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南方产区花生育种现状、存在问题及育种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近十年来南方产区花生生产情况进行归纳总结,深入剖析了南方产区花生生产变化趋势,解析了影响南方产区花生产量增长的主要因素。结合多年来南方产区参试品种的区试数据,从产量、植株性状、荚果性状、抗病性和品质性状多方面分析了我国南方产区花生育种现状;总结了多年来南方产区花生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育种方法和育种亲本寻找原因;最后,对南方产区花生育种提出了一些建议,为今后我国南方花生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许多研究表明,世界大豆品种产量随着育成年代呈显著增加,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围育成大豆品种的产量增加幅度有放缓和停止不前的变化趋势.说明以农艺性状为选择目标的常规育种其品种的产量潜力已受到限制.迫切需要建立新的育种目标和计划.大豆育种工作者在对大豆晶种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定向改良时,并没有考虑生理性状的改良,也不清楚生理性状发生了哪些变化.许多研究表明,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其生理性状也发生了变化,并与产量呈密切相关.对1923年至2005年间育成的40个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和生理性状的研究表明,生理性状与产量和农艺性状相比,其改善的幅度较小,说明大豆生理性状的遗传改良孕育着巨大的产量潜力.建立以生理性状为目标的育种程序,定向改变大豆的生物学和生理学特性,是提升当前我国大豆育种水平.实现产量突破的重要途径.总结作者及课题绀成员近几年来埘吉林省1923年以来育成的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和生理性状的比较研究结果,认为大豆叶片的光合能力、表观叶肉导度、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瘤的数量具有作为高产品种选择指标的价值,有待于对其进行选择成本、可靠性、关联性和可替代性进行研究,用于高产大豆品种的选育和改良计划.  相似文献   

3.
近期我国的花生育种目标可归纳为抗病优质、高产和早熟,而其中高产是最基本的育种目标。产量是一个综合性状,并与其它性状之间存在着十分复杂的遗传关系。植株的光合作用是产量的物质来源。因此,研究花生叶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遗传关系,对于合理调节群体光合结构,培育高产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作花生主要叶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通径分析,阐述各种叶部性状对产量性状的相对重要性,为育种中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黄淮麦区冬小麦再高产育种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再高产 育种涉及到的目标 性状是众多的 数量性状, 要对这些 数量性状 同时进行 改良并重 新加以组装,进而育 成产量水平有较 大突破的新品 种,必须首先 突破原有 的传统育 种方法,在 杂交手段和杂种后代处理这两个关键 性技术环节上进行较大的改进。本文把轮回选择 的理论和穿梭育 种的方法 综合运用到冬小麦 再高产育种实践 中去,进一步强化了 轮选穿梭 思路在冬 小麦育种 实践中的 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引言黄麻高产育种的个体选择,至今主要以植株的有关农艺性状为标准。这些性状固然与植株纤维产量潜力有着不同程度的相关,但均未足以直接地反映其产量潜力。因此,在育种过程中,如何提高个体选择效果,仍是一个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黄麻单株纤维产量潜力的解剖估测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麻高产育种的个体选择,至今主要以植株的有关农艺性状为标准。这些性状固然与植株纤维产量潜力有着不同程度的相关,但均未足以直接地反映其产量潜力。因此,在育种过程中,如何提高个体选择效果,仍是一个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黄淮麦区冬小麦再高产育种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冬小麦高产育种涉及到的目标性状是众多的数量性状,要对这些数量性状同时进行改良并重新加以组装,进而育成产量水平有较大突破的新品种,必须首先突破原有的传统育种方法,在杂交手段和杂种后代处理这两个关键性技术环节上进行较大的改进,本文反轮回选择的理论和穿梭育种的方法综合运用到冬小麦再高产育种实践中去,进一步强化了轮选穿梭思路在冬小麦育种实践中的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未来的大豆产量获得将取决于对过去遗传改良的认识.在中国辽宁省和美国俄亥俄州布置试验比较研究2个地区育成的新老大豆品种,以了解这2个地区大豆遗传改良的一些进展.结果表明:在俄亥俄试验点,俄亥俄州立大学育成的新品种比老品种增产78%,比辽宁新品种增产22%.在辽宁省试验点,俄亥俄新品种和辽宁新品种均比老品种增产约50%.在辽宁试验环境下,大豆植株生长较高大,倒伏也相对严重,尤其老品种倒伏更重.与辽宁新品种和老品种相比,俄亥俄新品种蛋白质含量较低,脂肪含量较高.两地的育种家对大豆的产量遗传改良成绩显著,同时植株得到矮化、节间缩短和抗倒伏能力提高,主茎籽粒产量比例提高、粒/茎比增加.辽宁育种家注重籽粒大小和蛋白含量的改良,但这2个性状没有引起俄亥俄育种家的重视,双方互换种质将有利于大豆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9.
