗赤霉病新品种(系)的丰产性状已有改进,植株高度明显降低,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