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夜。上海     
巴西利亚和里约热内卢,罗马和米兰,马德里和巴塞罗那,华盛顿和纽约,……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双城记都在上演,还包括北京和上海。双城不是狄更斯笔下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巴黎和伦敦,而是单指两个城市,和城市的两种风格以及人们的两种生活。  相似文献   

2.
分别按推荐剂量和加倍剂量在枸杞上喷施吡虫啉和毒死蜱,喷药后定期采集果实,检测两种杀虫剂在果实中的残留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吡虫啉和毒死蜱在鲜果中的残留变化与指数方程和修正指数方程吻合度较高。从决定系数和F值判断,修正指数方程能够更好地反映两种杀虫剂在果实中的消解规律。由修正指数方程推算,吡虫啉在推荐剂量和加倍剂量下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9和4.3 d,毒死蜱在推荐剂量和加倍剂量下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4和1.1 d,安全间隔期(PHI)分别为7.6和12.1 d;按照推荐剂量和加倍剂量施用毒死蜱。将吡虫啉和毒死蜱的现行最高残留限量(MRL)引入相应的修正指数方程,计算结果表明,按照推荐剂量和加倍剂量施用吡虫啉的田块,果实采收的PHI分别为2.9和4.8 d。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小农用运输车和拖拉机逐渐增多,所以学习和掌握农用运输车和拖拉机的一般知识,学会农用运输车和拖拉机常见故障的应急修理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螨虫、瘿蚊及菇蚊从基质、茵丝到菇体都能取食危害,在培养料表面和里层都有虫体分布取食危害;菇蚊和菇蝇身上携带螨虫和病菌,当其在培养基和菇体上取食和产卵时就传播螨虫和病菌,致病力强的疣孢霉菌致使蘑菇发病,其病体又引发细菌和线虫危害。生产实践证明,从农业上防范和控制,辅以物理和化学的防治方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保护环境发展生态农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面临着许多危及生存的生态问题,如大气和水体污染日益严重、臭氧耗竭、气候变暖、海洋环境恶化、土壤退化和沙漠化、物种灭绝、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猛增等。为处理和解决人类环境和生存问题,农业生态科学工作者经过长期研究和探索,提出了在世界范围内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6.
索菲燕 《现代农业科学》2009,(4):173-173,192
伊犁河冰凌灾害已成为影响沿河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地政府和群众每年都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防范。因此,分析和研究冰凌的成因,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冰凌对当地群众生命和财产的损失,着力构建人水和谐,切实提高当地各级政府预防和治理冰凌的办法和措施,具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7.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新苹梨’果实和叶片发育期主要有机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果实发育期,有机酸总量从7.67 mg·g-1下降到5.31 mg·g.,柠檬酸、苹果酸和乳酸含量分别增加了2.75、0.50和0.001 mg·g-1,而奎尼酸、草酸、莽草酸、乙酸和琥珀酸含量分别减少了4.19、0.002、0.29、0.09和0.05 mg·g-1;柠檬酸、苹果酸、草酸和乳酸在有机酸总量中的比例分别增加了53.33%、16.04%、1.01%和0.11%,而奎尼酸、莽草酸、乙酸和琥珀酸在有机酸总量中的比例分别下降了65.09%、3.62%、0.11%和0.67%.叶片发育期,有机酸总量从6.18 mg·g-1下降到5.36 mg·g-1,柠檬酸、奎尼酸、草酸和乳酸含量分别增加了1.34、1.09、0.43和0.01 mg·g-1,而苹果酸、莽草酸和琥珀酸含量分别减少了1.61、0.26和1.82 mg·g-1;柠檬酸、奎尼酸、草酸、乳酸和乙酸在有机酸总量中的比例分别增加了25.07%、20.44%、9.72%、0.005%和0.005%,而苹果酸、莽草酸和琥珀酸在有机酸总量中的比例分别下降了24.65%、4.12%和26.46%.果实和叶片之间的柠檬酸含量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乙酸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苹果酸和奎尼酸含量变化均呈负相关,草酸、莽草酸、琥珀酸含量和有机酸总量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我国植物生存的现状和植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均不容乐观,危害野生植物生存和植物保护工作进行的事件仍在发生,在保护和管理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文章简要阐述了我国野生植物资源和保护工作的现状、危害植物生存和保护工作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60个小麦品种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分别在铜试剂和CuCl2作用下的酶活性变化情况,分析研究了上述两种试剂对小麦PPO的抑制和激活效应及其受环境、基因型和试剂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铜试剂和CuCl2能分别抑制和激活小麦PPO,0.1mM浓度即能起到明显的抑制和激活作用;铜试剂和CuCl2对小麦PPO的抑制和激活作用基本不受环境的影响,但受基因型和试剂浓度的影响,且达极显著水平;CuCl2和铜试剂浓度与小麦PPO活性之间呈对数关系。  相似文献   