小麦花粉培养单倍体加倍后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评价了小麦花粉粒单独培养植株的倍性水平、遗传稳定性和产量表现 ,通过根尖细胞染色体计数和叶片细胞核 DNA含量的流式细胞光度术测定两种方法对 Chris和 Chris×Sinton正反交的花粉培养植株倍性的效应 ,两种方法在小麦 H0 植株的自发加倍频率和完全可育株上都给出了大约80 %和 75%的近似结果 ,只有 1.7%是非整倍体和 16 %是单倍体。自发突变的频率也是很低的 ,Chris12 4个 DH植株只有一个含有外稃带芒的隐性突变 ,同时在 H0 代有 3个植株外表象草。花粉培养的 DH系田间所测性状直到第三代都与对照相同。 92 %和 70 %的 DH系千粒重和产量分别与对照相近。这些结果表明 ,花粉培养的 DH系在植物育种、玻璃质选择、植物改良和遗传研究中应用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10.
玉米种质改良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种质基础狭窄已成为我国玉米育种发展的首要限制因素,致使玉米高产超高产育种受到阻碍。因此,必须对我国种质进行扩增、创新、改良(引进),丰富育种素材的种质基础,提高优良基因的频率,否则很难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强优势品种,就难以改变我国玉米产量一直徘徊不前的局面。玉米种质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外来种质利用,群体改良,转基因技术等。阐述了利用外来种质尤其是热带、亚热带种质来改良和拓宽温带玉米的遗传基础,构建新的杂种优势模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以玉米自交系698-3及改良系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改良系与原自交系性状差异,分析不同改良系产量配合力及组合杂种优势表现,明确其遗传改良效果和育种利用潜力。结果表明,各改良系在吐丝期、株高、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等方面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改良系K336有13个性状与自交系698-3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是表型差异最大的改良系,改良系SP698-3-17和SP698-3-11的表型差异最小。单株产量GCA正效应较大的改良系依次为K336、K389和698-3GT42,多数改良系组合单株产量SCA效应差异不显著。多数组合统一对照优势为显著负优势,只有组合205-11×K336达显著正优势,其优势值达12.27%;36个改良系组合的分类对照优势多数为正优势,其中7个组合的正优势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综上,改良系K336和K389的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配合力均得到显著改良,其组合特殊配合力以及杂种优势总体表现较高,可作为高产育种用亲本。  相似文献   

12.
大豆农艺及产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大豆高产试验示范与配套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大豆诸多形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找出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性状因子,为高产育种、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生产上运用的3个主栽大豆品种、4种施肥模式与用量、正常生产田密度条件下产生的形态指标及产量差异,分析了大豆植株形态性状指标的主成分,结合产量相关性分析,从中找出产量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在大豆植株18个农艺和产量性状中,4粒荚数和分枝数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70.15%和68.71%.认为通过更换品种、改善施肥等栽培措施,这些性状具有较大的改进余地,也可以作为育种选择的性状;而百粒重、主茎节数、每荚粒数和经济系数变异较小,其系数仅在3.82%~7.36%之间,改进余地较小;株高、结荚部位、有效荚数等其它性状变异中等,变异系数在11.54%~24.69%之间,也有一定的改进余地.产量与单株粒数、地上干重、有效荚数、3粒荚数、4粒荚数、每荚粒数、百粒重、经济系数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将大豆植株18个性状指标通过SAS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可归纳为产量性状因子、株高性状因子、荚数性状因子和主茎节数性状因子等4个综合指标.这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6.85%,基本可以反映大豆在正常密度条件下,植株的生长和产量状况.育种上需加强生物量大、3粒荚和4粒荚数多、结荚节位低的性状选择;栽培上需注重采取相应的促进生物量增长、降低结荚节位的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超高产大豆品种为砧木嫁接不同年代育成品种,旨在明确超高产品种砧木对农艺性状的影响,从而揭示根系改良在大豆育种中的重要作用。以来自相同的祖先亲本(Williams和Amsoy)且地理纬度相同的美国俄亥俄州和中国辽宁省不同年代育成的代表性大豆品种为接穗,分别与超高产大豆品种辽豆14和中黄35进行嫁接,成熟期测定植株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嫁接处理对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存在显著影响。自身嫁接的植株与不嫁接植株相比,其农艺性状没有显著变化。与品种自身作砧木的植株相比,嫁接到超高产品种辽豆14或中黄35砧木上时,不同年代育成品种的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等性状没有显著变化,但单株荚数、百粒重、粒茎比和单株粒重会显著提高。其中,与品种自身作砧木的植株相比,嫁接到超高产品种砧木上,共同亲本、俄亥俄中期、辽宁中期、俄亥俄当代、辽宁当代的大豆品种单株产量分别提高了4.5%、6.9%、9.4%、15.7%、19.9%。由此说明,根系改良会带来大豆品种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4.
大豆植株的表现型与配合力的相互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植株形态性状的亲本均值与F1、F2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里呈著或极显著正相关。F1、F2的主要产量性状的均值与相应世代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植株形态性状和品质性状的F1育种值与F2均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植株形态性状、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总配合力效应值世代间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15.
利用育种方法提高作物经济产量有2种途径,一种是直接法,即通过提高作物的产量潜力来提高产量;另一种是间接法,即通过改进产量潜力在实际中的表现来提高产量。在Donald提出理想株型育种以前,很少有人注意到把对作物高产有直接作用的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用于作物改良。后来,尽管他的理想株型法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但它在作物育种和产量改良中的运用受到了限制。人们认为在理想株型育种中存在难于识别增产性状和缺乏这些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等理论和实践问题。要改善产量,可供选择的策略包括F_1代杂种优势的利用和产量基因的识别与操纵(特别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DNA重组技术的利用)。此外,还应继续重视“消除缺点法”的应用,因为澳大利亚许多农作物的最高产量还低于其遗传潜力。通过控制气传和土传病害(包括全蚀病)、解决矿质营养的缺乏和毒害、建立适宜的物候学,以及谷类作物抽穗期抗霜冻等措施来改善产量,很可能会取得巨大进展。  相似文献   

16.
陆地棉品种间杂种一代的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以来,棉花育种目标的重点已转向综合经济性状的同步改良提高和选育特殊优良性状,以适应不同的生产条件对棉产品的不同要求。现代棉花品种的经济性状已达到较高的水平,进一步改良提高的难度更大,特殊优良性状的选育更有待新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在选育棉花新品种的同时,为了大幅度提高棉花产量,改进纤维品质和增强抗性,也有人把希望寄托于棉花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技术在大豆性状改良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大豆需求量的逐年增加,培育超高产、优质、高抗性品种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基因工程方法的应用为作物遗传育种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通过转基因技术,将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整合到作物基因组中,培育转基因植株,可以准确的、有目的对作物的农艺性状进行定向改良。近年来,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为转基因技术提供了新的指导。本文着重讲述了大豆遗传转化方法的新方向,同时介绍了国内外转基因技术在大豆性状(抗除草剂、抗虫、抗病、抗逆、品质性状等)改良中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大豆转基因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花生的育种方法主要有杂交育种、化学诱变(辐射育种)和分子育种。杂交育种是常用的方法,通常选择两个具有优异性状的花生植株,分别作为父母本进行杂交.杂交1代种子种植后,根据育种目标在田间进行选种:选中的2代种子再种植选种;连续经过5-6年的时间,选择出符合育种目标,性状好并保持稳定,产量高的花生品系。  相似文献   

19.
爆玉米产量性状的遗传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37个爆玉米优良杂交种的田间试验结果,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单株产量性状的遗传力、遗传变异幅度和遗传进度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爆玉米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效果既取决于性状的遗传变异幅度,又决定于该性状遗传力的大小。就本试验所涉及的基因型而言,以秃尖度、百粒重、轴重、单穗粒重和单穗重的遗传改良潜力较大,宜直接选择;行粒数次之,其他产量性状相对较低。育种实践中应积极拓宽性状的遗传变异,提高遗传力,以期达到育种目标要求的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20.
棉花产量研究及其育种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作物产量研究的三个主要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棉花产量育种研究集成模式,并从三个方面对提高棉花产量潜力作了简要的分析,认为未来棉花育种的主流趋势必将是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和库容量三大性状的联合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