10.
5月份和6月份的农事节气有立夏、小满、芒种和夏至。5月和6月是冬小麦和春小麦后期管理和收获的重要时期;是棉花出苗期和蕾期管理、水稻完成插秧进入分蘖期田间管理、春播作物陆续播种和进入管理期,夏播作物完  相似文献   

11.
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应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简述了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及方法,概述了植物组织培养在植物快速繁殖、无病毒种苗生产、花药培养、单倍体育种、胚胎培养、细胞培养、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产、植物细胞突变体筛选、原生质体培养、体细胞胚胎和人工种子、组织细胞培养物超低温保存及种质库建立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观赏植物快繁技术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实现观赏植物规模化、现代化生产的重要途径。快速繁殖技术和脱毒苗培育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最广泛和最有成效的 2个领域。本文就这两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概况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了这两项技术实现工厂化生产应研究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综述了植物组织培养在快速繁殖、无病毒种苗生产、花药培养和单倍体育种、胚胎培养、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产、植物细胞突变体筛选、原生质体培养与细胞融合、体细胞胚胎和人工种子、组织细胞培养物超低温保存及种质库建立等方面取得的进展, 并提出了植物组织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茶树组织培养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柳  汤浩如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1960-1963
概述了茶树组织培养在快速繁殖、种质资源保存、次生代谢物生产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基因型、外植体、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因素对茶树组织培养的影响.指出茶树组织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5.
研究报道表明,在被子植物胚乳培养过程中,供体植株的基因型、胚乳的发生类型和发育程度、胚因子、基本培养基类型、植物激素种类及用量、碳源、附加成分及低温条件都会影响不同植物的胚乳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化率及胚状体诱导率和植株诱导率,其中供体植株的基因型是胚乳培养的关键因素。由于植物胚乳植株的诱导率较低,植物胚乳培养对基因型依赖较强,难以育出性状优良的三倍体植株,从而限制了胚乳植株在植物育种及遗传研究中的进一步应用。今后,应加大对植物胚乳培养的研究力度,根据利用目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品种、品系,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提高胚乳植株诱导率,培育高抗优质的胚乳植株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中国植物文化与现代园林景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分析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转变、植物文化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和广州现代园林植物文化,讨论了中国植物文化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光质对植物离体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的生长是光形态建成的过程,光质对植物组织培养的一些形态发生过程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从植物愈伤组织的生长与诱导分化、植物离体器官培养、植物体内内源物质合成3个方面阐述了光质对植物离体培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茶树离体培养类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离体培养在茶树育种、种质创新和茶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综述了茶树腋芽、茎段、茶籽、花药、叶片和愈伤组织等离体培养类型的相关研究进展,阐述了茶树离体培养在离体快繁、胚状体诱导、种质离体保存、次生代谢产物生成等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茶树离体培养未来的发展前景,为茶树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茶树茎段培养胚性状态的调控及其分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探讨茶树茎段培养中胚性状态的调控及其分化机理,以种子苗和成龄茶树嫩梢为材料,研究了培养基、培养时间对茎分化状态保持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茎分化需要2个月以上的诱导培养过程,茎段产生分化后,在不同组分的培养基上交叉培养,维持分化能力的时间比在单一培养基上的长,具有少量母体组织的不定芽菌在其基部分化了体细胞胚,不定芽,并在其叶上分化了体细胞胚,不定芽苗在初代培养中,其切口处易诱导出非胚性愈伤组织,切  相似文献   

20.
植物的文化内涵就是植物被赋予的某些象征意义及情感寄托。该研究在归纳传统文化中植物内涵的基础上,探讨植物文化内涵在园林景观中与建筑、山石、水体等其他要素的融合,以及在不同景点和环境中如何通过植物配置充分体现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以期为以后园林规划设计中植物文化内涵的充分彰显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